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果园的确立和生产管理策略

来源 :果农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halista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果生产实践中,家庭果园的确立和生产管理,与规模化、集约化果品基地的建设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笔者在较为长期的生产实践、指导家庭果园生产管理过程中,有了一些初浅的认识,与同道探讨。
  
  1 家庭果园基本条件的确立
  
  1.1 明确生产目标
  要明确自己的产品今后是鲜销、贮藏、加工还是吸引游客休闲观光消费(包括果品、花朵及果园景观等)。若不预先把目标定位好,盲目性太大就会制约今后的发展。以解决家庭成员就业、养家糊口为开发目的,以赚取人工费为最低的效益底线——每年每人5000元,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自己给自己打工。
  
  1.2 充分认识自己的长处
  尽量在自己比较熟悉的范畴内进行。不同的果树种类有各自不同的生长结果习性和相应的栽培管理要求,一般不要在自己陌生的果树种类上下工夫,即使是目前效益非常好的情况下,也要抵住诱惑,要坚持做到这一点。再说了,一个果树种类里还存在很多具体的品种(如早、中、晚熟等),可以在改变熟期、提高品质及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着手,同样会取得较好的效益。
  
  1.3 坚持自主决策
  这里讲的决策,是指从多个可行性方案中,选取相对适合自己发展目标的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通过可行性论证的方案,实施起来还是有一定风险的,需要生产者反复权衡利弊、优中选优,然后做出决策。避免在决策产生时就已经蕴含了失败的危机(比如在低洼处种植桃、李等),纸上谈兵很容易,真枪实弹地干就不同了,有时一个决策就决定了一个果园的成败。因为方案在论证过程中,可能有某些情况的掌握程度、表达方式等的不同而影响其准确性。
  
  1.4 切忌顾及“面子”
  有些家庭果园经营者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可能是所谓的“致富带头人”,或所要创办的果园是所谓的“示范园”等,不要为了维护某种所谓的“威信”、“形象”,而不敢避开明知会导致失败的固有因素,毕竟果园开发是投资行为,事关切身利益。否则会因小失大。笔者就曾遇到过一位村支书,本来自己定位是以发展落叶果树为主,但乡里要大力发展柑橘,就动员其带头种植,碍于面子他把原定约2公顷果园,用2/3来种植橙子和椪柑、1/3种植李和梨,三年过去后。由于人力、财力有限,疏于管理,柑橘生长不好。而李、梨对生产管理要求不高,生长良好,年收入是柑橘的2倍。
  
  2 生产条件的认识
  
  2.1 生长结果习性
  要明确落叶果树与常绿果树的不同,是否需要配置授粉品种;弄清各果树品种的物候期和适应性。如南方不宜种植苹果,北方不宜种植荔枝、龙眼等。
  
  2.2 生产管理条件
  这是发展家庭果园成败的关键一环,要充分了解立地条件(山地、平地);土壤与水源状况;是否病虫害疫区:水电路基础设施条件:市场前景:技术条件(含技术人员素质,机械化程度、露地或设施栽培)等,谋定而后动。
  
  2.3 生产物资来源
  充分调查了解获取生产物资的难易程度,如有机肥、特殊植物生长调节剂与农药、生产机具等,做到胸有成竹。
  
  3 生产管理策略
  
  3.1 选择栽培模式
  因地制宜,找出家庭果园所栽培品种在当地的适合模式。如金柑售价每千克5元以上,采用树冠覆膜避雨栽培技术,延迟采收,避过销售高峰期,就会取得较好的效益。
  
  3.2 控制生产规模
  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选择适当的经营规模,规模大了,管理跟不上,效益不一定好。视果树品种而定,一般柑橘类以0.2~0.3公顷/人为宜。生产者弄不清楚的,可以到当地的水果生产管理部门咨询,切忌盲目。
  
  3.3 控制品种数量
  一个家庭果园不主张栽培多品种,否则会让自己疲于奔命,导致失败。在生产实践中证实,一个家庭果园以1-2个品种为宜。
  
  3.4 活用技术标准
  将水果生产技术标准或技术方案制定成具体果园的技术管理流程,以便自己具体操作。这一点非常重要,亦是目前虽有完善的技术标准体系,却仍在水果生产中未能真正体现出其应用效益的原因之一,当然与普及程度等也有关系。具体的技术管理流程包括物候期、工作中心、主要病虫、工作内容(生产措施按月份或季度进行,技术措施实施时间需准确到10天以内,即旬)。
  
