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枝玉叶的苦乐年华(二)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pll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家与国
  封建国家其实也就是家国。作为家国特殊成员的公主,其人其家与其国之间,关系自然不同寻常,真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汉馆陶公主,文帝女,名嫖。嫁堂邑侯陈午,生女阿娇。景帝刘启登基,馆陶升格为长公主,对皇帝的影响力随之提升。废太子刘荣,改立王夫人为皇后,将准女婿刘彻推上了太子宝座,都是馆陶公主幕后运作的结果。出于政治考量,刘嫖和王皇后定下两桩婚约:刘彻和长公主的女儿阿娇;隆虑公主和长公主的二儿子隆虑侯陈蟜。刘彻登基,陈阿娇封后,刘嫖成了皇帝的姑妈兼丈母娘,一时势盖天下。阿娇不孕,馆陶公主四处寻医问药,耗费巨资。十八岁的刘彻对歌女卫子夫一见钟情,带回了皇宫,居然怀上了身孕。消息传开,陈皇后大吵大闹,进而转投巫术,欲致死卫子夫母子。刘彻震怒,撤销了阿娇的皇后,幽闭长门宫。馆陶公主急忙向武帝下跪赔罪。馆陶公主挟家权而改国运,一生为中国历史推出了一位皇帝和三位皇后,可谓“创造历史”的人物。
  平阳公主,刘彻同母长姐。刘彻登大位,平阳公主送家奴卫子夫“入宫执役”。武帝视姐为第一知己。馆陶公主和阿娇深恨平阳公主。两代实力公主较劲,馆陶失势,平阳取代了姑妈的地位,卫子夫顺势立为皇后。平阳公主丈夫病殁,再嫁卫青;又让卫子夫的女儿卫长公主做了自己的儿媳妇,以期为子孙奠定富贵根基。卫青逝后,平阳公主为家族兴盛计,又适时推荐倾国倾城的“北方佳人”李小姐进皇宫侍奉,借此以讨得皇帝欢心。后来,在宫廷斗争的巫蛊案中,平阳公主苦心经营的曹、卫两家遭到灭顶之灾。
  汉武帝的前两任皇后,其背后各有一位可以呼风唤雨的强势公主,然而,各领风骚的公主及其力顶的皇后,面对略输文采的汉武的坚挺皇权,仍然太过疲软,甚至不堪一击。就是汉武帝的女儿,命运也不比姑奶奶、姑妈两代公主好。卫长公主刘妍是武帝和卫皇后的长女,汉武最喜此女。适逢皇帝求长生不老,方士职业走红。最著名的栾大封官晋爵,还尚了卫长公主。后来武帝发现栾大是个骗子,便将其活活烧死。卫长公主失去了丈夫,其结局或言疯颠自杀。她的两个妹妹阳石公主、诸邑公主都因巫蛊罪被处死。权力场上无父女,非虚言也!
  东汉湖阳公主的家奴白天杀了人,藏匿公主家。洛阳令董宣候公主外出,拦住大声数落公主过失,呵斥驭车的家奴下车,当场正法。公主回宫告御状。光武帝出离愤怒,召来董宣,要用鞭子打死他。董宣据理力争,请求自杀,用脑袋撞击柱子,顿时血流满面,坚决拒绝向公主磕头谢罪。成就董宣“强项令”美名的,其实是湖阳公主的特权。
  三国吴国孙权步夫人生二女:长鲁班,字大虎,先嫁周瑜子循,后改嫁全琮,故称“全公主”或“全主”;次鲁育,字小虎,嫁朱据,故称“朱主”。因母步氏得宠,两公主也成为特殊人物,影响甚至超过了孙权的儿子。特别是全公主心计多,权欲盛,不惟与闻其母争夺皇后的斗争,且染指孙吴政治权力运作近二十载,孙权末期与孙亮时期,全公主充当了东吴事实上的核心。
