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焦虑,为自己鼓掌

来源 :莫愁·家庭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rkz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宣今年17岁,正在读中学。父亲长年在外打工,她自幼随母亲生活,性格内向,平时不善与人交流。
  从小学起,小宣一到考试就会出现焦虑情绪,所以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太理想。升入高中后,成绩更是大幅下滑。她现在不想参加任何考试,甚至不想去教室上课。小宣母亲十分着急,带她前來进行心理咨询。
  第一次见面时,沟通并不是十分顺畅。小宣性格比较内向,不怎么爱讲话。我根据家长反映的情况,为她做了“考试焦虑量表”的心理测试,结果显示她为中度偏上的焦虑程度。
  再次咨询时,我和家长先进行沟通,孩子在另一咨询室独自玩沙盘。我来到她身边,并没有干扰她,静静地陪着她半个小时。根据第一次接触的情况,这次我决定用OH卡牌来和她进行探索。
  通过一张OH卡牌进行自我介绍,我们很快就建立了信任关系。接着通过五组牌阵分别探索了如下问题:什么是考试,考试会给自己带来哪些有益的方面,考试会给自己带来哪些不好的感觉,我为什么面临考试就会有紧张的反应,克服这种紧张情绪有什么样的阻碍,我如何才能克服这样的紧张情绪。
  一张张小小的卡牌轻松打开了她潜意识的大门,原本不爱说话的她面对着神奇的卡牌,滔滔不绝地说出了内心的困惑和想法。她认识到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自己也是很优秀的,但自己总是拿短处去和别人的长处比,所以才会焦虑;认识到了人生不仅仅只是考试,即使偶尔失败了也会有彩虹出现,生活都会有希望。一番交谈后,她舒展开原先紧绷着的脸笑着说:原来考试也没什么可怕的呀。
  最后我用彩虹卡为小宣助力,她不由自主地大声喊出了好多遍:为自己鼓掌点赞!
  通过卡牌沟通,我发现孩子的焦虑主要来自家长过高的期待。当成绩不理想时,孩子在自责之余,还会承受家长的指责。家长将所有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让她背负了重重压力,时间长了,孩子就产生了心理问题。所以,除了孩子需要进行心理疏导外,家长更要接受家教指导。
  怎样培养出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这是值得每个家长思考的问题。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认识和教育方式非常重要。家长注重自身的学习成长,才能有效地影响孩子,提高家庭支持的动力。
  本案例中,母亲把成长的期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平时给予孩子太多压力,这其实是很大的家教误区。有种说法是: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而家庭就是复印机。父母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先要成为那样的人。所以,父母一定不要给孩子太多的压力,而是以自己的成长影响教育孩子。
  编辑 王淑娟 623358414@qq.com
其他文献
“人必真有爱国心,然后方可以用大事”。爱国主义精神,是孩子前行路上的灯塔。从小在心中种下爱国的种子,长大才能成为有民族大义、有家国情怀的人,才能懂得以国家为荣,才会更加珍惜现在幸福的生活。  记得曾经刷爆朋友圈的一条消息:贵州一名小学生正冒雨奔向教室。当他跑到操场时正好国歌响起,他立刻伫立风雨中面向国旗敬礼。直到国歌结束,他才匆匆跑进教室。  孩子发自内心的尊敬,是他自然流露的爱国之情。他的举动让
期刊
养花,似乎是我一直以来的喜好,又似乎是有娃之后的特别用心。  晚上陪两宝玩,都是还不到上幼儿园年龄的小家伙,磨人得很。大宝在玩玩具,嘴里叽里咕噜着“1,2,3,5,7”,在数玩具小配件;小宝呢,跟在哥哥后面也能“1,2,5”乱接几个数字。  顺势利导,教大宝数数,从1依次数到10,有时候他数对了,有时候又错了。不得不承认,小孩子的接受能力超级强大,像海绵或磁铁,能从外界吸收好多东西,有好的,还有不
