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探析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e2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素质的外事管理人员是高校做好对外交流与合作的重要保证。文章从思想政治、职业道德、知识储备、综合能力等方面阐述了高校外事管理人员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高校外事队伍,对高校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高校 外事管理 职业素养
  
  随着各国高等教育之间的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教育国际化已成为一个国家繁荣教育事业的重要途径和必然趋势。高校外事部门作为高校对外联络交流的主要窗口,对促进高校的国际化发展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外事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代表了高校的形象。因此,外事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一定的政治敏感度、语言能力、公关能力和应变能力,还要熟悉世界各国的风土人情、社会发展历史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等。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外事管理人员队伍已经成为高校的一项重要任务。那么,高校的外事管理人员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素质呢?
  1.坚定的政治立场
  坚定的政治立场是做好外事工作的根本前提。高校外事管理人员应在思想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相对开放和宽松的教育涉外工作环境中,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坚决将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自觉维护国家的尊严和高校的利益,要做到既不崇洋媚外,又不表现出大国主义的思想情结和傲慢态度。深刻理解并自觉执行党和国家的外事工作方针和政策,自觉遵守外事工作纪律,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什么情况,都要方向明确,思想坚定,应对自如。
  2.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
  2.1严守纪律,筑牢防线。
  高校外事管理人员必须具有严格的组织纪律性,严守国家机密,时刻牢记国家和高校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工作原则。涉外活动要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不能私自答应外国来宾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不能以损害国家和高校的利益为代价与对方谈合作,也不能强加于人,以谋取己方的单方面的利益。在工作中要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和形形色色的诱惑,珍惜自身形象,在任何场合,任何时候,都始终铭记“保守秘密”的原则,时刻警惕那些敌对分子,时刻不忘维护国家的利益。
  2.2爱岗敬业,谦虚谨慎。
  “外事无小事”,涉外工作政策性比较强,任何事情都不能含糊其辞,因此要时常主动学习和领会新的涉外政策法规,以避免出现政策性失误。外事管理人员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国家、代表着高校,所以一定要恪尽职守,认真负责,高效务实,诚实守信。工作中要积极促进高校同世界各国各地区高等高校的教育合作、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自觉规范服务行为,始终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良好作风,提高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在处理问题时要保持头脑清醒,养成科学的思维方法。对内要养成密切合作、互相配合、步调一致、互相尊重的工作作风,对外则要恪守信誉,包容理解,不卑不亢,平等待人。
  2.3举止大方,仪容整洁。
  在对外交往的第一线,高校外事人员的一言一行代表的不仅仅是高校,更代表着自己的国家。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繁荣文化的礼仪之邦。在对外交往中,外事管理人员应该通过自身的礼仪将中国的优良文化和悠久的历史积淀传达出来。因此,在外事活动中,必须做到礼仪到位而又不烦琐、热情接待而又不铺张、活动内容丰富而又不琐碎。接待外宾时,接待者应仪容整洁,表情亲切,既积极主动,又谨言慎行。要注意各国各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和宗教禁忌,言行举止要符合要求。
  3.广博的知识储备
  3.1语言能力。
  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是做好外事工作的基础,语言运用水平直接影响着对外交流的质量。合作备忘录、合作协议等书面文件需要用清晰的逻辑和规范的语言用文字记载下来,在口译过程中难免会碰到专业性强、语言难度大的话题,比如诗词歌赋,以及机械、化工、医学等行业术语,译员不可能查询工具书或参考资料,也不可能频繁要求说话者重复或解释。因此,高校外事管理人员应努力钻研,勤于积累,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训练,熟悉常用的中英文表达,增大词汇量,拓宽知识面,以便在对外联络和洽谈时游刃有余。
  3.2文化杂家。
  高校领导在会见、会谈时,主要是谈互相介绍各自国家、高校的情况和教育交流、课程对接等项目,但在宴会、旅行等场合的讲话和私下交谈时,则古今中外,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外事管理人员必须跟踪国际、国内形势,了解我国的外交政策、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及外国的政治、经济、风土人情,等等,大到世界各局,小到菜名、花名。只有自身知识储备丰富,知识结构完善,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涉及各个领域的交流合作。
