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面喷施褪黑素对干旱及复水下玉米光合特性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来源 :西北植物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la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揭示叶面喷施外源褪黑素(MT)在干旱胁迫及复水下调控玉米的生理机制,该研究以玉米\'陕科9号\'为试验材料,叶面喷施100μmol·L-1褪黑素,在重度干旱胁迫和复水后测定叶片相对含水量(RWC)、叶面积、地上部生物量、光合机构活性以及抗氧化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1)外源喷施褪黑素能有效缓解干旱胁迫诱导的玉米生长发育抑制,同时显著提高干旱胁迫下玉米叶片光系统(PSⅡ和PSⅠ)有效量子产量[Y(Ⅱ)和Y(Ⅰ)],并降低干旱胁迫下叶片PSⅠ受体侧和供体侧限制引起的非光化学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D)和Y(NA).(2)喷施外源褪黑素显著增强了干旱胁迫玉米植株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及谷胱甘肽还原酶(GR)活性,显著降低了其丙二醛(MDA)和过氧化氢(H2O2)含量;同时外源褪黑激素也显著上调了其相应抗氧化酶活性相关基因的表达量.(3)复水后,干旱胁迫下经褪黑素处理的玉米植株叶片上述各参数恢复速度较单独干旱胁迫处理植株更快.研究认为,叶面喷施褪黑素有效缓解了干旱胁迫对玉米叶片的光合机构的损伤,增强了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了膜脂过氧化伤害程度,且复水后显著促进叶片生理功能的恢复,表明外源褪黑素可通过改善干旱及复水下玉米叶片光合效率和抗氧化能力,从而促进植株生长以适应干旱多变的环境.
其他文献
为探明元宝枫花性别、交配系统及花芽分化过程,通过石蜡切片和连续解剖观察,对元宝枫花开放及花芽分化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元宝枫花性别可分为雌能花和雄能花两种,雌能花花药不开裂,只表现雌性功能,而雄能花分Ⅰ型和Ⅱ型两种,花药均可产生成熟花粉并开裂散粉,只表现雄性功能.(2)元宝枫是较为少见的二重雌雄异型异熟树种,且交配系统有雄先型和雌先型两种;雄先型小花开放顺序为:雄能花→雌能花→雄能花,雌先型小花开放顺序为雌能花→雄能花→雄能花.(3)元宝枫花芽的形态分化期开始于7月上旬,花序和小花分化期为8月上
为解析发菜吸水和干燥条件下的基因差异表达规律以及发菜适应“干-湿”水分节律调控机制,该研究以充分吸水发菜藻体为对照组,干燥状态下的发菜藻体为处理组,采用高通量Illumina HiSeq PE150测序平台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对发菜吸水和干燥条件下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发菜吸水和干燥条件下共鉴定到差异表达基因3383个,其中显著上调和显著下调表达的基因数分别为1767个和1616个.(2)GO功能富集分析发现,在吸水和干燥条件下发菜差异表达基因主要富集在蛋白质合成与代谢等相关途径中;K
该研究以黄瓜“津春2号”cDNA为模板,采用RT-PCR方法克隆得到黄瓜叶绿素降解关键酶(pheophor-bide a oxygenase,PAO)基因(CsPAO),对其进行亚细胞定位观察,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生物信息学技术,分析了CsPAO基因的表达模式及其编码蛋白的特性.结果表明:(1)CsPAO编码545个氨基酸,理论等电点为6.09,蛋白相对分子质量为61.02 kD.蛋白预测发现,黄瓜CsPAO属于不稳定蛋白,具有2个蛋白结合位点,且存在跨膜现象.(2)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Cs
为了探明秦岭石蝴蝶花瓣数量变异原因,该研究采用Illumina HiSeq 2500高通量测序技术对秦岭石蝴蝶两种花型发育的早期和晚期进行转录组测序,挖掘参与其花发育相关的差异基因,并探讨花器变异的可能机制.结果显示:(1)与NR数据库进行比对,共有52677个Unigene注释到NR库,占Unigene总数的46.25%,与旋蒴苣苔(Dorcoceras hygrometricum)的序列同源性最高(54.29%).(2)GO富集分析结果显示,正常2-3型和变异2-4型差异基因富集最显著的GO条目为:细
