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性风选对卷烟质量的影响

来源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taba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对叶丝干燥工序柔性风选工艺应用前后的比较,经过柔性风选工艺结果表明:可有效剔除干燥后的湿团叶丝和叶丝中的梗签,使叶丝纯净度提高0.3%以上;有效提高了叶丝填充能力,使叶丝填充值提高了0.3cm3/g以上;有效降低了烟支重量和吸阻标偏;降低了叶丝的耐加工性,其整丝率变化率下降2.0%以上。
  关键词:柔性风选;叶丝指标;烟支指标;卷烟质量;整丝率
  中图分类号:TS4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01-0068-02
  为稳定和改善气流干燥后叶丝及烟支质量指标,我厂在气流干燥工序应用了柔性风选工艺。叶丝柔性风选工艺原理是将气流干燥后的叶丝由进料机构送入风选箱体后自由下落,利用箱体垂直和水平双向进风对叶丝进行飘选和浮选,使密度较大的物体如湿团、梗签等通过二次分离箱体落下,密度较轻的物体如正常叶丝等由出料机构送出箱体,从而实现叶丝风选不封送的柔性加工目的。叶丝柔性风选可以有效剔除湿团叶丝和叶丝中的梗签,提高叶丝的纯净度,因此该工艺得到一些卷烟企业的应用,针对我厂气流干燥后柔性风选工艺对叶丝和烟支质量的影响,在相同条件下用同一牌号卷烟进行了采用和不采用该工艺的对比试验,为今后制丝线工艺设计和技术改造提供依据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与设备
  2.3 柔性风选工艺对卷烟烟气指标的影响
  3 结语
  叶丝经过柔性风选工艺处理向好的方面:可有效剔除干燥后的湿团叶丝和叶丝中的梗签,使叶丝纯净度提高0.3%以上;同时有效提高了叶丝填充能力,使叶丝填充值提高了0.3cm3/g以上;有效降低了烟支重量和吸阻标偏,同时改善了低档卷烟的感官质量。不利的方面是降低了叶丝的耐加工性,其整丝率变化率下降2.0%以上。
  参考文献
  [1] 王镇增,王训明.一种物料精细分选方法:中国,ZL200410041217.3[P].2004-06-03.
  [2] 于录,冯建鹏,等.叶丝柔性风选研究[C].中国烟草学会工业专业委员会烟草工艺学术研讨会论文集[A].2008.
  [3] 秦前浩,刘朝贤,等.卷烟工艺测试大纲[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4.
  [4] 国家烟草专卖局.卷烟工艺规范[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5] 卷烟(第四部分):感官技术要求(GB5606.4-2005)[S].
  作者简介:郑俊立(1974-),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漯河卷烟厂质量管理部工程师,研究方向:工艺改进和质量
  管理。
  (责任编辑:周 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山楂绿茶配合有氧运动对老年男性临界高血压患者体形态和血压指标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某高校60~69岁的男性教师3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人数相等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实
基于区间数之间两两比较的可能度以及优化水平λ, 提出了一种在概率信息不完全及条件期望损失值为区间数的情况下确定最优策略的方法. 该法通过与决策者进行交互, 逐步缩减策
目的研究林蛙油对D-gal诱导的衰老小鼠大脑学习记忆及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gal(120 mg/kg)建立衰老模型,同时以林蛙油(0.05,0.2,0.8 g/kg)作为抗衰老实验药物
高校人事档案工作是高校干部人事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 在干部的考察、培养、使用和管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高校转型改革的推进,对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新形势下,做好高校人事档案工作,要切实增强五大意识。  一、切实增强责任意识  高校人事档案客观、完整、系统地反映了教职工的个人经历、政治思想、业务能力、现实表现、工作业绩,是历史、全面了解教职工的重要信息源,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档案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无论是党和政府制定的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性文件,还是公证档案、婚姻档案、土地承包合同档案、低保档案等,通过提供利用,在化解矛盾、排查纠纷、维护稳定以及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等诸方面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更好的开展“阳光档案,服务万家”活动,玉田县档案局在加强硬件设施建设的基础上,依法适时接收各类专题档案,不断丰富馆藏档案资源。为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是一项政策性和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关系到施工方和投资方的利益,预结算的审核工作非常重要。因此,工程管理现阶段的重要课题就是如何高质、高效的完成审核工程
【编者按】  于敏,河北宁河县人,1926年生,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60年底开始从事氢弹技术理论研究,被钱三强称为填补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65年底于敏开始从事氢弹技术理论研究,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