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中的诚信教育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ter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设诚信社会是人们的强烈要求,而学校是诚信教育的重要阵地。本文介绍了对中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如何对中学生实施诚信教育途径和方法。
  【关键词】诚信教育 道德教育 为人师表 教育活动 诚信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8-0068-01
  诚信释义为:诚,就是内诚于已,诚实无欺 ,诚实做人,诚实做事,实事求是;信,就是外信于人,有信用,讲信誉,守信义。古训: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论语》中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诚实信用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当前,改革开放把我国正推向市场经济阶段,诚实与守信显得更为重要。初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从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抓好学生的诚信教育,以做到最大程度地抵消各种负面不利影响,以促进学生心智的健康发展。
  一、对中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主要内容
  1.在诚实教育方面:培养学生诚实待人,以真诚的言行对待他人、关心他人,对他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严格要求自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作业和考试求真实,不抄袭、不作弊。
  2.在守信教育方面:培养学生守时、守信、有责任心,承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言必信、行必果;遇到失误,勇于承担应有的责任,知错就改。
  3.在诚实守信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遵守法律法规、校规校纪和社会公德的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和规则意识,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如何对中学生实施诚信教育
  1.为人师表,率先垂范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兼有教书育人的双重责任。教師可通过两条途径传递给学生社会道德规范:一是言教,二是身教。前者不能缺少,后者更为重要,即身教重于言教。
  2.思想政治课是诚信道德教育的主阵地
  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上,多举历史典故和现代社会实际例子教育学生苛守诚。《徙木为信》:《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为了取信于民,商鞅“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南门,募民有能徙木置北门者予以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 。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 ,以明不欺。”《一诺千金》:秦朝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得到了很多人赞赏。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说明,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3.学生为主体,组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1)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诚信方面的调查和写专题调查报告。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教育自己。为此,我要求每个学生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调查报告。又及时开了个诚信专题报告会。会上每个人的报告各有故事,使得报告会开得很圆满很成功。(2)开辩论会:例如,有的老人经检查得了不可治愈的癌症,儿女们没有把这一检查结果如实告知这位老人,隐瞒了得病的真相,儿女对老人是一种不够诚实的表现但是也是对的,完全是让老人避免精神打击而加重病情。做这方面的辩论,就是让学生有个辨证看问题的思维方法,让他们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起到了积极思考和自我教育的作用。
  4.诚信教育要从点滴小事抓起,持之以恒
  学生中违反纪律、考试舞弊、拾物归己或其他不诚信的行为多半是由于缺乏意志力造成的,他们明知不对而为之,只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寄希望于老师不知道、同学未发现。生活学习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育资源,及时培养学生的道德实践。例如我在我的班级里设立了诚信记录,把有不良信誉的学生,如值日生不擦黑板不扫地、抄袭作业、不交作业、上课无故迟到、考试舞弊等,都记录在班级日志上,一学期凡是有不良记录者不得评选为三好学生,不良记录越多,品德等级越低。教育者的责任不仅是培养学生的诚信认识,还要从点滴小事做起,将学生的诚信认识转化为诚信行为。
  5.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走访、电话等形式主动与家庭紧密配合,扩大学校教育对家庭的影响,消除家庭教育中许多误区,如娇生惯养、受长辈溺爱,从而滋长了怕苦、怕累、爱慕虚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帮助家长们充分认识到诚信对学生成长的重要性,以身作则,积极配合学校共同抓好诚信教育,促进学生诚信修养的提高。
  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适应时代潮流的、诚实守信的新一代。当然,诚信教育是一项社会工程,需要家庭、社会各界的大力协助及学生自己的积极配合,相信众人齐力,定能共铸诚信。
其他文献
明代南京马快船是政府经营的一支船队,最初是由运输军马和辎重而得名,永乐以后。主要为王室运输生活享受的各种物品,及视需要而服役。其驾船小甲水手,是通过徭役编佥而来,马
明代中期,劳动人民曾发动多次起义,以反抗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以前,正统、成化、正德年间的起义多为人们所注视,嘉、隆年间的起义却少为人们所提起。有人在研究一条鞭法的
一、回鹘与西夏之历史关系西夏(1038~1227)是党项人于1038年建立的一个地方割据政权。党项本为古代羌族的一支,在安史之乱爆发后,归附于唐朝的西夏残部被内迁入陕甘宁交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