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一科学院: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

来源 :江苏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bin198602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成果档案
  成果名称:天一科学院: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
  主持人及主要成员:沈茂德、朱卓君、冯丹沁、邓一波、沈新荣、邓庆民
  研究起止时间:2008年4月至今
  二、成果简介
  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的问题,遵循兼顾基础与特长、全体与个体、人文与科学的原则,江苏省天一中学创建了“天一科学院”。
  “天一科学院”,既是一个学生科技社团自主管理的组织中心,更是一个学生自主学习的研究中心。在这里,学生以兴趣为导向,自主组织科技社团,借助丰富的课程资源,开展真实问题的“项目研究”,在深度学习、非认知学习过程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升入高校、终身学习做准备。
  经过五年的研究与实践,天一科学院形成了具有校本特色和创新意义的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
  形成了自主管理的运行机制。“天一科学院”以学生科技社团为组织形式,通过“联席会议”“社团章程”等实现自主管理。
  开发了自主选择的丰富课程资源。开发了“面向全体、兴趣导向、分层提升”的“三类丰富课程”,建立了“国内协作、国际合作”的开放性课程资源。
  优化了自主研究的学习方式。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创新实验室”为主要研究场所,采用“做中学、研中学”的方式,借助“e学习”平台,展开对真实问题的自主研究。
  构建了自主多元的评价体系。构建了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结合社会权威机构评价的多元评价体系。
  “天一科学院”的六年研究实践,提出了一种新的自主学习模式,学生呈现了积极学习的良好状态,形成了学校自主学习文化,产生了地区辐射、国际合作的积极影响。学校2011年被评为江苏省创新人才试点学校,2013年被评为江苏省课程基地优秀学校,本研究成果也获得了江苏省人民政府教学成果特等奖。
  三、历程回眸
  为解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成为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突出问题,我校从2008年开始,立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开始探索一种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组织形式与学习方式,力图在提升学生学习情感动机、自主学习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过分单一等方面,探索一些有效的解决方法。
  (一)探索起步阶段(2000年-2008年):以“兴趣、志向”为导向,成立科技社团
  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学校就开始了科技教育探索,成立“学习兴趣小组”,为学有余力并且对理科课程感兴趣的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当时周秉钧(电器维修)、孙德忠(无线电、航模)、朱敏生(植物栽培)等一批科技老师自编教材,自制教具与学具,劳技教育及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搞得轰轰烈烈,学校因此被评为江苏省劳技教育先进集体。1985年毕业、现已成为“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和“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的杜江峰,谈及在天一母校学习的时候,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有自主学习内容与空间的兴趣小组活动”,这对他投身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影响。
  从2000年起,我校就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开发和实施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主题为环境污染及治理、无锡旅游资料的开发利用、社会热点透析、高新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生活中的科学与研究、中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等6个方面。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天一中学必修课程,列入课表。另外,学生还可以利用周六、周日的假日新视野时间、暑寒假时间组织活动。研究性学习以及假日新视野活动涵盖了全校所有的学生,弥补了“学习兴趣小组”只面向少数学生的问题,但也存在学生研究不够深入的难题。
