因循守旧还是革故鼎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论

来源 :职教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IM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阶段教育中,中等职业教育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大批技术技能人才的任务。就目前来看,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短板。尤其是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背景下,这一短板所带来的弊端凸显无疑。为了补齐短板,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转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狭隘观念;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要改变相关部门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歧视性招生制度,并推进当前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因循守旧;革故鼎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基金项目:2017年华东师范大学国家教育宏观政策研究院委托课题“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合的问题及其发展对策的研究”
  作者简介:冯胜清,男,江苏省张家港市第二职业高级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江苏省职业教育科研中心组教师发展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17)25-0056-04
  随着《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攻坚计划(2017—2020年)》(以下简称《攻坚计划》)的公布,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成为新时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的新主题。从“十二五”时期的“基本普及”到“十三五”时期的“普及”,显示出党中央、国务院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视和决心。作为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教育一直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短板。如果不能补齐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短板,那么将很难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然而,如果中等职业教育在高中阶段教育中仍然不具有吸引力,那么将很难完成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因此,当务之急是采取切实的改革措施来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一、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可以被完全取代吗
  诚然,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还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中级技能人才,而且,因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相当多的学生确实不是自愿的,其学习基础比较差,而且学习能力大多数比较弱,所以,他们可能难以快速适应产业转型升级的要求,可能难以适应“工业4.0”“中国制造2025”的高标准与高要求。如此一来,中等职业教育的比例会适当降低,高等职业教育甚至是应用技术型本科教育比例会有所提高。然而,為了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从整体上看,普职比还是要保持大体相当。
  高中教育既要强调共同的基础,又要兼顾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高中教育既是基础教育,又是有选择的教育和预备教育,如果仅仅将高中教育定位为“基础教育”,显然不足以概括其性质,选择性和预备性也是高中教育定位不可或缺的内容。[1]正是在上述理念之下,我国形成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双轨体系。在该体系之下,高中阶段教育主要包括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两大组成部分。之所以采取高中阶段教育分轨的形式,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两种类型教育承担着不同的任务,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高中阶段教育中,普通高中教育主要发挥着升学的功能,即为高等教育培养后备人才,而中等职业教育主要发挥着就业的功能,即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于生产劳动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
  一方面,对经济社会发展而言,中等职业教育扮演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角色。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能够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抢占先机,国家正在部署加快推进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以推动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我国制造业的发展水平。“中国制造2025”已吹响号角,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有赖于大批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从人才结构上来分析,我国人力资源市场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2017年发布的《中国人才发展报告(NO.4)》指出,我国高级技工缺口高达上千万人。有关资料显示,当今发达国家技能劳动力队伍呈现“钻石型”结构,初级工占15%,中级工占50%,高级工占35%。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而在我国,这一比例仅为5%左右。2016年11月,清华大学与复旦大学联合发布了报告《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数据显示,目前技能劳动者数量占全国就业人员总量的19%左右,高技能人才仅占5%。[2]技术技能人才的大量缺口对于上述目标的实现负面影响极大,它会迟滞或者拖累“中国制造2025”目标的实现,甚至会迟滞或者拖累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重大缺口说明,在将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中等职业教育仍将在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在发挥重要的人才培养作用。因此,毫无疑问,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另一方面,对学生发展而言,中等职业教育也是不少学生获得更好生涯发展的必然选择。不管是从学理层面,还是从现实层面来看,接受普通高中教育都是部分“学力不足”学生的更理想选择。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背景下,如果将其理解为普及普通高中教育,盲目扩大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减少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规模,打破普职平衡,将升学的这批学生转移到普通高中学习,会带来难以想象的后果。此种做法在打破普职平衡的同时,很可能会给这批升学的学生带来“灾难性”影响。在原有分流机制下,中职升学的这批学生有相当一部分是学困生。如果强制将其分流到普通高中,很难跟上进度,而中职在培养学困生方面则更有优势。再者,如果强制将其放在普通高中培养,极有可能造成辍学率的上升,中国将很难在2020年完成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事实证明,初中毕业生中的50%左右,即中考成绩前50%的学生固然有接受普通高中教育的潜力,但是成绩在后50%的学生可能更适合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由于笔者所在城市严格根据普职协调发展的要求,对普通高中招生计划严格控制,而附近某地有两所民办的普通高中,所以,有20%的初中毕业的学生进不了本地的普通高中,就蜂拥到附近的民办普通高中。但是,一年之后,超过60%的学生学业难以为继,30%的学生勉强维持,8%的学生有希望考上三本,只有不到2%的学生有望考上二本,根源就在于这批学生并不一定适合在普通高中学习。根据张家港市招生办的追踪数据统计,普高生能够顺利完成学业的约占70%;完成普高学业较有困难的占25%;还有约5%的学生完成普高学业极其困难。这些学习有困难甚至极其困难的学生,如果硬是把其放在普通高中培养,想必对其个人而言也是十分煎熬的学习历程,也就谈不上更好的生涯发展。另外,如果这批学生注定在将来进入高职专科学校学习,如果在高中阶段教育就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开展专业阶段的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显然也更有利于其长远生涯发展。   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教育仍旧是发展短板吗
  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背景下,有些地方把“十三五”期间普及高中段教育理解为普及普通高中教育,丝毫不提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甚至有些专家学者质疑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要减少甚至要停办的观点。这次全国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工作会议响亮地提出:方向要稳,坚持高度重视、加快发展的总方针,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确保在实现教育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力争上游、努力走在前边;目标要稳,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做强中职、做优高职、做大培训、做好职业启蒙,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构建更加开放畅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阵地要稳,保持职普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坚定办好中等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培训。服务要进,紧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
