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而不同”思想与大学生人际交往

来源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gf2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儒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和而不同”是先秦儒家思想的传统的文化观,是孔子对君子处世品行的看法,也是孔子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之一。长久以来,“和而不同”都一直都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主导意识,它强调多元和谐、异质的协调以及对立的消解,从而追求至善至美的融合。在现代社会,中国的和文化更是超越了时代与民族的限制,延留至今也远播海外。中国的大学生作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新生力量,在中国社会这个特定的集体之中,其对于和文化的认同接收与其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息息相关。
  关键词 传统文化 儒家思想 和而不同 人际和谐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在当代社会,大学生的人际和谐问题逐渐成为一个越来越引人关注的命题,而人际和谐的好坏也时常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直接相关。本文就大学生的人际和谐问题、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的障碍与中国传统的“和而不同”思想对其的影响为主题,对此进行分析。
  一、人际交往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特点
   从发展心理的理论看来,大学生正处在成年初期阶段,有着“边缘人”般的处境。在生理上,他们的身体发育基本完成;反观在心理上,虽然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渐渐趋向稳定,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但他们却还没完全拥有成年人的成熟心智,还不能完全履行成人的义务与责任;在生活环境上,大学生身处在大学校园这个相对社会较单纯的特殊环境中,他们的人际交往远不及社会中复杂。这些因素使得大学生们难免在人际交往时感到困难与不适。为了防止交往不利带来的心理问题,这些处在成年初期的大学生们必须学习并适应成人交往,并深化体验人际关系的内涵,逐步掌握与人交往的艺术。
  二、当代大学生人际交往中的障碍
   大学生处在的成年初期正是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人们对自我的认识开始摆脱那些肤浅的、表面上的对外界以及对自我的认识,促进了自我意识的形成,并确立了自我同一性。在这种内外不断交流、进行分化整合后,让此时的自我意识发展在质和量上相对青少年时期都表现出了较为显著的差异。大学生在这一时期,由于刚刚摆脱了高中学习的沉重负担,步入大学后接触的又是相对纯净的校园环境,对于社会认知有限导致他们难以准确地进行对自我及对他人的评价,表现得较为以自我中心,而当现实与期望不符时,造成心理的落差则会让他们感到沮丧、失落,产生负面的情绪。如果因此出现“交往障碍”则更是有可能会对自己乃至他人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另一方面,大学生在人际交往中产生的问题体现在他们在对自我所持的态度上,亦就是人对自我的情感,它包含了自尊、自爱、自信、自负、自卑等情感体验。大学是个汇聚了全国各方学生的集体学习场所,其中的学生在自身条件上也有着多种的差异,这些个体差异有些是难以改变的,如家庭、成长背景、生活习性等等。对比之下,由于情感上的不成熟,自控能力较差,则可能导致一些自负、自卑甚至于使嫉妒的情感。当这些情感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并向外宣泄时,自卑者往往显得过于腼腆害羞、难以表达自我观点,对交往采取回避的态度,以致于难以跟外界沟通,也不能得到需要的人际交流,严重的情况可能会导致自闭;而自负者则可能过于相信自己而轻视他人,只关注于个人需求的满足,无视他人的想法和观点,不能达到交往时所需要的认知与情感的交流,并难以在交往中得到外界对自己的反馈,形成对自我的客观认识。
  三、“和而不同”思想对大学生人际和谐的指导
   如上文所论述,如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在这个问题上,中国古代的中和文化为大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指导方向。特别是其中的“和而不同”思想,我们至少能从中得到三个方面的对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启示。下面笔者就“和而不同”思想中的深厚底蕴对大学生在人际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
   (一)“和”的适度思想与宜人性。
   “和而不同”作为中国儒家传统精神文化,首先体现的就是中国文化中的“中和”思想,面对不同于己的观点特点乃至他人身上的任何一个方面,都要做到可以协调,使之达到和谐,正是“礼之用,和为贵”。要达到“和”,遵循“中和”原则,最重要的是要做到不偏不倚、反对偏执,即使是遇到和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声音,也能尽量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而不是轻易地与之发生冲突;“和”就是要能容异,在异中平衡、调和,创造共同的繁荣与发展。
   “和”的思想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着重要的引导。想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创造和他人进行人际交流的良好环境,“和”思想是必备的元素之一。具备了这种“中和”态度,就能对他人采取宽容、尊重的态度,避免克服了当代大学生情感中过于自我的部分,也能使人们有机会更好地认知了解他人,减少因为盲目坚持和对他人的不理解而造成的矛盾。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和”也体现了人格中的高“宜人性”的特征,其意义中显示出信任,直率,利他,温顺,谦虚,慈悲等性格表征亦是高“宜人性”的体现,而“和”文化中的重视与他人和谐相处,并对他人体贴友好都是具有高宜人性的人所具备的人格特点。具有高宜人性的人也具有较高的开放性,能较好地与人交际、合作。可见,“和”文化对维持人际和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理解遵从“和”文化就为和谐的人际关系打好了基础。
   (二)“不同”的多元思想与个人的差异性。
   “和而不同”的思想在强调“和”的同时,也同时强调了“不同”,当“不同”体现在人与人的身上时,表现了人作为个体具有的差异性,人的主体价值也具有差异性。这种差异是必然的,并且在很多时候,这些差异也是难以改变的。因此,我们必须接纳这种差异性。所谓的“和”并不是抹杀“异”的和谐,而是求同存异的和谐。
