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igua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论述“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与时代发展联系起来,使校园文化建设符合时代发展趋势;适应学生发展需求,调整学生培养目标;调整文化建设方向,建立校园信息化系统;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让学生形成文化学习意识。
  【关键词】互联网+ 校园文化 教育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38-02
  校园文化是学校独特的精神风貌的体现,也是师生文明素养、道德情操的综合反映。学校通过建设具有文化底蕴的校园环境,能够引导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了解、传承校园文化。我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的研究有着历史渊源,也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我校开展的系列学生培养工程、教师培养工程、校本教材开发等活动,均为“互联网+”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奠定了实践的基础。信息技术渗入学校教育教学是教育发展的必然,实现信息技术与校园文化建设的融合是优化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随着“互联网+”理念的兴起,教育信息化成为必然趋势,如何将校园文化建设与“互联网+”理念相互融合、促进,从而激发校园文化新活力、新动力,已然成为新时代校园文化建设的新课题。“互联网+”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也在我校如火如荼地进行,我校围绕以下五个方面开展“互联网+”背景下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
  一、与时代发展联系起来
  为了提高“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整体质量,学校管理人员要按照时代发展趋势设计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将新时代内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
  一方面,我校在前后校门、操场及阶梯教室内外装有多个LED屏幕,循环滚动播出的标语内容契合时事、与时俱进,不断将时代主旋律传递给師生、家长及学校周边居民,发挥了基层教育单位对学生乃至对社会的宣传教育主导作用。
  另一方面,我校开展不同教育主题的活动,把教育与实践有效地结合。充分利用好各种节日开展相关主题比赛活动,并且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学生的成果上传到学校微信公众号进行展评。比如,我校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开展安全微课大赛,短短一周网络访问量达67 184人次,总投票数为91 570票,最佳人气奖第一名票数高达31 570票。通过现代化手段进一步促进学校安全教育艺术化,极大地拓展了学校安全知识的宣传渠道和宣传面。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我家”、榕湖小学“十大好家风”评选活动,让家校共育的好故事得以传播。于清明节开展在线缅怀英烈活动,引导学生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新时代好少年。在国庆节来临之际开展“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活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另外,我校巧借桂林市智慧校园项目建设的东风,依托桂林教育智慧云平台,全校所有教师和适龄学生开通个人空间,班级空间开通率达100%,实现了师生信息化应用常态,为“互联网+”特色校园文化建设助力。
  二、适应学生发展需求
  在优化“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需要将工作重点放在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上。我校在建设“互联网+”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展需求,不断调整学生培养目标,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方面,我校调查研究各个年龄段学生对文化的了解程度、喜好等,之后按照年龄特征确定培养方向,保障学生能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下积极学习文化知识。例如,我校每年组织学生参加各级电脑作品制作比赛,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舞台大显身手。又如,在开展信息技术比赛时注重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三、四年级开展电脑创作画大赛,而在五、六年级则开展计算机打字比赛等,活动的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再如,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根据“大美榕湖”德育课程,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特点,科学制订《榕树宝贝行为准则》以供参考。准则分别对应不同的年级,每个年级有8条,划分为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勤奋学习教育、劳动节俭教育、法制教育、礼仪教育、安全教育8个内容领域。信息组制作好课件并将课件发布到智慧云平台,各班班主任在思品课利用“希沃白板5”播放课件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我校致力于将每个榕湖小学的学生都培养成讲文明、懂礼貌的“榕树宝贝”,他们将是校园特色文化中最靓丽的风景线。
  另一方面,为了保障“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具有较高质量,我校管理人员定期总结整理这一工作的开展情况,总结其中的优点与不足,并进行优化调整,以确保文化建设工作能够满足各个年级小学生的成长需求。为了达到培养文化建设人才的目的,我校为学生制订卫生清扫、校园文化学习等方面的日常行为规范。在这一过程中,为了发挥出“互联网+”的实际意义,我校建设互联网校园管理平台。教师可以利用这一平台对学生进行管理、监督,引导学生自觉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如教师可以利用“班级优化大师”对学生的日常表现进行打分,每周再通过分数的高低选出班上表现最优秀的学生,将其评为“榕树宝贝”,在周一的晨会上进行表彰,并颁发“榕树宝贝”的奖状。
  三、调整文化建设方向
  在各级领导的关心下,学校以“榕树文化”精神内核为着力点,积极开展“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借助“互联网+”模式,学校建立了完整的校园信息化系统。例如,“班班通”校园网络系统、校本资源中心、图书资料管理中心、学校微信公众号等为“互联网+”背景下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打造了没有围墙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故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学校需要积极进行创新分析。目前,在应用“互联网+”模式建设校园文化体系时,我校仍然存在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较弱,学生家长支持度不高,对手机、平板在学习生活中的应用理解度不够等问题。而面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积极学习“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的知识,了解这一工作的发展方向,并参与到优化设计中,以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创新设计的过程中,教师需要认真学习相关知识,学校管理人员需要更加关注这部分工作,定期安排培训活动,保障本校“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具有较高质量。在创建文化建设模式时,管理人员需要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多角度分析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了解程度、重视程度等。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考查学生对校园文化的了解程度,之后与管理人员沟通,构建出适合本校学情的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为之后的“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四、强化师资队伍建设
  为了保障“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具备较高的质量,需要学校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积极学习互联网技术、校园文化建设知识等。在“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了解校园文化建设方向,因此为了提高本校教师的“互联网+”技术应用能力,学校根据《广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中的要求,组织开展相应的教师微能力培训工作。例如,学校以教师培养为抓手,开展“大美榕湖”后浪计划之“镜子课堂”“双师课堂”等教师培训活动。榕湖教育联盟体的92名教龄在0~6年的青年教师都全程参与,他们在学科团队共同备课的基础上,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录制“榕湖云课堂”教研课,通过“备课—磨课—上课—评课—反思”这一流程完成教研任务,在提升信息素养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教学能力。
  五、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
  为了保障“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进行,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帮助学生了解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文化学习意识,为之后开展教学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我校在每周班队会上由德育处定好一个主题并准备合适的课件、视频,班主任应用多媒体技术在班队会中为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之后引导学生讨论。又如,我校结合“大美榕湖”校本课程开展项目式学习,把网络学习与研究性学习、综合实践结合起来,举办了系列主题活动,如“制作校园植物图谱”“介绍自己”“走进桂林的桥”“我为班级设计班徽”“介绍家乡米粉”等主题探究活动。我校以项目为载体,以研究成果展示为驱动,让学生自主上网查找资料、开展座谈访问和举办主题班会,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实践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单一走向了综合,从书本走向了体验。我校以项目式学习活动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取得了信息育人、活动育人的教育效果。
  在“互联网+”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为了提高校园文化整体建设质量,引导小学生健康成长,学校需要明确校园文化建设目标,保障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并将“互联网+”技术融入其中,引导小学生积极参与到校园文化建设活动中,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能够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李冰燕,李宛霖.绿色校园建设对边疆地方高校的意义——以普洱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20(2).