  2003年,我校成为首批中国科协青少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项目实验学校。此后5年,学校陆续选派40多位骨干老师,参加了工程学、动物学、地球与空间科学、数学、物理学、植物学、化学、计算机等8个学科领域的创新人才培养系列培训活动,其中冯丹沁、邓一波老师成长为全国优秀科学教师,沈新荣、张雪峰、马畅、华激文、王宏娟等成长为科技社团首席指导老师。学校还组建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组,制订课题研究计划,在科技社团建设、科技节活动、假日新视野科技活动、跨学科项目研究等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
  同年,第一批科技社团成立,有着许多兴趣趋同、学习意愿强烈的科技爱好者,他们按学术领域的不同,组建了科技社团,共同参与,自主运作,民主管理,在社团老师指导下亲历现实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科技社团除了日常的学术活动之外,每年还组织“科技节”“科技夏令营”。科技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科学研究的兴趣与志向,拓展了学生的学科视野,提供了科技特长发展的初级平台,养成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提升了学生基本的合作探究的能力。学校还制订了《天一中学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活动奖励条例》及《天一中学“科技教育专项基金”管理办法》,以合理的奖励机制激发大家的研究热情。
  学校依托科技节,确保了科技创新活动的普及度;依托各类课程,确保了学生创造性能力和技能的培训;依托假日新视野科技活动,开展了学生研究项目的孵化工作。一批学生的科技创新项目,通过孵化不断深入,在省级、全国创新大赛纷纷获奖。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科学教育实验基地”“中国科协青少年科学创新人才培养优秀实验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特色学校”。
  (二)整合发展阶段(2008年-2012年):顶层设计,整合资源,成立天一科学院
  第一批科技社团运行下来,最具成就的是沈新荣老师带的“天一天文社”。天文社以项目研究为载体,涉及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物理学等学科。经过校本选修课与研究性系列培训学习,通过社团活动课项目研究的深度学习,社员的学术水平普遍得到提升,并逐步具备了角逐国内外学术竞赛的实力,成果丰硕,被评为无锡市十佳优秀社团。
  为了让更多学生受益,同时呼应“钱学森之问”,我校借鉴“人大附中少年科学院”“上海少年科学院”“北京青少年科技创新学院”“美国创新人才培养的三环理论”等研究成果,创造性地立足本校、基于科技社团群,进行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模式的顶层设计,重点解决“学生缺乏积极学习的兴趣驱动,学校缺乏有选择性的课程内容,学生自主学习缺乏自由、开放、互动的学习平台,学校缺乏鼓励自主学习及特长发展的评价方式”等问题。   为此,学校从技术组、实验室、地理组、历史组,精选了30多位既有专业研究学科背景、又能胜任学生管理的老师,每2-3人组成一个科技社团指导老师组,牵头组建了工程研究院、信息研究院、模型研究院、物理研究院、生物研究院、化学实验研究院、智能研究院、3W网络工作室、视频研究院、电子研究院、天文社、矿石爱好者协会、魔方社等13个分院。每年从高一新生中吸收300多名核心会员,第一届会员由指导老师们利用高一军训期间完成招募,第二届会员开始由各科技社团院长自主组织招募。
  “天一科学院”有统一的章程、会旗、会员证,每个分院均设计了自己的社团章程、会旗、宣传展板、活动教程等等。天一科学院以“科技社团”为主要组织形式,面向全体学生,以“校本选修课”为科技知识与技能学习基础,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以“科技项目研究”为活动载体,通过“创新实验室”与校外科技实践基地平台的搭建,充分利用“高中、高校、高新企业”学习资源,培养学生创新兴趣和意识,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将来成为科技创新人才打下基础。
  通过“整合社团”“整合课程”“整合资源”等成立的“天一科学院”,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供了更好的物质、环境以及管理等保障条件,也基本解决了原来各类科技社团管理较分散、各类学科与学生项目研究不能很好衔接、课程资源不够丰富等问题。实践证明,“天一科学院”的组织形式、学习方式,突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学生的思维方式更为灵活,视野更为开阔,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形成了“真实问题、三高对接、项目孵化”的运行模式,“科技普及、高峰对决、以赛促学”的活动组织范式等运行机制。
  2010年起,我校文学院、体育院、艺术院开始组建,借鉴并采用天一科学院自主学习的组织方式,根据自身特点和需要,调整丰富课程及研究项目,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借助江苏省课程基地、e学习试点项目,探索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新模式
  2012年,借助江苏省STS综合创新课程基地项目,我校建成了12个科技社团活动根据地——“创新实验室”,成立了相应的科研团队(名师工作室),形成了一批主题性的“研究项目”,深入开展了“天一科学院:学生自主学习模式探索”的研究。
