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中高职衔接学生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来源 :广东教育·职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xuanx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提高中高职衔接学生的教育实效性是实现中高职教育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的重要内容。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不高、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较弱、生活散漫、自信心不足,但可塑性大、动作智能强、参加活动热情高、抗挫能力强。目前中高职衔接教育存在以符号表征方式的教学模式为主、“三师型”教师缺乏、家庭教育水平低等问题。基于学生特点和其教育存在的问题,需要从构建“三师型”教师队伍、健全学生管理机制、突出体育育人理念和打破“5 2=0”教育模式等方面提高中高职衔接学生教育实效性。
  关键词:中高职衔接;教育实效性;“三师型”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054-03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一般而言,中高职衔接模式有以下三种:①五年一贯制模式;②对口升学模式;③分段贯通模式 。近此年来,湖南省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充分结合自身优势,探索中高职衔接“Family”模式。本文基于商贸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特点,分析学生的教育现状对改善中高职衔接学生的教育提出建议。
   一、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特点
   (一) 年龄特点:社会化程度低但可塑性大
   中高职衔接学生一般在15—17岁左右,处于青年早期,其适应社会并积极改造社会的能力不高,世界观尚未形成,可塑性极大,个性中理性的成分有待进一步发展。就人性而言,人都有趋乐避苦、避重就轻的本性。人的这种特性越是在低龄人中表现得越明显。对这一年龄层的人, 如果教育者放松对他们的要求,就会使人性中的消极面充分展现,人性中的积极面相对被遮蔽。这一阶段的学生,面对升学压力的消除,大学自由时间的增多,会被眼前新鲜的世界所吸引,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被不良的行为所误导。
   (二)智能特点: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弱但动作智能强
   人的智能可以分为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动作智能、自然探索智能、社会探索智能。中考、高考主要检验的是人的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职校学生已经被检验语言和数学逻辑智能比较弱,对于像英语、语文等这类课程的接受能力不强,兴趣不足,相比而言,动作智能、音乐智能较发达。如在2014年下半年学院技能大赛的发动机拆装比赛中,中高职衔接班的学生拿了第二名,第一名是他们的学长。而在校园歌手大赛中,这类学生不管是参加比赛还是当啦啦队,都特别积极,而且表现得非常出色。平时,院系组织的体育运动类活动也深受他们的欢迎。
   (三)学习活动特点:学习目的不明确但动手能力强
   他门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与理论课相比,他们喜欢上实践或实训课。但由于基础弱,学习动机不足,再加上长期形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习缺乏兴趣,因而学习态度不端正,逃课的现象也非常严重。在与学生的座谈中,当问及为什么要读高职而不从中职学校毕业后立即工作时。学生的回答大致分为以下几类:一是为了拿到大专文凭;二是自己不想过早或害怕走进社会,父母也认为其年龄还小,也供得起;三是确实想读大学,但这类学生仅占20%左右。虽然第一类学生也有目标——拿到大专文凭,但是这种动力不足,加上身边同学的影响,很难认真地坚持下来。而真正有明确目标的只有第三类的20%,因此,这类班级的学习氛围不如普招班。
   (四)自我管理特点:自我约束能力弱但参加活动热情高
   与学习相比,他们喜欢娱乐活动,但这种活动要合他们的追求并且要有他们参与其中,而不只是当观众。与集体活动相比,他们更喜欢由个人展示的活动。如:同样是院团委组织的活动,一项是校园歌手大赛, 另一项是“我的团支部我的家”活动,前者报名参赛和主动当啦啦队的同学都很积极。而后者只有几位班干部同学在做,需要提供个人和集体照片资料的时候,鲜有人回应,除PPT展示外,还需才艺表演,三周过去了,没人愿意表演,即使合唱也没人参加。总的来说,他们对未来的生活没有明确的规划,由于自我约束能力弱,“吃饭——睡觉——上网”成了他们的主要生活模式,再加上自信心不足,不愿或不敢与他人交流,渐渐地脱离集体,生活也变得散漫。
  关于提高中高职衔接学生教育实效性的思考
  (五)心理特点:抗挫能力强但自信心不足
