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之窗 / 名校作文课

来源 :初中生世界·七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25408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
  这道“难忘 ”是配合第一单元作文训练点“有感而发”布置的半命题作文。李耀炜同学试图以“那声音”切入,叙写往事,怀念亲情,倒也显得情真意切。不过通篇读下来,总觉得与“有感而发”的训练点不太合拍,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儿呢?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研读,找出“病症”所在,并开出医治“良方”。
  【病理透视】
  1.师生初诊:学生汇报课前“初诊”的意见。
  学生1:文章题目拟得不好,“那声音”太笼统,不够具体明确。不妨在“声音”前加上修饰语,比如,“嘎吱嘎吱的”“老式缝纫机的”等,一下子就点明了描写的内容或情感寄托的对象。
  张老师:你说得很好。半命题作文的拟题很有讲究,“小中见大找切点”就是拟题方法之一。这里的“小”就是“具体、实在”的意思,要么点明文章叙写的对象,要么牵出行文构思的线索,要么提示全篇蕴含的情感,这就要求我们在拟半命题作文的题目时切忌空泛、笼统。关于半命题作文的拟题方法,以后我们会系统讲解。
  学生2:我觉得文章题目拟得不够恰当。题目是“难忘那声音”,而文章读来让人感觉真正难忘的不是“那声音”,而是“那台老式缝纫机”。
  张老师: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2:文章写到第三自然段才引出“那台老式缝纫机‘嘎吱嘎吱’运作的声音”。而接下来的内容中,“那声音”也是一带而过,描写不生动,叙写不到位。
  张老师:你是说文章中对“那声音”的叙写“薄”了。文章主要是围绕“那台老式缝纫机”叙事表情,而“那台老式缝纫机‘嘎吱嘎吱’运作的声音”是在叙写“那台老式缝纫机”时顺势带出的。
  学生2:是的。
  学生3:我认为文章扣题牵强。这篇半命题作文,横线部分补充的应当是文章着重叙写的内容,“难忘”二字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所以不管怎样叙写,都应该突出对“那声音”的难忘。但是,这篇文章并没有做到这一点。
  张老师:张老师提醒大家一点,我们本次作文训练的“点”是:有感而发。这个“感”指什么?
  学生3:应该指“感受”。
  张老师:也就是“内心的体验”,对吗?
  学生3:对!
  张老师:那么这个“感受”,这种“内心的体验”,是因为什么产生的呢?
  学生3(豁然开朗):老师,我明白了。有“感”是因为特定的人、事、物、情。这篇文章就题目而言,是对“那声音”的“难忘”;而就内容而言,却是对“那台老式缝纫机”的“难忘”。“感”和特定的人、事、物、情不对应。
  张老师:非常棒!有“感”是因为特定的人、事、物、情。这里“特定的人、事、物、情”就是“感点”,这篇文章最大的病症就是“感”和“感点”错位了。退一步讲,小作者对“那声音”的“难忘”之感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在文中圈画。
  学生4:“……就成了深藏于我心中的难以抹去的记忆”“……也陪着我,似乎直到世界尽头”有点空泛了。
  张老师:对!此外,张老师认为,这篇文章还需在开头结尾处细致打磨,力求做到首尾呼应,凸显主题。
