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硫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不良反应及临床安全性对比研究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8733226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对于甲硫咪唑以及丙硫氧嘧啶在治疗甲亢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的治疗安全性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甲亢患者5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甲亢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25例甲亢患者甲硫咪唑治疗,剩余25例甲亢患者接受丙硫氧嘧啶治疗,对比两组甲亢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以及临床安全性。结果:甲硫咪唑组患者白细胞减少、皮疹、红细胞减少以及血小板减少出现率显著高于丙硫氧嘧啶组甲亢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硫咪唑组患者产生肝功能损伤率显著低于丙硫氧嘧啶组甲亢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甲硫咪唑组患者与丙硫氧嘧啶组患者均存在一定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情况,但其发生率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甲亢疾病中,不同药物会引发不同的不良反应,甲硫咪唑能够导致甲亢患者血细胞减少和皮疹,丙硫氧嘧啶药物能够导致甲亢患者肝功能损伤。
  【关键词】甲亢;甲硫咪唑;丙硫氧嘧啶;不良反应;临床安全性;应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R58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11-0088-02
  甲硫咪唑以及丙硫氧嘧啶属于现在临床中最常见的抗甲状腺药物,其中甲硫咪唑也被纳入到治疗甲亢首选药物,丙硫氧嘧啶在抑制外周组织四碘甲状腺原氨酸向三碘甲状腺原氨酸转化存在理想的效果,通常被用来治疗甲亢危象以及重症甲亢[1]。对于甲硫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疾病中所导致的不良反应文献报道比较多,主要包含皮疹、血细胞减少以及肝功能异常等。本文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甲亢患者5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对于甲硫咪唑以及丙硫氧嘧啶在治疗甲亢中所引发的不良反应的治疗安全性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接诊的甲亢患者50例作为本文观察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甲亢患者加以分组,给予其中25例甲亢患者甲硫咪唑治疗,剩余25例甲亢患者接受丙硫氧嘧啶治疗;甲硫咪唑组25例甲亢患者中男性12例、女性13例,年龄28~53岁,平均年龄(36.3±12.4)岁;丙硫氧嘧啶组25例甲亢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15例,年龄30~55岁,平均年龄(36.8±12.7)岁;两组甲亢患者全部接受临床常规体检,其血、肾、肝、尿以及心功能全部症状;两组甲亢患者全部符合临床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症状包含精神紧张、易饥多食、怕热多汗、大便次数增加、体重下降、心动过速、甲状腺肿、突眼、双手颤抖、胫前粘液性水肿,通过实验室检查表明患者的血清总甲状腺素(TT4)(186.50±26.88)μg/dl,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8.87±1.83) pmol/L,总三碘甲腺原氨酸(TT3)(12.61±5.61) nmol/L,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20.16±2.42) pmol/L上升,促甲状腺激素(TSH)(0.30±0.29)μIU/mL下降。
  1.2方法 甲硫咪唑组25例甲亢患者口服甲硫咪唑药物治疗:初始口服剂量为3次/d,10 mg/次,当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获得显著改善之后减少口服剂量,2次/d,10 mg/次。丙硫氧嘧啶组25例甲亢患者丙硫氧嘧啶药物口服治疗:初始口服剂量为3次/d,100 mg/次,当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获得显著改善之后减少口服剂量,2次/d,100 mg/次。两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1个月作为一个疗程,全部接受三个疗程的治疗,统计其不良反应出现情况。
