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司他韦颗粒联合预见性护理对流行性感冒患儿IL-6、TNF-α的影响及安全性分析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xinjun6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奥司他韦颗粒联合预见性护理对流行性感冒患儿IL-6、TNF-α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患儿家长意愿将148例流行性感冒患兒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4例。两组患儿均常规处理,对照组采用金刚烷胺治疗,研究组采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均治疗5 d,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采用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症状改善时间、血清IL-6、TNF-α水平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鼻塞、退热等症状缓解时间相比,研究组显著缩短(P<0.01)。治疗前两组IL-6、TNF-α相比,未见明显差异;治疗后两组相比,研究组水平均下降;组内相比,治疗后患儿IL-6、TNF-α水平下降(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结论:奥司他韦联合预见性护理可更有效地改善流行性感冒患儿临床症状,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从而缓解炎性反应,且起效快,安全性高。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奥司他韦;预见性护理;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安全性
  [中图分类号]R51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092-02
  老年人、儿童是抵抗力较弱的群体,发生流行性感冒风险较高,本病属于呼吸道疾病,常由流感病毒引发。金刚烷胺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的药物,但对部分患儿鼻塞、流涕等症状改善欠佳。神经氨酸酶在病毒感染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而磷酸奥司他韦是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且对其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故而可起到有效治疗因流感病毒引起的流行性感冒的作用[1]。由于该病具有传染性,所以治疗过程中的护理也尤为重要,预见性护理属于超前护理的一种,是针对患者的危险因素采取的针对性的预防措施,以减低疾病恶化率,改善患者预后的一种护理模式[2]。由此可见治疗与护理在流感患儿处理中缺一不可,因此本研究将治疗和护理方法联合起来,分析其对流感患儿血清炎性因子、不良反应的影响,详细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148例流感患儿,收治时间:2019年4月至2019年8月,根据患儿家长意愿进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74例。对照组男患儿38例、女患儿36例,年龄1~9岁,平均年龄(5.25±0.50)岁;病程1~7 d,平均病程(3.34±0.50) d。研究组男患儿、女患儿每组各37例,年龄9~10岁,平均年龄(5.30±0.50)岁;病程1~6 d,平均病程(3.40±0.25) d。患儿资料完整且具有同质性(P>0.05),可进行对比。本研究上报伦理委员会,获得批准。
  纳入标准:均为12岁以下患儿;符合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3]诊断标准者;发热≥1 d者;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状明显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入组前1个月使用免疫抑制剂或流感疫苗者;伴有哮喘、支气管炎及肺部其他疾病等者;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等。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基础性治疗,包括降温、止咳祛痰等常规处理。对照组采用金刚烷胺治疗,盐酸金刚烷胺糖浆(辽源誉隆亚东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2025502,规格:盐酸金刚烷胺0.1 g,马来酸氯苯那敏3 mg,氨基比林0.1 g)口服,1.5~3 mg/kg,3次/d,连用5 d。研究组采用磷酸奥司他韦颗粒治疗,磷酸奥司他韦颗粒(宜昌长江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0763,25 mg)口服,体质量<15 kg,30 mg/次;15~25 kg者,45 mg/次;>25 kg者,60 mg/次;连用5 d。治疗期间,两组患儿均采用预见性护理,具体方法如下:①健康宣教:就诊后由护士发放专业宣传资料,增加患儿家属对流行性感冒基础常识的认知程度及治疗过程需注意的事项;②心理疏导:嘱咐家属多观察患儿心理状态,对有明显烦躁、情绪低下或哭闹不止的患儿给予相应的心理疏导,安抚患儿情绪,多陪护患儿,让患儿感受到父母的关爱的重视,并鼓励患儿适当运动;③用药指导:嘱咐家属在服药前1 h让患儿禁食,避免服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④关注不良反应:嘱咐家属若治疗过程中发现明显的不良症状,立即就医,以免病情加重;⑤预防并发症:保持患儿口腔清洁,用生理盐水清洗口腔,2~3次/d;对于咳痰较多的患儿及时给患儿拍背,帮助患儿将痰液咳出,若患儿出现呕吐,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肺炎的发生。
  1.3观察指标 ①比较两组患儿退热时间、鼻塞/咳嗽/咽喉肿痛好转时间;②采集患儿静脉血5 mL,进行离心处理,离心转速3000 r/min,时间8 min。离心完成取上清液对IL-6、TNF-α水平进行检测;③统计患儿不良反应情况,计算总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SPSS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c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对比分析 两组鼻塞、退热等症状缓解时间相比,研究组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见表1。
  2.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 治疗前两组IL-6、TNF-α相比,未见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相比,研究组水平均下降;组内相比,治疗后患儿IL-6、TNF-α水平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2.3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比较 研究组出现恶心呕吐、头晕及ALT水平升高各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5%(3/74);对照组出现恶心呕吐4例,头晕、腹泻各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51%(10/74);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研究组显著下降(P<0.05)。   3 讨论
  流行性感冒是临床常见疾病,流感病毒入侵呼吸道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原因,本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一,轻者可短期自愈,重者可引起神经系统损伤、肺炎,甚至重症肺炎,危及患儿生命。对于需要进行药物干预的患儿来讲,对症治疗是基础,抗病毒药物是核心。金刚烷胺是治疗流行性感冒的常用药,但由于其具有的抗胆碱作用,服药后部分患儿可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过度、直立性低血压、头晕等不良反应。
  磷酸奥司他韦是高选择性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通过与流感病毒的神经氨酸酶活性位点结合,抑制其活性,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减少病毒传播,且服用后被胃肠道吸收,转化为活性产物,药物利用率高,抗流感病毒疗效确切[4]。预见性护理,顾名思义是在危险发生前进行的某些预防护理措施,在临床护理中护士能通过患儿具体情况、治疗方式等信息,综合判断出患儿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进而采取预防护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预后的一种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在危重症的住院患者中应用较为广泛[5],在流行性感冒患儿中的应用却少有报道。我院将预见性护理应用在流行性感冒患儿中,在护理人员与家属(尤其是父母)协作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研究中,相较于对照组,治疗后研究组患儿退热时间、鼻塞/咳嗽及咽喉肿痛好转时间均明显提前,且研究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该结果提示奥司他韦联合预见性护理可更明显地改善流行性感冒患儿临床症状,起效快,且安全性高。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机体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也会随之发生变化,有研究[6]指出,在感染初期(0~3 d)促炎因子占主导地位,而7 d后则抗炎因子占主导地位。奥司他韦在进入机体后,有效地抑制了病毒的释放、复制,在对抗流感病毒的过程中,重新恢复机体抗炎与促炎因子的平衡[7]。本研究中,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提示奥司他韦联合预见性护理可更明显地降低流行性感冒患儿血清IL-6、TNF-α水平,缓解机体炎性反应。