  2. 医学档案:中考满分作文《因为有爱》的启示
  因为有爱
  湖北荆州一考生
  夜深人不静,因为有爱牵动着我的情思。
  在我久攻数学、物理堡垒而未果时,一阵朦胧的雾气从桌底蹿出,氤氲起来,弥漫开来,继而扑向我的脸颊,使我的镜片一阵模糊。“干吗呀你?”我颇有些不耐烦地责备道。“新买了个泡脚桶,试试怎么样?”母亲做事向来不多做解释,我于是顺从地抬起双脚,任由母亲如往常一样娴熟地摘掉我的鞋子,又脱下我的袜子。
  她一手将我的脚捧在手心,一手轻轻搅动盆中的水,自言自语道:“还是有点烫呢!”片刻后,她掬起一小捧水,往我的脚心撩去,暖暖的,柔柔的,像是有一股暖流从脚底滋生,又涌上心头。
  过了一会儿,她缓缓地把我的脚放入水中。她并非如教科书或文学作品中所写的那般老。她的双手依然细嫩白哲,她的秀发依然乌黑亮泽,她的肌肤依然富有弹性与活力。不!我对自己的想法有些不满意了,不一定青春逝去、容颜不再的才是母亲;不一定鱼尾纹爬上眼角的才是母亲。相反,此刻蹲在桌边,为女儿消耗着青春的才是母亲。
  她往我的脚上浇着一股股细细的水流,又用手轻轻地搓着,一股股热气在脚边飘散,空气里满是松木的香气。“妈,辛苦了。”我由衷地说。一刹那,我仿佛看见她嘴角上扬,眉宇间淡淡的愁绪也在倏乎间消逝得无影无踪。“不,女儿更辛苦,做功课多累啊!”她一边说道,一边捧起我的脚,用褐色的毛巾轻而缓地擦拭着,又将我的脚放入鞋中。“让女儿舒服点,妈辛苦点又算啥啊。”镜片再次模糊,不只是因为水汽。
  她终于站起身来,轻轻地将泡脚桶撤去,雾气也慢慢消散了。她如往常一样,用柔和而安详的语调叮嘱着:“别写太晚了,早点睡吧!”然而此刻,脚下有这样幸福的温度,身上燃烧着这样的激情,我又怎能安安静静地进入梦乡?
  回味着脚底的温度,体验着身上的温暖,嗅着空气中残留的味道……母爱早已拨动了我的心弦,牵动了我的情思。
  夜深了,我无法静下来。因为有爱!
  张老师:这篇满分作文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学生5(有点调皮):有感而发。
  (全班学生笑)
  张老师:你很聪明,说得不错。请具体谈一谈。
  学生5:文中叙写的事情很简单——妈妈帮我洗脚。这类事情,我们在生活中都有可能会碰到。但是小作者写得很感人,妈妈的每一个动作,甚至“她的双手依然细嫩白皙”“她的秀发”“她的肌肤”以及她“柔和而安详的语调”都引起了“我”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体验。
  张老师:说得非常好!正因为有了细腻的“感受”和丰富而深刻的内心体验,这篇文章才获得了阅卷教师的青睐,获得了满分。再请大家看看我们刚刚学过的一篇文章——巴金的《繁星》。巴金从前在家乡看到繁星,在南京读书时看到繁星和“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时,内心是怎样的感受呢?   屏幕展示《繁星》中巴金面对“繁星”抒写内心感受的句子
  1.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2.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3.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张老师:那漫天的繁星就是巴金老人的“感点”,他就是对繁星进行了无数次的观察,才获得了繁星是“母亲”和“朋友”的深切感受,进而“有感而发”,为我们留下了这样精美的散文。要做到“有感而发”,就必须“感点”明确,感受真切,这样,才能下笔成文,真情涌动。
  【诊疗方案】
  张老师汇总了大家对李耀炜同学的《难忘那声音》的修改方案:
