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战火传奇,寻觅历史图录

来源 :海上文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bs3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看守了好莱坞的大片《亚瑟王》、《罗宾汉》和《勇敢的心》,那骑士们激动人心的呐喊,那旌旗下宝剑搏击的铿锵,那黑牢中为自由而身的仪式,那罗宾汉与金发公主的浪漫爱情,曾经长留在我的脸海中。更有那西欧古老的城堡,以斑斑驳驳的灰色花岗岩和悬崖般高耸的塔楼,树立起一幅历史剧的雄伟背景,俯瞰着勇士们争取自由的足迹,为那些影响欧洲历史的雄浑传说,做了形象的注解。
  看过《城堡——从战争年代到和平年代》(发现之旅第60册,著者:Jean Mesqui,译者:赵念国,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版),翻阅了那些精彩的历史图片和优美文字,我突然明白:原来那些古老高大的城堡,并非是大块花岗岩的堆砌,和了无生气的黯淡古迹,相反,它们至今还是一部部活历史大眉目,在它的每一个箭楼和城垛中,都镌刻着欧洲中世纪的生活密码。
  《城堡》的作者是文学博士,毕业于法国巴黎综合技术学校,现为风格桥梁公路工程局总工程师,法国考古协会会长。在他从事公共建设工程的职业生涯中,他进行了大量的考古学和历史性研究,尤其对于中世纪的历史和建筑,更有独到的研究,他以一位资深工程师的专业眼光,发现了大量古迹中的精妙之处。
  而《城堡》的译者赵念国先生则在上海社会科学院供职,长期来一直从事中法文化交流的工作。他的译文兼有历史学的严谨和散文的美妙,把欧洲城堡的奥秘层层揭示,引导我们走过这一段发现之旅。你看——
  从10世纪开始,欧洲的封建体系开始成型,拥有土地、财产、农奴和武装的封建领主,在欧洲大地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国王的旗帜远在天边,而领主的权力才是实实在在的铁腕,他们必须拥有一个防御坚固的王国,也必须拥有可以发号施令的权力范围,才能抵抗可能遇到的挑战和危险。这就是他们纷纷要建设城堡的原因,而城堡对于封建权力的象征作用也开始体现。
  从法国波尔多那布满葡萄园的美丽河谷,到北德平原上富足宁静的村庄,再到终日阴霾密布的英格兰丘陵,城堡的诞生和演变,也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1050年到1150年,在英国戈尔多地区默西埃国王的堡垒遗址上,势力强大的德拉姆主教和切斯特伯爵,用木栅栏围起了一大片场地,四周挖了深深的壕沟,建立了城堡的雏形;到了11世纪,它成为带院落的土台城堡,逐步发展起高墙、壁垒、塔楼甚至吊桥,成为周围几英里的范围内,最醒目最高大也是最有威慑力的建筑。
  从12世纪开始,城堡的设计和建筑变得越来越复杂,仅仅是一座大门,就让设计师们费尽了心思。它是整个城堡最脆弱、最容易受到攻击的咽喉,所以也是最重要的防御重点。大门上方建起了高大的碉堡,修筑了坚固的侧塔、箭垛、木廊和突廊,还有暗道与城堡的心脏部分连接,密布的枪眼,最后,还出现了高高的吊桥,以便于防御者可以居高临下,观察周围的动静,用弓箭、滚木和火炮,击退入侵者的进攻。
  《城堡》一书特别有意思的是:作者没有停止在建筑学的考察和描述上,相反,他借助于大量的资料,复原了城堡内部的生活场景。尽管城堡高大威严,咄咄逼人,但是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是宁静的和平岁月,所以,城堡首先是一个非军事的生活空间,它是欧洲封建社会的权力象征,是行政管理中心,是主持法律的场所。在它幽深的高墙后面,烛光和火把照亮的密室里,当然也是贵族、领主和伯爵们谈情说爱的空间。出于世俗统治的需要,封建领主还要建设许多宗教性的装饰,让它有一种高高在上、俯瞰人间的象征作用。
  而不可遗忘的是:它也是苦役犯们艰苦劳作的场所,细数那些斑驳的石块和箭楼,依稀可以想见苦役犯们喊着劳动号子,抬着重达几吨的巨大石块,蹒跚走上高高城墙的情景。那封建领主们炫耀权力和财富的背后,是多少苦役犯和劳动者血汗的积累!“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一座座岁月斑驳的城堡,正是这一切的连接点:权力与压迫、苦役与反抗、战争与和平、实用与象征。就这样,我们读着这本图文并茂的“历史之旅”,慢慢地走进了中世纪的欧洲,而城堡的幽深秘密,连同那黑牢、爱情、呐喊、誓言和传奇,也一点一点地,走进了我们的心中。
其他文献
