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一个可说话的人

来源 :杂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个受过很好教育的女孩,钢琴、书法、绘画,甚至街舞学得都不错。按理,应该是小太阳一样的孩子——优雅、自信,充满活力,志在必得。
  然而她不是。她怯懦、不安,与人交往的每时每刻,都怀揣着巨大的恐惧。课上,她不敢发言,瑟缩在座位上,像一只惊弓之鸟。让请她回答问题的老师感觉罪孽深重,仿佛是自己故意害她在大家面前出丑;课下,她也不敢和同學聊天,对于跟她面对面讲话的人,甚至不敢直视。这种无来由的卑怯,常常让周围的人感到莫名的愤怒,连班上最窝囊的男生跟她说话时,都可以用一种教训的口吻问她:你能学会把头抬起来吗?
  她何尝不想把头抬起来呢?可是,沉重的负疚感和社交恐惧,一层一叠地压在她的肩膀上,她真觉得抬不起来。在她的家乡,她一直是班上前十名的学生。虽算不上出类拔萃,可是考个普通大学总不成问题。但是母亲说,这个成绩如果在J城,就可以上一本。于是连她的意见都没有征求一下,就快马加鞭地给她办了蓝印户口,这样将来她在J城高考,分数线就可以比在家乡低好几十分。因为一点波折,她比其他的同学晚到了一周。这一周,把她隔成了外人。她自认为不能融入这个集体,仿佛那一早便是一个完备的体系,再加上什么,都是负累。她只有一个人闷头学习,期望有个好成绩,别人或许能够接纳自己。可是月考成绩下来,她在班里只排倒数第四。全班六十人的成绩单及班内排名又人手一份,板上钉钉昭然若揭,想藏起来都没有地缝可钻。她焦虑,气恼,一拳打在书桌上,引来周围同学的一片窃笑……她更恨自己了。
  同样恨她的,还有母亲。从老师那里“个别谈话”出来,她满脸通红,泪光闪闪:你怎么会考成这样呢?你怎么能考成这样呢?我费尽了心力把你送进这个学校,你以为我容易吗?为什么不好好学?你脑子里都在想什么?
  她当然知道母亲的不容易。为办蓝印户口送她来J城上学,家里几乎花光了全部的积蓄。因为不放心她在这边的状况,母亲每个周末都要坐高铁在家乡和J城两地穿梭,每个月的收入都用在了学区房的房租和火车票上,而且跑得人困马乏、心力交瘁。她看着疲惫而焦虑的母亲,心疼而愧疚,心心念念想着的,就是不能让妈妈失望。然而越是这样,她的意识反而越不受她的控制似的,连听课都不能专心,脑子里时常嗡嗡地闪过许多奇奇怪怪的念头,完全不是她想要的,她也控制不了。
  然而这些苦楚,她不敢跟母亲说。
  她就在这样的日子里一天天苦挨。临到考试前几天,她更是诚惶诚恐如临大敌,手脚冰凉头疼欲裂,脑子里那些怪念头又嗡嗡嗡地一遍遍飞过,像炸了窝的马蜂。考试的结果,当然每况愈下,她仿佛钻进了一个阴森森的连环套里,环环纠结,处处被动。
  我问她目前的情形下,自己感觉最大的困难在哪?她想了又想,用低得几乎听不见的声音告诉我——没有一个可以说话的人。
  我心里一惊。没有想到她这样心如明镜地,挖出了自己所有问题的症结。跟一个朋友聊起这事,她的一个比方,打得通俗而漂亮:孩子需要的是同龄朋友,这是无可替代的,你看那麦地,都是成片的,也是一簇一簇、紧紧地拥抱成长的。如果单棵孤立,都可能各有损伤,甚至致命。
  对于一个移居到新环境来的孩子,最要紧、也是现在唯一需要补救的,便是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让孩子找到朋友。一味地塑造和苛责,只能让她在这种无望的孤立之中越陷越深。而孤立,是最大的折磨。它磨损的不只是人的快乐,还有一个孩子,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正常”——麦子要是倒伏、夭折了,还能盘算磨出什么样的面粉?
