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育课堂上学生质疑能力现状及对策浅谈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ainbow8207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教育课堂上倡导的是注重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这在当前的课堂上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很多课堂上往往流于形式,学生并不想问,也不会问,或热闹或冷清地提了问题之后,还是回归到老师设定的问题上来,本文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和教学经验,对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关键词】阅读 质疑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59-02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新课标》提出阅读要求:“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思考才会有疑问,有疑问才会有探究,有探究就会有创新。善于质疑问难,是创造性阅读的具体体现,同时也是必然要求。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由此可见,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疑”是点燃学生探索的火种,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指路明灯,是他们积极思考问题,努力探索质疑的具体表现。
  可是在新教育如火如荼地进行的今天,许多课堂上虽然安排了质疑的环节,极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效果却差强人意。尤其是农村学校的孩子,往往是一片沉默,任凭老师如何鼓励,还是沉默不语。归结起来,主要有如下原因导致了这一现状:
  一、怕被嘲笑,学生不敢问
  有些时候,老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能耐心去听,不去分析问题中的价值,而是简单地否定学生的疑问,或者是担心学生问题太多,问不到当处,而影响教学进度,不等学生充分表达,就简单粗暴地制止了。教师的否定往往极大地挫伤了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
  二、惰性使然,学生不想问
  部分老师教案意识较强,一听到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自己预设的问题不一样,往往对孩子的问题连评价都没有,就直接让孩子坐下了,接着抛出自己预设的问题。时间一长,学生往往懒得思考,习惯于等着老师提出问题了。
  三、缺乏方法,学生不会问
  农村孩子的课外阅读量跟不上,直接导致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够,平时也缺乏质疑方法的培养,所以很多孩子虽然一遍一遍读课文,但是却提不出问题来,或者是提的问题浮于表面,没有思考的价值。
  要想改变这样的现状,我认为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
  语文特级教师宁鸿彬在教学中提出了“三不”、“三欢迎”和“三允许”的观点。所谓“三不”,一是不迷信古人,二是不迷信名家,三是不迷信老师。所谓“三欢迎”,一是欢迎质疑,二是欢迎发表与教材不同的见解,三是欢迎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所谓“三允许”,一是允许说错做错,二是允许改变观点,三是允许保留意见。
  课堂上,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确立师生平等观念,学生是课堂主人的观念,以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气为学生创设质疑问难的宽松环境:没有想好的问题可以再想想,不明白的问题允许发问,答得不完整允许补充,答错了可以重答,不同的意见鼓励争论,教师错了允许提出意见。
  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求知欲旺盛,思维活跃,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对每一个有思维价值的疑问给予肯定,对善于发现、提出问题的孩子予以鼓励,让学生以能问、善问为荣。只有这样,学生质疑的意识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运用质疑问难的方法教学,在开始阶段教师应多加诱导、启发,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使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这种方法应贯穿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关键是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导学生“生疑”,逐步形成“生疑”的能力。这就要允许学生大胆的假设,允许不同的假设并存,推动学生不断深化地研究问题,训练学生的探究性思维。既要重视学生“生疑”,还要学会运用不同的方法和形式让学生懂得如何“生疑”,其方法有:
  1.就课题提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它起着提示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能抓住要点和关键问题,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前提,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能力。因此,抓文题质疑,往往可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比如《鸟的天堂》一文,读完了课题,学生会问:“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鸟的天堂美吗?”“为什么叫鸟的天堂?……”这样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种“阅读期待”,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富有个性地理解课文,从而了解到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的天马河边,指的就是一株大榕树。榕树独木成林,又大又茂盛,鸟儿又多又欢快,因为有成千上万只鸟栖息,所以才叫鸟的天堂。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读书有目的,而且提高了学生自己作文审题能力及构思的能力。
  有时学生的提问是明知故问,但应该看到这是训练学生“看题学思考”,“解题理思路”的开始。学生一旦养成个这个习惯,便形成一种独立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
  2.找寻关键词句发问。
  学起于疑,思源于疑。疑就是问题。问题是思维的火花,学生在阅读中能发现和提出问题,是独立思考的表现。教师要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就要引导学生能在文章看似平常,实有深意的文字中质疑,也就是找寻文章关键词句。
  在初读课文时,一般是要求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而在精读课文时则应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进行质疑,如《可贵的沉默》一文中,抓住“我想去寻找蕴藏在他们心灵深处的、他们自己还没有意识到的极为珍贵的东西。”这句话,学生往往很自然地问出:“这极为珍贵的东西是什么呢?”从而顺理成章地促使孩子去深入思考探究。
  3.抓矛盾进行质疑。
  语文教材中常有看似矛盾却实是精彩之笔的描写。在阅读过程中找出这些矛盾之处加以质疑,能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如《尊严》一课中,杰克逊大叔对女儿说的话:“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就有很明显的矛盾,学生不禁要问:“为什么他什么都没有,却是个富翁呢?”这看似矛盾的语言背后,折射出的是尊严的价值,理解了这个问题,对尊严的含义就有了比较明晰的感悟。
  4.联系课文插图质疑。
  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是对课文重点内容的直观呈现,通过插图观察、对比等,也能促进学生质疑。如《可贵的沉默》一课中,安排了两幅插图,分别是孩子们兴高采烈和沉默不语,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两幅图,从而质疑:“孩子们的表情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变化?”一下子就把课文的两部分内容关联了起来,通过探究变化的原因,就理解了这沉默的可贵之处了。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引导孩子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发问,在课文的结尾处质疑,从课文的表达方式上质疑……总之,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培养质疑能力需要教师的激发引导,培养训练,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教师要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一方面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做到随机应变,伺机指导,并有不断创新的开拓精神;另一方面必须根据教学中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千方百计地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时空条件与学习气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既乐于质疑,又能够善于质疑,其质疑的能力才会逐步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陆惠忠.学贵有疑——万永富老师质疑教学策略研究 小学语文教师
其他文献
学位
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问题越来越受到股东、债权人、证券监管部门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注。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管
学位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社会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日益增长,特别是对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要求已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也为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要
随着广大民众对精神生活的要求日益提高,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旅游活动也就逐步发展起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传统历史文化表现,具有娱乐参与、艺术审美、教育科研和经济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7-0055-02  针对中学语文教学现状,教师应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学习语文就是学习生活,选择多种学习方法,让学生在快乐中汲取知识,达到提高人文修养,传承人类文化。教师培养学生大语文观的途径主要靠课堂,课堂的灵魂是教学设计,故在课堂教学设计中如何培养大语文观就成了研究的重点,笔者通过多年实践,将行动研究归纳如下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号角已经吹响,《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部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此,我们要理解这次课程改革的意义,认识学生参加学习实践及从中获得学习体验的重要性,改变教师单向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得到独特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建议(一九五九年九月十四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建议:在庆祝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时候,特赦一批确实已经改恶从善的战争罪犯、反革命罪犯和普通刑事罪犯。我国的社会主...
股利政策作为现代公司理财活动的三大核心内容之一,是对公司融资、投资活动的一个延续,是将公司的税后收益在股东所得和内部留存收益之间进行合理配置的策略。   学术界研究
随着全球化程度的日益加深,将项目管理与团队管理结合起来即在项目运作中利用团队已成为现今企业的一个主要管理方式。在财富100强的公司中,几乎全部运用项目团队,然而在这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