   对于大学生们来说,在人际交往中不仅要顾及“和”,还要注重“不同”这一方面。假如看清了个体差异的问题,就应该在发现他人与自己的差异时理解并尊重这种差异;同样,也不能为了取悦于人就依附于他人的观点而忽视了自己的看法,正是“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以不可行也”,这样的求和,反而成了“乡原”,更加不能得到他人的信任与尊重。另外,长期压抑自身的想法,对个人形成完善的人格也是不利的,亦可能会造成自卑的情感,从更长久的影响考虑,这样负面的情感体验也是不利于真正的“和”的。
   重视承认“不同”对大学生来说与“和”同等重要。 “不同”不仅仅是要对他人与己的差异的正视,也要大胆让他人了解到自己与众不同的一面。这样不但能多接纳他人的思想,也可让自己的观点更多地与他人得到交流,有助于个体客观地评价自我,减少一些主观造成的自负或自卑,吸收多元化的信息,可以更好的完善自我。另外,从美国学者安德森研究的影响人际关系的人格品质来看,其中最受欢迎的的六个品格之首就是“真诚”,这同样指明了“不同”——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是得到他人喜爱的品质之一,也是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主要人格品质。
   (三)“和而不同”思想对自我意识形成的影响。
   大学生所在的成年初期或说是青年后期正是由青年走向成人的一个重要时期。此时他们开始注意到“内在”的、“本质”的我,而这种自我意识的发展促成了成年初期自我的形成,以自我统一性确立获得安定的心理状态为标志。艾里克森认为大学生处于“延缓偿付期”,这一时期的重要课题就是考虑自我、探索自我和确立自我。在此之后,这些学生一旦毕业,就宣告着偿付期的结束,青年们也将成为一个能独立履行社会职责的实体。由此观之,这一时期对人的一生的发展来看都是一个需要好好重视并把握的关键时期。
   “和而不同”的思想帮助大学生拥有较好的人际关系:首先,在“和”上能给大学生们以启示,让他们在进行交流时可以把握尺度、能包容有涵量、与他人能友好并处,从而发展亲密感避免疏离感,为进入社会打下好的社交基础。其次,“不同”也适应了当今社会多元性的特点,帮助大学生们吸取他人的观点,更加全面的看待问题。更重要的是,“和而不同”中要求的不应附于他人、人云亦云,而是要拥有自己思想见解的看法,这可以激励大学生们提升完善自我、发散创造性思维。第三,学习“中和”的思想不仅能减少过于极端的情感,使人保持平常心,此中完备的思想体系还能使大学生这些成年初期的人倾向与选择偏于“中道”的人生观、价值观,达到“惠而不费,劳而不怨,欲而不贪,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境界。一旦能自主地形成这样具有“中和”特点的自我同一性,再作用于人际交往,可以形成在交往中较高的自我效能感,提升此方面的信心,即使今后走向社会也能减少此方面的障碍。
   “和而不同”的思想对于大学生的人际和谐方面极具学习的价值,特别是对于现在多为独生子女的大学生来说,“和而不同”的思想从认知和情感方面都可以给他们以启发,让这些还未步入社会的边缘人更好地克服自身存在的在人际交流上的弱点,减少不客观的评价与偏执的态度,使自身有更高的“宜人性”。在“和”中坚持“不同”,还能在修身时也不断完善自我、提升自我的能力,更容易获得他人的认同,获得成功的经验。而形成“中和”思想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好自我同一性,不仅能使当代大学生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甚至能提高这些学生们在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上的自我效能感,并对此后乃至一生的发展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
  
  参考文献:
  [1]林崇德主编.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2]翟双萍.先秦儒家的“和而不同”文化观与当代大学生的人际和谐.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7期.
  [3]徐莲.大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建立.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第13期.
  [4]徐含笑.大学生领悟社会支持对人际交往中孤独感的影响.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0期.
  [5]韩丽春.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分析.辽宁师专学报,2007年第4期.
其他文献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自然资源领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基层信访呈现出一些新特点、新变化,如若处理不当,会对经济社会乃至长远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党的十九大报告中
期刊
各类国际组织及其相关的国际环境会议与国际环境协议对于改变中国在大气环境问题的态度上起到了关键的作用.1972年时,发展重工业还是中国国家活动的重心.而今,中国重视可持续
累积过程理论以货币市场利率和自然利率偏离解释了利率与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丰富了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这一理论的数理经济学表述不但能够厘清经济学界关于魏克赛尔累积过程
导师制产生于14世纪的牛津大学,它是牛津大学的一种教学制度,是各个学院的教学基础.导师制是一种和学生关系紧密的制度.它打破了原来导师只指导学生学位的限制,从学业、生活
中国工会十七大闭幕3天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南海怀仁堂同全总新一届领导班子集体谈话,对新时代党的工运事业寄予了殷切期望。  看这条新闻时,我们会注意到在总书记的身后,悬挂着一幅气势恢弘的画作。此画名曰《江山万里图》,长11.5米,高2.7米,画于1999年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此幅山水采用“平远法”“散点透视法”,自左向右,依次为珠峰、华山、黄土高原、泰山、九华山、黄山,一直画到太湖,茫茫九派流中
期刊
本文基于1978~2007年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与政府财力的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构建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对北京市经济增长与政府财力之间的动
青岛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度假胜地,近年来通过接办诸如2008年奥运会、2014年世界园艺博览会、2018年上合青岛峰会等多个大型活动及会议,极大的提升了青岛在国内
一、一起“无法终结”的信访rn1984年,王某进入一家全民所有制企业,工作三个月后被工友撞伤,受伤后企业登记并承担医疗费.出院后王某要求休养,企业同意并支付全额工资.此后王
期刊
1937年9月成立的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中国革命的辉煌历史上奋斗并存续了近13个年头,在出色地完成了人民所赋予的历史使命后,于1950年6月胜利结束。她的经民众选举而产生的四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