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村旅游奏响扶贫致富新乐章

来源 :农家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yz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5月16日,国家旅游局发布《2014年中国旅游产业投资报告》,报告称2014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已达12亿人次,占国内旅游接待总量的1/3。近年来,乡村旅游逐渐成为农村地区快速崛起的新兴产业,不但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率,还促进了美丽乡村的建设。
  重庆市武隆县位于武陵山和大娄山的峡谷地带,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过去,山高地少是导致该县农户贫困的根本原因。现在依托乡村旅游,当地年收入达10多万元甚至几十万元的农户已不在少数。
  像重庆武隆一样通过乡村旅游帮助村民脱贫致富的,在全国各地还有很多。
  5月19日,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湖北恩施调研旅游扶贫工作时强调,要着力推进生态保护、旅游开发、扶贫攻坚有机结合,加大对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经营服务的扶持力度,让他们分享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红利,将绿水青山变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金山银山。
  那么,新形势下如何让旅游发展真正带动农村脱贫致富,让“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不少地方政府给出了答案:依托环境和资源优势,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可持续乡村旅游扶贫发展新路。
  依托高山特色 发展生态旅游
  走进武隆县土坎镇清水村,一排排整齐的三层小楼,篱笆围起的农家花园……一下子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说起清水村两年来的变化,村支书王庆丰心里乐开了花,还随口念起了顺口溜,“漫山彩叶飞,艳阳照清水。下山搞旅游,民富山变美……”
  土坎镇清水村原是重庆市市级贫困村,最高海拔1863米,全村2000名村民中,有500多人居住在高海拔地区,生产生活极不方便。
  4年前,武隆县开始对该村96户近300位村民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可搬下山后最大的问题就是没办法种粮食。于是,不少村民心里打起了鼓:“担心饿肚皮。”
  “生态是武隆最大的财富,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依托仙女山景区,发展乡村旅游。”王庆丰说,清水新村海拔900多米,后山就是奇特的和尚崖,前面是美丽的乌江画廊,来往仙女山的游客,很多要途经这里驻足休息。
  发展乡村旅游,前景如何?对此,王庆丰算了一笔账:一间房按60元一天出租,如果租出去10间,一天收入就能达到600元;如果按每月每间房1600元出租,10间房能收1.6万元租金。“保守估计,一年收入10万元应该没问题。”王庆丰说。
  说干就干。2013年王庆丰带头开起了农家乐。因清水新村夏季凉快,适合避暑,来新村的游客络绎不绝,而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慕名而来。
  “除了歇个脚、吃个饭的‘过路客’,不少人选择在清水新村住下来避暑 ,特别是老年游客,去年来了今年又来,渐渐都成了老主顾。”王庆丰笑着说。
  如今,在王庆丰的带动下,新村及周边办起了23家农家乐,光是去年接待游客就达4.6万人次。一户农家乐在一个夏天就能挣上10多万元。
  “比在外打工强多了。”白玉苑农家乐老板傅恩军前些年因为山上太穷,一直在外打工。前年,他听了老乡的介绍,回到村里办起了农家乐。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他还种植了100亩水果供采摘。“我很看好新村的发展前景,正准备利用清水丰富的水资源,养殖10亩冷水鱼。”