  会稽公主刘兴弟,南朝宋武帝刘裕之女。丈夫徐逵之战死,公主遂为孀妇。宋文帝对会稽公主很尊敬,宫中的大小事都要征求她的意见;文帝征战外出,则请公主总管宫内事务。后来皇族权力斗争,公主子徐湛之受到牵连,宋文帝要惩处他。公主爱子心切,立即翻出父亲的纳布衣带着进宫。见到文帝,也不行臣礼,放声痛哭,随手把纳布衣扔在地上,对文帝说:“汝家本贫贱,此是我母为汝父所作纳衣。今日有一顿饱饭,便欲残害我儿子!”她以父亲贫贱时的遗物,教训做了皇帝的弟弟,让他富贵勿忘贫贱,不要不认亲戚。文帝闻言凄然,决定不再处分外甥,予以任用。会稽公主忆苦教育见奇效,居然改变了国家的政治决定。
  宣华夫人本是南陈公主,陈后主之妹。陈亡于隋,陈氏充实隋后宫,做了文帝的宣华夫人。杨坚垂老,政事委太子杨广。杨广不仅急于当皇帝,对父皇的新宠亦觊觎久矣。文帝病逝的当夜,杨广便强揽宣华夫人入怀。宣华夫人终日郁郁寡欢,不久病逝,终年二十九岁。
  平原公主,唐昭宗李晔女,母何皇后。唐昭宗在凤翔,准备把公主嫁给李茂贞之子,皇后谓不可。昭宗曰:“不尔,我无安所!”可怜的公主成了傀儡皇帝苟安的工具。朱全忠挟持皇帝东还,又强逼公主东行——他需要公主做人质。
  再说说两位凭军事才能为家国立功的公主。
  平阳公主,唐高祖三女,堪称巾帼英雄,才识胆略并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十六岁嫁柴绍,定居长安。获悉父亲起兵消息,平阳公主变卖家产,和丈夫分头出发响应。不到十七岁的平阳公主一路上赈济灾民,招收队伍,并率军攻占好几座县城。平阳公主治军严明,令出必行,百姓称公主为“李娘子”,名其军“娘子军”。娘子军很快壮大至七万人,公主曾几次大胜隋将屈突通。李世民战渭北,靠平阳公主和娘子军参战,连克强敌。山西平定县长城边的苇泽关,因平阳公主而易名娘子关。
  最有军事才能的要算元代监国公主阿剌海别,成吉思汗之女。成吉思汗西征,帝国事务交木华黎管理,任命阿剌海别为“监国公主”。凡重大决策、军国要事,木华黎都必须与监国公主商议,并经其许可方得实施。木华黎对监国公主阿剌海别的治国才能心服口服。史称:“公主明睿有智略,车驾征伐四出,尝使留守,军国大政,咨禀而后行。师出无内顾之忧,公主之力居多。”阿剌海别的确是难得一见的女中英雄。
  “惊魄与魂应共语:有生莫坠帝王家!”诗句所咏乃明末长平公主朱媺娖。她生逢末世,婚期以形势紧张暂停。城陷,崇祯帝决心手刃亲生女。公主跪地哀求父皇放她一条生路。崇祯长叹泣泪说:“你为何要降生在帝王家?”然后左袖捂脸,右手挥剑向公主砍去。断左臂,公主昏绝,越五日,才复苏。失去左臂,失去国家,曾经的金枝玉叶成了“亡国奴”,黍离之悲令她万念俱灰,上书清帝要求出家。清帝未许,而将其下嫁崇祯生前选好的驸马周显。因公主非男儿身,不会对清廷构成什么威胁,所以对她实行统战政策,以笼络人心。但公主身心俱伤,婚后一年多就去世了。
  
  家国博弈造就了一种特别公主——由皇后甚至皇太后而转换为公主。她们都是权臣之女,如仪被立为小傀儡皇帝的皇后;不久父亲或兄弟篡位称帝,废黜或灭了前朝小皇帝,此时,身份最为尴尬的就是前朝皇后、新任皇帝的女儿或姊妹,解困办法是给她们改戴一顶公主冠。
  西汉末,王莽将女儿立为平帝皇后以固权。不久,王莽毒死平帝,立幼童刘婴为帝。年仅十四岁的王皇后就依制升格为皇太后,拥有了小皇帝嫡母的身份。公元八年,王莽自立为帝,女儿当然也就不能再称“皇帝他妈”——太后了,遂改封为“黄皇室主”。王姑娘孤独度日,拒绝改嫁他人。绿林军攻入长安后,王室主毅然投向火海,年三十二岁。
