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竹鼎立 这厢有礼

来源 :中华手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HHZCH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竹和鼎本是风马牛不及的两样东西,但是陶艺大师郑舒文却将它们结合在一起,为观众带来一场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觉盛宴。
  三足鼎立,是人们常用的一个成语。不过,如果走进陶艺大师郑舒文的工作室,看到他以竹和鼎为素材创作的陶艺作品后,这个成语恐怕就要被改成“三竹鼎立”了。三条粗壮的“竹腿”上立着一个个或圆或方的大鼎,有的鼎外长满了娇嫩的竹芽,看起来像一个扎手的菠萝;有的鼎上长着两根相连的竹子,与女士们的手提包十分相似……这天马行空的造型不禁让人眼前一亮:原来陶艺作品还可以这样做。
  专业学的是广告设计,最爱的是水彩画,画得最好的是工笔,得奖最多的是陶艺,缺钱卖的是油画。这就是郑舒文,身材不高,皮肤黝黑,腆着大肚子,脸上总是挂着善意的笑容。
  “走上陶艺的道路,完全是一个偶然。”郑舒文如此形容他与陶艺的缘分。1995年,郑舒文任教的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计划创办陶艺室,筹建工作也落在了他的肩上。虽然当时郑舒文对陶艺一窍不通,但他没有退缩,立即前往景德镇学习考察。5年之后,郑舒文学成归来。“既然半路出家,要做就做有特色的东西。”郑舒文从小喜欢竹子,在学画时,竹子是他最喜欢的题材,如今投身陶艺,竹子自然成为他首选的创作素材。“不过,只有竹子未免太单调,作品还应该有更深刻的主题和内涵。”一番思索后,他决定把竹子和鼎相结合。“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是高洁人格的象征,而鼎代表最高的权力,把这两种文化符号相结合,是我内心对平衡和谐的追求。”郑舒文说。
  乍看郑舒文的作品,似乎很随意、简单,再看,能看出创作过程的不易,再细看,才能理解作品蕴含的丰富的艺术语言。“除了竹和鼎,三足也是我的艺术符号,因为三足构成的三角形是最稳定的一种结构。”此外,在传统的鼎上加入代表现代思想的元素也是他的艺术探索。比如,在鼎上加入弹簧,不仅传达出现代人对“权力无绝对”的看法,同时也对烧制技艺提出新的要求。“鼎上的弹簧非常难烧,温度偏高会烧松垮,偏低整个弹簧就会从鼎上脱落,所以温度控制要非常严格,烧到1250℃时,要立刻降到1230℃,才能保持完美。稍有不慎,作品就会坏掉。”
  郑舒文还喜欢在作品上开“小窗”,他说这是为了表达人们内心渴望交流的愿望。有一阵子,他和太太闹别扭,郁闷中他做了“春夏秋冬”系列陶艺作品,以春的蓬勃、夏的热烈、秋的喜悦和冬的肃杀,来比喻男女之间从初恋到热恋,到结婚生子,再到由于琐事而陷入无意义的冷战的状态。他一边做一边思索,做完后,和太太也和好如初了。“陶艺是一门综合学科,不仅包含历史、化学、物理等知识,艺术上更是反映心灵的一扇窗。” 郑舒文说。
  如今,郑舒文已经获得26个国家级奖项,作品还被美国、法国、德国等国家的鉴赏家收藏。回想起自己当初为了到学校任教而毅然辞去广告设计总监这一高薪职位时,郑舒文“心有余悸”地笑着说:“真为我当初的选择而庆幸,否则我这辈子可能就与陶艺擦肩而过了……”
其他文献
神勇的复仇者联盟、活泼搞笑的阿拉蕾、翔于山野树间的凤凰……一件件用瓦楞纸做成的精美公仔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惊叹的同时又使人心生好奇,这些是谁制作的呢?  制作公仔的是一名台湾人,叫江裕斌。2年前退休赋闲的他参观一间工厂,发现一种简单、可塑性高的材料——瓦楞纸卷。当时他抱着玩一玩的心态买了些材料回去试验,没想到却一发不可收拾,沉迷于瓦楞纸卷的创作中。  江裕斌制作的公仔,以单面瓦楞纸卷为主材质,运用
能拼装、可拆散,薛文静设计家具的目的就是要和使用者产生互动,让他们亲身感受中国传统的榫卯魅力。  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时,薛文静每天都会前往木工教室,拿起刨子将粗糙的实木表面打磨光滑,她很喜欢与木头相处的感觉。在与木艺打交道的日子里,薛文静迷上了奇妙的“榫卯”结构,从而激发了她的设计灵感。  “我设计的家具能拆散、可拼装,完全采用榫卯方式拼接而成。”《高背椅》和《脚摇凳》是薛文静的代表作,用于休息的