  1.完善组织形式,确立以科技社团群为核心的自主管理体系
  “天一科学院”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中心,它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薄弱的问题,立足于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需要,旨在培养善于自主学习的终身学习者。
  天一科学院设立导师团项目孵化制度:导师团由高校专家、高新企业工程师、科技社团指导老师、项目研究指导老师、已换届的优秀会员等组成,为学生项目研究提供自主规划、自主选择、自主研究、自主调控、自主评价等方面的帮助。
  天一科学院设立总院联席会议制度,自主管理科学院:每月开一次院长、首席指导老师联席会议,进行日常工作布置及研讨;每学期评选优秀科技社团,发放活动经费;每学年组织一次优秀会员科技夏令营,考评个人学术能力,评选出100名左右研究水平高(授予“院士”或“研究员”学术称号)、实践动手能力强(授予“工程师”或“技师”学术称号)的优秀会员。
  天一科学院专门设立公益性耗材超市,满足学生个性化制作与研究的需要,成立天一科学院科技项目研究资助基金会,为贫困学生项目研究提供经费支撑。
  2.开发了“三类丰富课程”和“三高合作社会资源”
  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借鉴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兰祖利(Joseph S. Renzulli)“丰富活动三元模式”,天一科学院以“面向全体、兴趣导向、分层提升”为原则,开发了支持“丰富课程、丰富活动、丰富经历”的“三类丰富课程”。
  第一类丰富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创造各种机会,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接触到更多的学科领域,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拓宽学生的视野,解决特长发展方向选择的问题。这类课程包括:科技节艺术节、名人课堂、科技社团成果展示、趣味科技比赛活动、会员招募活动、科技发明专题讲座等等。
  如我校每年一次的校园科技节,至今已经开展了22届。天一科学院承办的最近几届科技节,均有超过95个活动项目,参加师生超过4000人次,学生获奖人数超1200人。开设了20场科技名人课堂,其中12场为高校专家学术报告,8场为本校科技社团指导老师的专题科技讲座,包含天文、研究性学习、卡通、人工智能、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矿物研究,参与学生踊跃。还邀请了中国科技大学天文协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模型协会、南京理工大学、东南大学、江南大学的大学生科技社团来校进行技术交流,收到200份创新方案,评出20多个很有价值的研究方案,并落实科技孵化指导老师跟踪制度。
  “师傅领进门”,不仅仅是培养兴趣,还需提供适切的基础性培训课程,让徒弟真正入门,这就是第二类丰富课程。第二类丰富课程,面向全体学生,主要是培育学生基本的科学素养、研究问题的基础能力,解决自主发展能力的问题。这类课程包括:基于e学习的信息、通用、研究性学习技术整合课程,各类科技类校本选修课课程,各类社团活动培训课程,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及社会实践课程中的科技活动项目,生长课堂观下的科学教育课程等等。
  如我校在高一和高二年级固定有80多门校本选修课,其中15门为针对科技社团学生的科技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课程,如模型制作、物理实验探究、电子控制技术、房屋模型设计、智能机器人基础、矿物与岩石初学、微电影制作、网站开发等等,《多彩的化学实验天地》《斗转星移天文学入门》校本选修教材已经印刷出版。
  第三类丰富课程,面向个体或小组学生,主要是培育学生自主发展、综合运用等科学素养,增强学生研究和创新的能力。这类课程包括:各科技社团自主研究项目、创新实验室深度研究课程、大学企业合作项目、国际合作项目、挑战性比赛项目等等。   如“低成本垂直轴风力发电机研制”项目,由我校与英国斯伯丁文法学校、康明斯公司联合完成。两年中双方同步组建电子、机械、商业三个学生研究小组,通过专题网站合作研究,成果共享,共同经历了一个科技项目从零起点、资料收集、项目分析论证、项目设计到项目开发、零部件采购及创作、半产品集中于天一中学联合组装、调试的一系列研究过程。
  为解决学生自主研究时间不足、指导老师参与力度有限的问题,学校还开发了第二类、第三类丰富衔接课程。从2012年9月开设实施两年一贯制每周两课时的、基于e学习平台的、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必修课程深度融合整合研究的省级e学习试点项目。该技术整合课程,不但能使学生拥有技术课程课标所要求的基本学习经历和具有基本的技术素养,而且还能通过选修模块的开设,在生活取向、兴趣取向、职业取向方面满足各类科技社团会员个性化和多样化的课程需求。通过基于课堂一个学期的挑战性研究项目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使学生把兴趣、知识、创造思想和执着精神,运用到自己选择的问题解决或研究领域中,保证他们有像一个真正的专业人员那样去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的时间与空间。
