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实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的探讨

来源 :现代商贸工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083832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国发1978年104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以文件形式从国家层面上提出规范了特殊工种退休政策。执行至今已经历经32个春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人文环境的改善,许多原有的有毒有害、高温、高空岗位,都可以用机器取代了人工,再加上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现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在具体执行中暴露出了越来越多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提前退休政策的问题和意义进行分析研判,有针对性地提出当前形势下完善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的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探讨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4.020
  0引言
  为了稳定社会发展的秩序,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在对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进行改进和完善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结合当前社会实情,对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各种问题进行剖析,从问题产生的根源出发,从体制、政策和具体执行标准等方面来建议,以保证退休政策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1实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过程中的问题分析
  1.1特殊工种的身份固定,造成不同群体间不公平
  在国有集体企业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办理过程中,对职工身份要求比较严格,同一职工从事同一岗位工作,企业改制破产前属于特殊工种,改制破产后时间不能计算特殊工种年限。国有集体身份外的职工,也就是民营企业职工这个大的群体被排除在政策之外,从事同样的工作,缴纳同样的社会保险却无法办理退休手续,享受相关待遇,造成国有集体单位同民办私营企业间不同群体间的不公平。
  1.2特殊工种审批不规范
  同时,因相关单位档案记载不完整、不准确,工种名称不规范,甚至和其他原始档案记载相冲突,审批部门执着于明确的档案记载,往往不能审批办理。审批过程中,各个地方对不同时期档案记载的认可程度不同,特别是在国有集体企业破产改制中,自行拟定的政策不一,亟待规范和统一。
  1.3特殊工种的目录老化
  此前的特殊工种目录是基于当时我国的社会发展水平和实际国情,在根据社会生产需要的基础上制定,在当时是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所以退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大都依据此前的特殊工种目录。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殊工种目录也没有及时进行更新和完善,显得老化落后,比如部分目录中的工种在之前是人工操作的,属于特殊工种,但是如今机器取代了这个工种,这就使得这个工种存在了争议,更多的新型产业发展,产生新的危害性工种没有录入到特殊工种目录当中,职工无法享受到国家的提前退休福利待遇。
  1.4特殊工种的行业认定不标准
  另外,在特殊工种的行业认定中,受之前社会经济条件和岗位工具等的影响,许多行业在之前的行业 认定中是属于特殊工种,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同一行业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来方便工作的同时,也不具备了认定特殊工种的标准,但是由于认定标准的老化,这部分行业还是处于行业认定的标准范围内,具有不科学性。
  1.5相关单位对特殊工种的管理存在不明确
  此外,相关单位对企业特殊工种的管理也存在困难。部分企业的特殊工种由于自身具有自由流动性,让企业不易统一管理,再加上企业的管理制度不完善,有管理的责任不明确等。
  1.6养老保险实施后,责权利不一致
  在职工企业养老保险实施前,特殊工种退休由企业申报,退休职工待遇由企业负担;实施之后,仍然是由企业申报,待遇是由基金来负担。在权力责任完全不对等的情况下就出现了好多单位为了谋取利益,与个人联合骗保的行为,给基金正常运行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和弊端。
  1.7特殊工种的自身认知不足
  除此之外,许多特殊工种对自身的认识也不足。一方面,部分职工对自身特殊工种的权益不了解,不清楚相关单位对特殊工种的待遇等,在认定特殊行业时对认定标准那些都不明白;另一方面,部分特殊工种对自身的行业职责和行业技能要求认知不足,缺少进一步学习和钻研行业知识技能的思想。
  2实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的意义分析
  2.1实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的积极意义
  对社会来说,提前退休政策不仅仅是积极贯彻落实了国家相关政策,推动了政策的执行,还是体现社会人文关怀的表现。因为大部分特殊行业都是一个高危高强度的体力劳动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身体和心理都有着严重的损害,长期工作下去,会给从业人员的身心造成严重的损伤,而提前退休政策的出现,可以使得特殊工种从业人员能提前退休,提前免受高危高强度和恶劣工作环境带来的伤害,能极大的保障从业人员的身心健康。
  對特殊工种从业人员来说,提前退休政策一方面从心理上降低了从业人员对行业的心理抵触,在选择工作行业时会增加特殊行业的考虑比重;另一方面,提前退休政策从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相比于其他行业,特殊行业的退休时间更早,更容易给从业人员带来“盼头”,从而使得特殊工种的从业人员从心理上接受行业工作,稳定其心态,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
  2.2实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的消极意义
