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爆震室串联热射流起爆实验研究

来源 :实验流体力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p818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消除现有脉冲爆震发动机对外部脉冲起爆装置的依赖并提高脉冲爆震燃烧室工作频率,提出了一种多个爆震室封闭串联的多管燃烧室方案,通过管间的射流传递实现爆震室内的快速短距离起爆。实验结果表明,多个爆震室间可以实现逐级射流起爆,并且可以实现快速起爆,起爆所需要的时间约为1.0~1.2ms,起爆距离约为500mm,远远小于火花塞直接点火时的结果。弱火焰射流可以通过逐级增强的方式最终在下游某个爆震单元内形成爆震波。单个爆震室内射流进入和射出的时间问隔可以达到1.2~1.5ms,大约需要8个爆震单元才可能实现爆震波的封
其他文献
本文利用数值模拟和风洞实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开式流动腔体的流动机理及设置圆柱控制杆后,腔体内声压级(SPL)的变化。数值模拟求解三维N-S方程,采用AUSM+计算格式和k-ω-SST湍流
简述了几种主要激励方法在颤振实验中的优缺点,分别用瞬态激励、有限带宽白噪声激励和单频激励进行地面模态实验,测量机翼模型的振动响应,并用STD、ARMA和复指数模态参数识别等
1临床资料本组66例均为1998-11~2001-11本院门诊经治病人.诊断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5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年龄23~34岁,平均27岁,其中自然流产3次者53人,3次以上
开展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机身/超燃冲压发动机一体化设计方法的研究。以多目标遗传算法为优化方法,采用一维流动模型计算性能指标,对机身下壁面前体和后体型线进行了优化设计,得到了
目的:探讨广谱晚癌康(Ⅰ号、Ⅱ号)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生长良好的人肝癌细胞株,分别培养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肿瘤细胞,滴加稀释度为1:50抗人bcl-2、Bax和Fax及PC
介绍了用于CARDC的2.4m跨声速风洞全模颤振试验的悬浮支撑系统的组成、试验装置的结构及其特点、控制算法等。给出了风洞调试试验结果,并进行了简要讨论。试验结果表明,研制的悬
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病人,共32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20例;年龄25~60岁,平均42.5岁;1型糖尿病9例,2型糖尿病23例;合并胃轻瘫症状1~5年,平均3年.诊断标准:(1)符
介绍了利用InSb红外辐射计在弹道靶上测量底部直径为10mm、半锥角和头部半径分别为9&#176;、2.2mm(模型A),8&#176;、0.6mm(模型B)的两种非烧蚀钝锥模型及其尾迹的红外辐射。模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