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中学生物教学中加强STS教育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m5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STS教育是上个世纪末世界各国在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标上,强调由过去片面追求个体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转向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在内的学生“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在内容构成上,强调理科各学科的综合化。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与体验。它的基本精神旨在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和学生的参与,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与科学相关的问题时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判断。
  关键词: 中学生物教学 STS教育 教学内容 课外阅读 第二课堂
  
  何为STS教育?STS教育是上个世纪末世界各国在理科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科学教育理念。在教育目标上,强调由过去片面追求个体认知的发展、知识的掌握转向包括认知、情感、态度在内的学生“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在内容构成上,强调理科各学科的综合化。在教学方式上,更加注重学生的探究与体验。它的基本精神旨在强调科学技术的价值观和学生的参与,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与科学相关的问题时能够正确地理解和判断。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中都突出了STS的相互关系。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需求和社会需要,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在从事生物学科的教学实践中,我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加强STS教育。
  1.适当拓展教学内容进行STS教育。
  拓宽内容是指在教材基础上适当增补知识,说明这些内容与社会的关系。在讲完细菌时,我补充细菌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如:利用细菌发电、开采石油、探矿、探雷、净化生活污水及处理海洋石油污染等,让学生认识到应该一分为二地看待细菌,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在讲生物的遗传变异时,补充介绍几种常见的遗传病,并让学生分组调查当地的遗传病发病情况及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从而让学生科学地理解法律条款“禁止近亲结婚”。在讲到“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内容时,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补充一些国家森林覆盖率的对比数据,以及我国森林覆盖面积在最近几十年内的大幅度变化而导致的一些严重不良后果。比如,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变化、“特大洪涝灾害”、“沙尘暴”等问题,从而让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与我们人类的生存存在密切的关系。
  2.引导学生课外阅读相关STS知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开辟了“小资料”、“课外读”专栏。这些专栏中的内容很好地反映出生物科学技术在当今社会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我通过介绍科学家对“生物圈II号”实验的失败,让学生体会到,直到目前,地球仍然是人类和其他生物唯一的生存家园,倡导环境保护。“慎用抗生素”让学生了解抗生素在人们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到滥用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我结合我国医药界于2004年7月1日实施的规定,购买抗生素必须凭医生开的正式处方,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正确、健康地生活。“空气质量标准”让学生了解到我国目前采用的API分五个等级,每个等级的API范围分别是多少,使学生对天气预报中的一些数据有一些科学了解,并向家人朋友介绍环保知识,宣传环保。
  3.利用生物第二课堂小组进行STS教育。
  生物第二课堂小组的开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动手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在生物第二课堂活动中,我们对一些常见生活现象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探究。如:我们模拟了“血型鉴定”,使学生初步了解血型鉴定的原理和方法,进一步理解输血的原则。“制作生态瓶”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生态系统中各种成分的相互关系,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对生态系统的稳定产生怎样的影响,使学生初步形成生态学观念,更深一步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这些探究题目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积极参与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用科学指导生活,用技术改善生活。
  4.联系实际进行STS教育。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渗透STS教育,以及开展兴趣小组活动以外,我还从实际入手对学生加强STS教育。例如在学完“生物圈中的人”后,我们在校园科技周中举办“自救小卫士”节目,由部分学生以小品的形式模拟出生活中常见的突发受伤事件。如煤气中毒自救、崴脚处理、体育活动受伤救护、溺水的救护常识,摔伤骨折的紧急自救,等等,向所有的学生展示出科学的紧急自救方法,让大家牢记安全常识,树立珍惜生命,爱护生命,用科学知识保护生命的意识。另外,我们结合社区举办的“关注青少年”,设立“青春期教育”专题知识讲座,让学生安全顺利地度过人生的重要阶段,为以后的幸福生活打好基础。在学完“发酵技术”后,我带领学生参观工厂大规模生产醋的生产工艺,体会传统发酵技术和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同时学生也意识到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了人们的餐桌,一定程度上调剂了人们的生活。许多有兴趣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做出可口的泡菜,酸甜的酸奶,香喷喷的米酒。所有这些活动,都切实将STS教育落到了实处。
  5.结合社会热点进行STS教育。
  生命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逐步加深对人们生产、生活实际的影响。在学完“细胞”以后,我向学生介绍有关克隆羊“多莉”的情况,同时告诉大家,其实克隆并不神秘,日常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这种生物繁殖方法,如花卉植物的扦插,果树的嫁接,等等,实质上都是克隆。同时引出社会热点“克隆”人类,随之而来的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以及人们的生命健康问题,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只有正确把握使用,才不致于对人类自己造成伤害,以此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和科学的价值观。2003年爆发的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曾使人们对“SARS”异常恐惧。结合“非典”,我帮助学生分析传染病的三个基本环节,理解政府为防止“SARS”的进一步扩散所采取的种种预防措施,消除大家恐惧情绪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才能健康地生活。我让学生深深地意识到生物科学与STS之间的密切关系,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勉励他们立志为时代发展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徐冬红.细菌的用途.中学生物教学.2004,11.