  北齐太原长公主,权臣高欢次女。当初以丞相女嫁东魏孝静帝元善见为皇后。高洋篡位,降孝静帝为中山王,皇后随之降为王妃。孝静帝被鸩杀,王妃又变成长公主,降于尚书左仆射杨遵彦。
  北周宣帝宇文赟的皇后杨丽华系杨坚长女,宣帝崩,周静帝尊杨皇后为皇太后。未逾三载,杨坚称孤,以隋代周。前朝皇太后遂改为乐平公主。由“皇太后”那么老气的尊称回归“公主”,名称是嫩了,可杨丽华不买老爹的账,把送上门的公主金印都扔了出来。杨坚让其改嫁,不从。这位颇有个性的皇后、“公主”活了四十九岁。
  唐代公主中,人生色彩斑斓非同寻常、几乎拥有天下的当推太平公主。她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女儿,名令月,太平是道号。十七岁下嫁表哥薛绍。薛绍出身望族,其人儒雅风流,与太平婚后生活美满。李唐诸王反叛,驸马薛绍株连死狱中。武后又让寡居的太平和“政治可靠”的武氏子弟武攸暨再婚。武攸暨本是有妇之夫,夫人被消失就是了。
  太平公主从切身经历悟出,爱情脆弱,亲情难托,惟有权力最可靠。她深得武皇嘉许,自武周末开始参与政事,影响跨越中宗、睿宗、玄宗三朝,主导或参与了废立皇帝那样高难度、高风险的政治大动作,空中走钢丝,如履平地。“镇国太平公主”权倾朝野,极盛时期七位宰相五位出其门下,不啻大半个朝廷。权欲特强的太平公主容不得精明的侄子李隆基做皇储,操作更换太子未果,李旦反而提前传位给太子。太平公主决定废了新皇帝,策划投毒谋杀、起兵谋权。李隆基先下手,将太平公主赐死。太平公主可谓荣于权而死于权!
  太平公主在第二次婚姻期间,公开包养男宠,其中有个张昌宗,有“莲花六郎”之称,极受太平宠爱。后太平将其转送给母亲。女儿对母亲实施“性贿赂”,自然是基于政治考虑。
  与母亲合谋毒死父亲的是安乐公主。唐中宗复位,立李重俊为太子。安乐公主则与母亲韦后合谋废重俊,立自己为皇太女。李重俊不愿坐待废黜,造反失败被杀。不久,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死中宗,欲重演武则天的女皇故事,却被李隆基拿下。画虎不成反类犬,安乐公主带着皇太女梦走了。
  五、和与亲
  古代,中原王朝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流血冲突,因为结为姻亲,彼此和睦相处,干戈化玉帛,强夺变互市。因亲而和,谓之“和亲”。培育这种和平的固然是双方政治首脑,而完成使命的则是号称公主的女性,文成、金城等以此而名垂青史。严格说,奉旨和亲的多系荣誉公主,并非皇帝的嫡亲骨肉,因为政治需要,临时加戴一顶公主桂冠就行。
  外嫁和亲,是公主的一项政治使命。但凡真公主远嫁番邦,难免引起皇帝和后妃的矛盾。通常皇帝是从政治高度考量,紧盯的是“社稷”亦即自家的皇冠,肯于狠心牺牲女儿的幸福,而后妃作为母亲,总觉亲情难割舍,不愿宝贝女儿远嫁荒蛮之地。此种家国矛盾,多是皇帝胜出,但若后妃很强势,皇帝也得依夫人。
  汉代和亲政策开创者刘邦患匈奴强盛,纳刘敬言“以嫡长公主妻之”,遣使去征调公主。公主时年十九,与丈夫张敖日夜对泣,迁延未行。吕后亦泣曰:“妾惟太子与一女,奈何弃之匈奴中。”刘邦欲强逼公主嫁匈奴。吕后谏曰:“中国不能自强,专恃荐女以为得计,恐贻笑于天下。”由于吕后极力反对,刘邦只好放弃使公主和亲的主张。惠帝二年,匈奴单于“欲索长公主以践前约”。汉使臣以“长公主早嫁张敖”为由拒绝;单于请以公主之女代之。太后怜爱外孙女,不忍遣,便以宗室女为公主嫁匈奴,而聘女嫣以配惠帝所以杜匈奴之望。