  1. 精心拟题明对象。
  拟题时加上合理的限制语或修饰语,丰富补题词语的内涵,缩小文章的切口,达到“以小见大”的表达效果。
  2. 对应一致巧行文。
  不妨将文章的题目“难忘那声音”就改成“难忘那台老式缝纫机”,借对老式缝纫机的回忆叙写往事,抒发真情。
  3. 言说感受抒真情。
  要将感受的着眼点放到“老式缝纫机”上,将内心的感受寄寓在这一特定的“物”上加以言说,做到“感受”和“感点”相对应,从而抒发真挚的情感。
  4. 首尾呼应显主题。
  文章开篇点题,结尾再回扣文题,回应开头,力求首尾呼应,凸显主题。
  【手到病除】
  针对诊疗方案,合作小组讨论交流。12分钟后,投影展示李耀炜同学的升格作文《难忘那台老式缝纫机》。
  难忘那台老式缝纫机
  李耀炜
  家中的一隅摆放着一台老式缝纫机,父母曾多次提议把它扔了,但每次都被我阻止,只因它牵连着一份弥足珍贵的情思,令我至今难以忘怀。
  从前,爷爷奶奶与我们同住,一家三代同堂,其乐融融。父母每天上班,爷爷奶奶就负责照顾我。于是,我孩提时的大部分时光便是与两位老人一起度过的。
  奶奶一生勤劳,即便退休了也闲不下来,很快,她就找到了自己的乐趣——做针线活。奶奶生得一双巧手,针线活做得非常好。听爷爷说,奶奶年轻的时候,周围的邻居常常请她裁剪衣服。我幼时的很多衣服也是出自奶奶之手,衣服上刺绣的花鸟鱼虫、老虎狮子,常常令同龄的小朋友羡慕不已。如今,退休后的奶奶竟也与时俱进,跟着电视、书本学了一些新花样,因此,大院中的左邻右舍都乐意将一些简单的抑或是需要手工制作的活计交由她做。奶奶图一个乐子,也乐得帮忙。于是,家中那台老式缝纫机也便抖落了一身的尘埃,一如退休后的奶奶焕发出新的生机。从此,午后清闲之时,落日黄昏之际,那老式缝纫机独有的“嘎吱嘎吱”声,就飘荡在大院的上空,飘荡在我童年岁月的天幕,深藏为我难以忘怀的记忆。
  午后的阳光总是慵懒的,似乎使世界都变得慢了下来。悠闲飘过的云、蜷缩打盹的狗,也给这世界增添了一份宁静。收拾完碗筷后,奶奶就坐在那台老式缝纫机前忙碌起来了,不是给贪玩的王家孩子缝补摔破的裤子,就是给徐家快出嫁的女儿刺绣美丽的嫁衣,虽说烦琐、忙碌,却也自在、充实。大院中的人们常常听着那低沉回环的“嘎吱嘎吱”的“歌谣”午睡;而我,则绕着那台老式缝纫机,绕着在缝纫机前忙碌的奶奶,自顾自地玩耍。厌了,累了,奶奶就给我讲那些永远不同、永说不尽的童话、传说,那“嘎吱嘎吱”的“歌谣”就是最好的配乐;困了,倦了,奶奶就轻踩厚实的转轮,此时,那“嘎吱嘎吱”的“歌谣”又俨然是世间最优美的催眠曲。在我童年的睡梦中,总会奏响那“嘎吱嘎吱”的“歌谣”;在我童年的心空上,总会闪现那台老式缝纫机厚重的姿容;在我童年的回忆里,总会飘过奶奶那忙碌快乐的身影。
  后来,曾经的邻居离开了不少,奶奶的缝纫机开启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再后来,爷爷奶奶也搬离了大院,那台老式缝纫机也便落寞地驻足一隅,一年又一年。
  现在,这台缝纫机被盖上了一块布,似乎是为了掩饰它消逝的生机。它锈蚀的转轮再也演奏不出那动听的“嘎吱嘎吱”的“歌谣”了。然而,它就像一个存放记忆的八音盒,只要一看到它,幼时伴随在奶奶身边的美好时光就连同那记忆深处的“嘎吱嘎吱”声喷涌而出,令我久久难以忘怀。
  师生点评
  张老师:同学们将修改后的文章与原文比照一下,说说有哪些变化?
  学生6:开头结尾有变化。开头更简洁,做到了开篇入题;结尾更凝练,能够呼应开头。结构也就更严谨,中心更加突出。
  张老师:开头、结尾、结构、中心都考虑到了,这就离一篇优秀的作文不远了。
  学生7:文章注意了选材,删去了无关紧要的内容,叙写更加集中,中心自然突出。
  张老师:还有呢?
