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整地 施肥
选择向阳、背风、地势高、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好的富含有机质土壤。每亩撤施生石灰150公斤深翻入土,烤晒过白,整成宽1.67米左右畦土,每亩施菜枯1D0公斤,人畜粪2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肥40—50公斤,钾肥10—15公斤,浅翻入土内,整平整细,闲置4—5天即可。
二、种子选择
芹菜有本芹(中国类型)和西芹两种,前者叶柄细长,后者叶柄宽而肥厚。生产中应选择适应性强、抗病、高产,符合当地的市场需求和消费口味的品种牞我市以美国芹菜、玻璃脆、文图拉、自由女神等优良品种为主。
三、种子处理
芹菜种子皮厚含油腺,细小,不易发芽,一般采用育苗移栽[1]。春播不需低温处理,而秋季播种须经低温处理,播种前用清水浸24 h后撈起,然后用清水洗净,用手揉搓,用纱布包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催芽,也可吊入井中距水面40 cm进行催芽。注意每天必须用清水冲洗1次,约7 d后5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也可用赤霉素5 mg/kg浸种,以打破休眠促进发芽。
四、播种
芹菜最适春秋两季栽培,而以秋栽为主,因幼苗对不良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故播种期不严格,只要能避过先期抽薹,并将生长盛期安排在冷凉季节就能获得丰产优质。春栽选用抽薹迟的品种。由于芹菜喜冷凉,高温季节播种需低温催芽,先用清水浸种12 h,然后将种子用湿纱布包裹,置于冰箱的冷藏室内,5~10 ℃下处理3~5 d,每天冲洗1次。等种子约30%出芽时即可播种。播种床利用大、小棚加1层遮阳网、1层薄膜、湿草包(或帘),经常洒水,保持床土湿润。幼苗出齐后早盖晚揭遮阳网或芦帘。等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按8 cm×10 cm苗距进行移苗。由于种子出苗不整齐,移苗时注意大苗先移,小苗后移。大约等幼苗长到7~8片真叶时方可定植。芹菜幼苗生长缓慢,要及时拔除杂草,防止草害。齐苗后勤浇稀粪水,每次浇15.0~22.5 t/hm2,促进幼苗生长。定植前7 d左右控制浇水,炼苗壮根,有利于活棵。
五、定植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幼苗的长势,选择定植时间。当株高15-20cm,有5-6片真叶,茎粗0.5cm。苗龄50-60d,土温达18~21℃时,即可定植。一般多采用单株定植,有的地区每穴植1-2株或2-3株不等。行株距因品种而异,一般行距为10-20cm,株距为10cm左右。西芹要偏大一点,行株距以16~20cm见方为宜,每667m2以3.7万一4.2万株为宜。定植前一天要给苗床浇水。起苗时要连根挖起,抖去泥土,淘汰病弱苗。栽苗时大小苗要分级,把相同大小的苗子栽在一起、栽时用尖铲挖深穴。使幼苗的根系舒展地插入土中。栽苗深度以幼苗在育苗畦的入土深度为标准。裁完苗后立即浇1次大水。
六、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芹菜虽然根系发达,但分布较浅,耐旱性较差,必须小水勤浇,保持畦面湿润,当幼苗1~2片真叶时,浇水后应向畦面撒1层细土,将露出地面的苗根盖住,每次浇水应在早晚进行(高温季节),气温低时要在中午浇水。
(2)肥水管理与生长调节
施肥以基肥为主,占总施肥量的80%左右。施腐熟有机肥60~75 t/hm2,兼施叶菜类专用复混肥1.5~1.8 t/hm2。实心芹根系浅,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此外,适时喷施生长调节剂。为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在采收前30 d和15 d左右对叶面各喷施1次赤霉素,浓度为10 mg/kg,并结合水肥。在遇到干旱、低温、弱光或短日照等环境条件不利于生长时,喷施赤霉素往往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3)追肥