  “却敌和番总是妾,不知何处用将军”?诗人之问,令人惶悚。“总是”似嫌夸大,但历史上的确常有红粉佳人在另一个战场上扭转局势,美人的热泪与英雄的鲜血一样,谱写着千古青史。
  汉武帝为结盟乌孙共制匈奴,封江都王刘建女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乌孙王昆莫猎骄靡年纪已老,细君名义上是右夫人,但彼此语言不通,夫妻之间难有温情可言;生活不习惯,必生思乡情,遂作《悲愁歌》,读之令人感伤。两年后,猎骄靡去世,其孙岑陬军须靡继承王位。按照习俗新王要继承旧王的妻妾。细君不肯从命,上书汉帝,帝回曰:“从其国俗,吾欲与乌孙共灭胡。”细君无奈,再嫁岑陬,为其生下一女,不久便忧伤而死,终生不曾归汉。
  岑陬再向汉廷求婚,汉武帝以楚王刘成女为解忧公主嫁给岑陬。岑陬同时拥有大汉公主与匈奴公主。解忧无所出,匈奴公主却生子泥靡。岑陬暴毙,族弟翁归廉继位,并依例接受了解忧和匈奴公主,解忧生三子,翁归廉对解忧言听计从,从而也拉近了汉廷与乌孙国的关系。翁归廉病故,解忧公主又第三度嫁给了继位的泥靡,并生一子。在西域生活五十多年,经历了四朝三嫁,受尽委屈,解忧公主上书称“年老思故乡,愿得骸骨归汉地”,情词哀切,汉宣帝为之动容,派人把她接回来。红颜出国白发归,个中泪痕惟自知。
  柔然可汗郁久闾斛律遣使向北燕冯跋献上三千匹好马,请娶冯跋女乐浪公主。大臣建议效法前代的君主嫁宗室女给夷人的先例,以妃嫔所生女许配;乐浪公主则不宜远嫁柔然。冯跋说:“我正要在蛮荒地区树立威信,怎么能够欺骗他呢?”于是把乐浪公主嫁给郁久闾斛律为妻。冯跋不敢玩假公主游戏,本质的原因是国力不够强大。
  597年,隋文帝将宗室女安义公主嫁到突厥。翌年安义公主亡故,隋又把宗室女义城公主嫁给了突厥启民可汗为妻。607年,启民及义城公主来朝见巡游榆林的隋炀帝,并献马三千匹。杨广回赠帛一万三千段。启民可汗死后,义城公主又遵照突厥习俗,先后嫁给了依次继位的其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阿、颉利可汗等。
  像用物一样,被父子兄弟相传使用,异族婚俗这般狂野的原生态,让文明柔弱的公主情何以堪?心何以安?奉旨和亲的公主,命运由此可见一斑。即使广为传颂留下美名的文成公主,其婚姻生活也并不如当今文艺舞台所展示的那么美妙。
  开元号称“盛世”,和亲依旧。盛世天子李隆基封东平王外孙杨氏为永乐公主,嫁契丹李失活;将自己的外孙女独孤氏封为静乐公主,杨氏封为宜芳公主,分别嫁给契丹松漠都督李怀节和奚饶乐都督李廷宠。这两个武夫只不过是“赐”姓李而已。然而,姻缘缔结刚半年,两驸马就把各自的新婚妻子杀了,举兵叛变。这两位公主的遭遇,是和亲公主中最惨的。还在当今高中生给父母撒娇的年龄,两位女孩就懵懂地出嫁,茫然地被杀,走完了“为国和亲”的一生。
  中原王朝也会向少数民族求婚,迎取番邦“公主”,算是互动吧。武则天时,就曾向突厥求婚,而突厥只知皇姓李,拒绝武氏“小姓”,由此还引出一场不小的冲突呢。
  荣誉公主和亲,多在国力强盛时期。若国力衰弱,异族对公主的身份也较真,和亲就得真公主走一回了。唐肃宗之后,国力已弱,皇帝不得不派自己的亲生女儿去和亲。
