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骄小学是深圳市宝安区新世纪兴建的第一所高标准、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信息化的区直属重点公办小学。从2002年开办开始,学校围绕着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以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核心开展了课程调整实验研究。其中开设信息技术课是一项创新举措。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以学生信息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将“让学校处处体现计算机文化,让孩子个个随心所欲地操作计算机”作为学校信息化教育的一个目标,除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计算机技能和信息能力培养外,从一年级开始就开设了信息技术课,重点学习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学校从一年级开始就强调学生在学科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通过技术学习促进学科知识掌握。通过学习,学生们不仅仅学会了文字处理、动画制作、主页设计等信息技术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了应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他们用计算机制作课程表、值日表、通讯录来管理班级,用电脑制作精美小报,节日里将用计算机制作的贺卡送给老师,甚至在网上浏览、查阅信息,讨论热点问题。
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及引进招聘的方式,积极组建适合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队伍,着力搞好“四建”,即“建制、建队、建网、建库”工作。“建制”就是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各种电教设备高效运转,管理人员落实到位。“建队”就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熟练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使他们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起到“以点带面”的模范作用。“建网”就是采用千兆以太网的基本结构千兆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在学校建立校园网站,准备实施远程教育。“建库”就是建立资料库和信息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目前,学校各科正在进行课堂实录,建设一定规模的课堂教学库。
学校还制定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开展了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培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程,把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列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教育工作者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素质,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由校内计算机教师和电教教师授课,使教师们熟练地掌握网络操作技能、学会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室,并将这些技能运用到教学中。目前,50周岁以下的教师计算机初级通过率为100%。
为建立数字化的校园学习环境,组织管理的方式、手段和机制都已发生明显的变化。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职能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迅速便捷的沟通。
为保证信息化方面的组织管理,学校推出了天骄小学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办法,使所有教师都能文明使用电脑及网络。所有信息科组的教师都与学校签订了承诺书,网管员签订了小学网管员安全责任书,保证学校有关信息化方面所有的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我的岗位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
校园内计算机高度普及,建立了覆盖全校各个区域的高性能网络,构筑了以办公室、教室、功能室、教师宿舍以及学校饭堂为主的网络系统,使学生、教师可方便快捷地上网学习、办公和查询,并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和正版软件服务。每个师生都有上网条件,并有自己的电子信箱和个人主页空间。教室都有联网计算机、数字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校园内建立了统一的电子身份及其认证系统,师生不再需要办理繁复的证件和手续。图书馆一方面将自己原有的资源数字化,同时引进更多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网络数据库,并建立网络化的图书管理系统,为全校师生乃至校园外的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包括检索、预约、传递、浏览、信息服务等)。科技馆、艺术馆等同样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服务,通过计算机网络,用户可以检索其中的收藏内容,看到其相关介绍及图片,进行虚拟参观等。
校园社区服务是指面向校园师生提供的生活方面的服务和公用设施设备维护管理、校园保安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校园社区服务更为全面、便捷、高效,并进一步推进了服务的社会化。各种在线服务系统可以满足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各种需求。如在线心理咨询、食堂信息服务、家校互联、体育馆管理系统等。
学校通过校本培训及引进招聘的方式,积极组建适合学校教育教学需求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师队伍,着力搞好“四建”,即“建制、建队、建网、建库”工作。“建制”就是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保证各种电教设备高效运转,管理人员落实到位。“建队”就是建设一支师德高尚、教艺精湛、熟练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队伍,使他们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在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进程中起到“以点带面”的模范作用。“建网”就是采用千兆以太网的基本结构千兆主干,百兆交换到桌面,在学校建立校园网站,准备实施远程教育。“建库”就是建立资料库和信息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享。目前,学校各科正在进行课堂实录,建设一定规模的课堂教学库。
学校还制定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制度,开展了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培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重点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程,把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列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提高教育工作者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整体素质,分期、分批、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培训,由校内计算机教师和电教教师授课,使教师们熟练地掌握网络操作技能、学会用多媒体软件制作课件、使用多媒体教室,并将这些技能运用到教学中。目前,50周岁以下的教师计算机初级通过率为100%。
为建立数字化的校园学习环境,组织管理的方式、手段和机制都已发生明显的变化。学校利用信息技术实现职能信息管理的自动化,实现上下级部门之间更迅速便捷的沟通。
为保证信息化方面的组织管理,学校推出了天骄小学计算机及网络管理办法,使所有教师都能文明使用电脑及网络。所有信息科组的教师都与学校签订了承诺书,网管员签订了小学网管员安全责任书,保证学校有关信息化方面所有的工作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我的岗位无差错,我的岗位请放心。
校园内计算机高度普及,建立了覆盖全校各个区域的高性能网络,构筑了以办公室、教室、功能室、教师宿舍以及学校饭堂为主的网络系统,使学生、教师可方便快捷地上网学习、办公和查询,并提供高质量的网络服务和正版软件服务。每个师生都有上网条件,并有自己的电子信箱和个人主页空间。教室都有联网计算机、数字投影仪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在校园内建立了统一的电子身份及其认证系统,师生不再需要办理繁复的证件和手续。图书馆一方面将自己原有的资源数字化,同时引进更多的电子图书、电子期刊以及网络数据库,并建立网络化的图书管理系统,为全校师生乃至校园外的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包括检索、预约、传递、浏览、信息服务等)。科技馆、艺术馆等同样实现了数字化管理和服务,通过计算机网络,用户可以检索其中的收藏内容,看到其相关介绍及图片,进行虚拟参观等。
校园社区服务是指面向校园师生提供的生活方面的服务和公用设施设备维护管理、校园保安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校园社区服务更为全面、便捷、高效,并进一步推进了服务的社会化。各种在线服务系统可以满足教师、学生及家长的各种需求。如在线心理咨询、食堂信息服务、家校互联、体育馆管理系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