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新传播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及其舆论引导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onian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该文首先就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特征进行探讨,并针对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及舆论引导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新传播环境下高校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措施,以期能为相关研究者与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新传播环境 新媒体 高校突发事件 舆情传播 舆论引导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2(a)-0252-02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人民日报社、新华社、中央电视台3家中央新闻单位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与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仅仅是党和政府主办的媒体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不仅仅是某一方面、某一环节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所有新闻舆论媒体、所有方面、所有环节都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此同时,随着信息网络的广泛普及与各类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学生群体中的媒介环境出現了巨大的变化。在新传播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与舆论引导工作也需要与时俱进,加强对于新传播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机制的重视程度,科学地处理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掌握高校突发事件中网络舆情的传播主动地位。
  1 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的特征
  相较于传统传播环境,新传播环境中的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具有以下3个方面的特征。
  1.1 发布信息的随意性
  在电视、报纸以及广播等传统媒体议程设置与报道倾向来引导舆论的过程中,均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才能发布信息。在新传播环境中,由于新媒体平台所具有的匿名性特征,使其无法同传统媒体一样,一字不差地通过责任编辑的审核后再进行发布,从而使得高校突发事件在舆情传播中时常出现不可控的状态[1]。
  1.2 多向传播
  被称作“传播学鼻祖”的威尔伯施拉姆在其著作《大众传播学》中曾说到,“在未来,大众传播的接受者对于掌握信息的控制权将越来越渴望,最终将导致以往信息垄断的传播方式被改变”,任何机构或者个人所发布的信息,无论接受者身处何方,都可以即时地看到第一时间的信息。这种情形已经出现在了当下的高校突发事件舆情传播当中。以往高校官方媒介的权威性受到了新传播环境的影响,任何主体都可以即时地传播自己的看法,成为信息传播中的发起者,进而造成了各类虚假信息甚至谣言的出现,提高了高校突发事件舆论引导的工作难度。
  1.3 传播范围不受限制
  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无疑会受到接受设备、传播时间、地域特点等方面的限制,而近年来互联网中的新媒体则可以完全地突破传统媒体所受到的时空限制,各种信息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的出现在每一个学生的接收终端中,这无疑加强了高校突发事件的传播范围与传播速度。
  2 当前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及舆论引导中存在的不足
  首先,高校对于舆论引导工作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当下,各高校对于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和舆论引导的重视程度不足,通常只是通过宣传部与保卫处等部门来进行处理,难以形成学校各职能部门的整体联动[2]。
  其次,传统舆论引导的形式已经落后。在以往的传播环境中,高校在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中具有较高的权威性与话语权,在进行舆论引导工作时的难度较低。但是在新传播环境下,人人网、微信以及微博等在线社交平台使得传播的渠道更加丰富,包含高校学生在内的每一位网络用户通过手机即可随时随地地成为网络传播的发起者。高校已经难以及时地删除、屏蔽不当言论,甚至有可能由于不恰当的舆论引导形式进一步地激化矛盾[3]。
  最后,高校舆论引导的观念过于滞后。目前,部分高校负责宣传管理工作的领导与工作人员仍未摆脱传统的习惯性思维,没能具备与新传播环境相符的现代化传播理念。当下高校针对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仍偏重于陈旧的宣传说教形式,难以符合新时期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3 新传播环境下高校加强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引导的措施
  互联网与个人电脑、手机等新兴媒介已经出现在了每一个人的身边,近年来更是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出现了不少“机不离手”的“低头族”,迅速地成为了高校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的必需品。在新传播环境中,各类新兴媒介在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
