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疗法结合湿性疗法治疗子宫癌术后窦道伤口的疗效分析

来源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44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不同物理干预方案治疗肿瘤患者伤口的介入时机及其疗效.方法 选择一例子宫癌根治术后形成的4处窦道伤口,测量评估.在伤口护理中心由造口治疗师与妇科医师共同实施窦道切开及清创术,制定以湿性疗法为基础辅以负压封闭吸引、红外线照射治疗和超短波治疗4种方案;4处窦道切开后随机分组,分别采用4种干预方案治疗伤口.清创期每日处理1次.增殖期根据渗液量隔日处理1次.观察比较各伤口愈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 负压封闭吸引和超短波在切开术后第4天、红外线在术后第1和第4天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的.负压封闭吸引治疗2周伤口进人增生期,愈合时间为59 d.红外线和超短波治疗6周伤口进入增殖期,愈合时间分别为102 d和103 d.结论 以上四种物理干预方法对肿瘤患者的窦道伤口均有效,介人治疗时机为术后第1~4天开始,负压封闭吸引治疗较红外线和超短波治疗更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磁刺激骶1(S1)神经根引出复合性肌肉动作电位结合电刺激腘窝F波测定在诊断S1神经根病患者神经根功能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30名健康受试者(正常对照组)和30名单侧S1神经根受损的患者(病例组),在双侧比目鱼肌分别记录磁刺激S1神经根引出的复合性肌肉动作电位(M波)和电刺激腘窝处胫神经引出的F波及M波,计算周同运动传导时间(periphe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
强制性使用运动治疗(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是指采用物理手段限制使用健侧上肢,强迫患者使用患侧上肢完成功能活动,从而使"习得性废用"(learned nonuse)得到逆转[1]。
期刊
一、临床资料  男性患者,57岁,五一二汶川大地震时重物砸伤颈部,当即四肢麻木、活动丧失,被人救出2 h后,觉左侧肢体活动有所好转,但右侧肢体活动无改善.送当地医院颈椎CT检查示"枢椎齿状突骨折并寰枢关节半脱位",予以颈椎牵引等治疗19 d后转广东某医院,予以颅骨牵引及综合康复治疗48 d,患者肌力有所改善,能在挽扶下步行数米,但左侧肢体感觉及右侧肢体肌力仍差,于2008年7月8日转入我院.伤后大
期刊
目的 研究体外冲击波治疗对家兔股骨头修复的作用.方法 32只成年日本大耳白兔,采用液氮冷冻法制备右侧股骨头缺血坏死模型,随机选取2只用来验证造模效果,其余30只按随机数字分为冲击波治疗组(治疗组)与股骨头坏死组(对照组).在预定时间观察股骨头大体形态,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检测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情况.结果 治疗组股骨头形态较对照组
目的 探讨联合卒中单元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78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入卒中单元组和普通病房组,随访6个月.卒中单元组采用联合卒中单元管理模式进行治疗,普通病房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对2组病死率、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BI评分)、神经功能(NIHSS评分)、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指标进行评价和比较.结果 卒中单元组住院病死率(4.41%)比普通病房组(10.56%)低(P<0.0
强直性脊柱炎颈椎型是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症状迅速发展至颈部的一种类型.本病多发于25岁左右的女性,能引起严重的屈颈畸形而使正常生活受限.并可影响步行及日常生活起居,以至不得不行手术矫正.我们选择1998年3月至2006年7月在新乡医学院第一、第三附属医院门诊治疗的强直性脊柱炎颈椎型患者93例,分别采用药物灸和/或运动疗法治疗,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利用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磁共振成像(BOLD-fMRI)技术研究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短期康复治疗前、后的手运动中枢激活体积的变化,比较常规治疗者和康复治疗者中枢激活体积的变化规律,探讨脑梗死患者急性期手运动功能康复的机制.方法 选择脑梗死急性期患者16例作为患者组,随机分为康复治疗组8例,常规治疗组8例,分别于入院当日及治疗第14天进行fMRI检查,并采用FuO-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
目的 探索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于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在一项单盲、随机、对照、多中心试验研究中,737例脑卒中患者在脑梗死和脑出血二个层次上按社区随机化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康复组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对照组不给予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随访5个月,分别于入选时,入选后2个月月末和5个月月末采用改良巴氏指数评分标准进行评测.结果 规范的社区康复治疗5个月后,康复组患者的13常生活活动
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康复医学事业也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涌现了一批新的治疗思路和技术,这些新技术大多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不断改进而来,也有一些新技术的出现则是其他相关研究领域进一步获得突破的结果。
期刊
下背痛多发于老年人,病因比较复杂,往往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共有症状,多南椎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椎管狭窄、慢性腰肌劳损、骨质疏松等原因引起[1],难于根治,并且易复发,严重影响老年患者的运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我们应用McKenzie技术[2]结合中频电疗、中药熏蒸治疗老年人下背痛,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