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发连射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ystal199002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黑帮恺撒找到加菲尔德,胁迫用左轮枪“俄罗斯轮盘赌”。加菲尔德三次扣扳机安然无恙。恺撒却在最后一次将自己击毙——
  这是凯文·雷诺兹导演的《187》细节。枪械发达,有时已如人的器官,影视片场是枪与枪手的主要聚集地之一;在《出租汽车司机》中,枪支密密麻麻挂满枪手的前胸,好象延伸的手臂和喉咙。
  “禁止枪口对人,空枪不得对人”是持枪者的行规;面对枪口,也许只有演员,以及历经过“假枪毙”,企盼安乐死,泼皮,赌徒,老痴等等的人,才无所谓怕与不怕。
  观众熟悉银幕枪战,习惯银幕英雄和演绎套路,面对公安纪实片,显然已不能满足;这类报导,即使是在事发现场的实况录像,画面一般只有平静狼藉的街景,抢劫犯不是被击毙,就是已经逃逸,地上留了弹头和数枚弹壳,尸体抬走后的人形粉笔线。
  记录警员密捕人犯的画面,采用一拥的办法,三四人抓一个,往往观众还没醒过神来,公安战士七七八八的手已把“对象”按趴在地,好比蜘蛛抓苍蝇,立刻飞快捆得看不清,结束了。
  因为随机跟拍的条件限制,关键镜头因故被截断,摄像奔跑体力不支,镜头飘忽不定,某一刻忽然伸手不见五指。最要紧的部分往往最普通地处理着,没有章法。
  有些段落,显然是针眼摄象或者夜视镜头的现场记录,好比残缺的黑白默片,没有一句对白,影像也是模糊恍惚,如一种窥私——起初人犯还在自如的生活状态内,抽烟,喝茶,或和女人睡觉,看电视。画面出来一个背影,也就是便衣,线人,模糊不清地靠上去敲门,搭话,然后坐下来点烟,或递一块毛巾给人犯。画面到此,有时短路那么跳突几秒,金星闪烁,或者上来一点马塞克,或者地震一样天旋地转,等恢复平稳,看得清的时候,“对象”胳臂已被牢牢扭住了,二三个人压着,又有一个人扑上来,也在抓、摸索犯人手脚,巨声呵斥,镜头大喘气那样醒过来了,切回到彩色的现场,眼睛像是从单色世界钻出水面,喧哗鼎沸,目不暇接。看到的那个人犯,已经像一名凯旋的进球的队员,被多人压紧在场地上,叠罗汉那样压着,只有喘气的份。
  有一个记录云南缉毒行动的悲壮片子,结局很是沮丧。一名毒贩深夜穿越边境,雨中的泥泞小道,伸手不见五指,几个等待一夜的警员,从远红外镜里发现此人的轮廓身影,于是一拥而上。没想到的是,毒贩随手拉响怀中的大号反坦克手雷,一道火光划破山峦,同归于尽。
  如果送给毒贩一个掏枪反抗的空间。大家射来射去,展开枪战。虽说子弹横飞,比较乱世,穿好防弹衣,多备子弹,层层搜山——这又像是演戏了。
  银幕一直在继续开展习惯的玩枪套路——搏斗,举手,谈笑,靠近持枪人,鼓励对方开枪,投降,崩溃自杀,从容对待。很多小马哥端起双枪,双方直面黑洞洞枪口,距离五六码对持,斗智亦斗勇——这不大会出现在公安纪实片中。
  各自的枪口顶紧对方的胸膛,大力滚打之中,腹部一声闷枪,不知道中枪者究竟是谁,凝滞数秒,反角瞪大眼逐渐瘫倒下去——这类情景也不出现在纪实片子里。
  如果是站在枪毙死刑犯的现场,会发现枪的力量比演戏残暴沉默得多,每个死尸都是硬梆梆突然倒地,有如触电,那种突然抽筋点穴的样子,功勋演员也学不来。小口径的弹洞往往极小,如果是步枪的创面,一般进弹处也不见血滴,但出口有酒杯饭碗大小,血都喷溅在背面。