“我现在正读《资治通鉴》,已经是在看第二遍了。”——唐蒙  “棋手像剑客。人剑合一不一定会赢。”——常吴  。  “格么,侬去看还珠格格好了!比不上就不要看了!”——焦晃  “肯定会有人超过我的。我有这种愿望;当然我希望这是我孩子。”——姚明  “我做人就是这样,如果达不到你自己的要求的话,宁可不去做这件事。”——李秋平  “我要做有思想的泳者。”——蒋丞稷  “作为一个职业球员吧,不会因为教练是
期刊
有人怀疑此诗不是武则天作的,因为从诗意及语气看,不像是一位执政的女皇身分。这是由于误解此诗,认为是作者自己抒情。当然,武则天不会有这类爱情苦闷。但这是她写的乐府歌辞,给歌女唱的。诗中的“君”字,可以指任何一个男人。唱给谁听,这个“君”字就是指谁。正如现代歌星手执话筒,唱着“我爱你”,“我念你”,使听众不免动心,就可以收到恋歌的效果。你如果把这一类型的恋歌认为是作者的自述,那就是个笨伯了。  诗四句
期刊
喜欢读书。  每当读到美好的文字时眼睛常常发亮;每逢读到感人之处时常常热泪涔涔;而每次读完那些拨动人心弦的故事后,却常常久久无语……  喜欢读书,也经常买书。  有一次客人来家。走进书房不由得惊叹道,一个搞体育的人竟有着那么多与专业不相关的文学书籍。我说,我爱体育,也喜欢读书。白天操场上,晚上书桌旁。运动和读书成了我生命中的两极。  最近,因为买书,我也成了“追星族”。当然,我追的不可能是“歌星”
期刊
1997年年底的时候,王周生给我寄来一张新年贺卡,她这样写着:“所幸的是,你的那盆绿色植物依然郁郁葱葱,充满活力。原来,只要有心,我还会养活花草的……”噢,绿萝是我夏日里送她的生日礼物,同时给她的还有一盆生机盎然的水竹。两盆植物都是那种清爽的绿,很朴素。读她的贺卡,我笑了,为她的有趣,也为那盆郁郁葱葱的绿萝。  我“认识”王周生已经10来年了,是读夜大时候一个老师偶然提及并介绍的。那时我读小说《陪
期刊
“闻到这种霉味,就意味着可能有好东西出现了。    1999年,一个通的日子。上海通州路上工商银行虹口支行的一个地下仓库。一走进去,一股霉味扑鼻而来;  当年担任上海市银行博物馆筹建工作组组长的范水林说起来,还充满了感情:“空气里都是霉味,我们不仅不感到难闻,反而因此兴奋起来。对于这样的气味,我们似乎产生了一种感情。因为凭我们的直觉,闻到这种霉味就意味着可能有好东西出现了。”  中国工商银行上海市
期刊
编译/方陵生    一个大发现:希特勒日记惊现于世    1983年4月,并列德国三大时事杂志之一的《明星》杂志(DerStern Magazine)向全世界发布了一个惊人的独家新闻消息:发现希特勒手书的62卷本日记。这家杂志满以为获得了有史以来最阴暗心理独裁者所写日记的独家版权,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证实花了数百万美元买来的所谓“希特勒日记”却是20世纪最大的骗局。  1979年秋天,德国《明星》杂
期刊
都以为加拿大的家具应该很便宜,因为加拿大出木材嘛。我刚刚来时逛家具店,很是出乎在国内时的想象,出木头的地方家具一点也不便宜!问起原因得到的回答都是说“人工贵呀”。  起初去逛的店可能都有点高档的意思,后来就去IKEA。显然这里热闹多了,几乎没人是空手出来的。不用说价格要平多了,但我发现并不比国内的IKEA便宜,加上SHOPPING税就贵出许多。但无论如何,JKEA在本地还是属于工薪消费的去处,这就
期刊
一棵树被砍掉之后,但它的影子不会被砍掉。年深月久,那枝繁叶茂的身影已长到崖壁里去了,不仔细看,你以为那里还长着一棵树。  潇水两岸都是这样的悬崖峭壁。你搞不清楚人是怎样爬到那陡壁上去栽上树的。但我很快就明白,把树种上去的不是人,是鸟。鸟儿从很远的地方衔来了种子。一颗小米粒般大小的种子,在石头的缝隙里开始生发,它用了多少年才能长成一棵大树?这只有树自己知道。或许那些砍树的人也知道。  砍树的大多是瑶
期刊
我家房后有条河,三四百米宽。它几乎每年夏天泛滥一次,发水的时候,激流呼叫着拍打着两岸,我们这些孩子都兴奋地站在岸边,看西瓜、柿子在水中翻滚。有一次,我居然看到一个很大的怪物猛地从水中探出头来,吓得我哇哇大叫,扭头就跑,其他小伙伴也都跟头把势地跟着我跑。从那以后,连续好几天我都没敢到河边去。  等河水平静下来,我们就到河里去洗澡。两岸种满庄稼,河水被毒辣的阳光晒蔫了,干巴巴的粪便漂在水面上,我们依然
期刊
编译/钱绍昌  本刊在今年第4期刊登了约翰·列农的第一任妻子辛西亚披露他们当年恋情细节的译文《第一任妻子眼中的约翰·列农》,此文是其续篇,文中辛西亚讲述两人结婚到离婚的一段往事——  1963年我们到巴黎去补度蜜月。这一年我们的命运起了变化。这时约翰的名声已经很大了。他的一首歌(她爱你)在英国的排行榜上一直高居榜首  在伦敦认识他的人太多,所以他就带我到了巴黎。许多人虽然知道他的名字,但不认得他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