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来源 :中学英语之友·初三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sgnl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开展,“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所暴露出来的弊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它不仅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抑制学生自主性和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也阻碍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影响教学效果。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本文从互动式教学模式着眼,谈谈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所谓“互动”,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在教师的启发下引导学生去发现,在学生发现的要求下,促使教师去启发,师生密切配合,在和谐、愉快的情境中实现教与学的共振,成功的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的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教师抓住时机善于引导、教学方法灵活多变,教学内容引人入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并善于打破常规,产生奇思异想,使其能力不断发展,这使得“互动”教学模式在英语教学中引入创造教育成为可能。
  
  一、教学过程中互动模式的步骤
  
  Ⅰ.激趣。激发兴趣之目的是变逼为导,变苦学为乐学。把求知变成学生最大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用“爱”促进教育,用“趣”构建教育模式,用“玩”组织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师生的互动作用。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为创景阶段埋下伏笔。
  Ⅱ.创景。学生的兴趣神经一旦被触发,他们自然会在逼真的情境中触景生情,见情思意。再充分利用电教手段、直观教具,并常自戴假面具,变换各种人物角色,把许多具体事物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尽量做到可见、可触、可尝、可闻,充分发挥学生多种感官的作用,鼓励学生的首创精神。
  Ⅲ.启发。实践证明无论识记多少语法规则,对于语言习得来说,并没有实质性作用。然而掌握一定的语法规则能够提高语言实践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因此创设情景学语法,即学了语言又学了语法,一箭双雕,符合用英语来学英语的原则。但学生还须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归纳出规则,使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因为认识规则的监控作用不仅能有意识地利用语言规则,促进理解语言材料的速度、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灵活运用规则进行言语交际的能力。
  Ⅳ.探求。作为教师要想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充分发挥,就要在教学思路上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思考,现行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只寻求一种答案,而学生并不因为找到一个答案而满足,而是一问多答或一答多问,而创造性活动便是从发现问题开始的。
  Ⅴ.交际。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语言交际能力。语音、词汇、语法、句型结构都是学习语言交际能力不可缺少的材料。语言交际能力主要通过语言交际活动才能实现,因此使教学过程交际化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进行教改实验的时候,力求根据交际性原则,努力创造英语交际的氛围,充分利用幻灯、图片、 简笔画、表演、对话造句说话等方式,使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灵活地交际。因为只有贯彻交际性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才会真正成为动态式。如在复习一般过去式的时候,可以利用简笔画介绍某某一天的活动并在每个图片下面写出关键动词。引导学生就图片问答。最后由学生分组介绍各自一天的活动以及你的朋友、妈妈、爸爸等昨天一天的情况。通过情景交流,学生掌握了一般过去式的用途,也实现了交际这一目的。
  
  二、有效互动须遵循的原则
  
  Ⅰ.互动的内容须与教学内容相关。从教师、学生、教材三者的互动关系看,教师与学生两个主体必须以教材为客体进行活动。教材是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也是师生共同活动的中介。课堂要达到有效互动就要求教师潜心专研教材,领悟教材内容要表达的思想,把握课本的重点、难点和语言特点,并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自主的、个性化的解读,从而产生独特的理解,为互动积累丰富的话题内容。
  Ⅱ.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中,教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学。要“授人以渔”。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多给孩子一些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多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自己去体会。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学到了涉猎知识的方法,尝到了学习的快乐。在互动式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作为一个发现者(discoverer)、研究者(researcher)和探索者(explorer)去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在开始讲授新课时,教师要制定切实可行的“阶段式”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该课的学习目标,明确探究的方法和学习的任务后,由学生个人主动探究,让其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学生主动探究可采用阅读思考、自我质疑、自查自练、自我归纳等方式进行。
  Ⅲ.重视教师和学生之间积极充分的情感交流。英语课堂互动式教学主要体现在“动”字上,要做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教师启动”即教师发动、调动;“师生互动”即师生配合、教学结合;“学生主动”即学生的主动性、自觉性、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而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导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提纲挈领地指出学习新课的目标,包括认知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等;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缺乏情感交流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这固然有外部客观环境,如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但教师自身对积极情感支持作用的重视不够和不善于利用情感支持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整天忙于日常的教学,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似乎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曾有学生在贺卡中写道:“希望老师多笑,多与我们交流。”教师要正确表露自己的情感,善于表露自己的情感,通过以情感情,以情染情,优化学生的心境。
  Ⅳ.师生双方特别是教师在互动中保持关注也是构建积极互动的必要条件。结合自己多年的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作者认为初中英语交往互动式的教学模式,充分考虑了当代中学生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表现欲的特点,能够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现代企业教育》来源:第9期《英语教学中的互动》
  2.《英语教学中的“互动”教学模式》高荣
  3.《英语教学激趣谈》来源:《内蒙古教育》1996年第8期
  4.《构造模式的指导意见》《人民教育》1996年7、8期
  5.《创造性教学模式》张武升《江西教育科研》1990年第3期
  6.《新课程背景下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张艳
其他文献
教学效率是每一位一线教师终其一生追求的结果,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学效率并不是单纯的高分,而是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那么怎样提高短短四十分钟的效率呢?我个人有一些做法希
期刊
教学过程是师生双边活动的过程,而在这种双边活动中,教师占主导地位。作为教师怎样支配好课堂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所在。如何制造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愉愉快快、轻轻松松地学习英语,是当前英语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兴趣教学的前提    在教学中,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学生们喜爱上的学科成绩往往要比不爱上的学科成绩要好许多。由此可见,一个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有
作为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影响最大、使用人口最多的传统医学体系[1],中医学的发展离不开历代先贤的探索与实践、思考与记录,目前传世的万余种中医文献可为明证。中医文献虽静
一、说主题确立的背景rn爱心的培养是人的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贯穿在人生的整个发展过程之中,敬老爱老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当今社会,儿童都是独身子女,享
期刊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因为接受型课堂教学模式容易压抑学生思维和主体能力。因此在教学中尝试了新型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的模式,即是让学生的提问,思考和观察代替老师的详细讲解。注重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调动了学生积极思维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必须是一个开放式的课堂,必须是学生主体能充分发挥的课堂,教学的组
根据国家科技部对期刊编排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定,本刊对来稿作如下要求:1文题应简明扼要,突出重点,要能概括文章的主旨,一般不超过20个字,最好不用标点符号和副标题。2署名按顺序写清楚每位作者的姓名、工作单位及所在地邮政编码并在文末附第一作者的性别、年龄、学位、职称,是否硕士生、博士生导师,联系电话,E-mail地址。
课堂教学提倡教无定法,但在教育教学中又有专门的教学方法,对于每种课的类型,又有不同的教学方法,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会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采用适于学生学习的方法就会有利
期刊
【摘要】牛津英语教材在江苏地区的应用已经第六年了,我们通过学科讨论并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特色,总结了一些自己的教学心得和教学方法,同时也发现了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众多的问题:忽视夯实基础;课堂教学虚假,形式主义泛滥;多媒体机械演示。  【关健词】课堂教学 问题 方法对策     这套教材的编写体系为“building modules”,采用“function—structure—topic—task”
环境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重大问题,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潮流.环保教育要从娃娃抓起.作为一线教师,我认为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思维
大量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的资源,往往是最好的学习素材.在教学过程中,巧用学生资源,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收到较好的效果.请看以下教学案例:rn案例一:《儿童乐园》教学片段一r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