  咱们的钱袋就是靠着武隆县的高山生态环境,才鼓起来的。”王庆丰说。
  成立旅游公司 村民变身股东
  与武隆立足高山生态发展乡村旅游不同,位于湖南省怀化市溆浦县思蒙乡的花园村则通过公司股份分红,带领当地村民们走上了增收致富路。
  “尝一串,味道真不错!”5月初的一天,花园村的柳林烧烤场热闹非凡,来自该县周边乡镇的不少游客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品尝烤肉。
  “自上月下旬开业以来,烧烤场每天接待游客达200 多人,日均收入上万元。”该烧烤场经理舒易满笑着说。
  据介绍,思蒙乡花园村距溆浦县城16 公里,过去由于当地基础设施较差,风景虽然很美,却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去年4 月,湖南省委扶贫工作队进驻该村,不但修通了5 公里通乡公路,还通过进家入户宣传、加强公共设施建设改善了村庄环境,打通了该村产业发展的“瓶颈”,随之而来的是,到该村旅游的游客也越来越多。
  原本在怀化务工的花园村村民舒小军看到了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景。他在乡政府的帮助下,于2014 年3 月回乡投资3000 万元注册成立了溆浦花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为调动村民参与旅游产业发展的积极性,带动村民共同致富,公司还决定采用“全村入股,社民共富”的发展模式,按照每人最多不超过三股的方式,让该村60 余户200 多个村民全部成为了公司股东。
  “花园村紧依思蒙国家湿地公园核心景区,风景优美,发展旅游产业一定前景大好。”舒小军说,随着入村的游客越来越多,只要增加旅游项目,把游客流量变现,就一定能带领村民致富。
  按照舒小军的打算,公司前三年的收入将全部用于该村发展沿河长廊、水上乐园、山顶景亭等旅游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功能。从2018 年开始,将把20% 的利润用来村民分红,并根据收入的增加逐渐提高比例,实现公司与村民共享旅游产业发展红利。
  有了带头人,村民们的热情一天比一天高涨。
  “帮别人打工还不如自己回家当老板。”该村村民赵平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之前一直在长沙一家外企工作,待遇丰厚。听说家乡要发展旅游产业,专程赶回来入股,发挥一己之长,和乡亲们一起创业。
  村民舒建华今年63岁,前些年因为生病瘫痪在床,靠两个儿子在外务工寄点“伙食费”,生活较为艰难。花园旅游公司成立后,两个儿子毫不犹豫地分别为他入了一股。“这下好了,能帮孩子们减轻不少负担。”舒建华说。
  很快,舒小军创办旅游公司,并带动村民共同创业致富的事迹传到了隔壁村镇,不少村民相继前来向他取经。
  “其实我也没啥经验,就是靠着咱们的好山好水、好政策,才能为乡亲们办点实事。”舒小军说。   农旅融合 拓宽致富新渠道
  每年10月是蔬菜丰收的时节,同时也是重庆潼南县太安镇鱼溅村村民刘万荣最开心的时节,因为接下来火爆的乡村旅游,将为他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
  “2013年在政府的扶持下,我把自家的房屋改造成了农家乐。” 刘万荣说,她创办的刘氏农家乐自开业以来,特别是菜博会期间,每天客人都是络绎不断。
  潼南县地貌以浅丘陵为主,土质肥沃,四季宜耕。依托富饶的资源优势、厚重的农耕文化积淀,该县大力发展特色效益农业,并把农业与旅游融合,通过把农业产业基地打造成为乡村旅游景区,把特色农产品开发成旅游商品,不断拓宽村民增收致富的渠道。
  在崇龛镇薛家村,依托菜花景区,回乡创业的村民李江涛与几名乡亲成立了“潼南人家”农家乐有限公司,每年收入近30万元。李江涛说,菜花节已连续举办了六七届,由于收益可观,全镇目前农家乐已有30多家。
  在潼南,像李江涛这样因为当地旅游业发展而返乡务工的村民还有很多。
  熊毅庆和儿子原本一直在江西打工,自从回乡在太安蔬菜基地工作以来,两个人每月的收入加起来有四五千元,除了日常的花销外,每年还能攒上不少钱。“能够在家门口上班,一家人住在一起相互照料才是最重要的。”
  效益农业不但“火”了乡村旅游,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旅游发展越好,我们饭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太安迎座鱼庄老板米晓东介绍,前几年他店里的生意一直不温不火,但随着近年来太安蔬菜基地周边乡村旅游人气越来越旺,带动了当地餐饮生意,“和前两年比,我们的餐饮生意足足好了一倍。”