  在安史之乱中即位,借助回纥兵平叛的唐肃宗,为了答谢并笼络回纥人,将寡居的宁国公主送给回纥王当可敦(王后)。唐肃宗亲自设宴送行,想到女儿此去是的牺牲性质,也十分难过,但还保持着君父的庄严,准备将家国道理宣讲一番。公主打断说:“父皇,不要说了!国家不太平,我这就去,死了也不会怨你(国方多事,死不恨)!”宁国公主嫁去不到半年,老可汗就归天了。回纥欲以宁国公主殉葬,被公主拒绝。第二年,在宁国公主的万般恳求下,肃宗派人接她回京。不过,她的陪嫁中有宗室女称“小宁国公主”,做老可汗妃。老可汗死后,照回纥俗,又改嫁给老可汗的儿子,继续和亲。
  咸安公主是唐德宗第八女,天生丽质,聪慧过人。回纥长寿天亲可汗向唐朝请求和亲,德宗将咸安公主出嫁回纥为可敦。咸安公主在回纥生活了二十一年,她先后按回纥婚制嫁给长寿天亲、忠贞、奉诚及怀信四位可汗,其中的酸楚和尴尬只有公主自己知道。元和三年(808)咸安公主病死。
  “及礼从出降,义重和亲,承渥泽以三朝,播芳猷於九姓。远修好信,既申洽比之姻;殊俗保和,实赖肃雍之德”。白居易《祭咸安公主文》高调歌颂正面形象,突出国家利益、政治需要,远不如孙叔向《送咸安公主》诗借古讽今,批评朝廷无能,拿了弱女子的青春幸福去换和平,来得真实而深刻:“卤簿迟迟出国门,汉家公主嫁乌孙。玉颜便向穹庐去,卫霍空承明主恩。”
  少数民族之间也实行和亲政策。辽兴宗的姐姐兴平公主嫁西夏皇帝李元昊,可谓“门当户对”。元朝和亲公主达三十八位,其中皇女十位、同姓宗室女二十二位、身份不明六位,下嫁汪古部(突厥)、畏兀儿、高丽、吐蕃。中国和亲史高峰其实是在清代,据统计,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共有公主二十二人,郡主以下更多。太祖努尔哈赤、太宗皇太极、圣祖康熙率先垂范,皆以真公主下嫁蒙古贵族,借以巩固后方根据地,并联合蒙古人打天下。
  六、真与假
  严格讲,公主的第一标准是皇帝亲生,还要御赐封号。没有皇帝血统而称“公主”当算冒牌。像奉命和亲的荣誉公主,其实是国家认可的假公主,而由于阴差阳错或基于贪图富贵“冒出”来的各色公主,皆为假公主。皇帝认可假亦真,皇帝否决真亦假。
  汉武帝母王娡,因家穷嫁与穷汉金王孙,生一女,取名金俗。汉文帝太子刘启公开选妃,业已婚育的王娡居然被选中,为刘启生了三女一子。富贵之极的王娡自然不愿意再提起金家的旧事。有个叫韩嫣的,为讨已荣升太后的王娡欢心,竟献殷勤让她与金俗团聚!这个馊点子令王太后尴尬莫名;年轻的汉武帝听说自己还有一个异父同母的大姐,却是惊喜异常,将金俗迎进皇宫,还封为修成君,应该是“相当于长公主”。王太后虽然见到了女儿,却恨透了韩嫣,找了个茬儿勒令韩嫣自杀。倒是金俗这个假公主得以安享一世富贵。
  宋朝的“真假公主”故事情节更为曲折、更具传奇色彩。
  徽宗女柔福帝姬,小字环环。十五岁前,她是娇贵的公主;十六岁遭遇“靖康耻”,柔福被俘至上京,经历了做吴乞买侍妾、洗衣院女奴、盖天大王完颜宗贤的玩物和徐姓汉人妻子的道路,走完了屈辱的一生,约三十岁。这应是真实柔福留在历史上的痕迹。
  柔福在北方苦苦煎熬,南宋朝廷却惊现柔福:1129年,官军围剿土匪,匪眷中有女自称柔福帝姬。消息急告朝廷,宋高宗派大太监冯益及吴姓宗室女眷前去验视。这位柔福帝姬对冯益询问的宋宫旧事,能答个七八分,而且模样也与冯、吴二人记忆中的有几分相似。冯、吴向皇帝回禀,帝姬是真的,只一双大脚,与帝姬缠裹过的金莲大异。而帝姬对大脚的解释是:“金人驱逐如牛羊,曾赤脚步行万里路,怎能保持原样?”此话合情合理,打消了所有人的最后疑虑。于是,赵构将这位妹妹迎回,并封为福国长公主,又为她选一官员做驸马。