通过高温固相法合成了双钙钛矿型Ca2Gd1-xTaO6∶xTb3+(CGTO∶xTb3+)绿色荧光粉.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荧光光谱、荧光衰减曲线、量子效率(η)测试分别表征了CGTO∶xTb3+荧光粉的物相、形貌和荧光性质.在紫外光激发下,CGTO∶xTb3+荧光粉实现了较强的绿光发射,绿光为Tb3+离子的5D4-7F5跃迁.通过变温发射光谱研究发现CGTO∶0.15Tb3+荧光粉的热猝灭活化能为0.1819 eV.在255 nm的激发下,最佳Tb3+掺杂浓度的CGTO∶0.15Tb3+荧光粉的量子
以籽用美洲南瓜(Cucurbita pepo L.)白粉病抗病品系F2和感病品系M3为试材,在人工气候箱内接种白粉病生理小种2US孢子悬浮液,考察在接种白粉病菌后南瓜幼苗植株与白粉病菌的互作、叶片活性氧代谢及保护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南瓜抵御白粉病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1)与感病品系M3相比,接种白粉病菌后,抗病品系F2叶片上病原菌发育缓慢,较难侵染叶片.(2)抗病品系F2在感病初期叶片H2O2、O-·2含量迅速升高后逐渐下降,而感病品系在感病初期H2O2、O-·2含量上升缓慢,在达最大值后始终保持较高水平
为了进一步提高聚合物半导体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降解有机物的活性,通过简单的水热法复合得到碳化MoS2/掺硫g-C3N4异质结(MoSC/S-CN),并在可见光下研究其罗丹明B(RhB)的降解性能.结果 表明,相较于纯g-C3N4,最优化的MoSC/S-CN样品对可见光的吸收范围得到明显拓宽,并且在100 min内对RhB的降解效率为92.5%,比纯g-C3N4性能提高68.83%.一系列的结构和光学性质表明,掺硫后再进一步与碳化MoS2耦合可以协同作用于g-C3N4,改善g-C3N4的能带结构,
甲基磺酸乙酯(EMS)是一种常用的诱变剂,在作物诱变育种上应用广泛.EMS在诱变种子的同时也是一种非生物胁迫,能显著降低种子的发芽率.该实验以小麦\'扬麦15\'种子为实验材料,设置了7个EMS浓度处理梯度(0%、0.6%、0.8%、1.0%、1.2%、1.4%和1.6%),每个浓度设置3个处理时间(10 h、12 h、14 h),在种子萌发后测定发芽势和发芽率,并对种子进行生物量测定和形态结构观察,探讨EMS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随着EMS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
以羊草幼苗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整全营养培养基(CK,0.05 mmol/L Fe2+、0.015 mmol/L Zn2+)中铁或者锌含量设置0、10倍、20倍Fe2+(Zn2+)浓度处理Fe 0(Zn 0)、Fe10(Zn10)、Fe20(Zn20),以及在高铁培养基中单独添加0.15 mmol/L Zn2+或同时添加10 mmol/L Ca2+、5 mmol/L Mg2+、20 mmol/L K+处理,测定培养6 d后幼苗生长指标和矿质元素含量、以及高铁(Fe20)处理下幼苗根中抗氧化指标和相关基因表达量
该研究以米槁的带腋芽茎段为实验材料,建立米槁不定芽诱导及增殖培养体系,探究不同消毒时间、取材时间及不同激素种类和浓度配比条件对米槁带芽茎段不定芽诱导及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1)外植体最适消毒方式为75%酒精30 s+0.1%HgCl26.5 min,11月为外植体取材进行消毒的最佳时期.(2)最适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MS+3.0 mg/L 6-BA+0.3 mg/L IBA+6.5 g/L琼脂+30 g/L蔗糖,不定芽诱导率可达到81.24%;6-BA和NAA均能促进米槁不定芽的增殖,且NAA是不定芽增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