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深度阅读”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ivewebdynpr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应试教育式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重点放在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核心素养,为养成终身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奠定基础。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初中的浅阅读教学有较大的差异。高中语文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理解语言手法等浅层次阅读上,而是侧重对思想感情的领悟教学。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深度阅读”的教学方法应得到语文教师的重视,并得到显著的改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高中生高层次深度阅读的要求。
  一、教师提高自身素养
  现如今,社会处在碎片化阅读泛滥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纸质阅读、深度阅读被人们忽视。而唯有做好深度阅读,才能锻炼学生注意力集中和深入思考的能力。因此,培养高中生进行深度阅读的习惯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改进阅读课堂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一项考验。在加强学生深度阅读能力训练之前,教师应该从自身的角度出发,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只有这样,才能挖掘文章深度,从而实现引导学生学会深入阅读的教学目标。教师的内在沉淀的语文素养是深度阅读教学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高中语文教师队伍中仍存在着草草备课,妄图蒙混过关的教师,这样的现象将给语文深入阅读教学带来巨大的打击。高中语文教师在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身也应该认真备课,在课前对阅读教学文章了然于心,并对文章进行深入剖析。在语文教学空闲期,语文教师应该多往肚子里装墨水,多阅读书籍,多学习语文阅读教学技巧,提升自己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文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如在教授爱国诗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篇重点课文之前,教师应做到充分备课,及时搜寻相关历史信息,多了解古诗的创作背景。当时,辛弃疾六十六岁高龄,当局者筹备北伐时,辛弃疾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但他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却不被南宋掌权者重视,他第一次来到京口北固亭,望着此景此物,不禁感慨万千。如果教师备课不充分,没有仔细关注该诗的创作背景,也就难以透彻地把握作者主张抗金的决心进而抒发对沦陷区劳苦大众的深切同情,以及报国无门的真情流露等深层思想。高中语文教师的备课是否充分,对能否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该从自身的备课情况和知识的积淀情况出发,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从而实现高中深度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把握深度阅读的“度”
  深度阅读是提升高中生语文阅读素养的过程,他们应该学会与作者进行不同时空、不同维度的心灵对话,发散思维,对文章的中心思想进行独立思考,与作者的创作思想产生共鸣,从而真正理解文章,并从中获得思想上的收获和实践中的启发。深度阅读是高中生需要具备的阅读能力,它与初中生的阅读方式大有不同。对文章的学习侧重点不同,教学目标也不同,初中生要学会感知阅读,高中生需要学会感悟阅读,即深度阅读。
  把握深度阅读的“度”是进行深度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工作。由浅及深,由对文章疑难句的解读到对文章深层意蕴的深入挖掘,這是一种由浅及深的度的把握。唯有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文章意蕴,对文章进行自主探究,才能培养出高中学生语文阅读的感悟能力。然而是否不断深入挖掘就能引导学生学会深度阅读呢?其实不然,深入阅读的度至关重要。一旦放弃对阅读深度的“度”的把握,持续深入挖掘,最终可能造成过度解读,从而偏离文章的主旨,不利于高中学生对文章的正确感悟和阅读学习,可能将带领学生偏离正常的文章轨道,从而陷入阅读的极端。
  深入阅读的教学应该根据高中生实际水平,充分考虑到高中生的阅读习惯。毕竟高中学生才刚刚结束初中语文学习的浅层阅读,迈入高中语文课堂。因此,深度阅读教学应该循序渐进的原则,不能过于激进。尽量配合高中生的阅读思维走向,避免跳跃过快,从而使高中生对深度阅读产生厌倦心理和畏惧心理。语文教师只有以高中生的知识接受水平为重要依据,才能真正地把握好高中语文教学中深度阅读的“度”。
