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林城——1998?2000年度考古发掘报告》简介

来源 :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gh45h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凤林城——1998~2000年度考古发掘报告》由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正文571页,字数约123万字,文后附彩色图版114页,定价468元。本书是关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七星河流域汉魏时期遗址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城址——友谊风林城的考古报告,刊布了对风林城址第七城区1998~2000年的发掘资料。
其他文献
《湖南考古辑刊》第14集由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科学出版社2019年11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本,正文348页,字数约61.4万字,文后附彩色图版56页,定价158元。《湖南考古辑刊》是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系列学术文集。本书为丛书的第14集,收录9篇考古发掘报告(简报)和5篇研究论文。
2014~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内蒙古博物院与蒙古国游牧文化研究国际学院组成中蒙联合考古队,实施“匈奴城址与聚落的调查与发掘”项目,对蒙古国后杭爱省乌贵诺尔苏木境内的匈奴时期和日门塔拉城址进行考古发掘,同时对蒙古国中北部地区的匈奴城址进行系统调查,取得了重要收获。
唐朝墩城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的县城东北,西、南、北三面紧邻居民区,中心点地理坐标为东经89°35′18.14″、北纬44°01′44.45″,海拔高程695~700米(图一)。唐朝墩城址平面近北偏西约10度的长方形,现存面积约16万平方米,修筑于水磨河西岸的黄土台地之上,与东侧河床高差为5~10米。
山西襄汾陶寺遗址与陕西神木石峁遗址,分处南流黄河南北两端的临汾盆地和河套地区。2000~2001年陶寺遗址发现陶寺文化城址,并于2002年进行了系统发掘,认为陶寺文化早期城址面积56万平方米,中期城址面积280万平方米[1],遗址绝对年代为公元前2300年至公元前1900年[2]。
漆木“面罩”是盖在死者头部的丧葬用器,目前所公布的数量不下36件,多出土于扬州地区的汉墓中(附表)。其外形较为一致,大多数呈方形,盝顶,顶部伸出前桥,微微上翘,盝顶下三面立板,左右两侧立板下部各有一马蹄状孔洞,头板中部有一方形孔洞。另有个别无前桥和孔洞,有底板,但主体形状没有太大变化。从外形看,漆木“面罩”与常见的金、玉面罩差别较大,一方面其整体呈盒形,并不表现面部轮廓,另一方面覆盖区域包括胸部以上,称之为头罩或许更为合适。
2012年初,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河北省文物研究所联合组建的邺城考古队,在今河北省临漳县习文乡北吴庄村北发掘了一处佛教造像埋藏坑,出土编号造像2895件(块)[1]。据初步统计,现有造像底座近900件,题记造像300件左右,时代以东魏北齐为主,另有少量的北魏及隋唐时期造像。
一、前言邦嘎遗址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琼结县下水乡邦嘎村北侧,地理坐标为东经91°43′15.36″、北纬29°05′13.66″,海拔3713米,总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遗址所处的雅砻河谷属于雅鲁藏布江中游的泽当宽谷,土壤发育情况较好,农牧业发达,人口众多.
五峰北遗址位于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五峰村,地处一“几字形”山间盆地的北侧。整个盆地东南侧起自灵岩山,经大焦山至北侧杈枪岭折向西,西北侧为弥陀岭,西侧为五峰山、博士岭、金牛山,构成一个朝南开放的半封闭空间。
《重庆汉代画像考古报告集》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编著,科学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发行。本书为16开精装本,正文246页,字数约51.8万字,文后附彩色图版102页,定价298元。本书是对重庆地区汉代画像石考古发掘成果的汇编,内容涵盖汉代画像石棺、画像石以及石阙等,地域以重庆西部的璧山、江津、永川为主,兼顾重庆峡江地区的忠县、涪陵等地的相关发现。本书较为全面地收集了重庆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考古发掘出土的汉代画像资料,对川渝地区汉代画像的考古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001-200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二里头工作队在二里头遗址宫殿区东中部发现两座二里头文化二期的夯土基址,即3号基址和5号基址。3号基址多被其上的2号基址叠压,仅知其至少由三进院落组成,院内发现多座贵族墓葬,出土包括绿松石龙形器在内的较多精美遗物。5号基址位于3号基址西侧,仅发现1块夯土、1段墙体和4个柱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