  三类丰富课程均面向全体学生,每一个学生都可以享受到一体化的课程服务。有的学生通过第一类丰富课程的学习,对某一学科领域产生浓厚兴趣,进入“天一科学院”相应的科技社团,参加一个与社团研究领域有关的校本选修课、科技类研究性学习课题,继续进行第二类、第三类丰富课程的学习。也有的学生不完全按照这个轨迹,直接进入某一类课程学习,学校根据学生需要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三类丰富课程,不仅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还唤起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
  天一中学“三类丰富课程”实施5年来,培养了一批自主学习、自主研究及合作等方面能力超强的学生。比较突出的如徐奕凡,天一科学院电子研究分院会员。在校期间,他参加了学校的科技节活动,聆听了多场学校的名人课堂讲座(第一类丰富课程),对新能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加入天一科学院的电子科技社团,通过社团课程的学习,掌握了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电子技术的基本技能(第二类丰富课程)。这期间,他还与其他同学一起参加了“中英合作垂直轴风力发电项目”研究(自主探究项目),在导师的引领下亲历了真实问题研究的全过程。出于对能源方面的浓厚兴趣和对相关领域的了解,他自主申报了“树木生物电研究及其应用”(自主创新项目)的高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借助学校的创新实验室进行研究,研究论文在第四届亚太动力与能源工程会议上发表。他在学习与研究的过程中,确立了投身新能源研究的志向,高三毕业,考取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能源研究班继续深造,新能源研究很有可能成为他一生的追求。
  天一科学院的三类丰富课程开设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支撑,为此学校坚持“国内协作、国际合作”的方式,整合可利用的各类社会资源,广泛开展“三高合作”活动。
  第一是“高中—高中”合作。一是资源共建共享,学校加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资源共享联盟,成为其共建单位,合作开发校本课程,实现了与全国100多所学校资源的完全共享。二是项目合作研究,已与美国哈佛大学-史密松天体物理中心、英国瑞德克里芙中学等32所国内外友好学校合作开展“月坑研究”“风能研究”等多项主题性研究。
  第二是“高中—高校”合作。一是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等18所高校合作,学生利用节假日走进高校实验室。二是开设“名人课堂”,邀请近60名科学家、文化学者、教授博导、优秀工程师等为学生作人文和科技专题讲座。三是与高校合作建设了12个创新实验室,如南京大学计算思维实验室、东南大学电子创新实验室等,这些创新实验室都是按照某一学术领域的科技社团开展基础性培训、项目研究活动而联合建设的。
  第三是“高中—高新企业”合作。一是建设“校外考察与实践基地”,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形成了“远望号”基地、卡特彼勒技术研发中心、村田电子、松下电器、康明斯等19个社会性考察、实践研究基地。二是与高新企业合作建设创新实验室,如康明斯工程实验室。
  3.形成了以“研究项目”为载体的“做中学、研中学”的新型学习方式
  天一科学院学生的自主学习采用“做中学、研中学”的方式,即以“项目研究”为载体,以“创新实验室”为主要研究场所,借助“e学习”平台,展开基于真实问题的自主研究。
  天一科学院建立了多学科支撑、跨学科的“项目研究”学习模型,初步形成了物理探究、化学趣味实验、实用生物、工程、技术整合、地理天文等6类主题性学习领域,每个领域都开发了相应的校本选修课以及系列的“研究项目”。
  “研究项目”根据项目的教学目标不同分为必修项目和选择性项目。“必修项目”面向必修课的全体学生,结合国家课程,在课堂上实施,如结合技术课程的“设计的一般过程”单元,学生人人完成“LED节能小台灯的创作项目”,这类项目重点培育学生的基础研究能力。“选择性项目”面向选修课、科技社团及对某一方面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包括必选项目和任选项目两类。必选项目面向全体选修课学生,如选择智能机器人技术选修课的学生,开展“避障机器人创作”项目研究;任选项目,面向个体或小组学生,在技术整合课程、研究性课程、科技社团活动课程上,依托e学习互动平台实施,这类项目重点培育学生的专业研究、深度自主学习能力(起到师傅领进门的作用)。
  其中,“任选项目”按照挑战性难度分为三类:模仿探究项目、自主探究项目、自主创新项目(起到修行靠自己的作用)。
  第一类是模仿探究项目,由教师提供近百个已解决问题的项目库,包含尽可能多地解决问题的参考资料,供学生模仿比较并进行探究创新,如“趣味光立方制作研究”“磁悬浮地球仪制作研究”等等;
  第二类是自主探究项目,由教师提供没有解决方案的项目题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让学生亲历研究的全过程,如“垂直轴风力发电研究”项目、“月球陨石坑研究”项目、“微引力透镜和宇宙发现”项目等等;   第三类是自主创新项目,完全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河面船载油污收集器”研究等等。
  “做中学、研中学”是以“研究项目”为载体的一种学习方式,“研究项目”的问题性、复杂性、过程性,使得这种学习方式具有自主、合作、探究的特点;“研究项目”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对问题的解决体现了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体现了“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