  【原载《北方新报》】



  插图 / 社交恐惧症 / 佚 名
其他文献
在我耳濡目染的过往中,始终记忆犹新的,是当年那些工作在农村的“泥腿子”干部们。他们的质朴、勤奋、清廉、友善,是我一生享之不尽的精神食粮。  我工作的第一站是在一个偏远的山区小乡镇,那时候叫“人民公社”。那时候的公社干部都很朴素,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黄“解放鞋”、蓝颜色的裤子,与当地老百姓就没有什么两样。下农村,一顶草帽,一个草绿色的挂包,一根“荆竹”棒,行色匆匆。远远望去,如同当地农民“走亲戚”
期刊
曾有电视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据说,还将有多集电视剧《天下工匠》。虽然说的都是业界的能工巧匠,但内容并不同,前者是当代的一批行业能手,后者则只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的建筑奇才贺盛瑞。  贺盛瑞幼年家境贫寒,据传,他晚上读书只能在城隍庙里蹭灯光。但因为学习勤奋,年纪轻轻就考中进士。因自幼生长于建筑之乡,似乎天然就有建筑方面的秉赋,入职工部不久,便负责泰陵的修复工程。他率领工匠不只把这一工
期刊
元载做中书省宰相时,有个在宣州(今安徽)的亲戚前辈,卖掉了家里的房产,来投奔元宰相,想谋个一官半职。元载估计此亲戚不能胜任官位什么的,就写了一封给范阳节度使的信,打发他前去河北。  到了幽州地面,该亲戚决定去节度使官衙试试效果。他很从容地摸出信,官员一看有信,立即向上级汇报。过了一会儿,一武官托着一盘子,将书信接走了。又一会儿工夫,就有人将他安排到上等宾馆住宿。元载的亲戚住进高级宾馆,好吃好喝待着
期刊
如果有人说“你的脑子进塑料了”,这绝对不是句骂人话。死去的抹香鲸、海豚、鹈鹕、羊的胃里发现塑料袋已不是新闻,人们只能哀叹这些生灵不懂得分辨食物——它们以为在水里舞得漂亮的都是水母,地上能磨牙的都可以当菜。但最近一则新闻引起了人们的不安:据欧洲的科学家研究确认,从人类的大便样本中发现了塑料微粒。其实这也不奇怪,每天用塑料筷子、塑料碗、塑料饭盒吃饭,拿塑料袋装饭,还能不带点塑料微粒到肚子里?然而,问题
期刊
2019年8月16日,海南省三亚市人大党组成员蓝某全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海南省監察委办案人员带走了。消息传出,舆论哗然……当时,蓝某全的官方简历上还是一片辉煌:三亚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候选人。曾任三亚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园林环卫管理局党组书记、局长,市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等职。彼时——他在三亚算得上“红人”  2009年7月,蓝某全春风得意,仕途一帆风顺,年
期刊
最近,一篇题为《通过层层筛选,我在985相亲局上见证了高端的失败》的文章引起公众关注,也让“985相亲局”成了网络热词。  根据这篇文章的讲述,所谓“985相亲局”,最早来源于两个大学生创建的网络平台,只允许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四个中国最顶尖大学的学生参加。后来,由于这四所大学的相亲学生“已经被穷尽”,才将范围放宽到其他“985名校”。平时,平台会发布公号文章,介绍这些“优秀人士”,也会组织
期刊
一  生活中充斥着谎言。  谎言使人们彼此设防。设防的手段之一是说谎。说谎者最希望得到真诚。真诚者在谎言的熏陶下很容易学會说谎。  人人都会说谎,只是程度不同;人人都追求真诚,难免心志有别。说谎越多,越想享受真诚。真诚犹如财富,人穷时不念叨着确实不行。于是,谎言也成了人们追求真诚的动力。二  谎言不会绝,谎言也不可缺。谎言说得好,就能鼓舞人、激励人。经典之作,难出中医之右。望闻问切之后,重症小恙,
期刊
毕业季都忙论文。前几天,一名牌大学研究生回家谈到其导师写论文的“名言”:抄一个人的文章那是抄袭,同时抄袭几个人的文章那叫科学研究……比之“最荒唐的剽窃”,此可谓“最无耻的抄袭”吧?但已超过“类传销”之法,直抵“教唆”之境!而放大看去,茫茫“论文大国”,又有多少揭发论文抄袭的丑剧在上演?  作为一种文化世相,当下抄袭可分三种“时态”:  低档的可称“众”,仍如我辈读小学时描仿影,亦步亦趋,直至一字不
期刊
中午休息的时候,跟同事讨论,中秋节要不要回家。一同事说,她妈妈说要是她嫌远,不想回就不回了。说完,她大赞妈妈开明。而我,看着她的笑脸,不知怎的,忽然想到一个词,叫“懂事”。  大概天底下的父母都太懂事,太为儿女考虑了。想让你回家,又怕你在路上奔波;想见到你,却说回不回都没关系。即便孤独如海,父母首先想到的还是不给你添麻烦。  综艺节目《奇葩说》有一期节目挺扎心的。辩论的主题是,父母提出要去养老院,
期刊
很多人知道梁益建是从一张照片开始的。在一台持续五个小时的脊柱矫形手术后,他太累了,用两个板凳当床睡着了,护士用手机拍了下来,在微博上流传。  为他们闯出希望   梁益建是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的骨科医生,他毕业于成都中医药大学,后又考取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博士学位。2005年,他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留学,三年后,放弃了美国的高薪挽留回国,他要兑现自己曾许下的诺言。   也就是那一年,梁益建被派到四川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