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学

来源 :学子·教育新理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ohuo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英语教学被大家认为是一门费时费力、效果差的科目。当然,影响教学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英语教学作为一种语言教学过程,同样也是一种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如果能正确把握情感教学,不但能塑造学生的品行,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用平等的师生关系沟通情感
  良好的教学过程是师生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对老师产生信任感、亲近感、亲切感。教师可轻松愉快地通过英语教学上的艺术性、形象性、趣味性揭示英语教材本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重视师生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因素,努力以自己对学生的良好情感去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反应,创设师生情感交融的氛围,以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教学效果。师生间的情感会通过对其交往活动和关系的直接作用而最终影响教学和教育的效果。学生对英语教师的情感认同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如果学生对老师产生了敬畏的心理,甚至从内心排斥、不信任、不接受他,那么学生在课堂上往往会提不起兴趣,激发不出热情,更谈不上合作与交流。
  因此,新课程的推进要致力于建立充分体现着自由、平等、民主、尊重和发展精神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需要教师要走下讲台,与学生平等地交流,要充当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合作者、助学者和监督者。教师应该经常和学生进行交际,同学生保持平等的身份,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解除心理顾虑,在友好的气氛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教师要对教学充满激情,言谈举止要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要努力创造一种开放、自由、民主、多元的英语课堂气氛,给学生提供主动探究、自主发展、愉快合作的良好教学空间。只有教师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学生才愿意与教师交流,教师才有可能真正了解学生的情感。
  二、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情感心理学实验证实,当一个人处在快乐、兴奋的情绪状态中时,最能发挥其智能操作水平,因而快乐——兴趣是个体进行智能活动的最佳情绪背景。教师在贯彻寓教于乐的原则时,虽然操作点在于引发学生的快乐和兴趣情绪,但其目标并不停留在低层次的情绪调节上,而是以情绪调节为切入口,借以引导学生由低层次的“外在乐”向高层次的“内在乐”方向转化。这种转化的实质是变“乐中学”为“学中乐”,从而达到治学的最高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多组织学生运用pair work、group work、和team work等方式进行合作学习。通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使课堂呈现出学生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的生动局面。合作精神也是情感因素运用的一个重要內容。在合作内容上多给他们自己创造空间,在合作形式上讲求变化,如有时间可把不同层次、不同风格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让他们优势互补、互相带动。有时为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展示自我,让他们自由组合,努力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三、在教学中渗透感情
  老师健康、热情、开朗的形象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教育学生不仅要靠口耳相传,更要注意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来说都具有很强的感染性。教师的政治道德素质、文化理论水平、教学水平、精神状态、人格魅力、审美能力及教师的形体语言和口头语的表现对学生起着很大的感染作用。课文本身也被作者赋予了情感。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文章原作者写作时的情感,注意情感的迁移,寓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美育于外语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受到精神的感染和情感的陶冶。教师在细微的言行中全身心地投入情感,课堂中师生之间便能心领神会,和谐相处。■
  (作者单位:江西余干二中)
其他文献
【摘要】我国初中历史作业长期受到传统的教学方法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作业形式僵化,内容单调枯燥,笔者进行调查总结,大都围绕“事件时间”、“事件背景”“事件过程”、“事件意义”以及“事件影响”等方面展开,作业的内容局限于教材中,只是加强对于教材内容的记忆,这样的作业设计限制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笔者基于新课改的要求,创新设计初中历史作业,题型丰富化,内容开放化,问题探究化以及评价多元化;通过创新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