  在中苏关系紧张年代,东北边境的年轻人一度都发到过长枪,笔者当时领到的是大量苏式马枪中的一支。这批老枪传说是二战末期苏联远东第一右翼兵团入境的遗物,也说是随后增援东北的蒙古骑兵的武器,或朝鲜战场的退役装备;后一种说法也许不对,当时志愿军入朝已经使用苏制连发冲锋枪,枪管外有方柱状散热器,圆盘弹匣,在电影中看惯这样的武器,或已经使用缴获的美制卡宾,马枪是骑兵装备,估计是第二种说法可信。
  马枪专用马上射击,比老式步枪短二三十公分,单发,没有半自动弹匣。打完一发,压人一个子弹。使用这样的枪,人人不免叹服上几辈军人的本事,不明白他们在颠簸的马背上瞄准射击,是怎么练的功夫。这批一二十年代的武器,到70年代初,烧蓝褪尽,布满伤痕,擦拭后依旧锃亮,枪刺虽已经钝秃了,但只要端它朝门板上捅,一捅一个窟窿。老同志说,这些枪经历了诸多战争,枪枪都有人命。
  大家一人一枪,保养摆弄了好多天,有时候如行刑队那样,按口令丁字半步排列,集体举枪,三点一线,齐整整瞄准一个草人,扣扳机,放下,退步并腿,左手贴紧裤缝,挺胸站直。还有是练卧射,在田地上岔开两腿,平躺着瞄射,然后抱枪横滚,一个鲤鱼打挺离开射击点。休息时,有人模仿日本鬼子,对准一个老乡的头,哗拉一上枪栓,老乡瘫倒在地,尿湿了棉裤。
  三八大盖的枪栓一斤多重,半夜听它哗啦一声上膛,就算只闻其声不见枪口,仍然英武有力。以后看到过“匈牙利事件”那些锯掉枪托,可以藏在大衣内的步枪照片,英雄末路,依然是神气十足的。
  不管世道如何,枪还是应该具有唬人的神韵才好,如果单看外表,也许“五四”是属于最难看的手枪型号,这么多年它一点不改变外形设计,虽然电视剧的警官已学老美那样双臂举持戒备,但因“五四”没有前突枪管的特点,还是显现不出威慑。精锐卫队和黑道使用的微冲,也值得商榷,外形如一个手提电钻,即使30年代的盒子炮,也比它们醒目得多。
  杭甬铁路沿线,四明山一带,以前常可以见到乡村猎人的身影,他们一般是中老年男子,脚穿草鞋,身背竹篓,雨天斗笠蓑衣,如渔夫或金冬心画卷的野翁隐士,裤腿都被露水打湿,神情漠然,不讲话,眼看得很远,有点呆像,也如余华笔下的破落地主气质——乡间只有这种游荡成性的人,才不事桑麻,喜欢到处乱跑,他们是在打鸟,所拿的土铳都是祖宗的简单构造,没有膛线,需要手工装药和铁砂,把通条压紧在枪管底部,装上扳机的火药纸。然后左手扣机,枪管搁在右臂上,射击时右臂抬着枪管,往上方一送,扣扳机,就有数鸟掉落在草丛中,动作就是这样一抬一送。看他们行猎,真是古之有之的嫡传家法,明白习惯上那种举枪三点一线瞄准,是纯西式的动作——中国的枪手,过去前后胸上写了大“勇”字的兵,应该也在这样的抬送之中射击。这涉及制造的技术问题,土铳的铸造式枪管很不安全,如果头脸靠得太近,有炸膛的危险。也许过去的国军——义和团和清兵不敌洋枪队,是因为这样的无准星的射击,才失败的。
  南面有土铳,东北方面,当时已常见携带持枪证的双筒猎枪,电影《千万不要忘记》,一个不安心上班的哈尔滨工人,经常泡病假,带双筒枪打沼泽地的野鸭,讨好丈母娘,是全国人民都知道的落后分子形象。当地这类双筒枪多是仿苏联制品,与射飞碟的运动枪械一样,凭持枪证购买子弹,也可以自己装药再造。
  空弹壳里灌一部分火药,压入几枚口 径相同的圆纸板,然后再灌一部分铁砂,如果要打大野兽,就放入一个独头弹,然后也用圆纸板压实,最后烛油封口。弹壳底部俗称屁眼,压上一个发火铜帽,一发猎枪子弹就做成了。冬天的时候,猎人往往这样呆在家里,一天到晚做子弹。
  双筒枪是双扳机,双发子弹,双撞针,撞击铜火帽,通过弹壳底部小孔,点燃内部火药,铁砂或者弹头立刻射出,与其他枪弹原理是一样的。有次听说,一位高级人士来这一带乡下打猎,带的狗是德国黑盖,端的猎枪是德国三筒枪,双筒枪管之间,另设有一小口径步枪的枪管,三个枪口,三个扳机,三撞针,真是闻所未闻。
