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方案联合呼吸操对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改善的效果评价

来源 :医学食疗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nger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评价中医护理方案联合呼吸操在慢阻肺患者肺康复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98例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抽选出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中医护理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中医护理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呼吸操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护理14 d后的临床治疗效果、肺部功能变化情况。结果:95.92%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总有效率为81.63%的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 两组患者治疗前FVC、FEV1、FEV1/ FVC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中医护理方案联合呼吸操训练能够更好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借鉴与使用。
  【关键词】中医护理方案;呼吸操;慢阻肺;肺功能
  [中图分类号]R2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249(2021)07-0135-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riary disease,COPD)是临床常见的肺部疾病,患者以不完全的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为特征,临床出现咳嗽、咳痰、气促、喘息等临床症状,且反复加重。疾病后期会累及心脏、骨骼等多个脏器,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慢阻肺的治疗虽然以药物为主,但是近年来的临床实践证明有效的护理措施是影响患者疗效的重要因素,因此我院在常规的中医护理方案基础上增加了呼吸操锻炼,以提高患者的疗效,改善患者的肺功能。为了观察中医护理方案联合呼吸操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改善中的效果,我院進行了本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患者资料 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治疗的98例慢阻肺患者为本次分析对象,使用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例。其中男性患者51例、女性患者47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7.31±6.62)岁。慢阻肺病程3~12年,平均病程(5.13±1.06)年。其中合并高血压31例、合并糖尿病13例、合并冠心病12例。两组患者一般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所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诊断标准。本次研究报请医院伦理委员会研究并予以批准。
  纳入标准:确诊为慢阻肺的患者;处于稳定期的患者;肢体功能协调的患者;治疗依从性好的患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的患者。
  排除标准:慢阻肺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合并肺结核、急性肺炎、肺癌、肺不张、肺气肿等其他肺部疾病的患者;有精神性疾病病史的患者;有肢体残疾、脑卒中后遗症病史等肢体活动不良的患者;有视觉、听觉、语言障碍,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予以吸氧以提高血氧饱和度,予以抗生素消炎治疗,予以氨茶碱等解痉、平喘治疗,予以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以缓解呼吸困难的症状。维持酸碱平衡紊乱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对照组患者给与中医护理,依据患者主要临床症状进行辩证施护,具体方案如下:对于咳嗽咳痰的患者让其保持有效咳嗽、做好口腔护理、给予雾化吸入,翻身拍背,2次/d,并予以耳穴埋豆法以缓解症状。对于喘息、气短的患者,给予穴位贴敷法,将调好的中药用敷贴固定在定喘、肺俞穴处,2~4 h后取下;寒证者可艾灸天突、膻中穴,热症这可选肺俞、大椎穴行拔罐疗法;对于腹胀、纳呆者,选中脘、天枢、神阙穴按揉,并环形按摩腹部;还可以艾灸两侧足三里穴。对于自汗盗汗的患者,可选穴肾上腺、内分泌、交感、神门行耳穴埋豆法,临睡前给予中药泡脚,注意擦干汗液,避免受凉。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呼吸操训练,呼吸操共计七届。第一节为摆臂呼吸按少商:患者吸气时双手举过头顶,双手按压少商穴,呼气时双手掌向前,缓慢落下;第二节为体位呼吸:吸气时抬头,呼气时回位,然后吸气时左转,呼气时回位;第三节为双搓鱼际擦迎香穴:患者左脚迈开一步,双手抬高叠于胸前,吸气时双手互搓鱼际穴至发热,呼气时双手鱼际穴擦迎香穴。第四节为扩胸运动:左脚迈开一步,双手抬高叠于胸前,吸气时扩胸,呼气时回位。第五节为深慢呼吸拿大椎:吸气时拿大椎穴,呼气时松开手。第六节为蹲起运动:打开左脚,双手抬高于胸前,吸气时下蹲,呼气时回位。第七节为缩唇呼吸推任脉:吸气时用手掌边缘从神阙穴推至天突穴,呼气时缩唇呼吸用大拇指从天突穴推至神阙穴。每节动作重复10~16次,早晚各一次。