  4.建设了“创新实验室”和“自主学习e平台”
  课程基地项目实施以来,学校陆续新建或改建了12个不同领域的创新实验室,在引导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中,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实验室”包括中国科技大学普物实验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模型实验室、南京大学计算思维实验室、中国药科大学中草药基地实验室、东南大学电子控制实验室、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室、西安交通大学工程坊、康明斯工程实验室、地理天文实验室等等,创新实验室让学生有机会在科研院所知名教授、专家的指导下,独立地或与大学生合作开展科研项目模拟研究和创新实践,以“项目实践”“项目研究”“导师制”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借助于省e学习试点学校项目,天一科学院还开发了e学习平台,包含新闻公告、科技社团、三类丰富课程、三高合作社会资源、创新实验室、导师推介、培养机制、特色内容、特色活动等栏目,突出丰富性、探究性、互动性、开放性。下辖四个子平台:科技社团互动平台、校本选修课互动平台、项目教学互动平台、项目研究互动平台。
  科技社团互动平台,为天一科学院总院与13个分院的交流提供服务。其中包含各类自主招募活动、课程开设成果展示、组织机构名单、项目研究活动、学术荣誉考评等板块,是优秀科技社团考评的主要依据。
  校本选修课互动平台,为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提供服务。含教师申报、教务处管理、历史记录、选课结果与开课情况查询、考评记录等板块。
  项目教学互动平台,为必修项目教学提供服务。含单元教学、项目介绍、项目背景材料、优秀学生作品展评、师生与生生互动交流等板块,着力培育学生基础研究能力。
  研究项目互动平台,为学生自主开展必选项目、任选项目的研究提供服务。含项目征集、项目申报、项目审批、项目研究、资源配套、成果评比、激励资助等板块,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创新。
  5.完善了以学生自主评价为主、社会权威机构评价为辅的评价体系
  天一科学院突破传统的学校考试评价模式,通过社团内特长考级认定,科学院内学术荣誉晋升,向高校自主招生推荐优秀学员,社会科学权威机构的学术评估、成果认证、专利认证、科技比赛等评价方式,构建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评价体系。
  社团内特长认定。参加校本选修课、研究性学习课题、科技社团自主研究活动的学生,满一定学时、考核合格均可获得相应学分;参加优秀课题展示、评比的学生还可以获得相应的等级证书;依据相关研究经历、研究成果及获奖情况,各科技社团可自行认定特长等级。
  科学院内学术荣誉晋升。在科学研究方面有成果的优秀会员还可以参评学校“院士”“研究员”等学术荣誉,在科技创作方面有成果的优秀会员则可以参评学校“工程师”“技师”等学术荣誉,并获得获奖证书及金、银奖章。
  社会科学权威机构学术鉴定。包括专利申请、权威机构认定、科技比赛等等。近年来,天一科学院每年有10多项发明专利申报成功,证实了学生研究成果的原创性与含金量;权威机构认定,如天一天文社社员发现主带小行星20颗,认证近地天体3个,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行星中心确认,有关论文在国际天文杂志英国的《School Science Review》《Physics Education》发表。有10多名学生因科技研究经历丰富、成果优秀被国内外名校自主招生优惠录取。
  “天一科学院”自主学习模式的探索,增强了教师进行跨学科教学的综合开发能力,相关研究成果在2014年的中国科协“普通高中拔尖学生培养项目”中期推进会议上作了展示。学校成为教育部“中小学科学探究学习与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实验研究”项目示范学校,有4个研究性学习、项目研究载体开发、物理探究、创新实验室建设方面的国家级子课题相继结题。
  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近两年来,国内外近百所学校到访,其中有32所学校建立研究合作联盟,学习并借鉴“天一科学院”的运作模式。
  四、反思与展望
  (一)天一科学院的组织形式,突破了班级授课制的限制
  天一科学院以“科技社团”为主要组织形式,搭建了“e学习”互动平台,突出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学习的时空已超越了课堂的范畴,学生在必修与选修课内、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课外,随时随地均能开展相关领域的学习。由于大部分高一新生在初中已经习惯于被动式学习方式,一下子很难适应,故初始阶段指导老师的介入性辅导非常重要,而目前能胜任社团团队管理、学生项目专业研究指导的学科老师非常匮乏,急需师范高校尽快增加这些教学内容。另外学校自己也应创新教师培训的培训方式与评价机制,适应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教学需要。
  (二)天一科学院课程形态,体现了“跨学科、项目化、开放式”特征
  学校开发了“三类丰富课程”“三高合作社会资源”,创建了12个创新实验室,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教材,体现出“跨学科、项目化、开放式”的特征,学习领域科技与人文并重,突出“科技以人为本”的理念。但目前苦于学生项目研究用器材购买机制、购买经费来源的限制,远不能满足实际教学之需。建议有关部门能设立科技活动专项耗材经费,并放权指导老师自行采购。
