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喜欢悲剧?

来源 :东方女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ui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个世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悲剧,人生悲剧就算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中,也充满了悲剧。著名的文学作品,外国如莎士比亚,国内如鲁迅等,都爱写人生至悲之事;娱乐如影视作品,电影有《铁达尼号》等等超级卖座悲剧作品,戏剧有日韩动不动死人和绝症的电视剧等;情歌也是以悲情为主打,各种被抛弃和劈腿,晚上不回家等等一系列的令人不仅难过还不敢唱的歌曲。
  
  如果说我们活在一个充满悲剧的世界中,我想这绝对不是一种夸大法的形容词。然而,这么多悲剧的出现,也要令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多悲剧作品?是因为好拍摄好编写剧本?还是因为观众就爱好这口?
  我一个朋友面对这个问题,很简单的回答了一句:因为大部分的观众是女人,而大部分的女人喜欢悲剧。
  
  喜欢悲剧,是一种问题吗?
  在和朋友聊天,以及咨询别人时,常常会听到这个问题:“我特别喜欢悲剧的故事和电影,这是不是一种心理问题啊?”
  要仔细探讨这个问题的话,就必须从“为什么会喜欢悲剧”的这个问题点上细细琢磨,不过为了先解决大家的疑问,我在这里先郑重的宣布,喜欢看悲剧的人绝对没有问题,喜欢制造悲剧的人问题才大。而许多网路上的所谓“心理咨询家”主张喜欢悲剧是一种心理疾病和问题,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非常不负责的说法。他们没有去仔细推敲喜欢悲剧的心理,而是只看表面,就立刻简单的下了“嗯,喜欢悲剧就是一种问题”的结论。
  悲剧(Tragedy)的由来已久,自古到今,由中到外,世界各地流传下来的故事多半都是凄美的爱情故事,最后由悲剧收场。近代的小说家如琼瑶等就先不讨论了,世界知名的文学家和剧作家莎士比亚的故事全部都是令人看得愤世嫉俗的悲剧,而在我国,长久流传下来的爱情故事如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等,无独有偶,也都是以悲惨的结局收场。
  会发生这种情况,当然不是因为观众都是爱看悲剧的女性,而是因为在故事创作的基础概念上,就需要一点悲剧的元素,才能让这个故事引人入胜。
  以现代好莱坞喜剧剧本的标准流程为例好了,他们的标准流程一定是A段铺设故事,男女主角相遇;B段剧情发展,男女主角相爱,进入短暂的蜜月期;然后就是C段遇到了问题(以剧本的术语来说就是Conflict),可能是家人不允许,可能是男主角的前女友出现之类的;最后就是D段,问题的解决,皆大欢喜,或者是一拍两散。其实,就和中国人对写作的“起承转合”要求有异曲同工之妙,而这个“转”也就是Conflict,通常都是带有点悲剧色彩的。一个好的故事,其中必然要有一点悲剧的色彩在里面,不然一味的快乐下去,是没有人愿意看这种故事的。悲剧的产生,可以说是必须的,因为这当中包含了故事的可读性和故事性在里面。虽然作者最后可以选择解决这个问题,形成喜剧结局,或者让这个问题继续发酵,变成悲剧结局,这就取决在作者自己的手上了。而观察世界舆论的话,不难发现,世人对悲剧的结局有一种“残缺的美”的喜好,因为现实世界并不完美,而故事如果出现一些悲剧结局的话,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
  讨论至此,不难发现,喜欢悲剧的原因大致上可以分成两种,一钟是“因为大家都喜欢,所以我也喜欢”的从众心理(Conformity),以及“和自己产生共鸣”的投射心理(Projection)。
  这两种心理都很常见,也是构成我们社会人格和元素的重要心理学理论,只能说喜欢悲剧的人是拥有从众心理或者是投射心理“特质”的个体,而不能说是喜欢悲剧人都有问题。这样不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有受到从众心理和投射心理影响的人都有问题吗?逻辑上就不通了,更别说是临床心理学上的角度了。
  
