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最年轻的女劳模

来源 :文史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h22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53年6月,世界妇女大会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会前,中华全国妇联在选拔出席大会的中国妇女代表时,山西省武乡县的任焕孩,以“中国最年轻的女劳模”被选拔为中国妇女代表之一,出席了这个世界性的大会,并安排她在会上发了言,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
  任焕孩于1936年7月出生于武乡县监漳镇观庄村。她13岁担任了本村的互助组组长,14岁当了省劳模,17岁当了全国劳模,19岁成为全國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她是山西省第一届和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中国共青团第二次和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1955年和1958年先后两次出席了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十四岁当了省劳模


  1949年春,13岁的小姑娘任焕孩担任了她们观庄村的互助组长。在革命战争年月,这个将近30户人家的小山庄先后就有11人参军,其中6人光荣牺牲,烈军属占到总户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曾被誉为“抗日模范村”。焕孩的父亲因多年疾病失去劳动能力,土改翻身以后,她家有20多亩土地,全靠她母亲耕种。焕孩从七八岁上就跟着母亲上地学着拨草、间苗,接着又学着锄苗、喂牲口、打耙、耢地、掌犁耕种。由于她身强力壮,到十二三岁时就成了庄稼行里的一把好手了。她当互助组组长这一年,正是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的一年。进入4月,解放军发起了解放省城太原的战役。她们村上的青壮劳力本来很少,又多数到了前线参战。正是春耕大忙时节,全组300多亩秋田的春播任务迫在眉睫,俗话说节令不等人。组长任焕孩带领全组的老人、儿童和妇女们,每天起早贪黑,送粪、翻地、整修边堰、打耙保墒,整天忙得喘不过气来。为了支援全国的解放战争,为了让参战的民兵和民工们安心做好支前工作,她在安排生产时,优先烈属、军属,优先参战的民兵和民工,首先保证把他们家的土地修整收拾好、播种好。块块精耕细作、光边净堰、墒好肥足,并及时下种。在安排调度人力时,她注重发挥个人的专长,让大家各尽所能,所以干起来个个劲头十足。她们不违农时,全组该播种的全部按时播种。太原胜利解放以后,参战的民兵和民工们也都回来了。当他们上地一看时,下了种的地块苗全苗旺,感到十分高兴。特别是烈军属的土地种得更好,他们户户心满意足,都说焕孩这个组长当得好。
  这一年秋天,任焕孩领导的互助组因为粮食丰收,支前任务完成好,优抚工作跑在前,被评为全县模范互助组,任焕孩一炮打响,在全县出了名。当她在县劳模会上交流经验时,出乎人们的意料,原来她还是一个未成年的小女孩小姑娘!她发言时细声嫩气,嗓音不高,但讲得头头是道,很有说服力,吸引了与会的听众,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特别是当她讲到,为了取得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作为一个普通的种田农民,一个是要多打粮食支援前线,一个是要帮助烈军属种好庄稼,亏谁也不能亏了烈军属时,全场又是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950年11月,年仅14岁的任焕孩到省城太原出席了山西省第一届工农业劳模大会,被评为一等劳模,给她们的互助组奖了一匹大红马,一个手摇玉米脱粒机,还有一个喷雾器。在这次盛会上,因为她年龄最小,所以备受关注,省领导为劳模们敬酒时,都特意和她握手,新闻记者又是采访又是拍照,成了省城的热点人物。

从组长到社长


  1952年任焕孩担任了监漳苏光农业社的副社长。从领导二十几户人家的互助组到掌管几百户人家的农业社副社长,肩上的担子加重了许多,为了办好农业社,她积极配合社长工作。因为从小没上过学,识字不多,为了增长才干,提高工作能力,她积极参加了村上农民夜校扫盲班的学习。一年前,作家赵树理在村上参与试办初级社时,焕孩还在观庄当互助组组长,老赵对这个省劳模的娃娃组长很感兴趣,说她是个好苗子,有作为。后来知道她没有上过学,就鼓励她学文化,帮助她学注音字母,教她写字。长篇小说《三里湾》中的模范青年团员王玉梅和范灵芝的许多特点和长处就是取材于任焕孩。1953年焕孩入了党又当了苏光农业社的社长,这一年她出席了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会后她去看望了作家赵树理,给老赵汇报了苏光农业社的生产和发展情况,并请老赵有时间回监漳看看,说监漳的父老乡亲想念他。

在世界妇女大会上发了言


  1953年6月,作为中国最年轻的女劳模任焕孩在首都北京出席了世界妇女大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争取妇女和男人享受平等待遇,反对战争,争取和平。保卫妇女、孩子和家庭。焕孩在这次大会上还发了言,她发言的题目是《让妇女撑起半边天》,内容是争取男女平等,同工同酬。她在发言中说,在旧社会,广大妇女被拴在灶台、磨台和灯台下,认为她们只能烧火煮饭、推碾磙磨、只能熬夜坐在小油灯下为全家大小缝衣做鞋搞穿戴,不让她们参加社会活动和国家建设。说她们出门在外抛头露面是有失礼数,缺少教养,不守妇道……她在发言中还介绍了本村合作社如何动员广大妇女走出家门参加农村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实行男女平等,同工同酬的经验。她发言的最后一句话是:我们新中国的天是明朗的天,因为我们这个天是由两个人撑起来的,一个是男人,一个就是女人。