  道听途说,别开生面。据说当时兵团出了一位女射手,标准手枪百步穿杨,实在了得,在全国的射击赛事拿过好几个名次,后来借这个特长,调回城里去了。这事不足为训,只是有人的一句总结,使听者震撼——如果算一笔细帐,在几年的练习中,这位女枪手已经射掉了一卡车的子弹。
  笔者当时所在地方,是全国最大的劳改农场之一,里面有最多的带枪管教,也有大量的服刑犯人,经常听管教这么说:在此地劳改的女犯,一个比一个笨,男犯人一个比一个聪明,当时的农场机械厂内,收有许多男犯,都是七八级的技工,车、钳、刨、磨、铣样样精湛。有一日,管教拿来一把老式的安都式手枪,原是十发子弹连射,问一个上海籍的八级钳工犯人,是否能够改成二十发或者二十五发连射?上海犯人放下毛主席语录,一口答应。两个星期以后,大家都跟随管教去机械厂,手枪已经改好,枪身和弹匣都作了整型,饰有崭新的烧蓝,因为物质馈乏,枪柄镶了普通牛角,放置在一个黄玻罗木盒中,美观威武。上海犯人说,如果有条件,手枪可以镶金错银,镶牙,嵌螺钿,红珊瑚,他见过做成景泰蓝样子的手枪。管教掏出二十五颗子弹,让犯人一一装入弹梭,一颗不多,一颗不少,全部都装在枪里。管教喜上眉捎,接过枪来掂了分量,瞄左瞄右,大家立刻散开,以为他要试射。管教却把枪递给了上海犯人师傅,让他来射。犯人一时不知所措,小心朝天打了一发,管教说,打!犯人再射两发。再打,打!犯人的表情复杂,终于扳机一扣到底,朝天连发二十五响。弹壳叮叮当当落了一地。真是好枪,好枪。管教赞叹不已地说。
  [编辑·程小莹]
其他文献
编译/钱绍昌  本刊在今年第4期刊登了约翰·列农的第一任妻子辛西亚披露他们当年恋情细节的译文《第一任妻子眼中的约翰·列农》,此文是其续篇,文中辛西亚讲述两人结婚到离婚的一段往事——  1963年我们到巴黎去补度蜜月。这一年我们的命运起了变化。这时约翰的名声已经很大了。他的一首歌(她爱你)在英国的排行榜上一直高居榜首  在伦敦认识他的人太多,所以他就带我到了巴黎。许多人虽然知道他的名字,但不认得他的
期刊
看守了好莱坞的大片《亚瑟王》、《罗宾汉》和《勇敢的心》,那骑士们激动人心的呐喊,那旌旗下宝剑搏击的铿锵,那黑牢中为自由而身的仪式,那罗宾汉与金发公主的浪漫爱情,曾经长留在我的脸海中。更有那西欧古老的城堡,以斑斑驳驳的灰色花岗岩和悬崖般高耸的塔楼,树立起一幅历史剧的雄伟背景,俯瞰着勇士们争取自由的足迹,为那些影响欧洲历史的雄浑传说,做了形象的注解。  看过《城堡——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发现之旅第
期刊
《生死遗言》对我的意义来说,是有生之年没有遗憾的语言。中国人也许东方人很喜欢把该说的话,在该说的时候都不说出来。我觉得我自己深受其害,所以当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我很希望把我想说的话完整的说出来,也许某一个时候这个人不在你身边,你才感觉到原来你对他有这么深的情感。    听着你给我的Santana的CD,最喜欢《Somewhere in heaven》。  想念你的时候,我便听音乐,然后把所有歌者的声
期刊
丈夫下去了,妻子上来了    这位颇具争议的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以参议员资格对美国立法产生重要影响。有人曾预言,她与克林顿的婚姻会随着丈夫的下台而告结束,但今天他俩却没有像人们意料的那样各奔东西。  早在1992年的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希拉里·克林顿就曾对丈夫说,“我们俩还是扮演不同的角色吧!”希拉里永远都不会只当主妇、母亲和妻子,她要寻求新的平衡,丈夫能做到的,她也能做到,她甚至要超越局限,做
