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的基本特点

来源 :杂文月刊(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shangs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指出了语文学科的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学历来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语文课程标准的研制,是在系统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验,吸收了国外母语课程标准研究的新成果,分析了语文教育的现状及时代发展对语文教育的新要求的基础上构建的语文教育目标体系。新课标提出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概念,结束了关于语文学科性质的长期纷争,他成为引领我们一线语文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崭新理念。下面笔者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谈几点感悟。
  一、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语文的“工具性”是指语文用于人际交流具有维持社会联系的实用功能和中介作用。语文是个人和社会都离不开的重要交际工具。
  1.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又离不开思维的发展。人之所以能通过思维间接地、概括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都是借助语言来实现的。所以对正常人来说,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没有语言就不可能有思维。只有语言能力强,思维才会清晰、严密、准确,要具有良好的思维能力,首先必须提高语言运用能力。通过语文学习,能积累知识、扩展视野、开阔胸襟,让人更深入的认识世界,学会多角度地思考分析复杂的社会问题,也让人对自己的能力和人生目标有更深刻的理解,为人生奋斗目标找到正确的航向。因此,我在语文教学中,既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也重视他们的思维训练,努力把语言与思维训练紧密地结合起来,使思维和语言互相促进,协调发展。
  2.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人与人之间要交流必须用到语言,语言能表情达意,传递信息,是人类相互沟通的桥梁,相互联系的纽带,只要有社会生活就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如老师上课与学生的互动,同事在工作中的讨论,朋友之间的交谈,信息的收集传递。这些都属于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交流运用。通过语言的媒介,我们增长了知识,收集了信息,丰富了生活,是语文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语言的微妙注入了人类情感因素。世界因有了语言而美丽。
  3.语文是学好其它学科的工具。汉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文明之母。数千年来,人类一代又一代正是踏着书本的层层阶梯,走向了高耸如云却又脚踏实地的精神圣殿。各门学科的知識内容要用语言文字表达,课堂上教师要用语言讲解,学生要用语言和老师交流,对其它学科内容的准确理解离不开一定的语言功底,学好语文是学好其它科目的基础。苏步青说:“语文是学习工具,是基础,就像盖楼房需要打基础一样。”只有语文学习能力强了,才能提高思维和理解能力。离开语文学科的基础,其它各门学科文化知识的学习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
  二、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语文负载着传承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任务,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其辉煌的人文精神。为此,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应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文化品味、审美情趣。唯物论认为自然之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花就是花,草就是草。而语言文字的理解就会因人而异,甚至因阅历不同,心情不同影响你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要不怎么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呢?著名学者王国维曾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这些无不反复告诉我们语文人文性这一特点,它打上了个人深深的主观烙印,这就使语文变得琢磨不透,魅力无穷。
  1.净化心灵,完美人格。语文课很大程度上讲是用一些真、善、美的东西来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完善他们的人格。因此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也要学习其表达的思想内容,“文以载道”,任何语言都是用一定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内容、观点、见解的。语文课程的学习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如学习《猎人海力布》里海力布为乡亲们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西门豹》里西门豹为民除害,为百姓办好事,《诚实的孩子》里列宁知错就改。在老师的指点下,这些鲜活的人物形象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中学生受到熏陶感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让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观、世界观。
  2.陶冶性情,提高审美情趣。语文学科是一座风光无限的艺术宫殿,进入其内会领略无穷情趣。教师应挖掘语文教学中的语言美感来感染学生,在平时的授课中,力求通过提示、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品味其中的美。如《草原》、《五彩池》的自然美景,《威尼斯的小艇》的异国风情美,《在金色的沙滩上》中小女孩的心灵美,使学生在学习中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激起学生对美的追求向往,塑造学生美好心灵,进而在生活中创造美。感受语文学习的无穷乐趣,爱上语文,快乐学习语文。
  三、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
  语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基础、载体,人文性是工具性的“精、气、神”所在。多年来,我国语文界一直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争论不休。首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强调“工具性”,着重字、词、句的训练,将文章分析得支离破碎,毫无美感;其后又片面强调“人文性”,忽视语文的工具作用,语文知识点不能落到实处,这都对当时语文教育产生消极的影响。随着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最终达成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的共识。这充分说明了我国语文教育的发展。
  就语文课本身而言,其工具性和人文性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二者相辅相成,我们无法将其割裂开。如果说工具性是基础,是求真,那么人文性便是一种升华、求美。离开了语文的工具性,人文性无从谈起,离开了语文的人文性,工具性的一面回显得晦涩、干瘪,比如,在阅读中,要求学生不仅做到文通字顺,而且通过阅读作品,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命运,关心作品中的人物命运和喜怒哀乐,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二者不可偏废,应当使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水乳交融。
  总之,我们每个语文教师都要正确领会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精神实质,这样才会培养出一代人格健全的时代新人,才会完成历史赋予我们语文教师的重任。
其他文献
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实例,应用产品价值法对该公园,988年游憩效益值进行了评估。其评价值为1263.43万元,这一数值是该公园该年度总收入的1.4倍。
①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扫描检查对直肠癌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②方法对41例直肠癌病人行扫描前充气灌肠、MSCT增强扫描,扫描后在工作站行多层面重建、薄层重叠重
<正> “我就单丁,摆布不起你这小淫妇儿?你休笑哗,我半边俏还动的!”(《金》52回)。“半边俏”被误解为偏瘫,魏子云《金瓶梅词话注释》:“揆诸语意,应伯爵的此‘半边俏’一词,似是指的已有酒意,(58回又注为‘醉态’)。行动起来,象中风的人半身不便的东倒西歪着,所以说‘还动的!’”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亦谓“一半儿好,一半不好。”“半边俏”,既不是半身不遂的偏瘫,更不是酒后东倒西歪的醉态。58回重出的语例:“我半边俏,
<正>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什么?这似乎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因为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中曾经说过:“统一物之分为两个部分以及对它的矛盾着的部分的认识……,是辩证法的实质”。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据此认为,唯物辩证法的实质是对立统一规律。本文以为,这种观点不符合列宁的原意。
合拍时代的到来给香港电影人在大陆开展类型片创作提供了条件和机会。创作经验随着两地电影人的交流逐渐渗透到了合拍片中,为内地电影的类型发展提供了思路,填补了内地类型片
发展高效益林业是发展“一优两高”农业的一个重要方面,关系到山区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问题。因此,必须引起全社会的重视。 所谓高效益
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也对卫生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就是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险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
林地及林地上生长的森林是木材生产企业的基础资产。由于森林生产投资额大、时间长,森林土地所有者所担责任就更大更重;正是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森林地价和林价估算,在森林生产
<正> 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努尔哈赤在建立后金国地方割据政权的前一年,以明代女真族狩猎、战斗临时性组织牛录为基础,参照辽代、金代军制,创立了一整套军政合一的八旗制度。八旗军队成为创立清朝和进行封建统治的主要支柱。八旗制度成为清代的重要制度之一。初创的牛录八旗制度是经过一系列发展变化的,八旗的旗色也经历了发展变化的过程。关于八旗的旗色变化问题,似已成定说:大致为先设四旗,旗色为黄、白、红、
酶是生物体内具有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细胞的各个部位都有酶的存在.如果没有酶的存在,体内生物化学反应就不能进行[1].我院眼科病理室自1987年至今,在动物的眼球上做各种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