  据了解,潼南乡村旅游的发展,加大了农村服务业比重,更多的农民从第一产业走向第三产业,使得潼南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进程加速。以太安蔬菜核心区为例,2014年共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00万元。灌坝和鱼溅两个核心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1万元,超过全镇平均值近1000元。
  将农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把菜都建设与美丽田园相融合,潼南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子。
  提档升级 坚持可持续发展
  采摘新鲜水果蔬菜、品尝农家菜、留宿农民家中……乡村旅游早已成为城市人休闲度假的重要选项。来自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五一”“十一”和“春节”三个旅游黄金周,全国城市居民出游中选择乡村旅游的占到70%以上,平均每个黄金周可以形成大约1亿人次规模的乡村旅游市场。
  发展乡村旅游,不但加强了城乡互动,推动了产业融合,也有力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但是,目前我国乡村旅游尚处于初级阶段,从多数地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规模、服务水平、经营理念等正逐渐成为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以四川为例,在成都某个拥有“国字号”乡村游头衔的地区,专门针对农家乐现状展开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在350余个农家乐中,星级农家乐不到10家,超过一半没有获得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业人员基本在50岁左右。
  “规模小、分布散、经营单一、层次不高、可持续发展力不强。”调查结果显示,根本无法满足乡村旅游下一步发展的需要。
  那么,现阶段该如何促进乡村旅游的持续健康发展,并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乡村旅游不仅仅是中国蓬勃兴盛的旅游产业的一种形态,从更大意义上来说,它帮助落后地区百姓挣脱了贫困,承载着农村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国家信息中心旅游规划与研究中心主任石培华说,乡村旅游发展潜力、规模空间巨大,对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因此,石培华提出,新形势下发展乡村旅游,要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在提档升级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
  对此,不少专家表示,一方面可持续发展要求各地政府应主动介入乡村旅游的发展过程,通过政策宣传、扶贫资金帮扶、典型示范等多种渠道,加强引导,激发农民的创业激情。另一方面,乡村旅游发展的主体要不断创新思路,深度挖掘当地特色和文化内涵,塑造品牌效应,构建乡村旅游文化可持续。此外,还要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大力开展农业技术知识、接待礼仪、游客服务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从而真正实现当地乡村旅游的规模经济和社会效益。
  本刊记者 胡燕磊
其他文献
记者从水利部获悉,为了确保农业用水、促进节水,我国将加大现代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到2020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节水灌溉工程占有效灌溉面积的比例达到60%以上。