勤施薄施追肥,株高15cm时第1次追肥,追施豆饼150g/m2、尿素25g/m2。定植后40d,芹菜生长加快,再追肥2~3次,追施豆饼4kg/m2、硫酸铵40g/m2、硫酸钾7g/m2。同时可施二氧化碳肥。
(4)中耕除草,芹菜前期生长较慢,常有杂草危害,因此应及时中耕除草。一般在每次追肥前结合除草进行中耕。由于芹菜根系较浅,中耕宜浅,只要达到中耕除草、松土目的即可,不能太深,以免伤及根系,反而影响芹菜生长。
七、病虫害防治
芹菜生长过程中主要病虫害有蚜虫、美洲斑潜蝇、早疫病、晚疫病、菌核病等,可用害虫灭、吡虫啉、菌核利等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1)黄板诱蚜
棚室内设置用废旧纤维板或纸板剪成的100cm×20cm的板条,涂上黄色漆,同时涂上一层机油,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约450~600块/hm2,当黄板黏满蚜虫时,再重涂一层机油,一般7~10d重涂1次。
(2)药剂防治
保护地优先采用粉尘法、烟熏法,在干燥晴朗的天气也可以喷雾防治,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合理混用。
斑枯病应在发病初期于傍晚用喷粉器喷洒5%百菌清粉尘15kg/hm2,隔9~11d喷1次,连续2~3次;菌核病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8~9d喷1次,连续3~4次;软腐病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或新植霉素3 000~40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防2~3次;病毒病早期防蚜同上,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八、采收
当叶柄高50~60 cm时,擗收1~3片叶,每隔20~30 d擗收1次,可连续收3~4次,采收前1 d浇1次水,可保持产品的新鲜外观,并提高产量,最后割收。西芹以割收为主。
(作者单位:154200黑龙江省萝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选择向阳、背风、地势高、排灌方便、保水保肥好的富含有机质土壤。每亩撤施生石灰150公斤深翻入土,烤晒过白,整成宽1.67米左右畦土,每亩施菜枯1D0公斤,人畜粪200公斤,尿素20公斤,磷肥40—50公斤,钾肥10—15公斤,浅翻入土内,整平整细,闲置4—5天即可。
二、种子选择
芹菜有本芹(中国类型)和西芹两种,前者叶柄细长,后者叶柄宽而肥厚。生产中应选择适应性强、抗病、高产,符合当地的市场需求和消费口味的品种牞我市以美国芹菜、玻璃脆、文图拉、自由女神等优良品种为主。
三、种子处理
芹菜种子皮厚含油腺,细小,不易发芽,一般采用育苗移栽[1]。春播不需低温处理,而秋季播种须经低温处理,播种前用清水浸24 h后撈起,然后用清水洗净,用手揉搓,用纱布包好,放在冰箱的冷藏室里催芽,也可吊入井中距水面40 cm进行催芽。注意每天必须用清水冲洗1次,约7 d后50%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也可用赤霉素5 mg/kg浸种,以打破休眠促进发芽。
四、播种
芹菜最适春秋两季栽培,而以秋栽为主,因幼苗对不良环境有一定的适应能力,故播种期不严格,只要能避过先期抽薹,并将生长盛期安排在冷凉季节就能获得丰产优质。春栽选用抽薹迟的品种。由于芹菜喜冷凉,高温季节播种需低温催芽,先用清水浸种12 h,然后将种子用湿纱布包裹,置于冰箱的冷藏室内,5~10 ℃下处理3~5 d,每天冲洗1次。等种子约30%出芽时即可播种。播种床利用大、小棚加1层遮阳网、1层薄膜、湿草包(或帘),经常洒水,保持床土湿润。幼苗出齐后早盖晚揭遮阳网或芦帘。等幼苗长到3~4片真叶时按8 cm×10 cm苗距进行移苗。由于种子出苗不整齐,移苗时注意大苗先移,小苗后移。大约等幼苗长到7~8片真叶时方可定植。芹菜幼苗生长缓慢,要及时拔除杂草,防止草害。齐苗后勤浇稀粪水,每次浇15.0~22.5 t/hm2,促进幼苗生长。定植前7 d左右控制浇水,炼苗壮根,有利于活棵。