  如在学习杨绛先生的《老王》这篇经典文章时,教师不能仅仅把侧重点放在关注底层人民的优秀品质等浅层阅读上,而应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作者杨绛的复杂情感,从而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产生情感共鸣,提升深度阅读的“度”。然而,在高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中,教师也不能过度拔高深度阅读的“度”,有意过分挖掘作者情感的复杂性,增加高中生理解的难度,并且偏离文章的主旨。高中生不需要像文学系的研究生一样过于深度延伸挖掘文章,这样不仅浪费高中课堂阅读宝贵的教学时间,同时也达不到理想的深度阅读教学效果。总之,高中语文教师在把握深度阅读的度时,不宜过浅也不宜过深,以高中生的接受水平和阅读素养培养需要为标准,把深度范围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以实现语文课堂深度阅读教学的最优效果,为高中生的阅读素养培养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
  三、增强学生代入感
  毋庸置疑,深度阅读是每位高中生需要学会的阅读技能,深度阅读课堂的现状主要处在教师教授、学生听讲做笔记的刻板模式上。这样传统的深度阅读教学方式只有教师沉浸于文章的氛围,教师讲得如痴如醉,学生却一脸茫然。这样的课堂教学氛围难以使学生真正享受深度阅读的过程,难以培养起高中生深度阅读的习惯。而面对学生难以享受深度阅读课堂的窘境,营造出深度阅读的课堂氛围,不失为高中语文教师提高深度阅读教学效率的一种途径。通过对深度阅读课堂氛围的营造,将学生引入令人痴迷的文学世界。同时增强学生在深度阅读时的代入感,更能激发出学生的阅读感悟和思考,达到良好的深度阅读课堂教学效果。
  如在学习浪漫主义诗人屈原的《离骚》时,面对长长的通篇文言文,以及众多的陌生字词时,学生可能会对这篇课文产生畏惧心理。而如何克服畏惧心理,将高中学生代入屈原的精神世界是高中语文教师面临的一个重大考验。首先通篇解释大意,对个别重点字词进行讲解,介绍屈原生活的时代背景,引导高中学生与屈原的想法产生共鸣,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楚国古地,满怀爱国热情。引导学生在想象的世界中代入诗人的角色,逐渐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诗人屈原的情感世界,完成深度阅读的教学目的。通过学生代入感的增强,强化深度阅读的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语文教师在深度阅读教学过程中要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准确把握深度阅读的“度”,营造出深度阅读的教学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代入角色,对深度阅读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为学生养成终身阅读和深入思考的好习惯奠定基础。
其他文献
企业技术部门要编制生产工艺流程图,承担煤矿机电设备检修的服务企业要根据用户的特定要求编制检修工艺流程图,在工艺流程图的工作基础上再编制工艺卡片、工序卡片、检验规程
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已经成为当前我国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极为重要的一项施工技术手段,在水利工程项目施工中合理地运用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对于水利工程的强度和防渗漏都具有
对高速公路预制T梁质量及外观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并探究解决对策,有助于预制T梁生产过程试验与施工的有效控制,力求达到内实外美。文章从预制T梁结构特点、试验检测、混凝土
在老舍先生笔下,祥子曾经是一个正直、热爱生活的社会底层的劳动者。小说一开始,就有关于他外貌的描写,关于他拉车时的具体刻画,并且都写得很有光彩。这些内容简直成了对青春、健康和劳动的赞歌。之后,小说又以更多篇幅描绘祥子美好的内心世界:当他在曹府拉车,不小心翻了车,车给碰坏了,主人也给摔伤了,他引咎辞工,情愿把工钱退给主人作为赔偿,表现出作为一个劳动者的责任心和荣誉感;在严冬夜晚的小茶馆里,他给老马小马
根据高职考大纲的考试内容和要求,名篇名句的默写是高职考语文的必考考点。纵观近几年高职考,“名句名篇”的考查内容多是机械式记忆的知识,所体现的能力等级较低。试卷所考的名句名篇以课本要求背诵的篇目为主,但考生做名句默写这类题竟然失分颇多,得分只在半数左右。本文探究如何提高名句默写的能力,使学生在高职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一、认清字形,突破“生僻难”字  对于文辞优美、内涵丰富的名言名句,大多数学生都
2014年秋季学期苏教版高中教材做了一些调整,师陀的《说书人》被增加到“珍爱生命”专题中的“陨落与升华”部分。教学参考书中刊载了选自2014年《语文月刊》第六期吴周文教授解读《说书人》的文章。其中有段文字是这样评价的:“说书人”形象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二个十年间的又一位“孔乙己”形象。文章从外形、处境、职业、结局的相似性分析,进而认为本质上相似,二者都是旧时代旧社会被凉薄被遗弃的“多余人”形象。在反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孙犁的名篇——《荷花淀》就像是一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美到极致。  一、月光皎洁,诗情画意  有人说,《荷花淀》是像散文诗一样的小说,因为它的语言清新明快,抒情真切活泼,整篇文章营造出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这样的作品,既像一首含蓄隽永的诗歌,也像一曲动人心弦的音乐,让人陶醉其中,感受其巨大的艺术魅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语言,体会其中的诗情画意。  例如,《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