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应试体育”背景下“帮辅生”的考核与延续性培养

来源 :安徽教育科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glij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考“应试体育”现象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对“帮辅生”的考核及后期的延续性培养有着负面影响;单纯的以运动成绩为评价标准的评分模式,否定了学生个性的先天差异,忽视了学生的兴趣、特长,也违背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因此,合理安排考前课程,合理设置考试项目,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值得关注。
  关键词:中考应试体育 “帮辅生” 考核 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国家、社会对青少年身体素质“逐代”下降这一现象的高度重视,中考体育在近十几年相应地发生了重大的变革。中考体育分从0分变成10分,从10分“增值”到30分,2018年安徽省合肥市中考体育分“激增”至60分(安徽省2019年中考指导文件已经提出70分),铜陵市中考体育分更是跃至80分,“异军突起”的体育,在中考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这一变革极大地强化了义务教育阶段师生的体育应试意识,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适龄青少年的身体素质。但纵观中考体育“一把尺子”“分数至上”的现象,我们可以发现推动多年的素质教育、新课标倡导的多元综合评价体系,在中考体育“应试”为主的大背景下并未得以充分体现。“帮辅生”的现状、中考考核低分对自信心及兴趣爱好的影响、“应试体育”效应的消失,以及后期的延续性培养必须引起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一、“帮辅生”范畴界定
  翻阅体育教学各类文献,不难见到有关“体育差生”“厌学体育生”“体育学习困难生”“体育行为差生”的文章,这些称谓无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体育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效果、能力、素质等混同,未能对学生进行正确评价。同时,对学生进行“体育差生”的划分与素质教育的理念有很大的相悖之处。
  笔者以此为出发点,以“帮辅生”来称呼那些能够积极主动学习但是体能基础较弱、技能水平低的学生,能力突出但需端正学习态度的学生,以及对体育学习感到厌倦的学生。以此为契机,加大对他们的关爱、疏导和帮辅,以期继续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运动意识、体育道德风尚、竞争意识、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励学生积极进行有利于身体健康和体能提升的训练,树立新时代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应试体育”的内涵与表现
  初中阶段是学生生长发育最快、身体变化最明显、身心最敏感的时期,在此关键期,学生保持科学系统的体育锻炼,参加有专业教师指导的体育活动直接关系着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对于“帮辅生”来说,此阶段的锻炼活动应以基本的身体素质的锻炼、兴趣爱好的“保护与培养”为主要目标,如能正确、有效地开展锻炼活动,对于他们来说将受益终生。
  体育中考推动了学校体育工作,有效加强了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增强了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体质和健康的关心。
  但中考“应试体育”教学存在一些問题,具体表现为:面对多个应试项目,体育教学内容无目标、无计划、有很大的随意性;教学方法简单化,没有运动技能含量;极易出现初一、初二“放养”,初三时则逼着学生天天围着体育中考内容转的现象。
  课堂上则势必会出现这样一种不和谐现象:分数已达到高分、满分的学生可以不受老师管束,凭自己喜好参与体育活动,甚至非体育的自由活动,而“帮辅生”则必须对自己的薄弱项目或不感兴趣的项目进行反复训练。长此以往,恶性循环,就容易产生明显的两极分化:原本体育素质好的学生由于参加个人喜欢的运动项目,体质越来越好,兴趣日益浓厚;而“帮辅生”,由于每节课都在被迫地、机械性地重复考核的内容,不免对体育课产生了厌恶感与恐惧感。这导致的结果是,学生不明确锻炼的价值,只将体育考试当成一门新增的应试科目,增加了学生的负担,这与设立体育中考的初衷是格格不入的。
  三、“应试体育”对“帮辅生”的影响
  当前中考体育的评分标准为以运动成绩评分,这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学生个性的先天差异,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也以牺牲部分学生本身的兴趣和特长为代价。此评分标准在实施过程中表现出的显著问题是:部分同学经过极少量的训练,老师简单地点拨,甚至不用训练就可以拿到满分或高分;还有部分学生,哪怕付出再多努力也对高分望尘莫及。这样的问题不免引起我们的重视。
  根据虞荣娟的研究发现,现行高校体育课考核评价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1.运动技能评价的误差性。目前的“技评”仍沿袭着传统的方法,难以客观地评定成绩。2.忽视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性。3.忽视考核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4.忽视终身体育能力的考核。
  在此单一的考核标准要求下,学生难以真正通过日常的体育锻炼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并发现自己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兴趣和特长。体育运动的多样化和多彩性难以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难以调动起来。锻炼活动在部分体能较差和技能水平较低的同学心目中留下了枯燥、压抑甚至痛苦的印象,学生在训练中受挫的失落感会蔓延至其他学科的学习中,造成更大的不良影响。面对对分数要求极高的中考,他们更是觉得压力倍增。在这些状况下,想要通过运动训练达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形成积极健康的人格的目的难上加难。
