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惩戒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班级惩戒公约

来源 :天津市教科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yufi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班级惩戒公约是对中小学教育惩戒进行的微观“法治”探索,旨在打通依法惩戒的“最后一公里”.它是教育惩戒与班级公约两种教育手段的结合,是指班级成员共同订立并由教师代为执行的惩戒条约.班级惩戒公约的合法性由惩戒权的社会教育权定位以及公约事实上的三方共立属性所赋予,公约的合理性在于其能够更大程度地实现惩戒的育人初心,公约的合情性在于其能为惩戒设置“缓冲地带”从而维护师生关系.实施班级惩戒公约的原则包括公约订立中的“民主集中”、公约执行中的“严慈相济”以及在公约监督中保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其他文献
内生式学校改革是基于学校自身、以学校为主导力量进行的改革与发展,这意味着学校在发展过程中要彰显一种“自我”立场.不仅如此,实践中的内生式改革还应体现为基于自我的关系性发展.内生式改革存在自治型和互动型两种诠释方式,在网络化的生存环境下,学校越发需要在坚持自我的同时确立“我们”立场,提升合作能力,确立“对话”意识,以更加包容、开放的心态开展协作,并围绕学校认同的价值追求和目标开展持续性的探索与创新.
高质量教育的观念革新以教师素养的发展与培育作为其实现前提.目前,高质量教育推动教师素养发展的特点呈现出教师素养培育的优质化、教师素养形成的深度化、教师素养呈现的多元化特征.围绕高质量教育发展,教师素养的构建大体包括层级化知识、教学价值观与教师的优质再发展.相应的,基于高质量教育的教师素养培育策略,需要供给不同层级的教师专业知识,关注价值的整合功能;培育教师的教学价值观,促进教师的情感认同;加强学校组织因素建设,合力助推教师的优质再发展,从而有效实现高质量教育背景下教师素养的发展及其培育.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历经了创建与初步探索、停滞与扭曲、恢复与发展、转型与创新四个主要发展阶段.在以往发展历程中,新中国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取得了重要成就:育人价值取向逐渐凸显、劳动教育内容与时俱进、劳动教育形式不断丰富等.反思过往的发展历程与成就,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政策、积极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落实、健全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评价,是未来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发展道路上的应然选择.
建党百年来,我国劳动教育课程设置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分别是萌芽起步阶段、曲折蜕变阶段、纵深发展阶段.在整个发展过程中,劳动教育课程目标不断走向育人本质,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不断朝多元化方向发展,劳动教育课程实施方式不断趋于多样化.展望未来,劳动教育课程应设置融会贯通的课程目标,构建融合开放的课程内容,推进创新互融的课程实施.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施劳动教育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者在不同时期所提出的“教劳结合”,在表述方式上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其现实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人的发展、社会发展统一于“教劳结合”之中,由此,我们不能仅仅从教育的角度来理解“教劳结合”,它不仅是教育发展必须遵循的规律,而且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新时代要真正实践好“教劳结合”,就必须按照新时代社会生产方式变革的需要来培养人才.
“对话式”教学(DT)是应对当前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现状、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满足学生课堂学习需求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的中小学英语教学存在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对电子产品依赖性过大、效率低下等问题,致使教学效果不明显,无法有效达成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而“对话式”教学是在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的参与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便于教师利用交际教学法(CLT)因材施教,既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又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表达不同观点,进而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最终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近10多年来,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课堂开始悬挂“手机收纳袋”,大力倡导“无手机课堂”.总体看来,这种做法主要出于三个前提预设,一是“手机干扰课堂教学”,二是“学生自控能力太弱”,三是“教师教学水平不高”.文章从制度建设角度对这三个前提预设的合理性、对当前大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及其解决策略进行了反思.
我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列出了生物进化的基本内容,但是进化树作为理解生物进化的关键工具却并未引起重视.文章基于当前进化树教学的研究成果并结合我国小学生学情,确立了在小学阶段开展进化树教学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运用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为进化树教学活动的组织提供了理论指导,合理利用学生的前概念、创设问题情境及运用心理旋转能力等策略设计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为检测进化树教学设计的实施效果,依据安德森修订的布鲁姆认知教育目标编制测验卷、SOLO分类评价理论制定评价标准,采用单组前后测设计对69名六年级学生和72名五年级学生
通过对34位实习师范生访谈调查的实证研究发现,实习师范生身份具有双重性、短暂性与非正式性三大特质.受身份特质影响的他们将会作出寻求借口推脱责任、迫于压力放弃责任、全力承担责任等行为选择.其中实习师范生个人实习价值取向、师范院校培养水平以及实习学校对实习师范生重视程度等因素导致责任行为选择的差异性.实习师范生责任实践品质的培养策略有:实习师范生要努力超越身份特质的局限,师范院校应着重培养实习师范生的职业认同感并进行责任教育,实习学校也要赋予实习师范生责任身份.
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建立与其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对外话语体系.对外话语体系是在对外传播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出来的,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今天,讲好中国故事就是最好的对外传播实践.站稳中国立场,追求共同价值,挖掘有效资源,真诚坦率沟通,避免自说自话,提升语言能力,建立话语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