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手空拳带出两个团”

来源 :党史文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qin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7年11月初,日军逼近太原。按阎锡山命令本应守太原城的35军72师424团团长赵霖率团临阵脱逃,于11月8日退入交城山区东社镇。赵霖为扩充实力,占山为王,将转移至东社及附近的交城县抗日游击大队、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牺盟会太原中心区部分人员等强行收编,这就是震惊山西的“东社事件”。
  11月6日,日军飞机轰炸交城县城及附近村庄。在当时的紧急情况下,刚刚组建的交城游击大队决定向后方撤退。交城游击大队队员70多人,由原县人民武装自卫队训练班骨干和一些学校师生组成。武器只有十来支步枪、两支冲锋枪和几颗手榴弹及一些大刀、土枪。游击大队长由省牺盟总会派来的军事干部刘九功(老红军)担任,副大队长是任悟僧(中共交城县支部组织委员),政治部主任、副主任分别为赵向荣(中共交城支部书记)、张培民(原名张全福、县牺盟会特派员、山西民族解放先锋队队员)。当晚,全部人员撤离县城,转移到山区截岔东社镇,夜宿村北一悬崖下的关帝庙里。第三天,即8日晚,赵霖部也驻扎于东社。同日晚,太原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路过东社时发现已有阎军在此住宿,只得继续前行,于半夜到达东社西五里许的沙沟村宿营。从文水县开栅镇出发的牺盟会太原中心区的部分人员和教二团的两位同志也赶到,与成成中学师生游击队一起住宿在沙沟村。
  9日拂晓,成中师生游击队得知路过东社遇上赵霖部时,有两名同学失踪。他们估计是被赵霖部扣留,便派两人带上冲锋枪去找,人没找回来,冲锋枪却被赵霖收缴了。周子祯要亲自去要人,因为他身穿军装,佩带胸章,有“山西工人武装自卫纵队上校政治部副主任”的官衔,是个有利条件,便只身一人去了赵霖部。而此时,驻在东社镇的交城游击队的赵向荣,收到成中师生游击队刘墉如校长派阎怀才(交城沙沟人,成中教员)送来的一封信,信中说:“成中师生游击队500多人,枪械齐全,与县游击队组织起来,联合行动,请派人来相商。”而牺盟会太原中心区也派人来联系,说他们已快到东社,准备前往沙沟村。赵向荣决定前往,他带了几个人刚走到东社镇村北口出村处,赵霖派两个连的兵力从村里追上来,一个自称连长的阎兵说:“你们返回村去,不准转移。”赵向荣答道:“我们的事,你们管不着。”那连长说:“这是奉长官的命令,我们也没办法,有话回村再说。”在此情况下,赵向荣为避免发生冲突,也只好折回村里。回村后,都被集中到一个打谷场上,说要听长官训话。他们将全体人员集合起来,阎军四周散开,并架起数挺机枪。团长赵霖来后训话说:“阎司令长官命令我们扩编为山西游击第一师,我任司令,交城游击队归我改编,听命令的好,不听命令,就机枪点名!”赵霖又问:“谁是长官?”刘九功站出来说:“我是,我有话要说。”赵霖说:“有话和我到司令部说。”赵向荣、刘九功即去赵霖部交涉。赵霖说:“现在战事紧急,正规军急需补充。你们游击队一无枪支,二未经训练,怎么打日本?参加了正规军正好实现你们的愿望。”赵向荣答道:”“我们游击队是省府批准的,归牺盟总会领导,它有自己的任务,不能收编,你们硬要这样做,也须请示上级。”赵霖又毫不讲理地说:“现在是战争时期,不须经过这些手续。”正交涉中,外面的游击队已被分成数部分,强行收编,枪支和物资也被没收。
  而沙沟的成中游击队和赶到的牺盟会太原中心区的人员,因周子祯找人未归,集合待命,突然发现村四周的制高点,都被来历不明的军队占据,还不时传来枪声。他们全部人员在几个军官模样的人的胁迫下,也被带到东社镇。周子祯找失踪同学未果归队,他与刘墉如和王庆生先后与赵霖交涉过,没有结果。他们三人根据掌握的情况,研究了对策。刘墉如说:“要想办法派出去些人,找程子华(时任战动总会武装部长)汇报情况,请示办法。”当研究谁能摆脱赵霖出去的问题时,刘说:“赵不是要扩充部队成一个师吗?我们可以对他说,牺盟会的人会做民众工作会扩兵,派他们去招兵最合适。如赵认为这办法行,牺盟会的同志就能先出去。”果然,赵招兵心切,听刘墉如校长这么一说,便点头同意。这样,他就把周子祯、王庆生请来询问情况,问周:“能不能动员一两千人参加我们的部队?芽”周机智地顺水推舟说:“能,牺盟中心区在平川已扩充三四千人,进山时紧急没顾上带出来,但只是少数人难以把几千新兵带上山。”赵利令智昏,要王庆生开个下平川带兵的人的名单,王即将牺盟会全部人员和教二团的两位同志列上,共十几名。赵过目后吩咐副官把名单上的人从连队调出来,集中后送出村外。周子祯和王庆生带出的牺盟会人员有赵向荣、张培民、王一夫、慕湘、石生、何文碧(周子祯之妻)等十几名。临走时周子祯还巧妙地向赵霖要了 100元钞票做路费。他们出来后,分两路,克服重重困难直奔当时山西战动总会驻地——离石。