  综上,奥司他韦联合预见性护理可更有效地改善流行性感冒患儿临床症状,明显降低血清IL-6、TNF-α水平,从而缓解炎性反应,且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杜广亮. 喜炎平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行性感冒的疗效观察[J]. 山西医药杂志, 2018, 47(10): 67-69.
  [2] 周素芳. 预见性护理在内科重症监护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价值[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7(8): 123-126.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流行性感冒诊断与治疗指南(2011年版)(节选)(三)[J]. 中国社区医师, 2011, 27(14): 9.
  [4] 郑旭新, 俞月梅, 廖金枚, 等. 磷酸奥司他韦联合蓝芩口服液治疗儿童流感的临床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 28(14): 80-83.
  [5] 杨颖. 可预见性护理在急诊危重症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和运用价值[J]. 中国现代药物應用, 2019, 13(4): 179-180.
  [6] 李娟, 赵苗苗, 马雪瀛, 等. 流行性感冒发病初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相关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价值探讨[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7, 38(21): 3596-3600.
  [7] 尹鋆. 磷酸奥司他韦对季节性流行病毒感冒患儿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J]. 北方药学, 2017, 14(4): 70-71.
  作者简介:李小燕(1972.01-),女,汉族,广东新会人,大学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 临床护理学。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凯格尔练习(Kegel)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妇产后盆底组织功能改善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妇产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阴道正常分娩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后3个月进行Kegel训练,观察组产后3个月配合Kegel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之后两组均实施盆底组织各项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并为观察组患者制定产后康复治疗
【摘要】目的:评价冠修复与根管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隐裂牙牙髓病患者中选择84例作为观察样本,根据抽签法进行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以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以根管治疗联合冠修复同步治疗,两个组别进行治疗效果、疼痛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疼痛率相比于对照组的疼痛率低,两个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用于卵巢囊肿手术患者中的实行方法及其价值。方法:随机挑选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卵巢囊肿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均分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低于
【摘要】目的:探析安全文化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结合研究目的对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产妇开展分组试验,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采取常规产房护理管理的40例产妇为对照组;将增加安全文化护理的40例产妇为观察组。完成护理后对比组间管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基于SPSS统计结果,显示组间管理效果各项指标(心理舒适度、护理安全质量、护理满意度)差异较为明显,
【摘要】目的:对于甲硫咪唑以及丙硫氧嘧啶在治疗甲亢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的治疗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甲亢患者5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甲亢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25例甲亢患者甲硫咪唑治疗,剩余25例甲亢患者接受丙硫氧嘧啶治疗,对比两组甲亢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以及临床安全性。结果:甲硫咪唑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皮疹、红细胞减少
【摘要】目的: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开展高通量血透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本篇文章中筛选的病例为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7月期间接收的156例终末期肾病患者,将所有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进行治疗研究,组别共包括观察组与对照组, 每组病例人数分别有78例,对照组患者治疗采取低通量血液透析;观察组患者则采取高通量血透治疗,将最终两种不同治疗方式的临床应用效果进行详细对比。结果:通过对比后发现
【摘要】目的:觀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并分析对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等指标,分析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
【摘要】目的:对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在社区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究分析。方法:于我院2018年6月至2020年3月期间收治的冠心病患者中依据标准选取84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组研究,根据患者就诊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随机分组,分别给予单一阿司匹林和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并进行疗效对比。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心电图各项指标状况对比具有较大差异;在两组患者的用药治疗期间,观察组用
【摘要】目的:探究用线性视觉模拟标尺评分法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方法:本次研究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将本院接受混合痔术治疗的70例患者作为参与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观察组,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护理措施。护理后,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疼痛评分、生活质量以及护理配合度。结果:经临床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疼痛情况、护理配合度均有改善,其中观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辨证及细节护理在脐中药贴敷治疗小儿消化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82例消化功能障碍并实施脐中药贴敷治疗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每组各41例的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患儿接受细节护理,实验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辨证护理。结果:对比显示治疗前两组患儿躯体健康(PCS)和精神健康(MC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