  1.3评价标准 ①记录甲硫咪唑组以及丙硫氧嘧啶组甲亢患者接受不同药物治疗之后的血细胞计数异常率,其中包含白细胞计数异常率、血小板计数异常率以及红细胞计数异常率;②记录甲硫咪唑组以及丙硫氧嘧啶组甲亢患者接受药物治疗之后的肝功能异常率,其中包含ALT、AST、TBil、DBil异常率;③统计两组甲亢患者产生皮疹的情况;④观察甲硫咪唑组与丙硫氧嘧啶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
  1.4统计学计算 本文两组对比所获各项数值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6.0加以计算,利用x±s对于计量数据加以表示,利用百分比对于计数数据加以表示。通过c2与t检验开展统计学处理,结算所得P值用于评价是否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甲亢患者血细胞计数对比 甲硫咪唑组甲亢患者治疗之后血细胞计数异常出现几率显著高于丙硫氧嘧啶组(P<0.05),详见表1;甲硫咪唑组甲亢患者产生肝功能异常几率显著低于丙硫氧嘧啶组(P<0.05),详见表2。




  2.2两组皮疹出现情况比较 甲硫咪唑组25例患者中产生皮疹5例,丙硫氧嘧啶组25例患者中产生皮疹1例,两组对比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3。
  2.3两组甲状腺功能減退发生率比较 甲硫咪唑组25例患者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发生率为12.0%,而丙硫氧嘧啶组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6.0%,其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详见表4。


  3 讨论
  甲亢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内分泌系统疾病,其本质主要为甲状腺滤泡细胞增生以及激素产量过多,多与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这一疾病存在密切的关联,可导致甲状腺激素的大量合成与释放,从而促进机体新陈代谢及氧化还原反应的加速进行,引起代谢亢进及交感神经兴奋等状况的出现。对此,临床多将抗甲状腺治疗作为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目前,甲巯咪唑与丙硫氧嘧啶均是临床较为常用的抗甲状腺药物,其治疗机制基本相同,均可通过甲状腺内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抑制,阻碍活性碘的形成,以此阻断酪氨酸的碘化进程及酪氨酸缩合反应,从而有效抑制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及游离甲状腺素(FT4)的合成,发挥其抗甲状腺作用。此外,据研究表明,甲巯咪唑的半衰期相对较长,其血浆半衰期为4~6h,通过每日的单次使用也可获得较为理想的病情控制效果;而丙硫氧嘧啶的半衰期在60 min左右,但其药效发挥通常较为迅速,在每隔6~8h给药1次的前提下,也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但随着使用频率及剂量的提升,其不良反应风险也随之着增加。   抗甲状腺药物能够导致的不良反应包含粒细胞缺乏、红细胞与血小板计数减少、皮疹、关节痛以及肝损伤等[3]。在本次的研究结果中,甲硫咪唑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细胞异常率明显高于丙硫氧嘧啶组(P<0.05),但甲硫咪唑组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率明显低于丙硫氧嘧啶组,且差异显著(P<0.05)。此外,甲硫咪唑组25例患者中,共有3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情况,发生率为12.0%,而丙硫氧嘧啶组中共有4例患者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发生率为16.0%,其组间差异并不显著(P>0.05)。根据本文的研究结果可见,在甲亢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相较于丙硫氧嘧啶,甲硫咪唑更容易造成患者血细胞计数减少以及皮疹。因此,在患者产生乏力、发热以及咽痛期间需要为其提供血常规检查,倘若出现粒细胞缺乏,需要酌情降低抗甲状腺药物的使用剂量。但丙硫氧嘧啶和甲硫咪唑比较更加容易引发患者肝功能损伤,大部分患者不存在显著表现症状,时常受到忽视,仅部分患者具有黄疸、消化道不良反应以及右上腹部不适等,所以对于接受丙硫氧嘧啶药物治疗患者,需要按时为其提供肝功能检测[4]。此外,在甲狀腺功能的观察中,两种患者均出现了一定的甲状腺功能减退情况,但其发生概率较为一致,并无显著差异。综合以上可见,在甲亢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不同药物可引发不同的不良反应,其中,甲硫咪唑可引起血细胞异常及皮疹等不良风险的发生,而丙硫氧嘧啶药物则可导致肝功能损伤等情况的出现,且两种用药方案下,均具有一定的甲状腺功能下降风险,需将其纳入临床的用药参考指标中。
  综上所述,临床中选择甲硫咪唑以及丙硫氧嘧啶药物治疗甲亢疾病期间,需要依照患者的实际病情选择药物,从而保证药物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 厉艳萍, 吴瑞敏, 张方方, 等. 普萘洛尔联合甲硫咪唑对甲亢患者血清激素及骨代谢水平的影响分析[J]. 中国医学工程, 2020, 28(3): 43-45.
