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位模型预测野生油茶的潜在分布

来源 :生物多样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6196091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第一大木本油料作物,野生油茶是油茶育种的宝贵遗传资源。本研究从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CVH,http://www.cvh.org.cn/)获得可靠的野生油茶分布点数据,结合气象和土壤数据,分别应用最大熵(Max Ent)模型和规则集遗传算法(GARP)模型构建了野生油茶的生态位模型,预测了野生油茶的潜在分布区,并分析了影响野生油茶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根据生态位模型预测的分布概率值,对野生油茶的潜在分布区划分适生等级,并与主要油茶产地的实际分布数据进行比较,以验证适生等级划分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均能较好地反映油茶的分布情况。GARP模型预测的潜在分布区更广,而Max Ent模型的预测结果更精确。两种模型的预测结果均显示,野生油茶的潜在分布区大部分位于中国,但在中南半岛也有部分分布。Max Ent模型预测的野生油茶在中国的潜在分布区与我国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基本吻合,高适生区主要可以分为3大区域:(1)东北–西南走向的武夷山脉及附近的群山区域;(2)东西走向的南岭山脉及附近的群山区域;(3)东北–西南走向的武陵山脉及附近的群山区域。Max Ent模型分析显示,影响野生油茶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是昼夜温差月均值、最干季降水量与最暖季降水量。油茶生长面积较大的地区绝大部分都位于Max Ent模型预测的中、高适生区,说明适生等级的划分较可靠。实地考察显示,生态位模型的预测结果对于寻找野生油茶资源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此外,本研究也充分显示,利用中国数字植物标本馆的植物分布数据,结合相应的环境数据构建生态位模型,有助于了解作物野生近缘种的地理分布。
其他文献
提出一种基于硬件的等光频间隔采样消除调频连续波(FMCW)激光测距系统调频非线性的改进措施。改进后的等光频间隔采样通过硬件数据采集即可一步实现,无需再进行后续繁杂的软
在传统带隙基准电路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带分段曲率补偿的带隙基准电压源。利用亚阈值区MOS管的漏电流与栅-源电压呈指数关系而产生的非线性补偿电流,分别对温度特性曲线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