  学生8:题目重新拟定,将“感点”和“感受”对应起来,真正做到了“有感而发”。
  张老师:很好!这是这篇文章最大的一个调整,而且“感受”真挚动人,引人卒读。
  【杏林春暖】
  最后,呈现一篇优秀的学生习作,以及一篇老师的下水作文,请大家欣赏。
  难忘那缕缕炊烟
  徐超群
  很久没有看到家乡的炊烟了,很久没有闻到家乡炊烟的味道了。然而家乡的炊烟总在我的脑海里飘舞,经久不绝,难以忘怀。
  小时候,我住在舅舅家。那是一个不算偏僻的小村庄,小河两岸一溜排住着几十户人家,每户人家的屋顶上都矗立着一根烟囱,每日三餐前,每根烟囱里都会升起袅袅的炊烟,优雅地在天空中轻舞。柴草燃烧后的那种淡淡的、略带些焦煳味的气息渐渐地弥漫了整个村庄,熟悉的乡村气息也就溢满了整个心房。如果此时站在阳台上眺望,几十缕青烟勾勒出的动人景象比任何山水风景画都要美。   在我儿时的记忆中,最美的炊烟总在清晨——淡淡的,蓝蓝的,斜斜的,在村庄的房舍上、绿树间轻轻拂过,像山间树林里氤氲的雾霭,像披着薄薄轻纱的梦幻。偶有一阵轻风吹过,那柔柔的炊烟便调皮地向蔚蓝的天空飘去,和着晨曦共舞,直至化为天空中一抹淡淡的烟痕。村庄这时也便褪下了轻纱般的睡衣,露出初醒的清新与美丽。
  现在想来,家乡的炊烟还是一种无声的召唤。炊烟飘起便是告诉在田间劳作的家人,该收工歇歇,回家吃饭了。舅舅很多时候总会在舅妈将饭菜端上桌、洗脸水打好的当口,准时回到院中。当然,舅舅也有耕种忘归、误了看炊烟的时候,这时,早已饥肠辘辘的我便会与哥哥一起到就近的高处对着舅舅劳作的方向反复呼喊——“舅舅,回来吃饭了!”“爸爸,回来吃饭了!”直至舅舅回应后才作罢。有时候在舅舅回应前,村里喜欢恶作剧的同龄人会爽快地响应,于是,双方没有一番对骂是不肯罢休的。现在想来,那时的恼怒早已无影无踪,留在心头的只有悠悠的乐趣。
  我对于家乡的炊烟刻骨铭心的记忆,更多的是缘于外婆。记忆里,我家的炊烟总是与烤红薯、炒花生、蒸馒头、煮玉米棒子等联系在一起的,而这些美味自然都出自外婆之手。那时候,外婆总是担心整天上蹿下跳、皮闹不停的我会饿坏了,所以总会在全家人吃饭之前给我准备红薯、玉米一类的食物。现在回想起来,那真是美味啊,至今,我的口齿之间似乎还留存着那焦煳的清香。
  现在,家乡燃烧柴火的土灶越来越少,炊烟自然也越来越少。偶尔升腾起来的一缕炊烟似乎在告诉人们:乡村最美的风景正在上演绝唱!然而在城里,我仍时时怀念家乡那缕缕炊烟,因为那美丽的炊烟饱含着亲情,令我终生难忘。
  难忘那绺白发
  张爱军
  转眼间,时光已由积雪初融的新春走到了艳阳炙烤的盛夏。屈指算来,与母亲不相见已经五个月了。春节刚过,母亲就打点行装去扬州继续摆她的修鞋摊了,一如那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行色匆匆。工作的闲暇,独自静坐,总会想起母亲,想起母亲清瘦矍铄的面庞、渐趋佝偻的腰背、布满老茧的双手和那绺垂在额前的白发。
  母亲已经60多岁了,是一个不识字的农村妇女。然而,她独自一人在扬州摆摊修鞋已经6个年头了。我的家在苏北运河岸边一个偏僻的村子里,乡人们一年到头拨弄泥土,日子过得非常紧巴。即便这样,母亲并没有像其他乡人那样让我辍学打工帮补家用,而是始终坚持供我读书。我师范毕业,回乡教书,想让母亲清闲一些,就将家中的几亩农田转给邻居代种。孰料,母亲又在亲戚的帮助下去扬州租房摆起了修鞋摊。我劝她歇歇,她却对我说:“我不能闲下来,只要妈妈还能动,就不会增加你的负担。”
  那年夏天,我去南京进修,归途路过扬州,顺道去看望母亲。拿着母亲留下的地址,沿途问人,几经辗转,终于来到母亲摆修鞋摊的地方。那是西湖镇上的一个十字路口,附近的一处商住楼工地正在施工,机器的轰鸣声不绝于耳,工程车辆过处尘土飞扬。母亲的修鞋摊就挤在这路边众多的摊位之间,很不起眼。老远,我就看见母亲坐在鞋摊后的小马扎上,埋着头,左手不时地上扬;走近,才看清她右手拿着锥针,用劲地将麻线穿过鞋底,左手攥紧线头,上扬,将麻线拽出:原来她在“上鞋子”(将鞋帮固定到鞋底上)。“妈,我来了!”“哦!”母亲闻声很是兴奋,放下手中的活儿抬起头来,笑吟吟地看着我,那缠着胶带、布满老茧的左手很自然地向上拢了拢贴在额前的头发。顺着她的手望去:母亲的面庞更黑了,额上的皱纹也加深了。我的心一紧:母亲老了,虽然依然精力旺盛,但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那绺白发便是母亲勤苦辛劳人生的缩影,更是母亲美好年华逝去的见证。我的眼眶湿润了。
