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问题是蕴含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的形式并不是直接数学问题,它的“已知”和“未知”是不清楚的,你是否能看到其中的数学,是否能发现数学问题或提出数学问题,这是创新能力的体现。
  关键词:问题意识、自主提问
  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活动中,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或疑惑的实际问题及理论问题,并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索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驱使个体积极思维,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是学生探求并解决问题的保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目标(2011年版)对此也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概括的说,就是让学生获得“四基”,增强能力,培养科学态度。在增强能力的表述中,围绕关键词“能力”提出: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标准(实验稿)》中强调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了两个,即“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总目标的的四个具体方面表述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与《标准(实验稿)》的变化在于把“解决问题”换成“问题解决”。
  这些变化,都是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考虑的。在现实世界中,有许多问题是蕴含在具体情境中的,表现的形式并不是直接数学问题,它的“已知”和“未知”是不清楚的,你是否能看到其中的数学,是否能发现数学问题或提出数学问题,这是创新能力的体现。正如爱因斯坦所说的“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综上所述,教师在教学中就应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要从义务阶段做起,贯穿于数学教育的始终。下面就自己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点滴体会,与大家分享。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问。
  调查发现: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提出问题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少。这虽说受到年龄特征的制约,但更多是受到传统教学的影响,学生习惯于听讲,习惯于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生怕自己提的问题因简单等因素被同学嘲笑。所以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消除学生的紧张感。
  在教学中,教师要放下尊严和架子,从讲台上走下来,与学生做朋友;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学困更要给提问的机会。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并给予及时、适当、热情的诸如 “你问得好!”“你的想法很独特!”等真诚的表扬。当遇到学生提出的问题意思表达不清楚、无价值、不合理时,教师要本着“先培养学生敢问,再培养学生会问”的原则,肯定他们敢于提问的勇气,并加以引导和帮助,千方百计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逐渐的使学生习惯于在学习活动张扬个性,把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成为一种自觉的意识。
  二、采用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有问。
  让学生问,就要给学生问的可能、问的机会。传统的教育,教师一言堂,学生像操作工一样程序化的按照老师的安排做,被动的接受知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目标难以实现。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调整原有教学结构才能将此项目标落实到位。
  在实践中,我发现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自主体验、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及“学—导—用”的课堂教学基本结构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教师把指令性语言和口令性语言变为指导性、点拨性、启发性的语言,再把问的权利交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做的过程放给学生,教学环节中处处创设“问”的情境,学生也就有问了。
  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利用电脑上设计的程序,使学生在屏幕上栩栩如生地看到骑圆轮单车的快而且稳,骑方轮单车的慢而且颠簸得厉害,同学们都被骑方轮单车的滑稽样逗乐了。同时自然的提出了“圆形单车为什么又快又稳?圆有什么特征?圆有哪些部分组成?怎样画圆”等问题。
  再如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学生在进行操作实验后,自然会提出“圆锥的体积与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在什么情况下有这样的关系?能不能把圆锥的体积转化为求圆柱的体积来计算”等问题。
  从这2个简单例子不难看出,只要让学生伴随着思考去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真正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有了载体。这个载体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提供,还要拓展到课下、课外,利用诸如指导学生写数学日记、调查等活动中发现问题。
  三、教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会问。
  在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还要给提问者和其他同学建立这样一种导向:我们不仅要“敢问”,而且要“会问”,要力争发现深层次的、独特的问题,鼓励学生“问得深”、“问得妙”,找出不易被人发现而又非常关键的问题。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在交给学生问的方法前,自己首先要了解对学生提问中出现的“问题”的应对策略,面对学生的问题如何引导,心中要有数。
  ⑴与本课无关的问题,建议在课外帮助解决。
  ⑵不在要害、关键处的问题,教师可以自己解答,也可以请同学帮助解答。
  ⑶与本课关系密切,能打开学生思路的问题,一方面教师着重加以鼓励,另一方面组织全班同学一起讨论,作为学习的重点。
  (二)其次要交给学生提问的类型
  ⑴考查性提问:在知识的关键和本质之处让学生提问,也就是把过去教师的问让给学生,学生通过互相提问把所学的新知识、新问题转化分解消化成已有的知识。
  ⑵质疑性提问,在学生思维受阻,且百思不得其解时,让学生发问。通过生生间、师生间的小组交流、互相启发,达到冲破思维框框束缚,变换思维角度方向,寻找到新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的目的。
  ⑶独创性提问,在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分析问题的数量关系,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当解答某道题的思路不同,算式不一样,表述不一样,答案不同时,都可以让学生问一问,答一答,把自己的不同想法说给同学听,在学生的一问一答间,既解决了部分学生的疑惑,又使回答问题的学生产生了一种满足与成功感。
  (三)结合这三种类型,课堂教学中反复强化常见的几种提问形式
  ⑴追问(针对学生的讲解)你根据什么这样做?你是怎么想到这样做的?