期刊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学校隆重集会,共同祝愿伟大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课间,校长孙刘华随机找了几个学生,问他们是否知道如何爱国,他们都说要努力学习。再问努力学习什么,他们都笑而不答。于是,孙校长专门写了这样一篇文章,告诉学生们该如何爱国。  希望我们的小读者读完这篇文章后,能更加热爱我们的国家,在国泰民安的年代,努力学习,不负韶华。  请努力学习,懂得有一个名字叫妈妈。
期刊
1  老爸造屋,最让他骄傲的是第三次,几乎可以说,那是他和老妈最得意的作品。  故事得从1974年夏天说起。当时,正值我高中毕业回乡务农。爸妈不甘心,到处托人找关系,送我到盐城市农机修造厂去学车工,把我交托给塘洼出生的鹏外公。鹏外公是当时的江淮动力机械厂的组装车间总调度,在我眼里是个能量了得的大干部。  我每晚和他同睡一张床,一人一头。他说他睡觉很沉,怕我掉地上,就让我睡床里边。他白天上班很忙碌,
期刊
1.提要求时简单、具体  给孩子定规矩要简单、具体,比如“把床铺好”“地面无垃圾”“衣服都放在衣柜里”等,而不是笼统的“把房间收拾好”。  2.用肯定语气提要求  和孩子说话时,要以尊重的态度、坚定的口吻直接告诉他应该怎么做,如“请马上把玩具收起来”,而不是“可以把玩具收起来吗”。否则孩子会从字面上理解成“玩具可收可不收”,并用一个“不”字一口拒绝你。  3.提要求时态度冷静  在孩子面前,要注意
期刊
1  坊间流传着一个貌似数学上的等量代换的逻辑推理: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故得作文者,得天下。作文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面对自己孩子作文总也写不好,很多家长的心理状态是,一个字“急”,两个字“焦急”,三个字“急煞人”。因为“急”而疏于思考,静不下心来想:孩子的作文能“得”吗?有什么办法“得”呢?  当然,于我这个从事几十年写作和写作教学的人而言,对于这个问题,也感到不好回答。因
期刊
俗话说“寒门出贵子”,这句话表达的是穷则思变的内涵。在我家,也许没出贵子,但“穷且益坚”的坚韧精神是有的。小学没毕业的父母,用艰辛劳作的背影,深深激发了我们兄弟俩改变命运的斗志。  父母都是四川贫苦农民家庭出身,逃荒去了南疆后发现都是川南一个乡镇的。“他乡遇老乡,两眼泪汪汪”,在上世纪60年代的新疆戈壁滩,父母经人撮合结婚了。  那时候的新中国一穷二白。父母来到南疆国营农场后,住过牛棚马圈,能见到
期刊
Q 我的孩子上初中后,开始叛逆,脾气急躁,经常顶撞父母。我们为此头疼不已。请问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呢?  A 养育孩子的这些年,我总结出一个经验:及时角色转换,必要时把父母的身份转换为朋友身份,这样更利于与孩子相处。  认真对待孩子的每一声“不”   儿子小的时候,很乖巧可爱,对我们很依赖,亲子关系很和谐。这样美好的关系持续了好几年,直到儿子上了小学二年级后。   儿子8岁生日,我买了一个玩具作
期刊
心理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团体心理辅导。它是常见的心理辅导手段之一。因为该手段具有成员参与度高、体验好、压力小等优点,在青少年的心理辅导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也经常用此方法开展活动,每次都有很多感触。  暑假期间,我对即将升入初二的孩子开展了名为“学习应对姿态,促进亲子沟通”的团体心理辅导,引发了很多思考。  孩子的话,你真的听懂了吗?  在和孩子互动中,我请每个孩子用一种动物形容自己的妈妈,其中一
期刊
从孩子拿起笔学习写字开始,每个家长就期盼孩子写出一手好字。在小学起步阶段,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写出一手好字呢?作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近二十年的老师,我建议家长从三个方面助力孩子练字。  一、养成正确坐姿  坐姿要牢记“三个一”——眼睛离桌面一尺、身体离桌子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也简称“一尺一拳一寸”。家长让孩子看一看一尺一寸是多大距离,孩子才能真正对距离有正确的认识。  除了“三个一”,让孩子记住以下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