  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是社会心理学上很有趣的一个课题,他的影响力之强大,让人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1956年,心理学家阿希(Asch)做了一个非常经典的从众心理实验。他的实验是让7人一组的被试者观看两组图片,一张图片有着线条X,然后被试们被问说,线条X和另一张图的ABC三条线中那一条一样长?
  7人一组的被试者中,有六个是阿希安排的假被试者。假被试者会全部给予相同的错误答案(比如说6个人全部都说线条B和线条X一样长),然而阿希要观察的是最后一个回答的真被试者他的回答。结果很夸张的是,75%的被试者会“从众”一样的,明明知道线条B不是跟线条X一样长,但是却还是回答了“线条B”。
  这个简单却经典的实验证明了人类的认知是和社会在同一条路的。经验教导我们,多数人的判断绝对比少数人的判断正确,于是我们常常在“明明自己有自己的想法”的情况下,却还是遵从了大多数人的意见来行动,来作选择。群体中的人往往不愿意违背群体标准而被其他人视作越轨者,害怕遭受孤立,从而采取遵从多数人意见的做法。这是从众心理的教科书解释,而如果用在我们今天讨论的主题上,就是在社会上充斥太多悲剧的文学和影视作品,太多人“喜欢”看悲剧,而导致我们产生了“原来看悲剧才是正确”的错觉,就算不喜欢看悲剧的人,也只好从众来观看悲剧,久而久之,这种认知就慢慢植入了我们的心理,形成了一种自我的意识。
  