  周子祯率牺盟会会员走后,成中师生游击队的领导决定由刘墉如、宁德青、曹振之与赵霖具体谈判,继续进行有理有据有节的针锋相对的斗争。刘以他在山西教育界的身份,强调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新形势下,理应团结抗敌,牺牲救国,赵部阻留我抗日部队,是破坏统战,是违背阎司令长官旨意的;并对赵名为“联合”抗日实乃并吞的实质,一一予以驳斥。他指出:师生抗日游击队的建制不能编散;八路军干部冯福厚的去留只能由本人决定。赵多次无理纠缠,但因心虚理亏,顾虑重重,经刘墉如等耐心晓以大义,最后决定,成中师生抗日游击队建制不变,进驻距东社镇约40里的会立村整训;刘墉如负责组建赵部的政训处;由杜心源、宁德青老师分别率教师和学生组成的两个工作队,负责赵部各团政训工作。成中师生游击队进驻会立村后,赵霖派张亚光团驻扎会立村周围,对他们进行监视。赵霖团逃窜到东社镇时只剩下三四百人(实际只有两个营),自任文(水)、交(城)游击司令,将两个营改为团的番号即:423团,团长张亚光;424团,团长郑逵。将其他收编人员又编了一个团。杜心源率领的工作队负责张亚光团的政训工作;宁德青(中共成中教师支部委员)率领的工作队负责郑逵团的政训工作。他们工作时3~5人集体下团,结束时返回会立村。他们商量,并经队党组织决定,利用搞政训工作的便利合法身份,分化瓦解赵部,扩大张亚光、 郑逵与赵霖的矛盾,把赵部争取到我们方面来,走并肩团结抗日之路。杜心源与张亚光接触后,发现此人很重义气,也有爱国正义感,对日本侵犯我国有义愤。他俩在叙旧中,当张得知阎司令长官的警卫旅长是杜的本家,又得知成中庶务员王加谟的父亲原来是他的至交时,就萌发了依靠杜、王更有“前程”的念头。张亚光处处表现出亲近杜和王,杜每与张谈心时因势利导,二人说得愈来愈投机。一次,张竟提出想与杜结为金兰之好。杜为了争取张,便慨然答应与张结拜,以兄弟相称,张还送给杜一支手枪。张亚光与郑逵是河南籍同乡,又有结拜之缘,私交甚厚,张的言谈、见解对郑有直接影响。张、郑本来对赵霖占山称霸,自封“游击司令”有不满情绪,得知交城山周围还驻扎着早已闻名的贺龙将军的部队时,更显得忧心忡忡,不知如何善处。杜与张多次深谈后,张毅然下决心,脱离赵霖,弃旧图新,报效国家。
  11月18日上午,雪下得很大,成中师生游击队全部集合,刘墉如校长向大家宣布:今天我们和友军到野外搞军事演习,在行军中千万不要掉队。张出发后,派联络参谋将密信送给郑逵,告知郑情况,并希望他一同走。郑派心腹参谋追上张,也送来一封信,表示决心脱离赵霖,立即赶来。张团和师生游击队很快拉出赵防区,翻越吕梁山向离石方向挺进。经过一夜一天的踏雪行军,19日到达吕梁山下的小神头村。这时,郑逵团也已赶到,与张亚光会合。当夜在小神头村宿营。第二天,部队到达离石县的信义村,立即派人到离石城找战动总会领导,请示今后行动,并在此整修三日。23日,部队由信义村出发,经离石县城到达马茂庄村外休息,在此等候的是冯福厚和从八路军新调来游击队的4名红军干部。不多时,战动总会武装部长、中共党团书记程子华赶来探望全体同志。他说,周子祯、赵向荣等同志已经到达离石,你们的情况我知道了,他高度赞赏师生们对赵霖进行的机智勇敢的斗争,祝贺部队取得胜利。
  张、郑团脱离赵霖的消息也很快被阎锡山得知,他向山西的中共领导和程子华要这两个团归还他的建制,张、郑执意不肯归旧建制。为了维护刚形成的统一战线新局面,以利争取阎锡山继续抗日,战动总会领导反复说服他们归还建制,并为他们举行了送别宴会。此时阎锡山已派人到东社将赵霖枪毙。
  交城“东社事件”历时半月,这年12月,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在马茂庄指导工作时,战动总会领导对他谈起了“东社事件”,他非常高兴地说:“赤手空拳带出两个团,这个功绩很大。”
  (责编雷蕾)
其他文献
邢方群,当代著名报人。原名邢福津,山东蓬莱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读天津南开中学时,曾参加过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在西南联大担任过党支部组织委员,并任过学校中进步学生团体和学生自治会的领导职务。皖南事变后,奉组织命,离开大学,到外地隐蔽。抗战胜利后,先后在北平的《时代日报》、《道报》、《益世报》任编辑,作为职业掩护。1947年9月,被国民党特务逮捕,经营救出狱,随后去解放区,在河北平山县参加土
期刊
见到廉平,是在他陪同原晋绥军区政委林枫之子林炎志等,赴五寨出席“晋绥儿女支援老区文化教育建设”等活动,刚刚返回太原的家中。身材高大挺拔的廉平虽挟风尘却精神矍铄,神清气爽,看不出他已是86岁高龄的老人。他这次回五寨,参加完欢庆活动,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于是便组织当地的老八路们到烈士陵园为牺牲的战友们敬献了花圈,当地领导让他致词,他想起抗战的往事便情不自禁地哭了。他说:“老了。一提过去的事情,就想得很多
期刊