  临别,母亲坚持送我上车。车开了,回首望去,母亲正目送我离开,她挥着右手,左手自然地向上拢了拢头发。随着母亲上扬的左手,那绺白发迎风飘起,在夏日婆娑斑驳的树影中是那样地醒目,那样地让人难忘。时至今日,母亲左手上扬拢起的那绺白发,连同那挥手送别的身影,一直飘飞在我的心头。
  后来,家中遭逢变故,近乎难以为继。母亲为了让我安心教书,放下手中的修鞋活儿,带着我写给她的电话号码,独自一人去南京向舅舅求助。在我的担心和不安中,母亲从南京回来了。望着满脸歉疚的我,母亲乐呵呵地说:“别看我不识字,生意做到扬州,独自闯荡南京,也算是走南闯北的人了。”似乎一点也没有求人帮忙的难处。说话时,她的左手自然上扬,习惯性地拢了拢低垂在额前的那绺白发。那绺白发越发地纯粹了,母亲也越发地苍老了。看着母亲慈祥的、不以为意的笑容,我的喉头溢满了酸涩。
  直至现在,母亲还在扬州西湖镇的那个十字路口修鞋。虽然只是偶尔的电话联系,但工作的闲暇,独自静坐,我总会想起母亲:难忘母亲慈祥的笑容,难忘母亲“上鞋”的身影,更难忘母亲额前那绺低垂的白发。
  张爱军,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扬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有20多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多次获得江苏省“五四杯”“新世纪园丁杯”等论文竞赛特等奖或一等奖。曾指导学生在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中获一等奖。现任教于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
  宝应县实验初级中学秉持“培育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的办学宗旨,不断丰厚文化内涵,倾力打造“名师工程”,先后获得了“江苏省教育现代化示范学校”“扬州市教科研样本校”等一系列荣誉。
  学校通过社团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有不少学生在各级各类刊物上发表了作品;胡芸、郭平安等同学在江苏省中学生作文大赛(初中组)中荣获特等奖。
其他文献
我国的射击项目,在奥运会的争光计划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横林初级中學于2012年成立了射击社团,设有10米气手枪、10米气步枪两个项目。每次射击练习,同学们都要进行装子弹、调整、举枪、击发及各种技能训练。枯燥的练习,对同学们的体能和心理素质都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在射击活动中,同学们要稳定心神,集中精力,瞄准靶心,射击在磨炼心性的同时,对一个人的稳定性要求也很高,眼、心、手必须高度协调配合。训练虽
近日,我国海军捡到了美军的一艘无人潜航器,这使得未正式就任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怒刷推特。这个家伙又叫近海战场侦察滑翔艇(LBS—G),它可以潜至1000米深,自主航行半年之久,航行距离可长达5000公里。2011年7月,美国海军花费5310万美元,订购了150艘这一小型无人潜艇。
主持人语  有人说:“不出国门,哪里能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含义?不遭遇战争,哪里能真切地体会到和平的可贵?”本单元选取了几篇经典爱国作品,表达了身处战争年代的人们对祖国强烈的情感,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初初在此提醒同学们,虽然本单元的主题都是表达爱国之情,侧重点却有所不同。《黄河颂》和《土地的誓言》侧重抒发爱国爱家的情感,《最后一课》和《木兰诗》侧重于通过具体的故事情节表达作者的爱国爱家之情。同样是