  3.1 加强舆情收集
  随着高校学生维权意识的持续提高,大学生群体往往会通过在线社交平台来表达对学校生活中的一些显著问题进行抱怨、投诉或是“吐槽”等。在这个过程中,高校应当通过科学、高效的舆情收集,将各类散乱的舆论信息进行梳理与分析。高校应充分地发挥出辅导员、学生党员以及学生社团等渠道在舆情收集方面的重要作用,并针对高校学生大量聚集的校园论坛、人人网以及微信群等网络平台进行持续的关注,进而主动地掌握网络舆论的发展方向。
  3.2 完善信息发布体系
  一旦出现高校突发事件,将一定会引起学校内的师生与校园舆论的关注,甚至会在社会上引发不明真相的谣言。为此,高校应当及时地通过自身的话语权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的信息,并确保学生与学校之间信息沟通渠道保持畅通。同时,各高校可形成制度化、规范化的新闻发言人机制,在突发事件期间由发言人代表学校对外公布相关信息与校方的观点,突显其权威性与可信度[4]。此外,高校还可使用QQ群与微信公众号等渠道,积极主动地向全校师生推送官方的权威信息,科学地引导网络舆论。
  3.3 建立健全舆论引导机制
  为尽可能地减少高校突发事件对于学校的负面影响,就需要必须建立健全相应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全面地发挥出校园新媒体的正面疏导作用,避免公共舆论危机的出现。在突发事件出现后,高校应在掌握网络舆情变化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地采取人性化的引导形式消解对抗情绪,进而及时地平息突发事件,把网络舆情的走向与舆论引导的主动权掌握在高校手中。
  4 结语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高校在校学生数量的持续增长,使得我国高校的内外部环境均出现了巨大的变化。于此同时,随着以在线社交平台、微博以及微信等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普及,其舆情引导功能也应当得到高度的重视。在新传播环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对于高校的安全稳定与建构和谐的校园氛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需要高校各部门的整体协作,以现代化新传播观念来有效地处理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
  参考文献
  [1] 王文浩.微信在高校网络舆情中的影响以及管理对策——基于大数据时代[J].中国商贸,2014(31):219-220.
  [2] 颜士轩.试论在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突发事件中舆论引导[J].经营管理者,2014(14):244-245.
  [3] 蒙丽.高校危机事件中的媒体应对策略分析[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97-99.
  [4] 施敏锋.网络语境下高校突发事件的舆情传播及其制度干预[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4-125.
其他文献
本研究对20名曾经参加88年、92年奥运会,87年、91年、97年世界锦标赛的优秀运动员进行测试。 根据贡德拉赫制作的速度曲线分析,从起跑到终点冲刺跑,跑速较快的运动员每个阶段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尝试将课堂“颠倒”来看,把学生推动到主体地位,体现出信息技术的开放性、自主性,学生们 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设计课堂环节,在课外学生们早已经
在小学阶段的教育中,英语这门学科占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影响学生的以后的英语学习。然而在过去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 主要是包含知识内化和知识传授和知识这两个过程。知识
语文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文是百科之母,是我们学好其它科知识的基础。生活中处处都有语文,语文与我们的 生活息息相关。语文考试的分值越来越大。但是很多学生
高三是高中学习的后阶段,对提高学生学习水平有着很大的帮助,英语学习更是如此,而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 部分,一直都是高三英语教师的复习重点。然而部分英语教师
对于火电厂而言,电气设备安装非常重要。但是从目前电气设备的安装过程来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火电厂的电气设备安装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于火电厂的运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9世纪50年代美国巴得?海尔得对"滑翔"金属标枪的起用带来了标枪"漂流"时代。这种标枪投掷的距离越来越远,对裁判员和观众构成了威胁。标枪落地时,很少能够真正插在地上,使得
以我国新颁布的《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管理规范》为理论指导,结合国外煤矿总承包工程案例,探讨我国煤炭企业国外工程总承包管理问题。重点阐述国外工程总承包管理的前提条件、
摘 要:作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承载体的地方高校而言,转型不仅是办学的大趋势,也是契合教育与地方经济文化建设相一致的战略思路。该文通过马斯洛提出的需求理论为出发点,着力分析在转型过程中,地方高校的行政管理和教学思路都应放在教学主体的学生之上,让刚性的管理和弹性的人才培养相结合,将管理型学校向服务型学校转变,实现学校与地方建设共赢的目标。  关键词:地方院校转型 需求层次 服务型高校  中图分类号:G65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识字教学是针对低年级学生来说较为基础的语文教学,识字数量的多少和识字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 语文能力的高低。语文作为一门语言性学科,主要包括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