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温预固化高性能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性能研究

来源 :高科技纤维与应用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cld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主要介绍了一种中温预固化耐热环氧树脂玻璃布复合材料,对树脂进行理化性能分析,采用热熔法制备预浸料,对玻璃布复合材料层压板进行性能测试。该树脂具有良好的耐热性和阻燃性,其预浸料可在125℃预固化,玻璃化温度达到155℃,完全固化后能达到245℃,耐热性能较好,该复合材料氧指数高,具有阻燃性。适合模具用复合材料或中温预固化高性能复合材料。
其他文献
延安新区填方工程是目前我国黄土地区规模最大的治沟造地工程之一.考虑到填方土体的蠕变特性导致填方工程长期变形量的问题,采用分级增量循环加卸荷方式,对延安新区压实黄土
为确定部分斜拉桥合理成桥状态,以斜拉桥主梁竖向受力特征为基础,对部分斜拉桥主梁竖向受力特点、典型特征参数进行分析,据此提出部分斜拉桥的合理成桥状态目标为主梁体外预应力和体内预应力的最优配置,并以武汉三官汉江大桥为背景进行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常规斜拉桥主梁是传递桥面活载、平衡斜拉索水平分力的加劲梁,索力恒载比γc为0.75~0.92;部分斜拉桥主梁受力以受弯为主,索力恒载比γc为0.34~0.43,部分斜拉桥斜拉索可视为主梁的体外预应力;借助索力恒载比γ
地质遗迹是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珍稀自然资源,是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然而,我国地质遗迹研究存在概念模糊、内容泛化和知识传承不足的问题。为此,本文在界定地质遗迹的概念和研究范畴基础上,以960篇中文文献为数据来源,系统梳理了我国2000-2020年间地质遗迹研究进展,以期为深化地质遗迹理论研究提供借鉴。研究结论认为:1)地质遗迹是一个集合与细分的概念,具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本质属性为一种自然
本研究利用山梨醇模拟干旱胁迫,对黑果枸杞进行不同程度的渗透处理,探讨干旱胁迫下黑果枸杞体内Na+、K+、脯氨酸、可溶性糖各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情况,分析渗透势的变化及光合
介绍了近20年以来我国碳纤维产业的不断发展,从技术水平、产品规模及国产化替代、市场需求等角度综合分析了碳纤维产业的应用及发展现状,指出我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及解决方法,为我国碳纤维产业的不断发展建言献策。
对采用高压-树脂传递模塑(HP-RTM)成型工艺和湿法压膜(WCM)成型工艺制备的碳纤维/环氧树脂(CF/EP)复合材料层合板进行力学试验,并观察微观组织和破坏形貌。结果表明:HP-RTM工艺制备的CF/EP复合材料单向板中纤维排列一致性较好、树脂分布均匀,但是纤维和树脂结合界面较差,其平均力学性能要优于WCM工艺,但是数据离散程度高,稳定性较差。
新建武汉至十堰高速铁路崔家营汉江特大桥主桥采用(135+2×300+135)m连续刚构柔性拱组合桥,主梁为C60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拱肋为钢管混凝土桁架拱。上部结构施工采用先梁后拱法,主梁0号节段利用托架分层浇筑,其它节段悬浇采用三主桁挂篮并配置自行式模块化内平台施工,在边跨侧T构悬臂设置平衡配重;先合龙边跨,再利用大吨位千斤顶同步对顶技术实现双主跨同时合龙,采用气动辅助法穿设主梁超长预应力束;主拱肋先利用组拼式浮吊在桥面分三区段低位拼装,再同步提升中间大节段进行合龙;边拱采用桥面汽车吊支架法原位拼装;拱肋
作为重要的淡水资源,雨水的收集与贮存利用在缺水地区十分广泛.文中采用混凝土水窖开展中试研究,旨在考察无消毒剂投加环境下,窖水微生物的生长状况与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窖水
针对某商用车副簧的轻量化需求,基于原多片式钢质副簧结构的刚强度、重量、尺寸等技术要求,通过对复合材料副簧的结构设计、铺层设计等关键因素进行研究,研制出外观合格的复合材料副簧产品。后续对复合材料副簧进行台架试验的结果表明:复合材料副簧刚度的理论设计值与试验值百分比误差为2.27%,进行20万次疲劳测试后副簧的刚度衰减值为4%,顺利通过台架试验。证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和研制工艺正确有效,对同形式的复合材料结构制品在汽车行业的应用具有重大意义。
广州明珠湾大桥为(96+164+436+164+96+60)m三主桁双层桥面中承式钢桁拱桥。大桥采用“拱梁同步”大悬臂拼装架设,由于主桥施工处于深水区,无法搭设临时墩支撑,因此在顺桥向主墩两侧设置墩旁托架临时支撑主墩钢桁梁初始节间。墩旁托架支撑在既有承台墩身上,由上托架、下托架及上、下托架之间的钢梁姿态调控装置组成。托架设计为稳定的三脚架结构,以克服施工过程中主墩支座两侧由于受力不平衡而产生的倾覆力矩;下托架钢管内填充自密实微膨胀混凝土,并在水平钢管内设置预应力钢绞线,以提高托架整体刚度,抵抗钢梁拼装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