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如何让农村小学生爱上数学课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wei521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教学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引发思维的问题。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教学中多激励讨论、合作、交流。教学中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要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倡“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的大众化数学”的理想 ,在新课程理念下如何上好农村小学数学课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七要”:
  一、教学要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数学 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又要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要创设一环扣一环的生活情境,使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积累,产生对数学的亲密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情境的创设,使数学问题生活化,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这样可使学生在数学活动的情境中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去感受、去经历,自己发现问题、提出、探究、分析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从农村生活当中,多举例子,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让我们的数学课堂生活化。
  二、教师在课堂上要提出引发思维的问题
  学生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通过自主的知识建构活动。学生的创造力、潜力得以开发,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熏陶,个性得以张扬。学生对知识的建构,必须要与学生原有的认识有较高水平,引起思维的碰撞。就能够促使学生紧张、内在的智力活动,去思考、去联想,也就是用数学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学生的探索欲望才能有效的生成。如教师在提出引发思维的问题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等分析问题,再进行解决问题。
  三、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新课程提倡 在课堂上,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互动、共同发展。老师的教学活动过程大致是:①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完善课程设计,充分运用教育素材,提高教育教学水平;②引导、布置探索内容,参与讨论;③教师关注学生之间的交流;④根据评价标准来实施评价。学生应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教师主动关注学生,走进学生的心灵;一方面要“尊重”、“保护”、“关爱”学生;另一方面又要 “激励”、“发展”学生。在教学中对某一问题作出反馈评价时,应及时表扬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发出表扬激励的口号:(棒!棒!棒!你真棒!)。
  四、课堂教学中多激励讨论、合作、交流
  讨论、小组合作是学习小组成员讨论、分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而交流则促进学生智慧(成果)共享。课堂上的讨论、交流、合作首先有利于学生培养自主,自信和学习的主动性,这样许多平時不喜欢发表意见的同学也会活跃起来, 勇于发表个人见解,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其次,有利于创造和谐、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最后,有利于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比如,在教学中教师提出问题后,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讨论,完成后,要求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五、课堂上要渗透德育教育
  数学教育蕴含丰富的德育内容。学习数学所体现的意志品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欲望,培养数学的审美观等多方面,一起构成一个立体的德育渗透体系。教师在课堂小结时,让学生对课堂上的收获以口头形式反馈出来。通过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要求学生结合实际,说出收获等。
  六、教学中要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多媒体课件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 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而互联网则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平台,也提供了一种更为简洁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多媒体课件和信息技术的使用,加上教师自己创设的生活情境,出示图片、资料、信息,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教师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也起到促进作用。如教师在教学《认识图形》时,出示课件上的图形,让图形直观地体现出来。设定一些相应的教学环节,开展一定的教学活动,使课堂内容直观化。
  七、要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真正得到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如何让课堂充满活力,使学生得到发展。富有个性的过程是不断生成新的问题。教师要让学生脑子里有问题,再去思考,这就是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从多方位、多角度促进学生全方面的发展。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其全面发展是必须要首先考虑的,学生如何获取知识,以及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和能力的发展是更为重要的,它留给学生的是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不懈的追求。
  总之,教师要上好每一节农村小学数学课,教师要发挥农村特色和根据本班学生实际,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运用和吸取、借鉴其他优秀教师先进的教学经验,同时借助现代教育技术,营造学生学习数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让教师加工好的信息逐渐变为学生的已有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各级教育单位越来越重视对学生素质教育培养,而中职院校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十分单一,灵活性也十分差,为了保证中职院素质教学水平及体育教学水平,提高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系统性与灵活性,应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中,并提高体育教师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让教师能针对不同班级体育教学情况,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体育教学,改变中职院校体育教学现状,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与综合素质。  一、我国中职
期刊
小学数学的教是为学服务的,深刻理解并优化其“学”便成为教者之重任。  一、“学会”是学生进行数学学习的首要任务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个别教师完全忽视学生进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基础。反思我们的教学行为,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这种现象戏称为炒冷饭, 究其原因, 是因为教师头脑中存在一个观念:教师不讲,学生就不会,把学生当成一张白纸。其实, 学生是一张涂鸦的有些杂乱的画儿,如何将其调整为一幅美丽的画卷,
期刊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注重思维,探索创新。现代心理学、教育学认为,语言的准确性体现着思维的周密性,语言的层次连贯性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语言的多样性体现着思维的丰富性。因此数学语言的培养是教学工作中一项长期的任务。它使学生获得数学交流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树立学习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听说能力。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让学生经历了肯想愿说、敢
期刊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育目标指出:幼儿园美术活动应通过对周围环境和美术作品中美的感受,培养幼儿对美的敏感性;通过在美术活动中自由自在的表达,引导幼儿感受美术活动的乐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的体验和表达能力,促进他们人格健全和谐地发,通过对多种美术工具和材料的操作,培养他们的审美表现力和审美创造能力。  面具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品,在艺术发展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如今,古老的面具正向现代文明走来,从“神”的文化
期刊
新课程改革至今已经历了10个年头,亲身体验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工作者们从刚开始的不适应、不知所措到渐渐地摸清思路、找对方法,也相对应地调整了自己原有的教学方法,为化学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推广积极地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但因为大部分初中和高中并不在一起,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高中教师不十分熟悉新课程改革之后初中的教科书和课程标准;同样初中教师更多考虑的是中考问题,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能更多与中考相联系
期刊
我理解作为一名教师,其师德的核心是爱事业,爱学生。因此从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情系育人事业。心系每个学生,对事业的追求,对学生的挚爱,使我工作中迸发出一种不可阻挡的热情和动力。我工作中追寻的原则是:用教师博大的师爱去换醒每一个学生。用深厚的师爱去唤醒每一个学生。用高尚的师德去感染每一个学生。在工作中,我以自己的辛勤,执着,表达着对育人事业的忠爱。  一、爱心  人们常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
期刊
一、与学生沟通: 有“心”有“法”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生生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班主任与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出发点。班主任要把爱的甘露洒向每位学生。大家都知道,一个班级的整体素质如何,不能单靠几个优等生来体现,关键看全班同学的整体情况,尤其是要看后进生的提高。班主任要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爱他们,相信他们,关怀他们。班主任与学生
期刊
摘要:工作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农村学校和家庭是小学生德育教育的关键,只有学校与家庭共同关注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真心为孩子着想,广大农村小学的德育工作才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关键词:加强 德育 农村学校  品德对于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都至关重要,“百育德为先”正是道出了德育的重要性。近年来,虽然我国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社会上频频出
期刊
案例:  某校五年级的学生欧阳贝贝,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他的爸爸妈妈不仅要养活欧阳贝贝五姐弟,还要赡养欧阳贝贝年迈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到外地打工,把还不到两岁的欧阳贝贝和姐姐们一起留给年迈的爷爷奶奶照顾,只有在春节的时候回来过一次,其余的时间都在外地打工。因为缺乏管教,欧阳贝贝跟社会上的小青年学到了许多不良习气——抽烟,赌博,打架斗殴,讲江湖义气等等。欧阳贝贝的班主任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先是苦口
期刊
一、构建和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教学中,教师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和个性,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融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帮助他们在学习上下工夫,帮助他们分析造成学习障碍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试想,一个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一个极少享受过成功喜悦的孩子,怎么可能在长大之后,有一个“自信”的形象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呢?可实际情况又是:一个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