  3.3外宣知识。
  外宣工作对于树立我国良好的国际形象至关重要。外事管理人员有责任也有义务向外国友人介绍华夏文明的悠久历史和璀璨光辉,使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得以向世界展示。中国的日益强盛使不愿看到中国强大的西方国家制造出“中国威胁论”,国外媒体对于中国的民族问题和宗教问题大肆歪曲,失实报道。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教育外事管理人员要深刻认识外宣工作的重要性,并在涉外活动中,全面客观地向世界介绍中国,增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有针对性、实事求是地树立和维护社会主义中国的形象,创造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4.全面的综合素质
  4.1创新能力。
  高校外事管理人员要把创造性思维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充分利用对外交流的优势,积极应对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挑战,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发掘更多更好的交流项目,扩展交流合作范围。结合高校国际交流学术性强、专业性强的特点,联系实际,在规模、内容、层次、领域上不断拓展和创新,形成符合高校发展需求、具有高校特色的外事交流格局。
  4.2组织协调能力。
  在涉外活动当中,外事部门常常要沟通校内教学、科研、保卫、后勤等多个部门,而与外方的协调沟通过程,由于存在文化的差异和各国具体政策的不同,其沟通难度可想而知。在外事活动的时候,如遇到恶劣天气等突发状况,外事干部还要具备足够的应变能力、发挥主动性和灵活性以保证活动的顺畅进行。外事管理人员要做好各部门的协调工作,确保活动计划严谨、周密。作为外事活动的牵头人,外事管理人员要有能力组织力量、协调关系、解决矛盾、排除困难,完成工作任务。同时,还要不断拓宽交际领域,广开渠道,广交朋友,挖掘丰富的人脉资源和信息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4.3跨文化沟通能力。
  高校外事人员要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理解和尊重别国的文化、宗教和风俗,掌握各文化之间的共性和差异,妥善处理文化冲突带来的各种相关问题,减少交流障碍。外事管理人员应掌握一定的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坦然面对不确定的交际环境,善于调整心态,勇敢面对文化冲撞或跨文化交际可能带来的不愉快。在实践中,外事管理人员应首先对外国友人的文化背景有大致了解和心理准备,主动和他们沟通,帮助他们解决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特别是文化层面的心理冲突问题,向他们介绍有关的涉外法规、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带领他们感受当今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从跨文化的视角看待他们觉得匪夷所思的现象,从而抛弃文化偏见。同时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不迷失自我,在尊重国际友人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的同时,做到“求同存异”,运用正确的方针政策灵活开展对外交往,达到捍卫国家和民族尊严和荣誉的目的。
  4.4良好的身心。
  外事工作的时效性决定了外事管理人员的工作时间具有不稳定性和紧迫性。首先表现在由于时差,外事人员经常是在非工作时间和外方联系,在接待和出访活动中,外事人员往往是一人充当多种角色,既当翻译,又负责接待安排、出访联络或项目商谈和跟进甚至摄像。因此,外事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才能适应紧张、快速、高强度的工作节奏。涉外活动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外事工作难免会遇到挫折与失败,这就要求外事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沉着冷静,考虑问题周到细致,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不受外界负面情绪的影响。及时化解分歧和消除尴尬。外事活动往往周期长、环节多、细节繁琐,需要外事管理人员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极大的耐心,以及敏锐的观察力。一些正式场合严肃的氛围会使经验不足的译员产生心理上的压力,紧张的情绪很容易影响自信心和正常发挥。另外,译员在翻译过程中经常要兼顾说话者的面部表情、手势和情绪变化等,克服说话者的方言和语速差异,还要有很好的记忆力和表达能力,译员必须调动各种感官和技能。从某种程度上说,口译是一种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译员在从事大型的口译活动前应做好充分的心理和体力上的准备,保持最佳的状态。
  5.结语
  高校外事工作有很强的专业性、政策性、纪律性,并且富于变化,充满挑战。在高校的国际交流日益频繁、国际合作愈加紧密、教育国际化趋势更加明显的今天,我们必须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优秀的道德品质、过硬的专业知识,勇于开拓进取、富有创新精神的高校外事管理干部队伍。只有这样,才能使外事工作人员在高校事业的发展壮大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参考文献:
  [1]黄金祺.怎样当好外交外事人员[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2]金玉昆.外事礼仪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夏清文.谈高校外事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要求[J].教育探索,2009,(9).