  1.3分析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14 d后临床疗效以及肺功能变化。临床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完全消失,X线显示肺部无异常,肺功能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X显示肺内阴影减少超50%,肺功能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X显示肺内阴影未减少,或减少不足50%,肺功能无变化,甚至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对患者肺部功能的记录包括FVC用力肺活量、FEV1一秒用力呼气容积以及FEV1/ FVC。
  1.4统计学方法 应用软件SPSS21.0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表示,行c2检验,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当P<0.05时,说明数据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的比较 观察组和参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和81.63%,较参照组相比研究组明显更高,数据之间差异明显(p<0.05),详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VC、FEV1、FEV1/ FVC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P<0.05),但在各项指标的对比上,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病属于中医肺胀范畴,累及肺脾肾三脏,导致肺管不利,气道不畅,以咳、痰、喘、闷为主要表现,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重症者甚至昏迷、喘脱,危及生命。因此,一旦患者急性发作期的症状得以缓解,就要加强肺功能的锻炼和恢复。护理已经被认为是影响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医护理可以为患者提供辨证的、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呼吸操简便易学、持久有效,二者联合,对慢阻肺患者肺功能的改善双管齐下,有效地控制了部分患者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症状。中医护理方案在中医理论的基础上对护理方案进行制定和实施,其特征为总体性和健全性,利用穴位护理,对患者疏肝通气进行辅助,在按压穴位过程中,需要强化护患间的交流,以此实施情感护理,使患者身心处于放松的状态,对注意力进行分散;另外,在中医护理方案实施过程中,可让患者家属参与其中,对护理方案和治疗方案进行主动接纳,其科学性和高效性较高,课外促进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效果较优。
  针对COPD恢复期患者,我院在常规的中医护理方案基础上,积极开展呼吸操训练,以配合护理和治疗改善患者的肺部功能。在慢阻肺稳定期对呼吸操训练进行开展作为一种辅助康复的重要手段,主要与治疗效果、生理作用具有相关性。慢阻肺患者因为病理性变化造成膈肌下移,减轻收缩效率,同时因为气道萎陷、狭窄,会增多分泌物,增加气道阻力,降低胸廓和肺部的顺应性,需要在患者呼吸过程中对呼吸肌发挥动员作用,对呼吸进行辅助。慢阻肺患者主要以上胸廓活动进行呼吸,其特点为短促和浅表,通气量有效率极低,也会造成呼吸肌城西三紧张的情况,对呼吸功能造成消耗作用,将耗氧量增加,对呼吸机疲劳造成诱发,严重者会发生呼吸衰竭,。而腹式呼吸主要为膈肌活动,呈现缓慢、深沉的状态,对呼吸肌进行改善,可将气体分布和肺通气量进行增加,缓解患者气促症状。呼吸操共计七节,包括摆臂呼吸按少商、体位呼吸、双搓鱼际擦迎香穴、扩胸运动、深慢呼吸拿大椎、蹲起运动、缩唇呼吸推任脉几个部分,将呼吸运动、穴位推拿、肢体运动相结合,即兼顾了患者的病情,同时又进行了运动,改善了患者的肺部功能。而且,呼吸操还具有以下优势:①简便易学,患者依存性好;②成本低,不需要后期过多投入,出院在家就可以进行训练;③群体性强,病友可以约在一起训练;④双向性,有病治病,无病强身,符合中医养生的观点。从本次研究来看,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81.63%说明中医护理联合呼吸操能够提高治疗的有效率。两组患者治疗前FVC、FEV1、FEV1/ FVC均无明显差异,治疗后上述指标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呼吸操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肺功能。这是因为呼吸操所设计的动作有利于患者增加膈肌和其他呼吸肌群的力量,配合呼吸运动,改善气机升降情况,进而改善了患者的肺部功能。
  综上所述,中医护理方案联合呼吸操在慢阻肺稳定期患者肺功能改善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疗效的提升,肺功能的改善都有着积极的意义,且操作简便方便实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 许扬, 张鹏俊, 彭博, 等. 北京市某医联体内社区居民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认知现状调查[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17, 46(1): 51-53.
