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超噪比宽带毫米波噪声信号光子学产生研究

来源 :中国光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oopy_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电子器件工作频率及功率的限制,传统电子学方法产生的噪声源的超噪比通常小于20 dB,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非相干光拍频产生高超噪比宽带毫米波噪声技术.首先,用两个光滤波器对宽带放大自发辐射光源进行滤波整形.将获得的两束频率不同的放大自发辐射光耦合进入光电探测器进行拍频,从而产生电噪声信号.理论分析发现,通过调节拍频光的光谱线型、线宽与功率,在当前的高速光电探测器响应水平下,可获得超过50 dB的高超噪比毫米波噪声源.在利用数值方法分析影响噪声源超噪比主要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方法产生了超噪比大于50 dB的毫米波噪声信号.如果采用更高速的光电探测器,这一技术可在毫米波乃至太赫兹波段构建大超噪比的噪声源.
其他文献
生态系统的结构决定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系统功能.本研究采用Ecopath模型,根据2017-2018年中国东海三门湾海洋生态实地调查数据,构建了三门湾生态系统的生态通道模型,描述了三门湾生态系统的能流结构,分析了其功能特征.结果显示:三门湾生态系统营养级范围在1~3.80,能流渠道主要表现为牧食食物链,系统能流结构主要集中在前5个等级,系统平均能量传递效率为13.0%,系统初级生产者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2.8%,系统碎屑的能量转换效率为14.5%.系统连接指数与系统杂食性指数分别为0.40和0.2
水体对光线的散射是水下图像质量劣化的重要因素,为了定量分析在特定光源照射下水体散射的影响,建立了光线水下传输的散射模型,以此为基础推导出求解水下光场分布的Fredholm积分方程.在水中光线能量随距离的增大呈指数规律衰减,基于此,在水体体散射函数为常数的情况下,给出了有边界条件时该积分方程的数值迭代求解方法,得到高精度的水下光场分布.以太阳、均匀亮度天空、水下点光源以及空中点光源为例,分别给出了水面平静时的水下光场的计算结果.该求解方法可推广应用于任意光源配置、任意边界条件下的水下光场分布,为严格推导水体
氧化型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在高速光通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应用过程中的可靠性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要求有高寿命和低失效率.为了更好地了解VCSEL在应用过程中的失效模式和机理,提升器件的可靠性,本文从器件设计、加工制造和应用过程等3个环节总结分析了氧化型VCSEL的常见失效模式、产生原因和机理,并提出了适当的改善措施和建议.其中,对氧化应力、静电放电和湿气腐蚀这3个主要失效因素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分析.基于以上对业界研究工作的总结和分析,最后对实际工作中遇到的VCSEL失效案例进行简单的介绍,为VC
基于碳纳米材料/体半导体范德华(vdW)异质结的光电器件可以同时实现碳纳米材料的超高载流子迁移率以及体半导体的优异光电性能,且具有结构简单、工艺简便、易于调控界面等优点.尤其是通过调控单壁碳纳米管(SWCNT)的直径/手性、费米能级等可以与体半导体形成能带匹配、具有原子级界面的新型混合维度vdW异质结.本文报道了一种基于(6,5)手性为主的SWCNT薄膜与n型GaAs所形成的pn结的宽光谱自驱动光电探测器,并利用石墨烯降低SWCNT薄膜内载流子的复合几率和促进载流子传输.实验结果表明,器件对405~106
本文基于多层次分析框架构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模型,根据技术生态位、市场生态位、社会技术范式和社会技术地景特征,把系统演化分为技术保护期、积累探索期和战略发展期,以百度、阿里和腾讯为研究对象,采用多案例探索性研究方法,探究该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机理,并验证模型的科学适用性.研究结果显示:人工智能创新生态系统经历了技术保护期、积累探索期和战略发展期,已经跨越技术生态位和市场生态位,并迈入规模化应用阶段,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新社会技术范式加速形成;核心企业的发展战略对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具有决定性作用;社
为了获得数字微镜器件(DMD)的真实光学特性,提出了微镜单元杂散光分布测试方法,并搭建实验装置对2×2阵列区域微镜单元的杂散光分布情况进行测试.提出了一种杂散光测试方法,并针对微镜单元尺寸小、配置方式灵活的特点,设计了汇聚光斑大小连续可调的照明系统以及可以对微镜单元清晰成像的成像系统.通过实验得到了2×2阵列区域微镜单元的杂散光分布情况.测试结果表明,单个微镜单元中心孔道位置附近反射的能量较强,靠近边缘位置反射的能量则相对较弱.此外,测试区域之外的微镜单元也会反射一部分能量,测试区域内微镜单元杂散光绝对强
为了解入侵植物牛膝菊的入侵机理,研究其应对昆虫取食的响应,在开花前喷洒不同浓度(5、10、20 mmol·L-1)的茉莉酸甲酯(MeJA)来模拟不同程度的昆虫取食,试验结束时测定其株高、叶片数、花序数、生物量、比叶面积、叶上表皮毛密度,以及叶和花序中的缩合单宁、总酚、黄酮含量.结果表明:5 mmol·L-1 MeJA处理下牛膝菊生长繁殖指标(株高、叶片数、花序数、生物量)与对照差异不显著,10 mmol·L-1MeJA处理下其生长繁殖指标达到最大值,除株高外均显著高于对照;20 mmol·L-1MeJA处
数字服务贸易是国际数字贸易规则谈判的重点领域,但各国零和博弈思想严重,贸易壁垒的大量设立阻碍了数字服务贸易自由化进程.本文通过数据的特征描述发现数字服务贸易出口发展迅速,但市场集中度较高,少数发达国家掌控大部分市场份额,且国别间出口总量仍有较大差距;运用理论模型发现国家间采取壁垒行为有助于保护本国贸易,但却降低了出口和国家总得益.将同群行为引入国际竞争领域,以171个国家2005—2019年的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发现国别间采取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行为存在同群效应,且在全样本估计结果中显示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及其同群
鱼类资源保护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环节.通过历史资料整理和野外调查发现,1960-2019年,黄河流域共分布鱼类16目35科201种.其中,鲤形目物种数最多,占比60.7%;鲈形目次之,占比10.0%.1960-1980年分布鱼类15目28科182种;1980-2019年分布鱼类10目23科112种.源区、中游和下游鱼类物种总数显著降低,上游河段略有升高.两个时期间源区、上游、中游和下游的鱼类物种相似度指数分别为34.2%、46.0%、42.4%和35.7%.依据鱼类摄食偏好将黄河鱼类划分为
物种分布模型(SDMs)通过量化物种分布和环境变量之间的关系,并将其外推到未知的景观单元,模拟、预测地理空间中生物的潜在分布,是生态学、生物地理学、保护生物学等研究领域的重要工具.然而,目前物种分布模型主要采用非生物因素作为预测变量,由于数据量化和建模表达困难,生物因素特别是种间作用在物种分布模型中常被忽略,将种间作用纳入物种分布模型被认为是当前物种分布建模面临的主要挑战.鉴于此,本文综述了种间作用对物种分布模拟的影响,明确了种间作用纳入物种分布模型的必要性,总结了目前物种分布模型纳入种间作用的4种主要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