  投射心理
  投射作用,是指个体依据其需要、情绪的主观指向,将自己的特征转移到他人身上的现象;白话一点地说,就是我们会在别人身上找和自己的共同点,或者“我们自己认为”的共同点。这种投射心理可怕就可怕在,当我们找到这个共同点的时候,我们就会对这个人事物产生好感。
  我举个例子,现代美国的律师常用的手段是聘请一个心理学家来帮他分析陪审团的人格,然和在庭述的时候尽量迎合他们来做比喻。比如说陪审团有人特别喜欢辛普森家族这个动画美剧,律师就会在辩论的时候找机会使用辛普森家族的人物特性来做比喻,让该陪审团员产生投射心理,认为“原来我们都是喜欢辛普森家族的”,从而达到控制陪审团,争取获得对自己有利的判决。
  会喜欢悲剧,也许也有同样的道理在里面。我们的人生中都经历了许多不愉快的事,在悲剧中,我们往往从主角的一次跌倒,一次失恋中,看到了我们自己的过去。在发现了这个相同点之后,就很难克制自己去喜欢上这个故事,因为我们跟这个故事的情节和人物产生了共鸣。而喜剧之所以没有那么容易找到共鸣,恐怕是因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的道理吧!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在路边得到一本如来神掌秘籍,练会并且最后打败坏人的。
  喜欢悲剧并不是一种心理问题,而是一种投射心理或者从众心理的表现。了解喜欢悲剧的心理之后,我们发现喜欢欣赏悲剧,绝对不是什么问题……只要自己不去制造自己的悲剧,或者更糟糕一点,去制造他人的悲剧,那就一点问题也没有了。
其他文献
时下影视圈涌动一股风气且有“井喷”之势——重拍。投资者不惜重金,各演员不遗余力,结果多半贬大于褒。  仿佛是件匪夷所思的事,就如看人家两口子打仗,今儿揍个鼻青脸肿,明儿人挽着臂膀溜弯了,你不解,是因为你站在自己的位置思考答案,并不明了当事者的心思,其实各有所图。  重拍绝对是件没毛病的事,孔子都说了温故能知新,可关键是既重拍又重塑,就容易让人接受不了。原版《西游记》里的那猴子多精灵呀,现在说谁有神
期刊
路也:著名诗人,作家,著有诗集、散文集、中短篇小说集和长篇小说等10部。现任教于济南大学。    汉语书面用语里指代和形容夫妻的词语很多,多带有美化之意,比如,秦晋、鸳鸯、琴瑟、连理、比翼鸟等等,其实说白了,不过就是“两口子”的意思。当然用得最多的还是“伉俪”一词,这词感觉比较华美,可指一般意义上的夫妻,也可指事业上有成就可相匹敌的夫妻。由于我视野狭窄,使得我对“诗坛伉俪”这种说法比较敏感。  小
期刊
其实,王树彤早就是名人了,是很多男性仰慕、女性羡慕崇拜的“美女CEO”,她曾是微软在中国最年轻的核心主管,在思科担任过中华区市场营销总监,她还是曾经规模最大的网上音像图书店——卓越网的创办者。  王树彤最近再次受到强烈关注,是因为2002年从卓越网离职,从此退出人们视线,沉寂几年后,又突然光彩照人地频见于各大媒体,她的再次闪亮登场是与以往截然不同的身份——创业明星。  王树彤如今已是颇具规模的外贸
期刊
斯利姆是谁?恐怕许多人对这个人的名字还很陌生。如果我这样跟你说,斯利姆是墨西哥电信大亨,是美国最新一期《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最新世界首富,身家535亿美元,你也许就不会再感到陌生了。   其实,据墨西哥财团人员分析,斯利姆名下的资产远远超过《福布斯》公布的数字。斯利姆的卡尔索集团旗下拥有墨西哥的电话公司、拉丁美洲最大移动电话公司、百货大鳄伯恩集团,并涉足旅馆、餐饮、石油勘探、金融和建筑业等领域,在海
期刊
工作努力+个人能力。  这并不能让职场一帆风顺,在Office中,会有很多因素给你的职业生涯带来麻烦。  “黑哨”也并不只存在于绿茵场上。在办公室里,也有它存在的环境与市场。当白领丽人遭遇“不公黑哨”,要懂得运用职场潜规则,把它化于无形之中。    №.1 人际黑哨——职场“暗礁”  黑哨特点:普遍,几乎在每间办公室里都悄悄发生。  经过几年奋斗,彤彤已升任公司市场部主管,本以为凭借一定的工作经验
期刊
他,机灵睿智、谈吐幽默、反应敏捷、周星驰式 “无厘头”风格,在《挑战主持人》舌战群雄,连扛9期擂主大旗,连马东都称他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他,才华横溢、鬼马精灵,迅速荣登凤凰“娱乐一哥”宝座,与大美女沈星在嬉笑间畅聊各色明星的娱乐生活;他,就是凤凰卫视金牌娱乐主持尉迟琳嘉。他的人生从挑战开始,并从未结束……    1982年7月,尉迟琳嘉出生于石家庄的一个普通家庭。小时候的尉迟顽皮好动,虽然学
期刊
&PART1. 小人物软实力大PK  甲方——韦墨,32岁,人事部职员  韦墨从小练得一手好书法。但自从进入外企后写字的机会都不多,更别说有机会秀才艺。那天公司总部来了个负责政府宣传的新闻官,他给中国相关政府的领导题词,领导秘书请韦墨的老板找人翻译这段德文,最好把中文用楷书写在留言簿上,老板有点为难。第二天让办公室同事想办法,韦墨小心翼翼地提议自己可以一试,在众人的疑惑目光里,他洋洋洒洒地完成翻译
期刊
邵兵回来了,带着《让子弹飞》、《非诚勿扰2》和《关云长》回归到大银幕上。曾经的硬汉,变得内敛、丰富和细腻了。淡出的几年,看碟、生子、写本子,用他的话与其说是在自我修复,不如说是在沉淀更为准确。面对记者,邵兵说这些年最大收获是自己有了一对可爱的龙凤胎,从他们身上,他对生活的体验更深刻了。    曾经有人问我对自己的评价,我说是“二”,优点就是“特二”,缺点就是“巨二”。在我的字典里,“二”代表执着,
期刊
看一本书。说犀牛洗清了身子后,必须再涂上一层泥沙或泥浆。这身长3米、体重2吨的动物,皮厚毛少,但皮肤的皱褶,却嫩薄,常被体外寄生虫和吸血昆虫侵袭刺螫,又疼又痒,所以要制造一层“保护膜”。——可见最强壮的防卫,也有一个软弱的缺口不堪一击。   再坚韧的心,也有死穴。   一直很奇怪,那么笨重、丑陋、肮脏、粗暴、高大“衰”的动物,为什么可以“入诗”?   它老人家的特色:额面前方鼻骨处,皮肤角质化纤维
期刊
美人的心是神秘的、捉摸不透的,要解读也很简单,完全可以用科学指标来测算爱情的浓度和深度,这就是她的挑剔,她的指责,她的折磨,她的刁钻,她的古怪,她的蛮横,她的无赖,她的颠颠倒倒,她的疯疯癫癫,她的哭哭闹闹。一句话:她的逻辑的荒谬。   什么时候,她对你彬彬有礼了,说话很讲究语法修辞了,推理很符合从亚里士多德以来的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了,甚至很符合辩证法,很全面,很得一分为二的精髓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