红掌是天南星科花烛属的一种植物,又名安祖花、花烛。因其佛焰包片猩红亮丽,酷似火红的鹅掌,人们又美名其曰红掌。红掌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可以常年开花。一般植株长到一定时期每个叶腋处都能抽生花蕾并开花,其色泽鲜艳,造型奇特,应用范围广,深受青睐。下面介绍红掌的养护方法:  1.温度。家庭养殖红掌,应尽可能的保证温度,红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16~24℃,最低温度应保证在12℃以上。夏季温度超过30℃时,须
1.查。一般健康兔的耳朵粉红,眼睛发亮。如果耳朵发红或呈淡紫色,则表明受热,应加强通风;若耳朵发白、发凉,则是饮冷水过多而受寒,可听到其腹腔内有流水声,应将其放在热炕上暖腹;若两耳紧贴在一起,则是干渴的表现,应饮用加盐温水。  2.看。主要是看粪便。正常粪便呈颗粒状,细腻,表面有亮光,类似油皮状。若兔排干硬粗大的粪粒,说明兔便秘,应增喂青绿多汁饲料;如兔的粪粒呈蝌蚪状.则表明是肠胃疾病,应在饲料中
2016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三个扶贫日,也是第24个国际消除贫困日。在“坚持精准帮扶,合力脱贫攻坚”的主题下,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投入首次超过1000亿元,全国派出驻村干部54万多人,建档立卡“回头看”补录807万贫困人口,形成了全党全社会合力促脱贫攻坚的良好局面。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您觉得贫困人口最需要哪些帮助?您觉得如何才能做到精准扶贫?扶贫工作还存在哪些问题?  网友回复:  @
1.特甜、清爽、丰产——蜂糖李:2015年6月通过相关部门正式审定。该品种树势强健,生长旺盛,幼树直立性强,成年树势半开张,叶柄和主脉浅粉红色,果实生长期126天,六月中旬成熟,果实圆,完熟后果皮淡黄色,有果粉,果肉黄、离核,可溶性固形物达17.5~19%,肉质浓甜带蜂糖味,细腻化渣,平均单果重50克,极大果达100克以上,成熟后可挂树20天以上,常温下可贮藏15天左右,亩产量达1500千克以上,
1 贮备越冬饲草。一般每只成年羊需要贮备400千克越冬饲料和适量的精饲料。在越冬前根据饲养的羊只数量,收割优质的牧草、红薯茎叶、豆秸、豆叶、优质的树叶、菜叶、粉碎的玉米秸等饲料,可以采取晒干、粉碎、青贮及氨化等方法进行贮藏。同时,贮备适量的地瓜、红苕等块茎饲料。贮备适量的玉米、小麦、高粱、米糠等精饲料,补充青粗饲料中营养不足。  2 加强防寒保暖。入冬前应对羊舍进行全面检修,一般羊舍要建造在向阳北
葡萄实行大棚设施栽培,在本地果实成熟期。可提早20-25天左右,早熟品种于6月初成熟,中熟品种于6月底至7月上旬成熟,经济效益可倍增。大棚葡萄的冬季管理是夺取来年葡萄丰收的重要基础。在冬季管理技术上必须抓好以下关键措施。  一、修剪  葡萄的冬季修剪是一项较为复杂而又十分关键的技术。当年修剪的好坏可影响到次年甚至以后2-3年葡萄的生长与发育。正确地掌握修剪技术至关重要。  1.修剪时期。大棚栽培的
一、繁殖方法  1.扦插繁殖。月季扦插分为春插、夏插、秋插、冬插,一般春插采用较多。①春插:头年秋天采用完全木质化的经冬季沙藏的枝条,或春季3月前也可采枝,待地温升高后即可插于露地。  ②夏插:初夏新生微木质化枝条采下扦插,条件充许则可采用全光雾插的方法。  ③秋插:晚秋枝条成熟后剪下立即插于露地或温室,冬季注意防寒。  ④冬插:落叶后采下木质化枝条在向阳背风处做畦扦插,充分灌水和加盖薄膜,晚间应
重庆姜家黑猪近年发展迅猛,“姜家黑猪,非吃不可”正成为一句流行语,深深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重庆巴南区姜家镇木犴生猪养殖有限公司致力于姜家黑猪的安全高效养殖,董事长陈敬学常对人们说,养猪要获得安全无公害、高效益,最根本的方法是做好防范措施,即加强对猪生活区域的科学消毒。木犴生猪养殖公司采用多种消毒方式,建立消毒防范机制,一丝不苟具体落实。比如来公司参观的车辆,在百米外就需进行一次消毒,然后方可进
饲养母羊多胎高产,仔壮成活率高,必须加强饲喂,科学配种,精心管理,确保母子平安健康,增加养羊经济效益。  1.科学建羊舍。要求羊舍坐北朝南,背风向阳,干燥清洁,出牧方便。—般羊舍面积以每只羊1~1.2平方米。羊床离地1~1.5米高,羊床的檩条小头直径12厘米以上,檩条的间距为40~45厘米,床板用7~10厘米宽的毛竹片铺钉平整,床留有1~1.5厘米宽的缝隙。舍内设基础母羊栏,怀孕母羊栏和母仔栏等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