  许是受“柔福帝姬”还宫传奇影响,绍兴二年(1132),惊现一起“假公主”事件。一姓易商人妻假冒徽宗王皇后之女荣德帝姬前来认亲。荣德帝姬,小字金奴,封永庆公主,改封荣福公主,徽宗从蔡京议改“公主”为“帝姬”,又将她封为荣德帝姬,嫁给左卫将军曹晟为妻。后来俘往金国,驸马已逝,自己饱受凌辱后再嫁他人。易氏在南逃途中,与丈夫失散,巧遇曾任荣德帝姬侍卫者,闻知不少深宫秘事以及荣德帝姬故事。到南方后,听说“柔福帝姬”传闻,由心动变行动,自称帝女,归来认亲。赵构派人检验真伪,岂知此女非但相貌有异,且对答破绽百出,赵构因起疑心,将她送交大理寺审讯。最后真相大白,易氏被乱杖打死。
  绍兴十二年宋金和议,金熙宗放回赵构生母韦太后,并送还徽宗等人的尸骨。令赵构惊愕的是,尸骨中竟有“柔福帝姬”的。而原来自视为骨肉同胞、安享富贵尊荣的却是假公主。在追封柔福为“和国长公主”的同时,赵构迅速查清假柔福的来历:冒名顶替了十二年的“柔福帝姬”,名叫静善(或法静),真实身份是尼姑。静善颇美貌,被乱兵掠往北方。路遇名叫张喜儿的宫女,多晓宫闱秘事,都给静善学说过,还说静善相貌气质与柔福帝姬酷肖。静善有心计,不但牢记各种秘闻,而且模仿听来的公主举止,进而就以“柔福帝姬”自称。静善三次被人拐卖,最后被迫嫁给了小土匪。于是就有了剿匪剿出“帝姬”的传奇故事。假公主静善被诛杀。当初指认静善为真公主的冯益,被赵构发配外地。
  朱元璋称帝后,也推出了四个荣誉公主。为已故的两个姐姐分别追赠太原长公主、陇西长公主称号。这两位老姐妹,生前是底层平民,死后才称“长公主”,不过是“哄鬼”的高帽子罢了。庆阳公主,则是朱元璋堂弟蒙城王女。礼官以为“皇侄女宜改封郡主”,朱皇帝拒绝此议,“朕惟侄女二人,不忍遽加降夺,其称公主如故”。只是待遇比公主年禄米五百石减去三之二。由于朱皇帝感情用事,使得两位该称郡主的堂侄女也堂堂皇皇地戴起了公主冠。
  清朝有位知名度颇高的假公主——孔四贞,清初定南王孔有德之女。孔氏夫妇死于兵燹,女四贞幸存。孝庄皇太后收养了尚未成年的四贞,并认为义女,封和硕公主。没有任何皇家血统,名为公主,品牌失真。孔四贞的未婚夫孙延龄拥兵自重,与吴三桂等策划叛乱。孔四贞本想设局杀孙延龄,未果;遂匆匆决定下嫁孙延龄,以婚姻控制他。为国家利益不惜牺牲个人幸福,感动得孝庄太后派人为她主持了婚礼。婚后,孔四贞军政大权在握。不久,吴三桂造反,孙延龄自封“安远王”,与吴呼应。孔四贞迅速击败孙延龄,又抵抗了吴三桂的疯狂进攻,成功地保住了桂林城。孔四贞复上书请战,孝庄太后为了养女安全,将她召回京师。孔四贞死后,清廷为她举行了隆重的丧礼。
  七、病与死
  尧帝的女儿娥皇女英,论身份应该是公主。丈夫舜“南巡”(其实,很可能遭禹流放)逝于湖南苍梧山,姐妹痛哭而后投湘江自尽。她们死后,人们将她们奉为湘江的女神,娥皇为“湘君”,女英则为“湘夫人”。
  南燕平原公主,慕容德之女,有才艺。丈夫段丰被杀,公主寡居回到娘家。命改嫁,鉴于“严君之命”难违,于是佯装同意,如期成礼。婚后第三日晚自缢而死,公主的遗言是:“死后当埋我于段氏墓侧,若魂魄有知,当归彼矣。”她所遵循的道德规范是“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殉夫赢得的道德评价是“贞哉公主!”