  中学生正处在心理品质日趋成熟的阶段,极具可塑性,他们对学校、社会、家庭的影响十分敏感,他们的自尊心强、上进心明显,但抗压性较差,往往一句话、一点挫折都会使其产生较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反应。这些压力和情绪最直接的负面作用就是导致他们在体育学习中减弱了原有的兴趣爱好、减少了必要的沟通和交流。同时,阻碍了他们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
  四、意见与建议
  素质教育要求中学体育教学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教学目标。该目标把学生的健康摆在第一位,也就是说中学体育教学要契合“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现行中考体育内容的确定,也正由以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为主,向以健康素质为主转移。学校可设立与提高学生健康素质密切相关的项目,如心肺功能与长时间工作的能力(中长跑),肌肉力量与耐力(仰卧起坐和俯卧撑),柔韧性(立位体前屈)等;选择身体形态(如身高、体重)、机能(如肺活量和踏台阶上下运动)和身体素质(如立定跳远、比握力、跳绳)等项目,学生自主抽项的模式也较为合理。
  针对目前单一地以健康素质为评价标准带来的问题,笔者认为,中考体育的改革应向素质教育的要求靠拢,尽可能地考虑不同学生的发展要求,给更多学生发挥个人特长的空间,更多地以教会学生不同项目的运动技能为目的。在项目设置上可以适当地增添2或3个运动项目,给学生更灵活的选择空间,不用统一的项目将学生的训练框到固定的范围内;在评分上,应避免“一刀切”,或者在针对某一项目的评分上可以更细化、更全面地考虑;给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的指导提供更多抓手,让学生扬长避短,不至于在机械化训练中丧失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总之,学校的体育课程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体育课,应当与新时代体育发展的要求接轨,为形成全民运动、终身运动的风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曹电康,贾谊.国内外体育学习评价发展概况的比较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8(10).
  [2]陈新华.国内外中小学两种体育与健康课程设置模式中学习评价内容的比较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10(01).
  [3]朱建峰,耿涛,吴静.发展性体育评价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促进作用[J].教书育人,2008(33).
  责任编辑:赵潇晗
其他文献
摘要:《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的发布,让我们有了明确的目标指向和积极的价值导向,但如何落实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探索。本人根据农村九年一贯制学校课程建设的实践,梳理我校办学之路与特有的学校精神,以及我校近十年来课程的设置情况,提出顺势而为:建构高效、科学的育人课程体系,思考课程构建,探索以“理想课程”体系和特色课程来落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课程建构探索落实  前言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但实际教学中,忽视小学生独特的思考方式尤其
<正>随着80年代末国内引进350MW机组分散控制系统(DCS)的成功运行,DCS的强大功能和优越性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新建300MW以上机组采用DCS已成为必然趋势,新近改造的200MW甚至1
摘要:教材是教学的辅助,教师应该通过调查学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本文通过对学情调查,基于艾賓浩斯遗忘曲线、最近发展区、结构化学习,提出对“透镜及其应用”章节内容的教学建议。  关键词:创造性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最近发展区结构化  传统教学中,教师唯教材马首是瞻,对学科所用教材秉着虔诚笃信的态度:按照教材的编排进行“点对点”的教学,即“教教材”;不会根据教学规律进行灵活的调整与改变;教学完全服从于教
钻孔岩心测年样品具有较一般地质样品更为复杂的影响因素,样品特征对年龄可靠性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且主要受钻进方法和采样过程的制约.采用回转钻进取全心的方法,对光释光测年
摘要:非智力因素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内容。非智力因素最突出的特点,是它不直接参与人的具体的认知过程,但又对认知过程产生重要影响。在中职语文教与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掘和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非智力因素学习动机  所谓非智力因素,是指除智力因素以外的影响人发展的一切心理因素的总称。有人把非智力因素称之为人格因素,它主要包括动机、兴趣、情感、意志、
中华民族是崇尚玉的民族,玉在中国被奉若神明,并被视为君子和“仁、义、礼、智、信”的象征。远在新石器时期,我国玉文化便已初见端倪,历经商周秦汉至隋唐,玉文化高潮迭起。
某铀尾矿库自上世纪投入运营以来,共服役30多年,库中堆积了两百多万吨的铀尾矿砂。因此查明某铀尾矿库周边土壤中的核素U与重金属元素Mn、As、Pb、Cr的空间分布与污染状况,研
~~
摘要:在课堂教学中,提问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绿色课堂背景下的有效课堂提问可以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其语言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绿色课堂课堂提问有效  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在绿色课堂下,为了使课堂更有效,怎样设计课堂上的问题,让这些问题在课堂教学时间上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