谨以此文,献给贺昌同志诞辰100周年。    贺昌是山西早期的革命者之一,也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穴后改为共产主义青年团?雪的杰出领导人。他最初从事学生运动,后来又领导工人运动。在从事革命实践的同时,他笔耕不辍,在《向导》等党的理论刊物上屡试笔锋,同其他革命家一道,共同开拓了具有时代特色的革命知识分子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道路,从而极大地推动了当时革命运动的发展。    积极深入社会 启发工人觉悟  
期刊
丁晓兵  男,汉族,安徽省合肥市人,中共党员。1965年出生,1983年入伍,现任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730部队政治委员。  丁晓兵在1984年的一次重大军事行动中英勇负伤,失去右臂,荣立一等战功,荣获为他特批的第101枚“全国边陲优秀儿女”金质奖章,被誉为“独臂英雄”。20多年来,他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不要组织照顾,放弃到地方任职、军校任教、机关工作的机会,坚持在基层部队摔打锤炼。他永葆“战时
期刊
“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共产党员的光辉模范”。这是薄一波给李林烈士的题词。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前夕, 我沿着李林烈士当年战斗的足迹,走访了这块英雄的土地——山西雁北革命老区。就在这块土地上,李林和敌寇整整浴血奋战了三个多春秋,跃马转战于雁门关内外,纵横驰骋在长城脚下,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流尽了最后一滴血,牺牲时,年仅24岁。  60多年过去了,这里的人民无时无刻不在
期刊
在人们以各种方式隆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时候,很多人不禁会追忆起在抗日战争中曾名震中外的辉煌战例——“沁源围困战”。  “沁源围困战”是从1942年10月开始的。侵华日军由于对太岳抗日根据地的腹地——沁源县反复“扫荡”达不到目的,进而转为长期“驻剿”,企图在沁源建立“山岳剿共实验区”。沁源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空室清野”、转移上山,腾出县城、平川,“关门打狗”,开展了艰苦卓绝的围困敌人
期刊
青少年们倾心于日本动漫,甚至把某些超人气的动漫人物奉为偶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觉得其中蕴涵着非常积极的进取精神。这正是青涩少年的单纯可爱之处。其实动漫中日本民族的“进取精神”远不止这么简单——在很大程度上那是“武士道”的现代流行版。  近代以来,日本人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他们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不计代价的凶悍与坚忍。武士与忍者甚至已经成为这个民族最好的图腾或文化象征。例如,在村上春树、黑泽明和浮士绘赢得世
期刊
北京大学法学院巩献田教授在网上发表了一封公开信,导致物权法立法进程中途搁浅,由此引发了一些人的评论与争议,这本是正常的现象。  笔者注意到,在对巩信持批评态度的议论中,邓小平似乎被不少人当作强有力的依据。《中国青年报》今年2月的一篇文章说:“13年前,邓小平都对那些被‘姓社姓资’牵着鼻子走的人提出批评,13年后,难道我们还要整天纠缠在‘姓社姓资’的泥潭里不能自拔吗?”《文摘周报》今年2月24日头版
期刊
田华是在党的培养下、在革命斗争中成长起来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虽然她已经离休多年,但还经常出现在全国性的大型文艺活动中。每当在电视上看到她的身影时,我就不由想起与她相处的那些年月,那些日子。    教我打霸王鞭    1944年10月,田华所在的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从河北省阜平县的东板峪店村迁到我们凹里。剧社有50多人,十来个女同志,田华属于小字辈,那年她才16岁。身穿黑色便服,细高个子,头上留着短发
期刊
瞿秋白“为开创中国革命的大业奉献了毕生的心血以至整个的生命,作出多方面的卓越贡献”。限于篇幅,本文只记述瞿秋白把《国际歌》翻译、介绍和传播到中国来的杰出贡献。  1920年,瞿秋白应《晨报》社的聘请,以特派员的身份,赴莫斯科考察俄国十月革命后的情况。途中滞留哈尔滨。11月7日,他应邀参加哈尔滨工党联合会庆祝十月革命三周年纪念大会。当时,会场里人山人海,水泄不通。主持人宣布开会时,全场高呼万岁,大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