  [4]颜顺秋.浅析高校的外事交流与素质培养.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7.
  [5]马涛,赵宝辉,李银女.浅议高校外事管理干部的基本素质.职业技术,2010,7.
  [6]丁建苗.如何改善高校外事工作服务意识.企业家天地(理论版),2010,8.
  [7]高怡松.外事翻译素质及技巧浅谈[J].东南亚纵横,2010,(7).
  
  本文系南阳市科技局软科学课题:“高职院校对外交流合作影响因素和对策分析”的阶段成果。
其他文献
为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教育健康、和谐发展,优质高效的课堂效益就显得尤为重要。要提高学习效益,教师就应当积极采取措施,尽可能地消除学生的厌恶心理,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快乐的体验、感受,快乐地学习,取得良好的学习成绩。  一、创设情景,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在学习上,说的是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有积极的学习热情,学习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
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是动物体内一种肾上腺类固醇激素,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分泌,在血液中的主要形式是酸盐形式(Dehydroepiandrosterone sulfate,DHEAS)。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信息化条件下军校任职教育的特点,提出将“六解放”教育理论应用于信息化条件下军校任职教育的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证明,将“六解放”理论应用于指导信息化条件下的军校任职教育能够显著增强学员岗位任职能力和满足部队岗位需求。  关键词: 军校任职教育 “六解放”理论 信息化    一、引言  军校任职教育是以培养能够胜任部队专业岗位工作,解决部队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同时具备一定的自学能
产气荚膜梭菌(Clostridium perfringens)是创伤性气性坏疽和人类食物中毒以及动物坏死性肠炎、肠毒血症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致病因子是菌体分泌的外毒素,根据产生外毒素的种
不同的动物种类将精子储存作为一种生殖策略,完成繁衍。一方面,精子储存在生殖道内,精子本身的结构构造利于精子储存。另一方面,精子接受生殖道上皮细胞分泌的营养物质,作为
摘 要: 本文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实行特色办学的必要性,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特色办学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 新建本科院校 特色办学 必要性 实施策略    一、特色办学的内涵  所谓特色,就是一事物区别于另一事物的独特的征象与标志。对高等学校来说,特色办学是为了在办学过程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高校的独特风貌。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试行)》对办学特色有明确的界定
摘 要: 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之争在学术界一直存在,有效说、无效说、效力待定说处于三足鼎立的状态。本文作者主要介绍无权处分合同的定义、特征、学界的观点与自己的观点,以求对无权处分合同的效力进行比较全面的阐述。  关键词: 无权处分合同 有效说 无效说 效力待定说    一、无权处分合同的定义、特征  无权处分合同是指无处分权人处分他人财产,并与相对人订立转让财产的合同。所谓无权处分人,就是归属于他人
摘 要: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迫在眉睫,这对高校的实验技术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支优秀的实验教学队伍,对于实验室的科学建设、科学研究成果的产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及提高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建设一支思想素质过硬、业务素质好、技术水平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技术队伍将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 高校实验技术队伍建设 存在问题 “三个统一”    高校师资队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