看似平淡无奇的木质方盒,需要18道工序才能完全打开,什么盒子如此精妙?  在方炳海的家中,我们终于见到珍宝。看上去普普通通的盒子,内部却深藏玄机,并排的三列抽屉,由9道暗锁构成,隐藏的榫卯机关利用杠杆环环相扣,手艺人在制造时,每一环都不能有偏差,设计如此巧妙,制作如此精细,不得不赞叹手艺之精湛。  满屋两百多个方盒壮观地摆满了各个角落,包括明代圣旨匣、天官赐子镜奁、黄花梨手饰匣、清代官幅官印匣、楠
传统技艺并非只出现在街头巷口,高校里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重视这些传统技艺的再运用。  手艺,本是流传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技艺,劈丝编竹、挥锤打铁、和泥做陶、开料锯木……但随着现代化技术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机械代替人工冲击着传统手工艺。“心手相传·中国高校手工智造设计展”汇集了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14所院校的52位师生
将小树叶贴在木片上,再裹一层晶莹剔透的树脂,宛如琥珀般光亮动人。该耳饰名为《寸·存》,是邶风陶艺设计师杨奇的新作。  杨奇毕业于景德镇陶瓷学院雕塑系,2010年开办了邶风陶瓷设计工作室,主要从事陶瓷设计、首饰设计。他有一套属于自己的设计理念一将文化融于设计之中,抢眼而没有内涵的作品,华而不实。  “树木、树叶、树脂,是我对树的元素解构和重组,思维来源于现代艺术中的解构主义。”杨奇介绍道,其中树木代
在《东爱情故事》里,莉香和完治深夜跪在地毯上玩拼图的浪漫,不知打动了多少人。目前。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正悄然兴起,不是泡吧、不是露营、不是打保龄球。而是在闲暇时。独自或约上三五友人,玩玩具。长期生活于都市中的人,偏爱益智玩具,因为这不仅能让他们寻回童年时代无忧无虑的感觉,还能不定时地让大脑做个体操。  每种新的玩具或新的玩法,想要玩得转,都需要动脑筋。还有一些玩具它存在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让玩的人绞
日前,由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支持的茅台白金酒“中国原创”盛大启航暨中国红十字基金会“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启动仪式在人民大会堂召开。启动仪式上,中国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白金酒有限责任公司向中国红十字基金会捐赠了1.15亿的慈善基金,创立了“中国原创”文化公益基金。用于支持中国的原创设计、技艺传承、文化传播、展览展示、相关人才培养与发展等公益活动,同时还设置了专项基金支持中国工艺美术事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标本制作,却没包含在这﹁三百六十行﹂里,但苏新刚已经在这行干了三十多年。  在普通人的眼里,标本制作这行跟动物尸体打交道,多少都带着些神秘和敬畏的气息。  苏新刚就是这神秘行业中的一员,从1984年开始接触,到现在已有三十多年的标本制作生涯,说他拥有一双“复活生命”的巧手,一点也不夸张。  苏新刚是青岛水族馆海产博物馆标本制作部的经理,走进他的办公室,像是在参观一座迷你
9月1日,是开学的日子,当初我们背着新书包就进学堂了,古代入学却有诸多讲究。  9月1日,是无数顽童鬼哭狼嚎的一天。因为,开学了。学龄儿童都要收拾起玩心,进入人生的学习旅程,正式成为一名小学生。  其实,中国在4000多年前就有了学校,儿童入学是影响孩子一生的大事,在古代也不例外,入学礼十分隆重,和成人礼、婚礼、葬礼并称“人生四大礼”。不妨探究一下:古代入学有哪些讲究?  时间:闲时入学忙时耕  
“1、2、3,起!”七八个男士或趴或蹲,高举双手支起木棍,在翠绿的草地上竖起一根用花环与藤蔓装饰的桦树枝,它叫五月柱,是北欧传统的民间节日仲夏节的标志。当它竖立起的那一刻,充满浓浓斯堪的纳维亚风情的音乐响起,背人赛跑、喝彩舞蹈、仲夏节手艺博览等民俗活动也拉开了序幕。  这是一个属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民族的传统节日,瑞典人、挪威人、丹麦人、芬兰人和冰岛人共同聚集在托马斯大街的斯堪的纳维亚社区中心(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