  [2] 王辉, 宁敏, 庞栋. 健康管理与康复指导对COPD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3): 279-280.
  [3] 裘晓琼, 郑则广. 肺康复干预对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J]. 中国现代医生, 2014, 52(19): 35-38.
  [4] 于晓然, 王勇, 孙菲, 等. BiPAP呼吸机不同使用时间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血氣指标和呼吸功能的影响[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5): 663-665.
  [5] 张秀娟. 郑氏康复操在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 26(22): 144-145.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分析复杂性肾结石患者行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入我院于2017年9月至2018年11月期间接收的复杂性肾结石患者共计60例,以随机化分组模式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研究组实施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处理,对照组实施肾切开取石术处理,记录两组肾功能状态和血清指标。结果:研究组手术用时、下床活动用时和术后住院用时对比存在差异性(P0.05);研究组手术后24 h血清
【摘要】目的:探究认知行为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疾病认知、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在我院2018年3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肺结核患者中选取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抽签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增加认知行为干预,对两组患者的疾病认知、遵医行为进行比较。结果:干预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疾病基本知识、自我护理知识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
【摘要】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对尿毒症患者心脏超声检查各项指标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运用常规多普勒超声测定透析后尿毒症患者的左房内径,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期左室内径, 室间隔厚度, 左室后壁厚度, 左室重量指数等。比较收集到的72例尿毒症患者,经过一年血液透析前后心脏超声检查各项指标变化。结果:尿毒症患者经过透析后,心脏收缩功能有明显改善,左房内径, 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收缩期左室内径
【摘要】目的:探析荧光定量PCR检测HBV核酸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期间本站就诊的200例体检者,均需要采集HBV血清样本,并进行荧光定量PCR核酸检测及免疫标志物检测。观察荧光定量PCR检测及免疫标志物检测相关结果结果:200例HBV血清样本中,102例HBV-DNA样本呈阴性,98例为阳性,阳性最低定量为1.87*103/mL,阳性最高定量为9.47*103/mL,H
【摘要】通过将标准化病人应用到江西中医药大学2019年中医执业医师分阶段考试实证研究第一阶段考试中,更好地检验了学生的临床基本功,获得了考生及监考教师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标准化病人在分阶段考试中的应用,不仅检验了医学生的临床操作能力,同时对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人文素养也进行了检验。标准化病人的应用,使得考试过程更加专业、客观,对医患矛盾日益严重,医学生临床动手能力差的现状,增进理实一体化教学,及医学教
【摘要】目的:探讨全程化护理服务在体检中心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体检的100例体检者临床资料,将接受常规护理服务的48例体检者纳入对照组,将接受全程化护理服务的52例体检者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体检者的体检时间(体检登记时间、体检完成时间)、出体检中心时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体检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出体检中心时SAS评分低于对照组,体检登记时间及体
【摘要】目的:研究儿童在眼底荧光素钠血管造影的不良反应的临床特点及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10月间49例患儿的病历资料,FFA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出现不良反应后的处理方法。结果:49例患儿中,发生不良反应共有8例,占16.32%,其中轻度的不良反应有7例(14.28%),中度的不良反应有1例(2.04%),重度的不良反应有0例(0.00%)。轻中度的不良反应经及
【摘要】目的:探讨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外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及管理措施。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外来手术器械520套作为对象,对所有外来手术器械进行清洗,并根据器械质量分为合格组与不合格组。查阅两组资料,统计清洗剂选择、清洗设备运用、预处理规范性、清洗工具选用、清洗操作流程、取水情况、操作人员认知水平及外来器械结构等,并完成单因素及多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