   与本科生相比,大专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较强,而中高职衔接学生的抗挫折能力更强。因为他们一直被外界认为是差生,对他们来说,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他们会渐渐地自我设限,导致自信心不足,常常回避面临的问题,或者信心过度膨胀,瞧不起身边的人,再加上这一年龄的学生渴望独立,具有较强的叛逆意识,自我意识强,因而变得不合群,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在2014年9月学院心理咨询室对新生做的心理普查中,2014级中高职衔接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需要重点关注的学生占到了中高职衔接学生普查人数的39%。
   二、中高职衔接学生的教育现状
   (一)教学模式待转变
   布鲁纳认为,在人类智慧生长期间,经历了三种表征系统的阶段,即动作表征、形象表征、符号表征。目前,这类学生大都还处于动作表征、形象表征比较发达的时期,但我们的教育却假设他们的符号表征系统已经发达,因而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符号表征方式占主流,这严重不符合中高职衔接学生的智慧生长特点。而且实践教学严重缺乏,远未达到特色要求,不少专业脱离企业。在对商贸学生所做的某门课程学习现状的随机抽样调查中,结果如下:
  图1教师授课方式的调查结果
  图2学生喜欢授课方式的调查结果
   从图1和图2和对比可以看出,目前大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并不受学生的欢迎。如果将这样的教学模式用到中高职衔接学生身上,其效果不是非常理想。
   (二)师资队伍待提升    一方面,“三师型”教师不足,这里的“三师型”教师不同于某些学者提出的“‘双师’ 职业指导师”的“三师型”教师,而是指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了解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师。教师是学生与课本的桥梁,教师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必须先了解学生。目前,学院中高职衔接班不仅实训课教师严重缺乏,大多数教师未经生产第一线实践,而且不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从自己的主观意志出发教授学生。同时,学院的课改、教改不够,尚未找到适应这类学生成长的有效方式。
   另一方面,在管理层面,优秀的高级管理人才甚少,很多一线的管理者(辅导员、班主任),缺乏管理经验,同时,工作量大,工资不高,影响了他们工作的积极性。
   此外,教师的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据某中高职衔接班的学生反映,有些教师对待这类班级的态度与普通班有些不同。比如:有些老师认为听的人不多,也就随便讲讲,或者干脆放视频,这样就会影响到想认真听的学生的积极性。
   (三)家庭教育水平低
   这类学生的家长虽然关爱自己的孩子,但大多文化程度不高,自身修养不够,在很多家长的眼中,赚钱就是王道,世界观、人生观都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因而,对孩子的教育要么无能为力,要么走偏方向。我院的中高职衔接学生大部分家住长沙、湘潭,离学校近,周末基本上会回家。据一位家住长沙市并常回家的学生陈述,父母整天忙生意,无暇顾及孩子,周末孩子回家,父亲也很少跟他说话,一开口就批评他,导致他特别自卑。他在家看到的,不是父母恩爱、家庭和睦的情形,而是父母打架、母亲常被打伤的情形,这样的家庭环境不仅对他的学习没有任何帮助,而且还让他产生了对婚姻、家庭的恐惧,并患有轻度的抑郁。
   三、提高中高职衔接学生教育实效性的途径
   针对中高职衔接学生的特点以及教育的现状,要想提高这类学生教育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一)转变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一是激励学生的成就动机。首先,把每门课程的价值和意义告知学生,让他们明白与不学习相比,学习可以获得哪些优势;其次,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愿意尝试学习;最后,可以通过各种竞赛,让他们体验在竞赛中获得的成就感。
   二是发展学生的责任感动力。在少年时期,主要通过发展学生的兴趣来提高教学效果,成年后,应推动“兴趣 责任”双驾马车,着重发展学生的责任感动力,建立责任驱动。在教学活动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角色责任、义务责任、能力责任、原因责任。
   三是进行课改、教改,改革以符号表征方式为主的教学方式,偏重于动作表征、形象表征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少一些理论说教和抽象的表达,多一些学生更易接受的音像、形象直观类的表达,以提高教学效果。
   (二)构建“三师型”教师队伍,搭建学生成才的 “立交桥”