第一次与他见面时,他的手上就捧着那只白色的搪瓷缸。一屋子的亲朋好友,都用着晶莹剔透的玻璃茶杯,只他,捧着那个破旧的搪瓷缸,悠然地呷着里面热气腾腾的红茶。那实在是一只很不成样的搪瓷缸了,杯体已摔得坑坑洼洼,上面的红漆小字也磨得模糊一片看不清字迹,常年的茶渍,已把搪瓷缸里面染成浓浓的茶色,看不到一点白颜色。  他却宝贝一样,天天缸不离手。吃饭前用它来温酒,喝完酒又用它来泡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那只搪
我的大学生活是从图书馆开始的,第一天的学习内容便是游览图书馆,置身于偌大的书库,四壁书围得水泄不通,却有豁然开朗之意。  在炎热的夏天,图书馆是极佳的避暑胜地。是漫天酷热里,随时可逃去的避暑山庄,回廊里凉意森然,入得阅览室里便有风扇切切旋转。在这里,大风扇下呼呼的风声里哗啦啦地翻几页书,几行字看下来便忘了外面的世界今夕何夕,寒热几何。  图书馆成为如今这般亲近模样,前人功不可没,莱布尼茨便是其中之
目光所及之处,皆为故乡,皆为风景。  ——题记  秋日薄暮,斜阳西垂,塘边霞光辉映,几尾鱼漾起阵阵涟漪。微风轻拂,吹起了绒毛般轻盈的芦花,也吹动了我心中那份缱绻的美好。  每至寒露时节,故乡芦苇肆意生长。池塘浅浅,苇荡深深。桨声欸乃,清波浮动,芦花轻颤。花枝纤长,略显羸弱,芦花却半青半黄酝酿着秋色;层层叠叠,宛如鸟羽,风微吹,便张开翅膀,飞向远方。我的目光,追随着它们望向远方,不曾消失。  深秋,
1876年,一位二十来岁的年轻人只身来到芝加哥,一时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商店卖肥皂。随后,他发现发酵粉利润高,立即以老本购进了一批发酵粉,结果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错误:当地做发酵粉生意的远比卖肥皂的多,自己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可购来的发酵粉若不及时处理,损失会更大,年轻人决定将错就错,将身边仅有的两大箱口香糖贡献出来,客户每买一包发酵粉。都可获赠两包口香糖。很快,他手中的发酵粉处理一空。  随后的
边区土改保护爱国民主人士,维护党的统一战线政策的一贯性和严肃性    1947年3月,国民党军由于战线拉长,兵力不足,被迫由全面进攻改为对山东和陕北两个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为了粉碎国民党军对陕北的重点进攻,中共中央决定:以陕甘宁和晋绥解放区的部队组成西北野战军,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习仲勋任副政治委员,担负主要作战任务。此后,习仲勋协同彭德怀组织指挥了青化砭羊马河蟠龙镇等战役,并取得胜利。7月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  2010年,《金陵十三钗》剧组来南京挑选演员,导演自然想到了南京艺术学院附属中等艺术学校,这所学校以艺术培养见长。电影中的孟书娟这一角色有超过30位女学生报名,经过一系列的试镜、考核等环节,张歆怡被张艺谋导演看中并进入剧组。这个结果并不意外,演戏一是看天赋,二是看储备。机会从来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的。要说张歆怡被选中,还是要从她的小学说起。  张歆怡曾就读于南京市成贤街小学,
他是一个爱打篮球的大男孩,高高大大,有点腼腆,笑起来很憨厚。他成绩不顶尖,但刻苦钻研,不懂就问,从不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他有着良好的人缘,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同学眼中的好伙伴。他发明了“洗鞋烘干一体机”,并因此荣获201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青少年科技创新培源奖,2018年又获得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国家级奖学金——“宋庆龄奖学金”。他是施骏涛,毕业于盐城市大丰区实验初级中学,刚刚踏上高中求学之路。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