  (三)学生的学习行为,更多的是对真实问题积极主动地研究
  天一科学院采用“做中学、研中学”的学习方式,形成了六类主题性学习领域,开发了系列的“研究项目”。“研究项目”来自于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既发展了学生的研究能力,又激发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但国内尚缺少主题性学习、项目性研究的资源共享与学习平台,急需相关高校、企业、教育研究机构共同进行相关资源开发,为中学师资培训、学生研究项目学习提供技术支撑。
  (四)天一科学院评价体系,突破了传统的学校考试评价模式
  通过社团特长考级认定,科学院学术荣誉晋升,教育行政部门科技比赛,社会权威机构学术评估、国家专利论证等形式,构建了自主、多元的评价体系,更有利于学生的志向激发与特长发展。但由于创新人才早期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高中仅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天一科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科学研究素养显著提高,而目前的高校自主招生,对学生这部分能力的考评还不够重视,希望今后有所改观。
  (冯丹沁,江苏省天一中学,214101)
  责任编辑:宣丽华
其他文献
"差别原则"是罗尔斯正义理论中最具标志性的观念,是其著作《正义论》的精髓所在。虽然罗尔斯的"差别原则"是将美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凸现的贫富差距作为其理论的社会背景,体现西方
本文阐述了农民生态道德教育的提高对生态文明发展的意义,并通过分析河北农民生态意识的现状,进一步对河北省农民生态道德教育途径进行探讨。
<正> 今年二月七日,国家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钱信忠同志在全国计划生育宣传月第二次电话会议上说:“要深入开展算帐对比教育,特别是生产大队和生产队都要发动群众,算人口、土地、粮食帐,各地还要结合算独生子女户和多子女户的家庭经济对比帐,以教育群众认识搞好计划生育不仅利国、利民,而且同每个人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回顾吉林省的情况,自从梨树县十家堡公社带头开展计划生育“三普及”教育以来,作为“三普及”的第一个“普及”——普及人口理论知识,就是从算帐对比开始的。从一个家庭、一个生产队、一个公社到全县、全
"SNP是"类判断句是近代汉语特有的判断句式,其产生以后,主要用于佛经或与之相关的佛教文献中,本土文献虽然也使用这一格式,但数量始终有限。随着佛教势力的衰弱和佛教文献中语
<正> 实践已经证明,人口再生产与物质再生产要相互适应,人口过快增长会延缓经济发展的速度。但是,对于我省,控制人口增长与发展国民经济有哪些关系?计划生育工作的经济效果怎样?为什么要普遍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还需要具体地算一算计划生育与国民经济发展这笔账,才能让更多的人进一步了解计划生育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建国以来,我省人口增长速度快,人口年龄构成轻。这种情况,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巳经出现尖锐的矛盾。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我没有像往年一样在前一天布置孩子特地为自己的妈妈或奶奶辈做什么。原因在于,我打心眼儿里觉得:表达爱与祝福,应当融在日常生活中,不必总是等到特殊的节日才想起,就像不必到了3月5日才想起学雷锋做好事一样。但是,随后发生的一些事改变了我的看法。  上午进办公室,看到同事收到转走学生邮递来的一束鲜花,鲜花里夹着一张贺卡,贺卡上虽然错别字很多,但是孩子的祝福与感激之情真挚而又动人。一瞬
<正> 德惠县老年人口调查的基本情况,在《人口学刊》今年第二期发表的《德惠县老年人口调查》一文中已经作了说明。本文根据这次调查的汇总资料,对德惠县老年人口的文化程度、健康状况作些分析。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说的老年人口,男女都是从60岁以上算起,以便于对不同性别之间进行比较、分析。由于德惠县大学毕业人数甚少,本文所指的大学程度包括大学肄业人数。
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随着电力需求的日益增长,输变电技术和相关节能相关受到重视。电源相关结构的有效调整,电力设备的扩建、老旧设备的更新都成了电力调
2015年11月,由《小康》杂志社联合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并会同有关专家及机构而进行的“中国幸福小康指数”调查结果出炉,教师职业高居“公众眼中最具幸福感的职业”的第二位,连续四年位列该榜单前三甲。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2014年腾讯网组织的近42万教师参与的教师生存状态调查显示,逾八成教师认为自己工作压力大、社会地位低,近五成教师表示绝对不会让其子女从事教师职业。这一调查数据,恐怕很难支撑教
一次听到一位老师介绍一个数学问题:出示一个图形,(由长方形改造而成)左下一半为长方形不变,右上一半改造成锯齿形。这样,由左上角的顶点到右下角的顶点,形成两条不同的线路:A:顺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