期刊
有件事要记住,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的美国面粉。  (朱自清:临终遗言)    忘记我,管自己的生活。——徜不,那就真是糊涂虫。  (鲁迅:死)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遗诏赦后主)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熙汗青。  (文天样:过零丁洋)    人生总有一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  (障布霄:杂记)    淌自己的汗,吃自己
期刊
你是否看过电影《紧急迫降》?如果看过,你是否还记得影片中生死一线间的惊心动魄?如果你坐在屏幕前仍然被那千钧一发的瞬间揪得心惊肉跳,那么你是否能想象如果你身处现场,当这威胁生命的一刻成为活生生的现实,你会怎样?  当生命可能即将走到尽头,你会想什么,做什么,说什么?或许生活在太平盛世,健康的我们很难想象这样一个问题,那似乎离我们很遥远。只是有太多的意外提醒着我们生死有时真的只是一线之间。假设自己处在
期刊
花凋谢时,是默默地。人走了,却总要留下只言片语。尤其是美女们,她们看惯了人间的悲欢离合,看透了世界的繁华浮躁,待到一切回归平淡时,她们便不会忘记赠给世人一些值得思考的文字,或是顿悟,如佛家弟子般超然洒脱;或是惆怅,如忙碌众生般为情所困。后人无论怎样去解读,都不会比当事人明白。      阮玲玉  惊心句子:人言可畏  伤感度:****  警醒度:****    阮玲玉十六岁时结识了母亲帮佣的“少东
期刊
没有华丽的包装,没有眩目的色彩,—张士得掉渣的商标,透明的玻璃瓶,透明的液体,透出简单,透着明了。 这就是我——一瓶白醋,一瓶标价2块4毛的白醋。  在这个佐料柜台,我已经呆了11个月零29天,对于保质期只有1年的我来讲,这意味着明天的我将寿寝正终!  过了明天,我也许会随着咋咋的碾压声碎尸万断;  我也许会融入河流,汇人大海,蒸发于漂渺间;  我也许会被重新包装,贴上全新的商标,以劣充优的立于
期刊
赢政:朕巡天下,祷祠名山诸神以延寿命命。逮诏(伪)  诸葛亮:伏闻生死有常,难逃定数,死之将至,愿尺愚忠。遗表  朱元璋:天下臣民,哭临三日,毋妨嫁娶。遣诏  陈天华:呜呼我同胞!其亦知今日之中国乎!今日之中国,主权失矣,利权去矣,无在而不是悲观,来贝有乐观者存。绝命书  秋瑾:壮志扰虚,雄心未渝,中原回首肠堪断!致徐小淑绝命词  段德昌:胡子(指贺龙),我段德昌一生磊落光明,今遭小人暗算,死而无
期刊
死亡,对于任何一个活着的人来说,都是一种震撼,这种震撼来自于我们自身对死亡未知的恐惧。对于超越现实层面的电影表现手法来说,无论是战争、爱情、恐怖甚至是喜剧,80%的电影都会归结到死亡。因为死亡,才能成就永恒,而永恒,是所有人一个不灭的梦想。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同样因为无法永恒于这个世界。而遗言,往往是电影里的点睛之笔,蕴涵着巨大的力量,时而催人泪下,时而教人奋起,遗言文化也是电影里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