  长乐公主,字丽质,唐太宗嫡长女,聪慧仁爱,深受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宠爱。公主下嫁长孙无忌之子长孙冲,其嫁妆,李世民明令照妹妹永嘉长公主的规格加倍。因魏征力谏而作罢。李丽质作为儿媳,敬顺公婆,谨礼持家,于是“家道以正”。长乐公主逝年二十三岁,陪葬昭陵。太宗给女儿安排了最高规格的葬仪,从中可见李世民作为一个父亲的感情。
  新城公主是唐太宗最小的女儿,先是许配魏征之子魏叔玉,后婚约被太宗取消,另嫁长孙诠。长孙诠被武则天流放遭暗杀。经太宗九女东阳公主推荐,新城公主再嫁韦正矩。当上驸马后韦正矩才发现,由于新城公主与武皇后结怨甚深,严重妨碍自己的仕途经济,官迷心窍的他遂迁怒于公主,实施或隐或现的家庭暴力,恨不能灭了她,早日摆脱这个羁绊。龙朔二年(662)冬,身心疲惫的新城公主一病不起,撒手而去。消息传来,李治悲伤不已,毕竟是他的亲妹妹。李治立刻传旨,彻查公主死因。案情大白,高宗下旨,将杀害公主的凶手韦正矩斩首示众;举族流放。新城公主被残酷的政治斗争夺去了幸福和生命,李治为弥补自己作为兄长的歉疚,诏令以皇后的礼仪为公主举殡,陪葬昭陵。皇帝亲自主持祭仪,皇后、皇太子、诸亲王及王妃都必须服丧哭临。愤怒未消,李治又将所有陪侍新城公主的侍女宫监也处以流放;将公主墓内壁画中侍女面部都统统毁去,示意她们没有脸面见主人于地下。举荐韦正矩为驸马的东阳公主,一家被流放集州。
  同昌公主,唐懿宗李漼宠妃郭姬所生。懿宗夫妇细心筛选,相中了风度翩翩、才华出众的新科进士韦保衡做同昌公主的驸马。嫁妆之奢华,几乎送光了国库中的珍宝。新婚次年,同昌公主忽然生病。懿宗将太医院的御医二十多人一齐派去为公主诊治。然而,皇家医生也爱莫能助。青春年少的公主遗憾地离开了人世。
  驸马韦保衡为免皇帝问责于己,便把责任全推给御医。丧失理智的李皇帝立即把为同昌公主治病的二十多名御医统统砍头,其家人凡三百多口下大牢。宰相刘瞻上疏替医官辩护,被罢官。政治扒手韦保衡趁机发难,诬称与自己素来不和的大小官员与御医串通,害死同昌公主。诬陷所及,非诛即贬。殃及朝官三十多人,包括宰相刘瞻、懿宗妹广德公主的驸马于琮等。
  因为公主之死引发的政治震动余波未尽,懿宗又为公主举行了规模浩大的葬礼,陪葬用品不可胜计。出葬那天,懿宗夫妇亲为送行恸哭,文武百官都带着金银器物和各自的吊辞来参加葬礼。仪仗珍奇,场面宏大,京城士庶停业观看,送葬队伍长达二十余里。李漼认为随嫁的宫婢没有尽到保护之责,逼其自杀;令公主的奶妈陪葬。
  围绕公主病、葬,有罚亦有赏。乐师李可及因谱写哀挽同昌公主的《叹百年曲》有功,一直封至大将军爵;其子完婚,李皇帝送来两壶酒,壶内全是珍珠宝石。
  宋哲宗赵煦的皇后孟氏温柔贤让,然姿色稍逊,遭到皇帝冷遇。幸好她有一个女儿福庆公主。她在女儿身上倾注了全部的爱。可惜小公主未满三岁就夭折了。孟氏痛不欲生,为了求得安慰,让佛、道为女儿祈福,也祈求自己能够时来运转。讵料此举遭赵煦宠幸的刘婕妤诬告,赵皇帝一生气,立贬孟皇后为道士,出居瑶华宫。居小巷,度春秋。她唯一的寄托,就是不停地为亡女诵经祈福。靖康之变,二帝及诸多后妃被俘往北国,孟氏以远离皇宫而幸免。不久,她被宋臣尊为元祐皇后,垂帘听政。孟氏立即派人去迎康王赵构,即皇帝位。赵构感激涕零,尊孟氏为隆佑太后,礼之如母。孟氏终年五十四岁,谥昭慈圣献。孟氏晚年,经常回想起与自己仅有两年母女缘分的福庆公主,由衷叹息:“我一生因祸得福,她确是我的救星啊!”
  浮光掠影地扫视古代公主五彩人生,我的印象和初步结论是:公主是皇权制度的产物,既是其制度的受益者,也往往是受害者。皇权的盛衰兴亡、皇帝的糊涂指数主导着公主的生命走向和苦乐年华。据实而言,还真是苦多于乐!