  与其他教育类型相比,中等职业教育更加直接地面向就业,特别是面向青年就业,对于改变亿万家庭的经济状况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无数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命运的普通百姓而言,让子女接受中等职业教育越来越成为一种实惠的选择。尤其是对农村地区的中等职业教育而言,更是如此。有研究表明,教育是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的有效途径,农村青年进入职高学习,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其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3]也有研究发现,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处理效应高于高中教育,說明中等职业教育比高中教育更有利于提高西部地区农村劳动力的非农收入水平。[4]然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中的短板。如果不能有效补齐这个短板,那么我国将会很难实现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之所以是短板,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地方政府的重视程度不够。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动适应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保障改善民生、保证充分就业、实现脱贫致富的根本举措。一个国家好的教育,一定是多元教育和个性教育。即教育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的选择,而且每一个选择都是有价值的。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每类教育、每所学校,才会有属于自己的精彩,而不是只有某类教育精彩、某个学校辉煌。从这一意义上说,只有办出精彩的职业教育,我国的教育,才会构建起多元教育的全新格局,也才是令人民满意的好教育。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以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同年,教育部等六部门制定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统计显示,两年多来,中央政府为发展职业教育,下发的文件达30余份。但是毋庸讳言,职业教育的“风光”,还更多是“表面”的感觉,很重要的一个体现就是地方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仍然不够。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的,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出台一个文件、开一次会议不等于成功,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因此,如果不能有效扭转地方政府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狭隘观念,提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那么将很难实现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自身办学质量不过关。从质量上看,与普通高中相比,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一直广为诟病。长期以来,中等职业教育一直是被看作是低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层次。在高中阶段教育中,接受普通高中教育通常被认为是更理想的教育选择,而接受中等职业教育则被看作是迫不得已的教育选择。社会大众之所以不愿意选择中等职业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等职业教育存在比较突出的质量问题。由于我国中考选拔制度是按照分数高低来筛选学生的,所以进入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多是一些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部分学生而言,接受中等职业教育更适合其生涯发展,但是如果不能通过接受教育获得更好的就业机会,找到更有前景的工作,那么,接受中等职业教育也将失去最基本的意义。面对中等职业教育这种普遍质量不高的现象,许多家庭的学生宁愿辍学,也不愿意选择中等职业教育。可以试想一下,如果中等职业教育的质量问题不能从根本上得到提高,又怎么能保证全国在2020年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宏伟目标。
  三、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如何补齐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短板
  一项对高中阶段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学生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满意度、了解度以及父母的支持度是影响其高中阶段教育选择的重要因素。[5]因此,在当前阶段,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问题依然是影响学生高中阶段教育选择的重要因素。要想顺利完成2020年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其关键就在于通过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提高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
  首先,地方政府要加强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转变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狭隘观念。中国的国情告诉我们:中等职业教育规模要稳、切实落实普职大体相当的要求,关键还是取决于地方党政领导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即只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真正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才能更稳、普职才能大体相当。国家以及地方政府都必须明确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继续坚持统筹普通高中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稳步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比例,尽量做到普职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落实《攻坚计划》的文件精神,真正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当作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作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真正把加快发展现代中等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打通“中段梗阻”,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尽快让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政策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除此之外,地方政府要主动为中等职业教育撑起“保护伞”,发挥好政府调控这只手,执行好普职比大体相当的要求,严格执行招生计划,对不执行的严肃问责。
  其次,要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全面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办学质量。大力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瑞士人认为,“职业无高低贵贱”,技术人员的收入和社会地位都比较高。要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此外,需要格外注意的是,“普及”不仅是数量的概念,而且是质量的概念。“普及”一定是在满足质量要求基础上的数量普及,仅有数量而没有质量的普及根本没有意义。对比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除了少数国家示范性中职学校在内涵和质量上能够达到一定水准外,从整体上来说,无论是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还是学生素质,中职学校都远不如普通高中。[6]就现实层面而言,现阶段实施的职教政策对中职教育招生产生了积极效果,未来的普职比政策应更具区域或阶段灵活性,根本对策则是办出高质量的中职教育,并且满足多方面生源的技能学习需求。[7]为此,必须给予学校更多办学自主权,让学校办出特色与个性,积极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工程,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生产实践对接,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高水平职业学校,办好一批适应当地经济社会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并加大“双师型”教师培养力度,探索政府购买服务方式,解决中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不足的问题。   再次,要改变相关部门对中等职业教育的歧视性招生制度,并推进当今社会用人制度的改革。笔者认为,招生制度以及用人制度不变,靠引导上中等职业学校是带不来招生形势的好转的。在我国,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处于弱势地位,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存在的职业教育饱受质疑,甚至被冠以“二级教育”之蔑称,被看作是低于普通教育的一种教育层次。[8]前些年,随着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学生资助制度的不断完善,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所提升。但是,与普通高中相比,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仍然比较有限。在中考招生录取过程中,仍然按照分數的高低,将分数低的学生分流到职业学校。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靠鼓励和引导动手能力强、职业倾向明显的学生接受职业教育,是没有多少初中毕业生有意愿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因为职校毕业生上升通道依然狭窄,“蓝领”与“白领”的工作环境、福利待遇依然差距很大。要真正实现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升中等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特别是招生制度改革与用人制度改革,破除实施中的各种障碍,让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同时招生录取,让职业类毕业生和学术类毕业生有一样的上升通道、有一样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
  参考文献:
  [1] 周坤亮.对普通高中教育定位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13(22):28-32.
