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肝包虫病的治疗

来源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ngsy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提高对小儿肝包虫病的诊治认识,减少并发症及降低复发率.方法 回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7~2007年间收治的16例1~18岁(平均年龄13.1岁)肝包虫病患儿,对其流行病史、临床表现、囊肿特点、辅助检查及治疗方法 进行分析.结果 93.7%的患儿有犬、羊等家畜接触史,主要临床表现为腹部隐痛不适(62.5%)和腹部包块(31.3%),单个囊13例(81.2%),多囊3例(18.8%).肝包虫病位于肝右叶10例(62.5%),左叶4例(25%),两叶均有者2例(12.5%).81%患儿经辅助检杳(超声、CT及实验室检查等)得到明确诊断,本组患儿均经手术和口服阿苯达唑方法 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病例.结论 结合小儿肝包虫病的l临床特点,重视疫区小儿体检筛查,运用超声、CF及实验室检查等,明确术前诊断,手术仍是治疗肝包虫的最有效方法 之一,应根据病情找准时机采用适当的手术方式。

其他文献
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是广东等部分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之一.为了早期诊断新生儿G-6-PD缺乏并了解其高胆红素血症发病情况,我们对1216例新生儿脐带
期刊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前言  目前医学科技发展迅猛,医疗水平逐步提高,相应的对医生研究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医学论文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医学科技人员的水平.正如Science杂志主编、斯坦福大学前任校长D-Kennedy博士所说"我们所有的思考、分析、实验和数据收集工作,在撰写论文之前,什么也不是.在学术领域,我们的成果是以写出的东西来体现的,如果研究结果没有公开发表,就等于没有做实验,这是不言而喻的事" [1]。
为探讨早产儿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 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水平,我院近年来 对收治的57例早产儿进行上述指标的监测,并 设足月新生儿为对照组。总结如下: 对象和
目前已知最小的细菌基因组是Mycoplasmagenitalium .研究测序显示其中 35 0个基因对于细菌的生存是至关重要的 .M·Pulmonis基因组是研究呼吸系统感染的重要研究模型 .支原体是一种人类呼吸、生殖和消化道
期刊
1999~ 2 0 0 1年 ,先后采用独立淘汰水平评选法和 3~ 5株优势木调查法 ,从实生苗、人工幼林和天然次生林中初选水曲柳优树 2 0 5个 ,对一部分优树通过无性系测定 ,复选出第一批
新生儿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 6-PD)缺陷症是在华南地区常见的1种遗传 性溶血性疾病(1)),尤其在感染、缺氧等诱因下 黄疽加重,易引起胆红素脑病,需要及时治 疗。本地域
目的 探讨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囊肿内胆汁中胆汁酸谱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通过建立人类已知的全部15种胆汁酸改良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定量检测方法 ,以我院2002年10月至2004年6月收治小儿先天性胆管扩张症(CBD)16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1例,女5例,年龄11~134个月,平均(44.8±24.6)个月,术前B超和(或)CT、术中胆道造影确诊为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对16例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囊肿内胆
经过多年试验 ,总结出了建好采穗圃的适宜密度、秋季平茬、采穗圃的管理方法、使用年限等实用技术 After many years of experiments, summed up the appropriate plan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