  与会的各国妇女代表,对她的发言很感兴趣,几次为她鼓掌,还有个外国妇女代表从会场上站起来,伸出大拇指,用生硬的中国话说:“中国的小姑娘,真棒!”
  全国妇联主席蔡畅、副主席邓颖超等领导,对她的发言十分满意,会后专门接见了她,并进行了座谈,然后合影留念。

轰动武乡的一大新闻


  这一天的下午,武乡县城各机关单位的人们,通过《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等各大报刊,看到了新华社北京20日电:全国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在首都北京开幕。毛泽东主席、刘少奇委员长、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出席了大会,毛主席在大会上讲了话。武乡劳模任焕孩出席了这次大会,并被列入大会主席团名单,她和领袖们一起登上了主席台,坐在第三排正中,人们从报纸的大幅照片上看到,她正好坐在毛主席的后面。   此时是1955年的9月。
  “任焕孩坐在大会主席台上”的消息传开以后,各机关单位的人们奔走相告,争相传阅报纸。接着,这一消息又传到乡下农村。于是县级各个单位和各乡各村的党、团组织、乡政府、农业社、供销社……纷纷举行座谈会,学习毛主席的讲话和报纸社论,领导干部、党员、团员,个个表态发言,人们都说,在咱们新中国种田当农民也是大有作为的、是光荣的,都立志争当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在全县掀起一个学劳模、争先进的热潮。
  会议期间,任焕孩的发言全文和照片登在《中国青年报》的显要位置。
  作为一个普通农民,能在全国性的大会上登上主席台,是武乡建国以来的第一人。所以当时这一新闻轰动了全县。

