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能忘记 也不能歪曲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jkang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史文汇编辑部:
  从贵刊今年第5期了解到该刊创刊20周年了,值此向你们祝贺,有机会到了太原,一定参观你们编辑部。
  贵刊20年的历程,同志们是辛勤的,刊物的立场是正确的,观点是对头的,党性是坚定的。
  我从1998年起订阅贵刊以来,每期我都要读完,有的篇章反复几次地看,使我增长了不少知识,增强了党性和对马克思主义唯物主义辩证法的理解。我在五六十年代虽然也住过两次党校,对哲学和政治经济学也算学了不少,有了些基础,但有时和社会工作对不上口,对党内斗争等有时不太理解,有时想得太天真了。所以,曾一度对理论学习放松了,对原东欧的几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也不甚了了。几年来,阅读贵刊,使我增添和补充了这方面的知识,政治思想明确,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和复杂性,党的历史发展其实也是这样,不是直线发展和一帆风顺的。历史不但不能忘记,也不能歪曲,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党史文汇》内容丰富,有的文章很有说服力,对捍卫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教育干部和青少年实在必要。这些年,贵刊在广大读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在贵刊的编辑中体现了“三个代表”的立场。
  我订的《党史文汇》一收到,院里有两个老年人必看,我们经常在一起讨论,特别是对现在一些人张口就说过去那一套“过时”了,还说什么“现在是老板养活工人,不是工人养活老板”等等,面对众多奇谈怪论,看来,《党史文汇》今后的任务更重了。你们是捍卫党的历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尖兵。我要向你们致敬!
  离休老人辛志刚
其他文献
北京大学法学院巩献田教授在网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导致物权法立法进程中途搁浅,由此引发了一些人的评论与争议,这本是正常的现象。  笔者注意到,在对巩信持批评态度的议论中,邓小平似乎被不少人当作强有力的依据。《中国青年报》今年2月的一篇文章说:“13年前,邓小平都对那些被‘姓社姓资’牵着鼻子走的人提出批评,13年后,难道我们还要整天纠缠在‘姓社姓资’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吗?”《文摘周报》今年2月24日头版
期刊
田华是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虽然她已经离休多年,但还经常出现在全国性的大型文艺活动中。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她的身影时,我就不由想起与她相处的那些年月,那些日子。    教我打霸王鞭    1944年10月,田华所在的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从河北省阜平县的东板峪店村迁到我们凹里。剧社有50多人,十来个女同志,田华属于小字辈,那年她才16岁。身穿黑色便服,细高个子,头上留着短发
期刊
瞿秋白“为开创中国革命的大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以至整个的生命,作出多方面的卓越贡献”。限于篇幅,本文只记述瞿秋白把《国际歌》翻译、介绍和传播到中国来的杰出贡献。  1920年,瞿秋白应《晨报》社的聘请,以特派员的身份,赴莫斯科考察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情况。途中滞留哈尔滨。11月7日,他应邀参加哈尔滨工党联合会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大会。当时,会场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主持人宣布开会时,全场高呼万岁,大家
期刊
1937年11月初,日军逼近太原。按阎锡山命令本应守太原城的35军72师424团团长赵霖率团临阵脱逃,于11月8日退入交城山区东社镇。赵霖为扩充实力,占山为王,将转移至东社及附近的交城县抗日游击大队、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牺盟会太原中心区部分人员等强行收编,这就是震惊山西的“东社事件”。  11月6日,日军飞机轰炸交城县城及附近村庄。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刚刚组建的交城游击大队决定向后方撤退。交城游击
期刊
乡宁上空出现奇怪飞机    1945年4月18日。上午。  正值农历谷雨季节,吕梁山南端山西省乡宁县高高低低的山地里,麦苗青青、油菜花黄,农民们正在田间耕作,学生正在教室上课。突然,远处天空传来隆隆的飞机声响。停止耕作的农民和刚刚下课的学生随着声音向天空望去,只见一架飞机由东向西飞来。飞机飞到乡宁县城东5里处下京村上空,盘旋,盘旋,盘旋了十多圈,机身内飞出十多个黑点。黑点越来越大,人们看清了那是带
期刊
人们常说,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平常时期,能看得出来,关键时期能冲得出来,危难关头能豁得出来”。  对于身患血癌6年却带病编纂书稿600万字的陈兰英来说,她是怎样用自己的行动履行共产党员的义务、燃亮生命的火炬的呢?  6年来,她经受了令人难以想象的病痛折磨:骨髓穿刺20余次,抽血化验近500次,中西药吃了不计其数……由于长期使用抗癌药物,她的骨密度锐减,骨折是最容易发生的事,她的病友隔三
期刊
春华秋实续谱新篇  雨雪冰霜再展英姿   中国中共党史学会   中共党史期刊专业委员会   2005年5月16日    以正确的导向研究党史,可信;  以科学的态度考订史实,可鉴;  以严谨的作风编辑文章,可读;  以客观的标准做好汇集,可存。  《党的文献》杂志社  2005年3月5日    保持特色,  与时俱进,  求真务实,   长盛不衰。  《中共党史研究》杂志社  2005年3月10日
期刊
1945年5月9日,陈云在中共“七大”大会上结合自己在延安时期主持中央组织部和陕甘宁边区财政经济两方面工作的经验,讲了三个问题,即讲算账、做交代、讲本行。他坦率地说:我当中央委员已经十多年了,有两条教训,第一条是要有实事求是、分清是非的精神;第二条是对当大官要有正确的态度。把我参加革命这20年算一算 ,没当中央委员时没欠什么账;当了中央委员反倒欠了一大堆账,收支一抵,亏实很大。他提出,要想到你当的
期刊
1938年3月,陈云和于若木在延安结婚。婚后,生有三女二男:女儿陈伟力、陈伟华、陈伟兰,儿子陈元、陈方。陈云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  二女儿陈伟华,1966年高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怀柔县当了教师。因为那里是农村,生活条件比较差,陈云再三嘱咐女儿要跟农民保持一个样,平时不要穿皮鞋,她很听父亲的话,在怀柔将近10年,一直穿的是布鞋,言行举止都十分注意和当地农民群众打成一片。1974年10月加入了中国共
期刊
翻开中国近代史的画卷,19世纪末台湾人民武装反抗日本侵略的慷慨悲壮的一幕,便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1894年中日甲午之战,清朝政府战败,屈辱求和。次年,卖国贼李鸿章赴日本,与日本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这个条约将中国的宝岛台湾及澎湖列岛“永远割让”给日本。  清政府这一可耻的卖国行径,激起了全中国人民的愤怒反对,台湾人民更是悲愤交集,起义反抗。  就在台湾人民酝酿反抗之时,有一位台湾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