  (1)对养老保险体制产生了冲击,加大了养老保险的负担规模。提前退休政策的消极意义主要在于对养老保险体制的冲击,比如说使得养老保险的收支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极大地增加了养老保险的支出负担。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以后,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会导致特殊工种提前断缴养老保险金的同时开始提前享受领取养老金的权益,此消彼长之下养老保险的收入减少,支出却开始增加,使得其收支平衡被打破,并在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养老保险体制支出大幅增加,极大地增加了其负担压力,给威胁到养老保险制度的可持续发展,不利于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和深化发展。   (2)伤害了职工的社会保险权益。在同等缴费的情况下,部分人员凭借身份的不同,提前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带来了新的不公平,伤害了部分职工的权益,对我国实行的代际抚养养老保险制度形成较大的冲击。
  (3)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从业人员的数量储备。随着我国人口红利的逐步消失,延迟退休已经成为大势所趋。提前退休政策对于特殊工种行业的经济发展和从业人员数量的储备也是非常不利的。各个方面来说,特殊工种工作内容:“脏 、苦、累”,而且工作技术含量非常低,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个工种,薪资并没有高速增长,导致行业新增人数逐年递减,同时还伴随着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人员增多,其行业内的从业人员数量就会相应减少,再加上特殊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需要靠时间来慢慢积累经验和工作技能的,所以当老一辈的特殊工种提前退休之后,接替的人员在专业度和工作经验上达不到老一辈的从业人员的水平,导致了相关单位的特殊行业人才梯队上出现了断层,不利于特殊行业的人员储备,久而久之,从业人员的数量不足就会影响到行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到社会经济的发展。
  (4)特殊工种目录老化不适应社会时代的进步和发展。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原先的特殊工种目录也逐渐老化,这种老化的目录在特殊行业的认定和提前退休政策的执行上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会使得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缺少相应的较为科学合理的数据参考,而且特殊工种目录的老化对特殊工种的从业人员也会产生影响,行业认定范围的不合理和行业申请标准的不完善都会对行业从业人员的心理产生影响,从而使得行业的发展受到影响,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
  3部分地方行政审批特殊工种退休的自由裁量权过大
  (1)严格特殊工种的审批管理,综合考量国家延迟退休大势与提前退休政策的结合。新形势下实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的政策首先就是严控审批环节,使其标准化、科学化。严格落实特殊工种审批管理的相关文件,规范经办规程,启动大数据比对。同时严格执行工种目录、年限,禁止跨行业审批,建立企业特殊工种信息库作为审批的重要参考。
  (2)坚持与时俱进更新特殊工种目录,实行动态管理。当然,对特殊工种目录也要采取措施来解决其老化的问题,让其能为退休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提供较为科学和合理的参考数据。相关管理单位需要坚持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积极根据当前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和学科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中的应用,及时地对涉及的特殊工种目录进行更新和完善,对新出现的高强度、高危的特殊行业进行重点关注,待其申请认定通过后及时更新进特殊工种目录中去,对于已经被机器或者其他科学技术取代的行业也要及时地进行“下架”,并及时通告,以保持目录的科学性和即时性。
  (3)制定科学合理的特殊工种认定标准,合理考评特殊工种认定范围。相关认定部门还需要根据当前行业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特殊工种认定标准,对认定的范围进行明确规定。比如说在制定认定标准时,相关部门需要对标准中涉及的行業类别进行明确要求,对行业的认定范围需要根据社会生产需求和行业的生产类型来定,并在之后对认定行业的申请考评中严格按照认定标准来执行,确保其确实具有“特殊之处”。
  (4)加强对特殊工种的管理,增强对特殊工种的管控力度。除此之外,需要加强对特殊工种的管理,对涉及的企业及时地进行对接,积极了解企业特殊工种的情况,统一建档立卡,并利用信息化技术建设企业岗位信息库。相关单位需要及时与企业进行沟通,对特殊工种的个人信息、工作经验、企业出勤和劳动合同等方面的信息都要及时进行更新和保存,建立专门的企业岗位信息库,方便后期相关单位对满足退休政策的特殊工种进行信息调取,也方便相关单位对涉及的特殊工种信息的真实性进行了解。
  (5)国家加大对特殊工种的政策支持和财政支持,减少养老保险体制的支出压力。当然,国家方面也还需要增加对特殊工种的支持力度,出台相应的政策来稳定特殊行业的发展,并增加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减轻因提前退休而带来的沉重压力,增加对养老保险机构的扶持力度,并与企业共同承担特殊工种的养老保险应缴金额。
  (6)加强对特殊工种人才的培养,改善特殊工种的生产和工作环境。对企业来说,一方面要积极培养和储备特殊工种从业人员,增加特殊工种行业的从业人员数量,并通过社会招聘和“老带新”的方式增强特殊工种的从业人员数量,并提升其工作能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改善特殊工种的工作和生产环境,提升其健康指标,降低对特殊工种的身心伤害。
  4结束语
  综上所述,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的改革和探讨需要建立在满足社会生产需求和当前国情的基础上,在保证社会经济的稳定情况下,有条理、有依据的对政策进行深入反思,从退休政策的审批和标准的完善,到加强相关管理和思想建设,再到国家加强对特殊工种的支持力度等方面,综合性的来完善提前退休政策,以此保证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光胤.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审批工作的风险与防控[J].四川劳动保障,2020,(03):21.