   一要提升教师素质。包括专业理论素养、实践能力素养、职业道德和心理素质,特别要引导和鼓励教师加强自身师德修养,提升人格魅力,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二要创新教师培养机制。一方面,以“三师型”为目标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学校为每位教师制定“三师型”发展目标,重视新教师的岗前培训,积极搭建专业教师与行业实践的平台,建立教师了解学生的合理机制。另一方面,引进优秀一线管理教师的同时,经常对本校的一线管理教师进行实用性的培训,并适当地提高这类管理人员的待遇,提高他们的积极性,留住人才。
   (三)健全学生管理机制,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一是健全管理学生的机制。一方面可成立独立的部门机制,如设立独立的五年制教育教学部,配备专门人才和制度管理五年制学生,使管理者有针对性地对其实施管理;另一方面可以将中高职衔接学生分散到各个普招班,实现“班级净化管理”,并对这部分学生建立专门的管理档案,实施跟踪管理。
   二是健全学生的自我管理机制。重点突出自我约束、自我服务型组织、社会公益性组织、社会实践型组织等学生自我管理组织的建设,如学习约束自查组织、寝室文明管理组织、文娱体育组织、志愿者服务组织、环境保护组织等。让学生在服务自身的同时,锻炼组织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增强社会责任感,并直接检验自我管理能力的强弱。此外,还可建立学长制和学生自我管理价值评估机制,前者选拔优秀的高年级学生直接参与低年级学生班级日常管理,能够起到示范作用。后者通过考核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和能力,对学生自我管理的成果进行鼓励或对学生自我管理的缺陷进行纠正,引导学生的自我管理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突出体育育人的理念,促使学生身心健康
   体育作为一种行为教育,除了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外,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具有战略性意义。
   一是能增强自信心。体育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等设定具体目标,并由低向高,由易到难逐步推进,使学生既能克服恐惧心理,又能主动、自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愉快地完成目标,还能强化学生的自信行为,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产生和培养。
   二是能形成良好沟通,培养集体荣誉感。体育运动特别是集体项目,不管是规则的理解、比赛的过程,还是最终的结果,都需与队友、教师有良好的沟通,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三是能提升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可利用体育规则来增加学生的自制力和自律力。“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每项体育项目都有其内在的特性,不同的体育项目能培养不同的品质。同时,在体育活动中,还可以让学生尝试“挫折”,提高学生对待逆境的能力。此外,学生对感兴趣的运动会去认真学习、钻研,能够增强他们的拼搏精神。
   (五)打破“5 2=0”教育模式,给学生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5 2=0”教学模式是指,学生在学校五天里所受到的良好教育与两天在家庭所受的不良影响相抵消了,这种观点虽有些偏激,但明确指出了学生所受的不良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对学校教育的冲击之大,因此我们要重视家庭对学生的影响。首先,加强对问题家庭家长的教育。有条件可开办家长培训班,培训如何做一个好家长。如果不能开办培训班,可建立学校与问题家长的联系机制,使他们及时关注孩子的状况,积极配合学校教育。其次,建立学校与家长的沟通机制,充分利用家长委员会进行交流,并扩大家长委员会的规模,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教育不单是学校的教育,也是家庭和社会的教育。只有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形成合力,才能为孩子的成长成才创造出一个优良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王琪,刘萍.中、高职教育衔接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 职业技术,2011 (9):97-97.
  [2] 谢一风.刍议“3 2”模式高职教育管理问题及对策[J].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4-6.
  [3] 葛莉,屈海群,李闷管.试论高职高专“三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9 (12):46-47.
  [4] 肖称萍.构建职教“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制度保障探析[J].职教论坛,2010(34):69-71.
