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R-145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

来源 :中华皮肤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miR-145对人角质形成细胞系HaCaT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及凋亡的调控效应。

方法

化学合成miR-145的模拟物,采用瞬时转染的方法过表达miR-145。采用实时PCR方法检测miR-145的表达。MTS方法检测过表达miR-145对HaCaT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分析过表达miR-145对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采用荧光素酶实验,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鉴定NRAS是否为miR-145的靶基因。

结果

与阴性对照(NC )mimics转染组相比,miR-145 mimics转染组miR-145表达水平上调(85.00±1.21)倍,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115.90, P< 0.001)。转染miR-145 mimics有抑制HaCaT细胞的增殖作用(F= 8.76,P= 0.008);转染后的时间因素(24、48、72、96 h)对细胞有影响(F= 17.85, P< 0.001),转染mimics和培养时间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F= 1.21, P= 0.18)。与NC mimics转染组相比,miR-145 mimics转染组的早期凋亡、晚期凋亡细胞比例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8.9%±4.1%比4.3%±1.2%,t= 7.126, P< 0.01;9.3%±2.3%比3.6%±1.6%,t= 12.38, P< 0.01)。与NC mimics转染组相比,miR-145 mimics转染组HaCaT细胞的G2及S期细胞比例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26%±1.2%比19.36%±3.45%,t=7.610,P= 0.017; 7.91%±1.3%比18.56% ± 5.23%,t= 7.230, P= 0.019),而处于G1期的细胞比例升高,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85.83%±5.2%比62.08% ± 6.23%,t= 11.78, P= 0.007)。与NC mimics联合psi-CHECK2-NRAS-wild组相比,在293T细胞中共转染miR-145 mimics和psi-CHECK2-NRAS-wild质粒,其荧光素酶值明显下降,miR-145可抑制含NRAS mRNA 3'UTR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表达(t= 11.09, P= 0.008 );而将NRAS mRNA 3'UTR报告基因上miR-145的结合位点进行突变后,转染miR-145 mimics对含NRAS mRNA 3'UTR报告基因的荧光素酶表达无明显的影响(P> 0.05)。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表明,过表达miR-145 mimics后,NRAS mRNA表达水平未出现明显变化(P> 0.05),对NRAS蛋白水平的表达有明显的抑制(1.52±0.07比0.20±0.02, t= 28.43, P< 0.01 )。

结论

miR-145可能通过NRAS影响HaCaT细胞的周期从而抑制细胞的增殖,同时促进HaCaT细胞的凋亡。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建立小鼠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动物模型。方法将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5组:抗二硝基苯酚IgE单克隆抗体(抗DNP IgE)+二硝基氟苯(DNFB)组和抗DNP IgE+偏苯三酸酐(TMA)组小鼠尾静脉注射抗DNP IgE,24 h后分别在小鼠耳部涂DNFB和TMA;DNFB组、TMA组、生理氯化钠液(NS)组小鼠尾静脉注射NS, 24 h后分别在小鼠双耳涂DNFB、TMA、NS,观察小鼠在1
目的探讨中波紫外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体外培养的HaCaT细胞MAPK信号通路受调控效应。方法1.5、4.5、7.5、10、20、30、50 mJ/cm2中波紫外线照射HaCaT细胞后8 h,对照组细胞除不进行UVB照射外,其他处理同各剂量UVB组,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ERK1/2、JNK和p38蛋白表达及磷酸化水平;50 mJ/cm2中波紫外线照射HaCaT细胞,蛋白免疫印迹法测定照射后2、4、8、1
期刊
期刊
目的观察喜树碱对低氧(2% O2)培养下HaCaT细胞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外用喜树碱治疗银屑病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aCaT细胞分为实验组和溶媒组(对照组),实验组为喜树碱+ DMEM培养液,终浓度分别为12.5、25、50、100、200 nmol/L;溶媒组为含二甲基亚砜(DMSO)的DMEM培养液。不同浓度的喜树碱作用于HaCaT细胞12、24、48、72 h,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云母状角化性假上皮瘤样龟头炎(PKMB)的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集的5例PKMB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以及治疗经过。结果5例患者发病年龄56~ 67岁,均未行包皮切除术。龟头及包皮内板见硬化性角化性斑块,表面覆灰黄色云母状痂皮,结痂均难以剥脱、质地硬,无触痛。病理检查显示显著的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呈假上皮瘤样增生,棘层肥厚,细胞排列极性正常;真皮上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