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吏》教学设计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junfeng2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石壕吏》是魯教版七年级上册第30课《杜甫诗三首》中的最后一首,全诗虽只有120字,但是叙事完整、情节曲折,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清代诗人袁枚有诗评价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实乃一语中的。这是一首叙事诗,作者通过写“暮投石壕村”,亲见“有吏夜捉人”的故事,揭露了安史之乱带给广大人民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教学《石壕吏》的重难点是理解诗中反映的社会现实,体会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品味诗作的艺术手法和精美语言。教学设计如下:
  一、导入
  让我们沿着时光的河流逆流而上,回到一千两百多年前的那个黄昏,大家看,一道残阳如血,中原大地哀鸿遍野,诗人杜甫急匆匆地投宿到石壕村的一户农家,就像是在汪洋大海里找到一条可以暂时落脚的小船,获得了片刻的安宁。夜里,忽然一阵阵叫嚣,一声声哭泣惊醒了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
  二、好诗不厌百回读
  “好诗不厌百回读”请根据自己的理解,以声传情,把这首诗朗诵一遍。在读的过程中,感受到老妇人哭诉时是什么心情?作者对这一家人的遭遇又是怎样的态度呢?读诗歌,读出老妇人的悲痛,读出作者的同情。
  三、理清情节
  同学们读出了诗的情感,还要读懂诗的内容,请根据诗歌内容填空。
  一个的夜晚
  一群的差役
  一家的百姓
  一位的老妇
  四、听老妇之苦
  这一家人的悲苦、艰难的生活是由老妇人哭诉出来的,具体来看,从哪一句话中读出了老妇人的什么苦,并就关键字词进行赏析。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想象那个场景,老人的三个儿子都上了战场,两位老人日日牵挂忧心,食不知味,夜不能寐,却也无处打听消息。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可见在兵荒马乱的岁月里,互通消息有多么艰难。忽然有一天,小儿子捎信回来,老人想要看这封信,却又不敢看,一番犹豫之后,老人颤颤巍巍地打开了信,之后,两行浑浊的泪水从脸颊上流了下来。一句平实的诗,却饱含着这么深重的辛酸、悲痛、愤恨、无奈。这一句写出了老人的丧子之痛。“新”字写出了血痕未干,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苦痛。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看似无情,实则无奈。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岁月,活着已经是一种奢望。写出了妇人一家生存之艰。“且、长、更、惟、无、虽、请、急、犹得”每一个字都有着深刻的内涵,需要我们细细品味。
  这一节诗写出了老妇人一家的悲苦的生活,这些苦包括:丧子之痛、生存之艰、生活贫困、服役之苦。和老妇人的苦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差役的怒,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多么强烈的反差。
  五、感国家之殇
  悲苦可怜的老妇人就这样被粗暴蛮横的差役带走了,在这样的一个夜晚,诗人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齐读第四段,表明诗人心情的语句是哪一句?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如闻泣幽咽意思是“好像听到有人低微断续的哭泣声”,那么你觉得可能是谁在哭呢?又是因为什么而哭?可能是老翁在哭,恨战乱带来的灾难,疼死去的儿子,忧被捉去的老妇,怜未成年的孙子;诗人在哭,为这个悲惨的家庭而哭,为千千万万个这样的家庭而哭,为国家的风雨飘摇,动荡不安而哭……
  “如”可以换成“但”吗?“如”是“好像”的意思,表不确定,“但”是“只”的意思,一个不确定的“如”字却真真切切地写出了“千人同哭,万家齐悲”的悲惨、凄凉的场景。
  六、察诗人之忧
  诗人处于两难的境地。反对征兵吗?国家岌岌可危,他希望快点平定安史之乱,还百姓以安宁和平的生活。支持差役这样残暴的行为吗?这一家人已经付出这么惨痛的代价。国家和人民,诗人都要考虑到,当二者不能兼顾的时候,诗人的内心是十分痛苦的,这也正是杜甫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体现。
  当百姓处于苦难之中,国家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时候,有人站得远了一些,比如陶渊明,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有人站得高了一些,比如李白,他“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只有杜甫站在人民中间,跟他们一起颠沛流离,为他们奔走呼号,即使是自己一生穷困潦倒,贫病交加,他放眼看到的仍是天下苍生的苦难,心中装着的是国家社稷的安危。从暮投石壕村,到半夜观吏举,听妇词,再到天明登前途,他的前途又在哪里呢?唐王朝的没落折断了他飞翔的翅膀,但他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杜甫用高超的写作技巧来表现百姓的苦难和国家的伤痛,因此,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尊称为“诗圣”。
  七、结语
  杜甫以穷困之身怀济世之志,处漂泊之境而无出世之心。他是安史之乱中最憔悴的难民,却成就了历史上最辉煌的诗史,诗圣。让我们带着对诗圣杜甫的崇敬之情和对他作品的更深刻的领悟来结束今天的这次时空之旅。推荐大家课下阅读三吏三别的其他五首诗。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第四中学(255100)
其他文献
Energies, widths and wave functions of the single-particle resonant continuum are determined by solvingscattering states of the Dirac equation with proper asymp
The g factors g||,g⊥ and hyperfine structure constants A||,A⊥ for two trigonal Co^2+ centers (i.e.,Co^2+ in Cd^2+ (I) and Cd^2+ (Ⅱ) sites) in CsCdCl3:Co^2+ c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人们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大学是学生个体社会化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在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群体,而许多高职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交际
Recent experiments revealed that the dielectric dispersion spectrum of fission yeast cells in a suspension was mainly composed of two sub-dispersions. The low-f
针对目前高炉操作炉型管理模型中存在用于评价炉型的指标多且重叠性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改进方法.该方法能够从传统评价炉型的指标(焦比、煤比、综合焦比、利用
传统的“串问式”教学法——整节课一问到底,依靠琐碎的“问”来推进学生学习活动,很难让学生对文本有自己的独特体验与思维活动空间。巧妙精彩的主问题设计教学法,提纲挈领,纲举目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课堂充满纯正浓香的语文味。  一、主问题的界定  所谓“主问题”就是课文阅读教学中能从整体的角度或学生的整体参与性上引发思考、讨论、理解、品味、探究、创编、欣赏的重要提问或问题(余映潮语)。和传统阅读教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一系列“微”事物应运而生,微信、微博、微视频、微课等已经成为当前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特别是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各种发展障碍,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知识的兴趣,也可以提升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本文以微课为研究对象,重点就其在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中的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合理制作微课,夯实理论基础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文
初三文言文教学的重心,是第六册的四单元,与现代文教学相比,这一任务本不算重,但由于临近中考,其复习和备考的意味加浓,不仅要继续围绕课程标准进行教学,还要参考近年中考说明的要求(如果本年的中考说明已经发布,当然是以此为准),向中考倾斜,加上经过两年的训练,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方法逐渐凸显个性,因此教学上与七、八年级是有所不同的,主要表现在各个环节的调整上,笔者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加重预学分
让学生通过语文学习获得自身真正快速、全面、有效的发展,教师就必须要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本文基于作者自身的实际教学工作经验,对如何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提出了部分探讨性建议,以期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和学生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高效课堂”指的是在确保教学质量得到提升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这需要教师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才能够实现。因此一线的初中语文教师必须要加强语文教学高效
课堂是学生获得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的主阵地,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课堂教学有限的45分钟,想方设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想让学生真正有所收获,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来设计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