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文化意识 提高应用能力

来源 :东方青年·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ainiyu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英语学习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习得语法能力,二是培养交际能力等。在教学中,我们教师适当地渗透文化意识,在中职英语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论述了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内容和策略,目的在于通过文化导入教学提高中职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文化意识 应用能力 中职英语
  《中职英语教学大纲》指出:不仅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要注重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职业场景中的英语应用能力.同时要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修养和文化素养,为学生的职业生涯、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大纲》强调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的学习起着制约作用。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是从事服务性行业。如导游、跟单员、等熟悉运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人才。因此,在中等职业教学中,应该把英语教学和跨文化交际紧密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学生语言知识,更重要的还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一、渗透文化意识的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也是我们人类思维工具。语言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特征,它不仅包含着该民族的历史和文化背景。而且蕴含着该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感受该民族多彩的文化形态。关于文化的定义,英国人类学家Tylor曾给出了一个被学术界誉为“经典定义”的广义界说,“文化或文明,就其广义的民族学意义来说.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关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人们历来推崇的观点是,语言和文化互为渗透。第一,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第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和文化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语言不能脱离于文化之外。因此,作为英语语言的学习者,不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也就无法真正学好英语。
  二、英语渗透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文化教学是指对学生进行跨文化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积累英语国家文化的知识,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张晓光(2002:164)建议采用以下途径进行外语文化教学:(1)在教材里加入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2)利用录像和电影进行教学,然后组织讨论;(3)鼓励学生与外国人交流沟通;(4)让学生读一些短篇故事或剧本,要求他们记下有意义的文化细节;(5)让学生多读一些有关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书籍,帮助他们提高对文化差异的理解;(6)举办有关文化习俗方面的讲座,同时在可能的情况下,对比与其他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基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笔者认为,应针对性地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文化因素。
  在现有的中职英语教材中,包含着许多文化因素.如能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将给课堂增加无穷的乐趣。在教材中,出现最为频繁,也最易于学生接受的文化因素之一是词汇。在汉英两种语言体系中,有些对应词本义大致相同,但不同的文化内容却蕴含不同的词汇。只有在熟知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正确认知词汇隐含的文化含义。
  以颜色为例,由于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的不同,不同的颜色在不同的语言中有着不同的象征意义。譬如,绿色在汉语里象征新生、希望、活力等,而green在英语里可以让人联想到嫉妒或稚嫩的,例如:green with envy表示非常嫉妒的,greenhorn表示缺乏经验的.green band表示新手;蓝色在汉语里的引申义较少,但在英语中blue却饱含意义,如get the blues表示忧郁,once in a blue moon表示罕見,blue blood表示出身贵族。汉语中的红色代表吉祥、如意,与“红”搭配的词大多为褒义,如“红火”、“红利”、“红娘”等等;在英语中却相反,搭配的词大多为贬义,如Red ink(亏损),Red flag(提示危险警告的旗)。此外,“红”在汉语中还具有“正义”,“革命”的含义,但在英语中却根本没有。
  2.创造使用教材,渗透文化意识
  除了语言本身所承载的文化涵义外。西方国家的风俗习惯,人们的生活方式,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等都有着深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蕴。因此,在中职英语教学中,教师在把语言材料作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同时,还必须重视文化的导入。在教学中,应利用教材中的知识点,适当穿插一些生动的英语故事情节、国外的风土人情等内容,使枯燥的英语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教师在教授关于西方文化节日的课程时,可以进行拓展。潜移默化地增进学生对异域文化的兴趣度和认知感。例如,笔者在讲到圣诞节时,教师可以讲述关于圣诞节的起源,基督教的历史,圣诞节的主要活动等。又如,在讲到西方饮食时,教师可以比较东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并让学生归纳了哪些是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在老师进行潜移默化教学时,学生渐渐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教师也不再拘泥于照本宣科,而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3有效利用媒体,优化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所以应有效地推广和应用,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帮助他们获得真正良好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例如,笔者在教授万圣节相关内容时,利用多媒体播放万圣节的庆祝过程,让学生进入了一个真实的语言交际情景,感受较为真实的庆祝场面,在视听的过程中,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也了解了文化背景知识,在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了语言。此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简易读本,以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邀请中外“英语通”作中外文化差异方面的专题报告;组织英语角,英语晚会等,创设形式多样的语言环境,加深对文化知识的实际运用。