  [5] 杨小萍.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及对策探讨[J].吕梁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8(1):91-92.
  [6] 张琦.浅谈高校体育育人形式[J].科技信息:学术版, 2006 (5):148-148.
  [7] 高东.关于构建高校体育育人机制的思考与尝试[J]. 北京教育:德育, 2011 (1):26-27.
  [8] 易连云,马霖.对立还是融合:对“5 2=0”的诘问[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1-35.
  
  责任编辑陈春阳
其他文献
摘要:学校与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用人单位之间建立对接协作机制,形成战略联盟,资源共享,深度合作,协同联动,有利于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本文以广州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了高职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新举措。  关键词:产学研用;联动;高职;协同创新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它兼具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属性。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原
摘 要:校外实践基地是高职院校实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职学生与职业技术岗位“零距离”接触,巩固理论知识、训练职业技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的实践性学习与训练平台。我校基于“依托企业、面向社会、突出特色、多元发展”的办学思路,面向服务外包企业,与广州秦仪企业管理咨询服务有限公司通力合作,共建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本文以此为实例,阐述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设的目标、思路及对策。  关键词:职业教育;校外实
摘要:德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其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职业发展。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素养,塑造优秀的职业品格,是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和工作艺术,是有效实现德育目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德育工作;职业学校;班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2-0124-02  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情操和
著名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对语文教学“少慢差费”作出过严厉批评。然而几十年过去了,无论是语文教学的过程还是效果都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个中原因当然十分复杂,但无可争议的一点是,语文教学的散点化、碎片化、浅表化、被动化等,导致了语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结构等单一、贫乏。语文教学原有的探究世界、感悟生活、启发生命的使命正在慢慢地被弱化。语文教学不能偏离它应有的位置,而应当回归正位。基于对语文教学现实的
摘 要:本文以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的电子商务实训基地日常管理系统为例,阐述了设计和开发过程。该系统基于C/S架构,实现了用户管理、学生考勤、设备维护、统计报表打印等功能,从而实现了实训室日常管理工作的信息化。  关键词:实训室;日常管理;信息化  一、系统开发的背景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实训基地包括:电子商务综合实训室、电子商务创业实训室和电子商务呼叫中心。三个实训室的设备使用及维护记录
2013年8月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明确了幼儿园教师资格证全国统考的内容及方法,强调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要经过严格的国家资格考试才能拿到教师资格证书。这一教师资格考试制度,在考试对象,考试性质、考试科目等诸多方面与以往教师资格考试不同,因此称之为新教师资格证考试。  这一规定的出台,是国家为提高幼儿教师素质所采取的强制措施,但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却是不小的冲击。长期以来,那
摘要:“大树模型”是基于认知的“大楼模型”而创设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本文在进行合理性分析、模型框架设计等基础上,理清了模型与教学结合的思路,并就如何在《建筑装饰工程资料管理》实训课程如何应用“大树模型”教学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中职;实训课;大树模型;教学法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0-0108-03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其课程教学
2月25日,广东省委教育工委书记、广东省教育厅厅长罗伟其在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要“扎实推进教育‘创强争先建高地’”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人的发展,人的发展离不开教育的发展。只有教育发展强大,才能促进人才的发展,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只有教育走在前,才能引领人才完善,从而引导社会向着更深层次的内涵性发展。因此,教育的发展强大是人才、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根本。职教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类型
摘 要:本文阐述了江门市新会机电职业技术学校《产教联动,学做融合——“生产进校园”的创新研究与实践》的教学改革成果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从而为校企深度融合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发展路径。  关键词:中职;校企合作;生产进校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1422(2014)08-0013-03  《产教联动,学做融合——“生产进校园”的创新研究与实践》是校企深度融合、持续探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是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重大项目。经过近年来的不断探索,项目建设打造了一批职业教育优质资源,成为改革的试验田和先行军。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作为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大胆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果,形成了可供借鉴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广东省轻工职业技术学校创办于1982年,是一所国家级重点公办全日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