  ⑵换个例子去问(针对学生的方法)如果换个数,你的这种方法(结论、规律)还好用吗?
  ⑶比较提问(针对学生的不同成果)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
  ⑷归纳提问(在对算法多样化都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解这种类型题的方法是什么?(能得到什么样的性质、定律或意义)。
  ⑸针对“关键字词”提问(得到性质、定律或意义时)例如针对倒数的概念“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提问:和是1行吗?三个数行吗?没有“互为”行吗?
  “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如果教师能把问让给学生,由学生发问,在发问“易主”的过程中,学生就一定能从后台走到前台,由单纯的操作工变成设计者,去创造性的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是我们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坚持和追求的。希望广大教育工作者每天都能对学生说一句犹太人对自己孩子说的话:今天你提问题了吗?
其他文献
一、愉快教学  愉快教学,简单地说,就是在教与学的活动中让学生愉快地学习、思考,在愉快中获得知识,在愉快中锻炼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在愉快中培养学生当学习的主人。关于“愉快教学”,古今中外不少有见识的教育理 论家都有过许多精辟的论述,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论语·雍也》中说过:“知之者不知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所说的“好”与“乐”就是一种兴趣,一种愉悦的心理,一种力求认识和创造的倾向。古罗马
期刊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对语文课的要求日渐提高,多媒体教学能够把大量直观材料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呈现事物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使教学中空间、抽象、费解的概念变得具体、直观、易理解。能达到声、画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加强语言信息刺激,巧用多媒体可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方式,拓宽教学的素材和内容。  关键词:语文课 巧用 多媒体 进行教学  语文是
期刊
摘 要:新时期的学生接触信息量广,思维活跃,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学生对知识的要求了。在教学中引入现代化信息技术是一种必要的手段,如何运用信息技术?怎样让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大放异彩,是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教学思路 运用 现代教学  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教学与过去传统式的教学从很多方面都有了大不一样的变化,教师利用电脑对图形、数字、动画乃至声音、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首先要有足够的爱心;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我认为耐心是我们必备的品质;光有这些还不够,我们还应该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欣赏者。有人说:“生活的舞台上是没有观众席的。”但是,我认为:学生成长的舞台上是需要观众的。家长、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就应该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积极的反馈者——通过放大镜,欣赏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并及时运用恰当的方式反馈给他们“我看到了!”,从而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  
期刊
摘 要:在今天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传统的“讲解一接受”教学模式已不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的需要,研究性学习等新的课程需要有新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科学化是要在语文教学中尽量排除一些形式的、不必要的 东西,最大限度地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具体说就是实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科学化,使每个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形成并提升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程改革
期刊
摘 要: 中学信息技术课被国家列入必修课教学计划,信息技术课具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性质,其教学方法应也与其它学科有所不同。在中学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不仅是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要,也是全面提升学生素质的需要。高中信息技术是一门考查科目,在检验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的同时,也能够反映教学的效果,我们要从高中信息技术考试来分析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 高中信息技术 考试 教学对策 
期刊
摘 要:幼儿的情趣特点决定了在体育教学中应注重“教”与“玩”的结合。是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然选择,应在 幼儿体育教学中继续坚持运用和完善这种教学方法。把“教”与“ 玩”有机地结合起来,是提高幼儿体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关键词:教 玩 兴趣 效果  作为一门学科,体育教学与其它课程教学一样,也有其固定的教学内容和一定的教学方法。但体育教学又 不同于其它课程教学,它具有
期刊
随着新课改改革的不断深入,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其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
期刊
摘 要:要尊重关爱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及社会的爱。学生犯了错误,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找到问题所在,改正错误。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学生应严爱相济,严是爱,松是害。在严格要求的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爱。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应多创设情境,使学生在集体活动中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受到相应的教育。另外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把学生在校的表现反馈给家长,使得家长学校共同管理。  关键词:
期刊
摘 要:分析检测技术的水平是影响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的一个重要原因,传统的检测技术主要靠化学分析,受人为因素多、误差大、分析时间长、步骤繁琐、污染环境等不足。针对目前的食品检测问题,本文介绍了新的检测技术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如近红外光谱、免疫分析、原子荧光等检测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在不久的将来,食品分析检测技术将会进入智能化的阶段。  关键词:检测技术;食品分析;应用  1 近红外光谱在食品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