五、定植
各地可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幼苗的长势,选择定植时间。当株高15-20cm,有5-6片真叶,茎粗0.5cm。苗龄50-60d,土温达18~21℃时,即可定植。一般多采用单株定植,有的地区每穴植1-2株或2-3株不等。行株距因品种而异,一般行距为10-20cm,株距为10cm左右。西芹要偏大一点,行株距以16~20cm见方为宜,每667m2以3.7万一4.2万株为宜。定植前一天要给苗床浇水。起苗时要连根挖起,抖去泥土,淘汰病弱苗。栽苗时大小苗要分级,把相同大小的苗子栽在一起、栽时用尖铲挖深穴。使幼苗的根系舒展地插入土中。栽苗深度以幼苗在育苗畦的入土深度为标准。裁完苗后立即浇1次大水。
六、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芹菜虽然根系发达,但分布较浅,耐旱性较差,必须小水勤浇,保持畦面湿润,当幼苗1~2片真叶时,浇水后应向畦面撒1层细土,将露出地面的苗根盖住,每次浇水应在早晚进行(高温季节),气温低时要在中午浇水。
(2)肥水管理与生长调节
施肥以基肥为主,占总施肥量的80%左右。施腐熟有机肥60~75 t/hm2,兼施叶菜类专用复混肥1.5~1.8 t/hm2。实心芹根系浅,对土壤湿度要求较高,应经常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此外,适时喷施生长调节剂。为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在采收前30 d和15 d左右对叶面各喷施1次赤霉素,浓度为10 mg/kg,并结合水肥。在遇到干旱、低温、弱光或短日照等环境条件不利于生长时,喷施赤霉素往往表现出更好的效果。
(3)追肥
勤施薄施追肥,株高15cm时第1次追肥,追施豆饼150g/m2、尿素25g/m2。定植后40d,芹菜生长加快,再追肥2~3次,追施豆饼4kg/m2、硫酸铵40g/m2、硫酸钾7g/m2。同时可施二氧化碳肥。
(4)中耕除草,芹菜前期生长较慢,常有杂草危害,因此应及时中耕除草。一般在每次追肥前结合除草进行中耕。由于芹菜根系较浅,中耕宜浅,只要达到中耕除草、松土目的即可,不能太深,以免伤及根系,反而影响芹菜生长。
七、病虫害防治
芹菜生长过程中主要病虫害有蚜虫、美洲斑潜蝇、早疫病、晚疫病、菌核病等,可用害虫灭、吡虫啉、菌核利等低毒农药进行防治。
(1)黄板诱蚜
棚室内设置用废旧纤维板或纸板剪成的100cm×20cm的板条,涂上黄色漆,同时涂上一层机油,挂在行间或株间,高出植株顶部,约450~600块/hm2,当黄板黏满蚜虫时,再重涂一层机油,一般7~10d重涂1次。
(2)药剂防治
保护地优先采用粉尘法、烟熏法,在干燥晴朗的天气也可以喷雾防治,注意交替轮换用药,合理混用。
斑枯病应在发病初期于傍晚用喷粉器喷洒5%百菌清粉尘15kg/hm2,隔9~11d喷1次,连续2~3次;菌核病发病初期喷洒50%速克灵,或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隔8~9d喷1次,连续3~4次;软腐病发病初期开始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湿性粉剂,或新植霉素3 000~40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防2~3次;病毒病早期防蚜同上,发病初期喷洒1.5%植病灵乳油1 0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
八、采收
当叶柄高50~60 cm时,擗收1~3片叶,每隔20~30 d擗收1次,可连续收3~4次,采收前1 d浇1次水,可保持产品的新鲜外观,并提高产量,最后割收。西芹以割收为主。
(作者单位:154200黑龙江省萝北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