  [2] 邱晨辉,王月.《中国劳动力市场技能缺口研究》发布——高技能劳动力缺口警钟再次敲响[EB/OL].[2017-05-28]. http://article.cyol.com/news/content/2016-11/28/content_14753537.htm.
  [3] 魏万青.中等职业教育对农民工收入的影响——基于珠三角和长三角农民工的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15(2):33-43.
  [4] 栾江,陈建成,李强,何忠伟. 高中教育还是中职业教育更有利于增加西部地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基于异质性的处理效应估计[J].中国农村经济,2014(9):32-45.
  [5] 苏丽锋,孙志军,李振宇. 高中阶段教育选择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高中与中职在校学生的调查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6(4):52-60.
  [6] 孙光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应补上中职这块“短板”[EB/OL].[2017-05-03].http://www.jyb.cn/opinion/pgypl/201511/t20151103_641813.html.
  [7] 谢良才,和震.论现阶段的普职比波动[J].教育科学,2016(6):72-80.
  [8] 郝天聪.责任伦理视角下中职学生资助制度的伦理困境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17(3):36-42.
  [责任编辑 徐 晶]
其他文献
在橡胶工业中,硅烷偶联剂的使用可以有效改善填料与橡胶基质的相容性,拓展橡胶材料的应用领域,开发前景广阔。概述了硅烷偶联剂在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中的应用研究新进展,提出
8月份全国外三元生猪价格呈先涨后跌态势,整体相对7月有小幅上涨。至8月31日,全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8.42元/千克,比2015年同期上涨2.6%。8月最低价为8月1日的17.98元/千克,最高价为18.76
6月26日,科迈股份与常州大学合作开发的“次磺酰胺促进剂TBBS等系列产品微通道连续流技术”科技成果通过了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专家组鉴定。鉴定委员会认为,该成果技术
维生素是一种对多种物理和化学反应均比较敏感的有机复合物,而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其效价。例如,维生素A有5个双键对氧高度敏感,而维生素E是一种天然的抗氧化剂,如果没有对其进行保
摘 要:在研究产业发展和专业发展相似点的基础上,选择和应用合适的产业发展相关理论,设计产业学院专业群的构建方式。根据区域分工理论,构建产业学院专业群;改进迈克尔·波特“钻石模型”,评价专业和专业群的竞争优势;运用新贸易理论,提升专业和专业群在院校的定位,摆脱不完全竞争陷阱。基于产业集群理论,提出了专业和专业群发展的具体对策。实践证明,产业发展理论在专业群和专业的发展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摘 要:针对“旅游文学”课程目前教学中存在的实践性不强等问题,引入任务教学法改进教学。分析了任务教学法的内涵及设计原则,以“旅游文学”课程 “上海旅专校园导游词编写与模拟讲解”任务为例,通过对教学内容的优化,课程学习任务的设计与安排等环节,加强了课程教学的实践性,强化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職业技能。  关键词:旅游文学;实践教学;任务设计;任务教学法  作者简介:远征,女,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讲师,硕
封丘县地处河南省东北部,新乡市东南隅。近年来,随着封丘县“设施畜牧业+特色畜产品”生产模式的深入推进,畜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连续六年荣获全国“生猪调出
摘 要:积极心理资本包括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等。它是超越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一种核心心理要素,是促进个人成长的心理资源。高职学生未来将会面对复杂的职场环境,培养积极的心理素质对他们的人生非常重要。有利于促进高职学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有助于提升个人的幸福感知;有助于使高职生获得职场成功等。从强化高职学生心理资本的要素、提升教师积极心理资本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提出高职学生积极心理资本开发的策略。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橡胶的消耗量越来越大,合成橡胶的使用比例逐年增加,由于中国路况不断改进和高速公路不断发展,车速也在提高,这样对轮胎的安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又由
近日,荷兰轮胎回收企业黑熊炭黑公司(Black Bear Carbon)已与曼内斯曼公司(MMEC Mannesmann)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帮助加速黑熊废轮胎再利用技术的推广。通过这一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