  总之,针对目前中职教育英语教学中忽视文化,重视语法的问题,教师应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为已任,充分强调跨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课堂上真正做到把文化和语言结合起来,力求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使学生掌握英语交际和应用能力。
其他文献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班主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不仅要能够爱学生,还要有灵活、智慧的工作方法。班主任在教育学生的同时,应不断探索教育规律,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及时总结经验,针对不同情况,应有不同的方法策略。下面结合自身体会,浅谈如下管理心得:  一 班规制度合情合理  在制定班规前,班主任应尽量创设情境,让学生明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的道理,明白制度能约束人,又能还学生以自由。第一
期刊
新课程要求数学教学由“关注学生学习结果”转向“关注学生活动”;课程设计由“给出知识”转向“引导活动”。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倡导学生主动探索、自主学习、合作讨论、体现数学再发现的过程。教学中既要加强学生的基础性学习,又要培养学生的发展性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从而为学生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感悟谈一点感想,与同仁商讨:  一、变“书本数学”为“生活数学”。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
期刊
摘要: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崛起,自动化加工中刀具技术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自动化加工需要对刀具进行合理的管理。  关键词:自动化加工 刀具管理  我国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制造技术与制造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形成了一定技术基础的机械工业体系。我国制造业充分利各方面的技术资源,有计划地推进企业的技术改革,使制造技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随着自动化技术的飞速崛起,自动化加工
【摘要】:语文课堂给人的印象总是呆板的、无趣的,随着近几年课程改革的推动,我们的语文课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教学内容也从以往的只注重知识的接受转变为能力的发展,语文课堂展现出了独特的魅力,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利用有效地教学方法和手段,让学生的个性在语文课堂中飞扬。  【关键词】个性 和谐的氛围 阅读 新颖的活动  个性,在心理學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
人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形成,要经过一个自觉认识再到选择行为的过程,并遵循着道德认识、道德行为的发展过程。道德认识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基础,在学校体育中教师应树立抓养成、促规范,从小事做起的指导思想。只有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从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出发,在学校体育中渗透养成教育,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如团队精神、拼搏精神、竞争意识和终身体育的思想。学生的道德观念是从大量而具体的道德情景中
期刊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关心未成年人,为他们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少年儿童,正在幸福安宁地成长着,他们感到祖国可爱,人民可爱,可为什么可爱,怎样去爱,他们还是模糊的。要使他们了解我们的祖国,热爱我们的祖国,时刻准备着把祖国建设的更美好,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一项长期的、重要的任务。培养少年儿童的爱国主义情操,是
期刊
摘要  数学教学作为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学科,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作用。数学知识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锻炼他们的品格和素质,让他们能够根据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数学教学过程构成了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素质教育普及的今天,家长和社会对学校的数学知识教育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只有注重数学教学过程,才能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字  中学数学;
目前,在全面推进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践中,大部分美术老师都面对一种困惑,那就是如何控制和调节课堂。既要调动广大学生参与美术学习的兴趣,促进课堂教学的热烈气氛,使广大学生能在宽松、愉快的情境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获得审美享受和愉悦;同时,又要把握好课堂的教学环节,实施教学目标,控制学生的情绪,防止“混乱”局面及失控现象的发生。  一、美术新课程教学与“教学控制”的关系  美术新课程主张
期刊
从事教育工作以来,受惠于课堂教学磨练和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学习,使我增长很多知识和经验。发现几乎每节历史与社会课都蕴含“拓展”这一部分,而且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什么是拓展?为什么要拓展?拓展些什么内容?这样的拓展是否必要?拓展的效果怎样?”这一系列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里萦绕着,是平时课堂教学中需要去解决。通过不断思考和教学经验积累,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拓展是必要的,但有一个前提那就必须是“有效”。 
期刊
随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络已经应用于我国各级政府机关、高校、企业等各个领域,已经成为工作生活的必须工具之一。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技革命的基础和核心,主要以多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