  [2]汪晓霞.“特殊工种”违规退休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社会保障,2020,(01):72-73.
  [3]吴伦,左文辉.特殊工种提前退休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四川劳动保障,2019,(08):26.
  [4]卿敏.新形势下如何实行特殊工种提前退休政策[J].四川劳动保障,2017,(05):29.
  作者简介:李佳(1981-),女,汉族,本科,研究方向:劳动与社会保障。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的事业单位中人力资源管理有着其独特的重要性,也是提升事业单位进行效率优化的最直接办法。然而,当前我国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管理理念上的陈旧、管理手段的粗糙、管理机制的不健全、开发培训的流于形式等,这都是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急需解决的问题。这些基础工作方面的缺失,会造成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浪费,事业单位资源无法进一步进行优化和合理开发。本文主要分析了以上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并且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除了医务工作者、基层社区工作者及志愿者团队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工作外,社会工作者也以不同角色加入疫情防控体系,但由于种种原因,社会工作处于边缘化地位。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针对居民对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及需求层次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社会工作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不足之处。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对于社会工作的认知程度有限,同时社会工作服务内容也难以满足居民需求,因而导致社会工作在疫情防控体
摘 要:本文分析了地摊经济发展兴起的背景和国民对于地摊经济的看法与态度,并以河北省地摊经济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对河北省各市地摊经济的实际调研,深度解析地摊经济管理在实际发展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并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治理方案。  关键词:地摊经济;创新;因地制宜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2.010  0 引言  20
一、内部审计的必要性rn1.确定真实的经济效益.施工企业具有工期长、投资大、消耗大的特点,所以要求注重过程中审计,通过过程中财务收支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税务等多种审计
期刊
摘 要: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考验着全社会医疗资源服务水平,也加剧了医疗资源供需配置的矛盾。西安市作为西北地区医疗资源水平较高的城市,其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事关陕西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基于《西安市统计年鉴》的医疗卫生数据,纵向研究西安地区2010—2019年间医疗资源的配置效率,通过西安市医疗资源洛伦兹曲线的测度来分析医疗卫生资源(卫生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医疗床位数等)配
摘要:能源一直是各国比较关心的领域,因为各行各业的运转离不开能源加持,关于能源管理也一直以来是学者与专家讨论的热门话题,近几年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更使能源管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通过分析我国能源管理的现状,并找出其中关键性问题,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提出新时代下能源管理的发展路径,为我国能源管理的稳步发展提供一些理论参考。  关键词:能源管理;新时代发展;互联网技术;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F
企业战略是以公司未来的市场价值提升为基点,为了赢得企业持久的竞争优势而对战略期内对关键活动进行安排和部署对方案,而其可分为公司层战略、经营层战略和职能层战略三个层次。企业所制定的战略在一定程度上将会与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团队架构的建成及产品优化结构等直接挂钩,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与优劣势,制定合理的企业战略。
纪检监察管理是国有企业保障资产安全运行的有效手段,国有企业应该拥有敏锐的触觉,可以在新形势下,快速定位职责,在发展过程中开展监督工作,紧盯关键人、关键岗位和关键环节又是实施监督的主要任务,关系到国有资本能否安全运行,关系到企业肌体能否健康生存。对此,不管人也好、岗位也好、工作环节也罢,都与人息息相关。为了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保障各项工作可以顺利运行,本文围绕人力资源管理与纪检监察进行论述,分别介绍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