  3.5 不要过分迷信权威
  一些人们公认比较成熟的技术,在某些特定环境下也可能不适用,需要认真对待。比如诱虫灯的使用,在大面积连片的果园效果较好,而在零星的山地果园,效果却适得其反,变成了聚虫灯;又如在柑橘园释放捕食螨,是害螨生物防治的有效方法,既可减少药物使用又能体现绿色生态的时代理念,但在柑橘黄龙病疫区,若因放了捕食螨而轻视柑橘木虱的药物防治,则会引起柑橘黄龙病迅速发生和蔓延,造成毁灭性的危害。
  
  3.6 反其道而行之
  一些看似行不通的做法,往往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非适宜区采用设施栽培技术来避开病虫危害高峰期、适当提早采收;在柑橘黄龙病疫区改种其他非柑橘类果树等。都是能奏效的好办法。
  
  3.7 善于积累经验
  要注意区分不是问题的“问题”。如梨小食心虫危害早熟类桃、李春梢的顶部,起到摘心打顶的作用,不但没有造成损害,反而对生产有利。
  综上所述,只有拓展视野,勤于实践,善于积累,勇于创新。才能在家庭果园的确立和生产管理过程中游刃有余。使家庭果园开发的成功概率加大,投资相对安全。
其他文献
苹果树自由纺锤形小垂帘式简易修剪法。幼树如何修剪,下面将具体修剪办法予以介绍,供参考。  (1)定干后经过1年生长后,把中干上的枝条全部疏掉,保留中干不打头或以弱换强。第2年另行长出的主枝自然平行。与中干夹角较大,是很好的平行主枝。  (2)把主枝上与主枝同一年长出的同龄侧枝也就是竞争枝全部疏掉。这样修剪省去了以后的撑、拉、垂吊很多工序。根据这一办法到下一年对新加长的主干和新长出的主枝依此类推进行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黄河故道地区的果树栽培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创造了近66666.7公顷连片果园的奇迹。进入二十世纪以来,作为故道果区中心的砀山县已成为水果加工的大县,特别是2007年。梨、苹果、桃等加工果价格上升明显,给果农带来了较大的收益。由此,不少果农产生了重效益轻投入、重产量轻质量现象,导致2008年以砀山县为中心的故道果区出现了梨炭疽病、苹果早期落叶病的大发生,给广大果农带来了巨大损
浙东沿海是浙江省主要产梨区之一,其代表品种主要有翠冠、黄花梨等,成熟期自7月下旬至9月上旬,近几年来随着面积扩大和树龄老化,病虫害也日趋严重,特别是2008年不少梨园出现大面积烂果现象,果农损失惨重。为此,我们对引起烂果的原因进行了调查,并提出了防治的方法。现小结如下:    1 烂果的主要原因    梨烂果主要有病虫害引起。根据调查。我地引起烂果的主要病虫害有轮纹病、梨小食心虫、梨吸果夜蛾和橘小
针对费县青石山区山地核桃栽培面积大,且以实生繁殖为主,品质优劣不等。实生与嫁接繁殖的核桃良种树产量和品质相差极大的生产实际。课题组通过试验研究。用枝接和芽接综合技术改接大树,成活率达到100%,树冠提前2~3年恢复,10年实生树改接后,第3年株产在3~5千克。芽接抽生的新梢当年生长量平均在1米以上,在青石山区可安全越冬。技术操作规程如下:    1 改接树的选择    1.1立地条件  改接树适宜
苹果在贮藏期间发生的生理病害和真菌病害,是影响苹果长期贮藏的重要因素,有效地防治这两类病害对苹果的保鲜具有重要作用。    1 生理病害    苹果在贮藏期间发生的生理病害主要包括:虎皮病、苦痘病、斑点病、衰老褐变病、低温伤害、二氧化碳中毒和缺氧伤害。    1.1 虎皮病  虎皮病又称烫伤病,发生在长期贮藏及冷转热过程中,是贮藏后期发生最严重的生理病害。主要症状是果皮上产生分散不规则的似烫伤
2008年,我国柑橘产量预计达到2400万吨。在当前柑橘85%以上鲜销(食),加工跟不上,出现滞销、跌价的严峻形势下,除加速品种、熟期调优,大力发展柑橘加工业外,努力提高鲜销(食)柑橘的品质,以满足广大消费者对果品外观美、内质优的高品质要求。  提高鲜销(食)柑橘果品的品质,应着重抓好如下关键栽培技术。    1 树冠通风透光    果园封行,树冠郁闭,不通风,光照差。病虫害易滋生,果实外观色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