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5 CD44分子的结构特征

来源 :国际免疫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1234567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CD44分子是由单肽组成的糖蛋白家族,胞质外结构域有多个N-和O-连接的糖基化位点,胞质内结构域可发生磷酸化,并可结合锚蛋白和G蛋白

其他文献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特异地促进内皮细胞生长以及新生血管的形成。本文介绍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相关蛋白的理化特性,作用机制和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NK细胞的激活与抑制有一套严密的机制调控。激动性配基与CD3ζ和Fc ε RIγ等激动性受体结合形成ADCCR复合物后,通过ITAM通路诱导NK细胞激活,而抑制性配基与KIR结合后,通过ITIM通路使激活信号终止。
NK+T细胞是一类不同于普通T细胞及NK细胞的另一类T细胞亚群,其特点在于:可表达NK细胞受体;其TCR αβ具有选择性倾向,鼠为Vα14Jα281、Vβ8、Vβ7及Vβ2,人则为Vα24-JαQ、Vβ11或Vβ13,其配体则为非多态性的CD1分子;其TCRs被激活后,可迅速分泌大量IL-4,从而启动TH2型免疫应答;NK+T细胞具有细胞毒作用,因此在免疫监视,免疫稳定及免疫调节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非特异免疫对特异性免疫应答的指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决定其抗原选择性和应答类型。对这种作用分子机制的深入了解为传染病、肿瘤、变态反应、自身免疫病及移植排斥等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T细胞CD2活化途径是T细胞激活的非特异途径,T细胞表面分化抗原CD2分子与其配体LAF-3相互作用,不仅介导了T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非抗原依赖的粘附、激活,尚参与胸腺细胞的分化、发育,调控T细胞细胞因子产生及诱导免疫耐受。此外,CD2系统与某些疾病的发展、转归密切相关。
本文综述了鸡T淋巴细胞表面分化抗原的研究进展,并从组织分布、个体发育以及结构特征等方面对荷抗原的各亚群T细胞进行了阐述。
本文从酶免疫缺陷,基因转录调控缺陷的角度综述了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基因研究进展,充分展示了分子生物学在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发病机制、诊断和今后基因治疗应用的广阔前景。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基因研究已经取得了不少成果。这些将增强我们在未来对淋巴细胞分化和成熟的认识,虽然造血干细胞基因治疗靶细胞的临床应用仍然是个困难的问题。但基因缺陷的鉴别有利于精确的诊断也将为未来的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血液中可溶性MHC Ⅰ类分子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人工合成MHC分子亦具有免疫抑制效果。经大量实验筛选,人工合成相当于HLA-7·75~84肽能诱受者产生供者特异性免疫耐受,国外正进行临床实验。人工合成MHC肽诱导移植免疫耐受机理目前尚不清楚,有研究发现,MHC肽能与TCR结合,使T细胞内Ca2+升高,T呈无反应性,另有报道MHC肽与细胞内HSP70结合形成肽(P)/HSP70复合物,类似于免疫亲和素
抗原免疫疗法、对细胞因子的免疫调控、过敏原基因免疫、抗IgE单克隆抗体治疗,是当前抗过敏免疫治疗的几个研究热点,这些研究方法显示了治疗过敏性疾病的良好前景。目前的抗过敏手段疗效有限并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新的疗法为发展有效的抗过敏方法开辟了新途径。
本文从巨噬细胞的活化及效应两方面综述了巨噬细胞抗肿瘤的作用及作用机理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