  [2]黄新.“STS”教育与中学生物教学.教学与管理,1995,4.
  [3]蔡民.“STS”教育与生物学教学.中学生物教学.2004.9.
其他文献
摘 要: 历史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作者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在历史学习中逆向思维、活化思维、潜在思维的能力。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逆向思维 活化思维 潜在思维    在当前全面倡导减负增效的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对于高中历史教学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谈谈启发学生思维的三种方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一、改
浩渺的历史长河在我们面前展现了缤纷多彩的画卷,让我们为之感叹不已。每一节历史课学生也从中得到了丰富的知识,陶冶了情操。在高考形势依旧严峻的时刻,学生刻苦学习历史的主要目的显然是得到分数、提高等级,为高考的胜利铺平道路。但作为一名历史教师,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认为历史教学不仅仅要让学生得到高分,使他们走向重点大学、名牌大学,完成父母交给他们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从历史课上得到生活的动力,使历史在他们
摘 要: 相当一部分农村学校设备落后,学生知识面狭窄。许多学生对历史课的印象是枯燥乏味,死记硬背,因此对历史课没有兴趣。想要学好历史,首先要有兴趣。历史课教师应该正确认识学习与兴趣的关系;抓住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引导学生。  关键词: 农村初中历史教学 新课标 兴趣培养    在农村,由于学校设备落后,学困生面广,学生知识面狭窄。很多老师、家长、学生把历史课当作“副课”而不重视它
期刊
新课标指导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求教师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精神.而翻转课堂,指的是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对课内外的时间进行重新
目的探讨儿童四肢肌肉内常见脉管畸形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以降低误诊率、指导治疗、改善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32例病理诊断为肢体肌肉内脉管畸形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为(8.1±3.7)岁,范围为3~16岁;21例因触及局部肿块就诊,11例因患肢疼痛就诊(4例并发跛行及患肢失用性萎缩)。初次就诊时,诊断肌肉内脉管畸形26例,生长痛
诗词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颗光辉灿烂的明珠,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不仅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蕴含了大量的地理知识。适当运用诗词、成语辅助地理教学,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可以在地理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与综合素质,在美的享受中使学生获得知识,受到启迪。  一、诗词导入,激发兴趣  教学中,有时巧借一句趣语,授课会增加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讲到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行政区划就是国家为了进行分级管理而实行的国土和政治、行政权力的划分。一般要充分考虑经济联系、地理条件、民族分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地区差异、人口密度等客观因素。我国的行政单位,是根据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国防力量,有利于对全国经济进行有计划的统一领导,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有利于增进全国
21世纪是创新知识的世纪,教育、特别中学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建立创新思维的关键。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显得尤为重要。中学的基础知识教学,特别是理科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自然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所以,中学物理中的创新教育不是去开拓和创新未知的知识和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和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
目的:本实验通过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浆中的SOD和GLU的影响,来揭示针灸有效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机理,从而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针灸治疗提供更多的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