  [2] 潘春予, 黄志荣, 曾惠权. 甲巯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甲亢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江西医药, 2019, 54(11): 1385-1387.
  [3] 刘海蔚, 陈道雄, 陈开宁, 等. 甲硫咪唑和丙硫氧嘧啶治疗对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体质量、脂联素及血糖水平的影响[J]. 疑难病杂志, 2019, 18(5): 469-472, 476.
  [4] 李惊东, 雒否乐, 梁崇上. 甲硫咪唑联合比索洛尔对甲亢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OCNβ-CTx的影响分析[J]. 河北医学, 2019, 25(4): 586-590.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中医辨证分型与动脉硬化检测指标baPWV、ABI的相关性,分析影响动脉硬化的因素,为高血压的早期诊断及效果评价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符合纳入病例标准的高血压患者500例作为观察组,非高血压者492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动脉硬化指标与高血压相关性分析,进一步分析体重指数、抽烟、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饮酒等因素与动脉硬化的关系。对500例高血压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统计分析痰
【摘要】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应用短期肺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9月至2020年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以随机抽样法分组,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加行短期肺康复治疗。组间对比:治疗前、后的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治疗后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组间对比治疗前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
【摘要】目的:研究阿戈美拉汀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主认知功能及生物节律改善情况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38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予以利培酮片进行治疗,观察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上增加阿戈美拉汀进行治疗,对比两组自主认知功能以及生物节律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
【摘要】目的:探讨与观察揿针埋针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在本院诊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4例,依据随机原则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本研究中将常规吞咽训练指导、健康宣教、康复护理等在对照组中进行实施,同时,以对照组为基础,给予观察组患者揿针埋针护理,两组都护理观察2个疗程。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吞咽功能总有效率为97.6%,高于对照组的85.7
【摘要】目的:观察压力应对技能循序种植法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于本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为观察样本,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0例观察组与40例对照组,对照组接受2型糖尿病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压力应对技能循序种植法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糖尿病痛苦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面对及回避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屈服评分显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年龄评估(CGA)的综合康复护理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COPD患者88例分为两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基于CGA评估的综合康复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2周时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和肺功能[第1秒钟用力呼
【摘要】目的:探讨凯格尔练习(Kegel)训练联合电刺激生物反馈在产妇产后盆底组织功能改善方面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抽取妇产科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阴道正常分娩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产后3个月进行Kegel训练,观察组产后3个月配合Kegel训练、电刺激生物反馈治疗,治疗之后两组均实施盆底组织各项检查,对比检查结果,并为观察组患者制定产后康复治疗
【摘要】目的:评价冠修复与根管同步治疗隐裂牙牙髓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在2018年6月至2020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隐裂牙牙髓病患者中选择84例作为观察样本,根据抽签法进行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42例。对照组以传统方法治疗,治疗组以根管治疗联合冠修复同步治疗,两个组别进行治疗效果、疼痛发生情况、生活质量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相比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疼痛率相比于对照组的疼痛率低,两个
【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用于卵巢囊肿手术患者中的实行方法及其价值。方法:随机挑选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卵巢囊肿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抽签的方式均分两组,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给予患者围术期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评估两组患者心理状态评分、疼痛评分、护理满意度等指标情况。结果:护理后研究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低于
【摘要】目的:探析安全文化在产房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意义。方法:结合研究目的对本院2019年11月至2020年11月收治的80例产妇开展分组试验,分组方法选择随机数字表法,采取常规产房护理管理的40例产妇为对照组;将增加安全文化护理的40例产妇为观察组。完成护理后对比组间管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基于SPSS统计结果,显示组间管理效果各项指标(心理舒适度、护理安全质量、护理满意度)差异较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