  
其他文献
美术界人士都知道,吴冠中先生没有握管挥毫的能力,这不能怪他。吴先生小时候没有练过书法,后来出国留学又是学西洋画,对西方绘画的色彩、造型,尤其是“形式美”颇有感觉。得力于东方人的气质与文化基因,吴先生画出了水墨意境的油画,令油画本店的西洋人刮目相看。后来吴先生又照这种路子画中国画,弄出一种与众不同的风格,取得了极大成功,但也暴露了弱点。有人批评吴先生这些画没有笔墨(意思就是用笔不过关),不耐看,吴先
《〈史记〉新论》一书,是上世纪六十年代著名史学家白寿彝先生在中央党校的演讲录。后经整理,于1981年9月由求实出版社出版,后分别收录于各种文集之中。  《〈史记〉新论》(以下称《新论》)是作者白寿彝先生史学研究的代表性成果之一,具有视野恢宏、议论深入、通俗易懂的鲜明特点,是《史记》研究的一个新的标志,对近几十年来的《史记》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1〕。  一、恢宏的器识  《新论》是一本部帙不大的书,
1938年,大半个中国已经陷于日军的铁蹄践踏之下,浙江大学被迫辗转西迁贵州。在时任校长的竺可桢先生率领下,浙江大学历经艰辛、筚路蓝缕成为当时国内著名大学之一,曾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东方剑桥”。梅光迪彼时任教于浙江大学,后又任浙江大学文学院院长,随学校一起颠簸流离,对于这一时期的生活,他在书信和日记中均有生动详尽的记录,此处且说说他对国学大师马一浮和柳诒徵的印象。  在写给家人的信中,梅光迪
在2008年韩国中国学研讨会闭幕后的晚宴上,我遇到了三位来自中国的年轻女性。她们都是研究语言学的在读博士生,来韩国已经有些年头了。其中,两位容貌姣好者嫁给了韩国人。谈到爱情和婚姻时,已为韩国媳妇的两位显得颇为淡定,反复强调自己认识对方是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未觅得韩国郎君的那位则流露出明显的失败感。我问她为什么不嫁给中国人,没想到她竟借着酒劲抛出一句让我震惊的话:“中国男人不行!”  “中国男人不行”
陈毅,世称“儒帅”,是一位极富文人气质的开国元勋。1945年,柳亚子曾有诗“兼资文武此全才”加以盛赞。长久以来,陈毅与新、老知识分子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任职上海市市长期间“敷扬文教”,团结了大批被认为有历史问题的文化人,安排他们进入文史馆、参事室、博物馆等机构。调到中央后,他与周恩来一起负责知识分子工作,因直言敢谏而受到拥戴,如1961年与平杰三谈论右派问题,认为失之过左,应从宽处理;在1962年3
赣东北的上饶,未必知名,尽管它曾经是行署所在,作为地级市也存在十多年了。但说到赣东北苏区的创建人方志敏,以及2008年列入世界遗产项目的三清山,则不知者,或不多。方志敏是上饶弋阳人,三清山则在上饶之肘腋的玉山。  1970年代,南昌铁路局党校就设在距离省会二百四十九公里的上饶。  1975年的一个秋日,我自赣西的宜春火车站被派往上饶路局党校学习,为时一个月许。此年,我二十岁,却已经有三四年铁路工人
一  从法国回来后,李健吾在北平盘桓了一段时间。期间,他与卞之琳交往甚多,成了很好的朋友。他们一起参加朱光潜家的“读诗会”,一起到“太太的客厅”听林徽因的如珠妙语,一起编辑《文学季刊》和《水星》。  1935年夏天,郑振铎就任上海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聘李健吾为外文系法国文学教授。于是,李健吾来到了上海。然而,迎接他的却更多的是疑忌和鄙薄!这很正常,毕竟他是一个仅仅二十八岁的北方青年,虽然曾留学法国
《品德与社会》中的地理题材比较多,涉及一些简单的地图知识和区域地理内容,大致包括地理地貌、气候民俗、世界人口等等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这些地理题材是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自己的国家,形成对祖国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为目的设计的。但是这些地理题材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有较大的空间距离,品德教师在“地理题材”课程中实效性和课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上存在着一些问题。基于地方特色、社团活动、家庭教
一    清末戊戌年(1898)八月,以西太后为首的顽固党发动政变,逮杀维新党人,变法失败。梁启超得日人营救,搭乘日本大岛舰赴日避难,此乃梁氏去国流亡之始。学习日本明治维新,建立现代国家制度,一直是他抱持的政治理想。他已经体验到了变法的艰难和制度变革的残酷性,中国的现实和日本的经验告诉他,重大的社会变革是要付出血的代价的:“尔来明治新政耀大地,驾欧凌美气葱茏。旁人闻歌岂闻哭,此乃百千志士头颅血泪回
小学语文教材中,神话故事所占篇目虽然并不多,但有别于其他体裁,内容具有丰富的人性美,语言表达准确、生动。本文谈及了课文《盘古开天地》,从文体特征出发,寻求有效的神话类课文的教学策略。  全国小语会理事长陈先云在2016年部编教材培训会上指出:“增强六个意识,教好部编小学语文教材”。而“文体意识”是其中之一。同时,陈先云教师还指出“不同的文体要有不同的目标和不同的方法。”基于这样的认识,下面结合《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