  [2]张超.“互联网+”时代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基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J].高教学刊,2020(1).
  [3]王刚,王青,戎静.“互联网+”时代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6).
  [4]潘冬霞,梁霞.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工会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山东工会论坛,2019,25(6).
  [5]屠傲凌.“互联网+”时代美育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23).
  【作者簡介】黄思源(1995— ),女,广西阳朔人,大学本科学历,工学学位,二级教师,现任桂林市榕湖小学信息组组长,研究方向为基础教育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责编 秦越霞)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压强》教学为例,论述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的途径,阐述其中存在的不足,认为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分析学情、创设情境、辅助实验探究等,从而让物理课堂更加活跃,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  【关键词】信息技术 实验教学 初中物理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47-02  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上册Module 7 Unit 2“She was thinking about her cat.”阅读课教学为例,探讨如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针对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进行教学情境创设,带领学生走进语篇、深入语篇,走出语篇,完成整个阅读过程,引导学生对语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和迁移运用,引发学生的高阶思维,达到深度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以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Module 8 Time off Unit 2“We thought somebody was moving about.”为例,阐述在深度学习视角下初中英语阅读课进行有效情境创设的六个策略,即运用视听情境激发阅读兴趣、运用预测情境激起丰富想象、运用任务情境促进深度互动、运用追问情境实现二次建构、运用角色情境提高运用能力、运用探究情境促使思维外显。  【关键词】
期刊
【摘要】本文以八年级上册第十三章实验与探究《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不等关系》为例,论述微课技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提出课前制作微课让学生自行观看,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中利用微课构造新的图形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课后利用微课布置练习题,引导学生自主检测,拓宽学生的思维等教学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微课技术 《三角形中边与角的不等关系》 教学策略  【中图分
期刊
【摘要】本文以幼儿园壮族“三月三”主题活动探究为例,论述基于农耕文化“应时、取宜、守则、和谐”的理念开展园本课程活动的策略:以壮族文化生成园本课程主题,以适龄活动形式优化园本课程,坚守儿童立场深化园本课程,以多元理念引领园本课程,促进园本课程的开发,传承壮族优秀的传统民俗及地方特色文化。  【关键词】农耕文化 幼儿教育 园本课程 壮族“三月三”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要】本文以人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文件与文件夹”教学为例,论述游戏化教学方式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建议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设计“情境设问”“探索实践”“拓展应用”“交流总结”等环节开展游戏化教学。  【关键词】游戏化教学 小学信息技术 教学过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136-03  游戏化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
期刊
【摘要】本文以南宁市青秀区为例,论述片区学校协同创新发展的优势,并针对片区中小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提出搭建组织框架,统一教学目标;组建教学研究团队,协同开展课题研究;完善教师培训机制,协同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协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统一教学测评标准与办法,促进城区音乐教育质量整体提升等途径,以促进片区中小学音乐教育协同创新发展。  【关键词】片区中小学 音乐教育 协同创新发展 教学
期刊
【摘要】本文以《中国的对外交往》一课为例,建议教师从了解学情、设计目标、实施教学、评价目标、调整策略五个方面展开九年级复习课教学目标的设计,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方向性、激励性、中枢性、评价性作用,推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九年级历史复习课 教学目标 设计 达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5-0124-04  崔允漷教授说过,教学目标既
期刊
【摘要】本文以对南宁市第四中学耕耘社的创始人王云高的访谈及围绕访谈成果开展的艺术创作活动为例,论述“耕耘文化”校本课程的建设过程,提出明确访谈目标,厘清口述校史课程开展的意义;熟练掌握访谈技巧,加深对耕耘文化的理解;开展艺术创作,探索“耕耘文化”新发展等策略。  【关键词】口述校史 艺术实践 课程融合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9-0052
期刊
【摘要】本文以河池市金城江区第五小学为例,论述构建“135 N”体验融合式家校共建德育策略:以“一个长效机制”加强家长的参与体验意识、以“三级菜单培训”提升家长的参与体验技能、以“五有活动课程”确保家长参与体验的实效、以“N个校社效应”推动家校德育的融会贯通,促进学生全面、自主、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体验融合式 家校共建 德育 “135 N”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