只要“干”出来的先进


  1958年5月,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任焕孩精神振奋,积极带领全社干部群众高举总路线的旗帜,掀起了农业生产大跃进的热潮。
  这一年,全社3000多亩农田的庄稼,块块长势旺盛,呈现一派丰收景象。夏收时,水地小麦平均亩产350斤,最好的地块每亩单产480斤,旱地小麦平均亩产200斤。秋粮平均亩产415斤,最好的地块玉茭亩产560斤,谷子450斤。全社粮食总产120万斤,超过以往任何一年,全社上下欢欣鼓舞。
  但是這一年,随着大跃进的热潮,刮起了一股浮夸风。夏秋两季各地接连放出了许多高产“卫星”,其中有亩产7320斤的小麦,5万斤的玉米,10万斤的红薯。更为惊人的高产卫星是亩产12万斤的小麦和13万斤的稻谷等等,各大报纸都以套红版面的大字标题,报道着这些新闻。于是亩产几百斤的产量就根本上不了靶,任焕孩的苏光社很快被这些高产卫星比下去了。人家亩产几万斤而你只有几百斤,简直不成比例,一下子落后了上百倍。焕孩和她们支部的一班人既感困惑又很担心,困惑的是咱们为什么赶不上形势的发展,担心的是咱们实打实干了十几年的老先进、模范社就这样被甩了?焕孩是个地地道道的种田的出身,土生土长,从小就在土里滚爬,虽然年岁不大,但十几年来好地赖地都种过,春种秋收,田间管理,哪块地产小麦,哪块地产谷子,一亩能打多少粮,她一清二楚,她心里暗暗想:“一亩能产几万斤不可能吧?”“把十二万斤小麦堆在一亩地里该是什么样子?”不过这些新闻都来自党的报纸,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又是党的支部书记,不能给运动泼冷水,在群众面前仍然坚持这样讲:大跃进的形势一日千里,一天等于二十年,咱们一定要奋起直追,快马加鞭往前赶……
  苏光社是一个有400多户1700多人的大社、老社、模范社,支部书记又是个全国劳模,全社从干部到群众谁也不愿失去这块光荣的牌子。为了保住苏光社这个“老模范、老先进”,不少人提议说,人家都在放卫星、上报纸、登金榜,咱们也不能不声不响落个榜上无名,看这个形势,咱们也得大大儿放他几个。焕孩不同意这样的意见,她语重心长地说:咱们从搞互助组到试办初级社直到高级合作社,都是实打实干,一步踩下两脚踪,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咱们这个“先进、模范”是实打实干出来的,而不是吹出来的,咱们苏光社不兴弄虚作假那一套,咱们只要“干”出来的先进和“做”出来的模范。
其他文献
徐立清同志1910年4月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27年4月投身革命,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进行反帝反封建的宣传。1929年8月参加红军,1930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红军时期,他历任干事、科长、团政治处主任、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总卫生部政治委员等职,参加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历次反“围剿”和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5年5月参加长征,两过雪山、三
期刊
守口堡位于大同市阳高县。明长城由天镇县水磨口向西进入阳高县十九墩村界,然后向西南方向经镇门堡过虎头山、乳头山至守口堡,继续向西经镇宏堡,过长城乡抵镇边堡,向西出阳高进入大同市新荣区界。阳高县境内明长城计49098米,多沿山坡和平地修筑,少部分沿着山脊攀升,有砖砌敌楼、土夯墩台、城堡等共154处。  根据《三云筹俎考》记载,守口堡为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设,隆庆六年(1572年)砖包,周长“一
期刊
游击根据地进退皆自如  王家堡村不仅是县委、县政府主要驻地,也是太三区区委、区政府领导机关人员的驻地。由于王家堡、吴家堡的特殊地理位置,既有八路军120师手枪队活动,也有八路军129师榆(次)太(谷)同蒲路西武工队活动。从1936年9月太原县游击队开始在此活动到抗战结束,先后有八路军组建的武工队、便衣队及晋绥八分区游击队和地方县区武工队、警卫队、公安基干队等十多支队伍频繁活动在这里。如清太徐游击四
期刊
作为改天换地的历史篇章,中国的革命战争彪炳史册、波澜壮阔。毛泽东指出,战场从来都是两个部分,即有形的军事战争与无形的情报战争,隐蔽战线的众多英雄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王凤香就是我党地下情报战线上的一名优秀工作者。三少奶奶:王凤香的社会身份  王凤香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社会部、八路军晋绥军区调查局在山西太谷县设立的情报联络站的地下工作者。太谷情报联络站是1940年中央社会部副部长李
期刊
山西中部有座山,叫绵山,也叫介山,因春秋时介子推之焚、晋文公重耳封田而久负盛名。绵山北麓、龙凤河西边的丘陵之上,有个具有一千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叫张壁。张壁村南、堡门对面,有座关帝庙,自明末始建至今,虽经历390多年风雨,巍然焕然,是人们心念中浇灭块垒、汲取精神力量的泉源。张壁关帝庙之创建  时当明末之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作为山西中部与南部天然分水岭的绵山,再次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地方豪强趁风而起
期刊
背倚青山,环抱绿水,半城山色半城湖,这就是文化古镇清源,今清徐县治所在地。清源,古名梗阳。春秋时为祁氏邑,晋灭祁氏,魏献子为政,分其地为七县,以魏戊为梗阳大夫,此梗阳城名所由始也;战国梗阳属赵;秦属太原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梗阳故城置清源县;唐宋清源县属并州;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分设徐沟县,清源县,属太原府;明沿此制,清朝乾隆八年(1743年),废清源,并入徐沟县;民国初年,复设徐
期刊
“我国隋唐两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被历代皇帝封为药王。在他102年的生涯中,单在洪洞就度过了63个春秋。在槐乡大地,不但保存有药王庙、药王墓碑等极其珍贵的文物古迹,而且还流传着很多动人的故事与传说。”  孙思邈在洪洞县大槐树镇南坂村、淹底乡孙张村、曲亭镇安乐村留下了众多的活动遗迹,《洪洞县志》诸多记载,各种碑文和相关文章的相互佐证,建筑、庙会、民俗、地名的源远流长,可以肯定地说,洪洞就是“药王”孙思邈
期刊
国民党县政府驻弃里村之前的翼城县政权更迭  1938年以前,国民党翼城县政府驻翼城老县城(今城内村),时任县长为张青樾,由阎锡山五专署任命。1938年初,日军占领太原不久临汾失守,张青樾携县政府公款和印章弃职而逃。3月4日,驻翼城决死三纵队政委戎子和接山西牺盟会总部指令,由翼城牺盟分会接管翼城县政府,并任命牺盟会特派员李丙辰为县长。李丙辰即于4月在二曲小庙村成立牺盟翼城抗日县政府。县政府虽属阎锡山
期刊
一提起一代廉吏于成龙,如雷贯耳,人们都觉得他是山西人的骄傲。可说到祁隽藻好多人却搔头,一脸茫然。难道祁隽藻的分量不够吗?祁隽藻究竟是什么样的人物?  带着这个疑惑,初夏晴朗的一天,我探访了山西省历史文化名村一一祁隽藻的故里,山西寿阳县平舒村。  走近平舒村,一座飞檐翘角气势恢宏的大门屹立在眼前。门楣上写着“祁隽藻故里”。大门左边巨幅横写着“三代帝王之师”,右边巨幅横写着“中国书香门第”。进入大门,
期刊
浑源县是我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的所在地。恒山山脉东接太行,西连雁门,东西绵延250公里,横亘于大同盆地与忻定盆地之间,向为山西北部屏障,也是桑干河与滹沱河的分水岭。恒山主峰为北岳,亦称玄岳,位于浑源县城南2公里,海拔2016.1米。山间宫观庙宇星罗棋布,林木洞石清奇幽深,有“三寺四祠九亭阁,七宫八洞十五庙”之说。浑源县的前身崞县  我们站在浑河的川原上四望,南部为恒山;恒山的正北面为龙角山;西面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